據消費者報導新聞,國內某知名大型連鎖生鮮超市再出食品安全問題,因所售食品不合格,其在11月中下旬被北京、上海、湖北三地市場監管部門曝光,涉及6批次食品,水產品為重災區。
此外,浙江溫州市鹿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近期發布通告,某次抽檢中47批次水產品中有3批次不合格,主要為獸藥殘留超標。
京、滬、鄂三地生鮮超市水產品抽檢中,不合格品主要涉及重金屬和抗生素。重金屬——皮皮蝦(蝦姑)鎘含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梭子蟹(生產日期/批號2020-8-20)的鎘含量不合格。抗生素——鮮活羅氏沼蝦中恩諾沙星(以恩諾沙星與環丙沙星之和計)含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據《中國食品工業雜誌》報導,溫州抽檢的水產品不合格批次主要為抗生素超標,其中鯽魚恩諾沙星超標近6倍,黑魚氧氟沙星檢出值6.3μg/kg(標準規定為不得檢出)。
據了解,長期攝入恩諾沙星藥物超標的動物性食品,可引起輕度胃腸道刺激或不適,如頭痛、頭暈、睡眠不良等症狀,大劑量或長期攝入還可能引起肝損害。對於抗生素氧氟沙星,相關規定則明確禁止其用於食品動物,在動物性食品中不得檢出。
新聞中出現的水產類食品頻頻被檢出抗生素超標,和養殖戶用藥程度以及飼料質量密不可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水產養殖業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歷史時期。水產養殖,不僅讓我國國民的膳食結構進一步優化,滿足了廣大人民對水產品的需求,更極大的提升了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但是因為漁業養殖風險較大,面對大量的水產品生病或死亡,養殖戶們唯一的辦法就是不斷用藥。抗生素濫用所造成的藥物殘留,不僅僅會危害魚類的健康,還會通過食物鏈影響人類的健康。水產品的藥物殘留通常很低,大部分不會導致對人體的急性毒性作用,而往往會被忽視。但是如果長期攝入一些不合格的水產品,裡面的藥物殘留將會在人體內慢慢蓄積,將會嚴重危害人體的健康安全。
隨著我國水產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對於食品安全問題愈加重視。11月22日,第三屆中國食品安全法治論壇(2020)在京召開,本屆論壇以「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法治治理創新」為主題,就當前食品安全法治治理的新形勢展開對話、交流,中國法學會法治研究所所長尹寶虎認為,在當前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形勢下,食品安全法治治理和食品行業健康發展需要理論界、實務界、產業界在秉持社會共治理念下形成共識、精誠合作、增強合力。
產業界自下而上的努力至關重要!要想根治傳統水產養殖業中存在的頑疾,諸如環境汙染、水質惡化、濫用抗生素、養殖產品質量較低等,實現水產品的安全食用,就需要大力發展生態養殖,優化養殖模式,從而真正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資源的共同發展。
海璟水產運用物聯網、大數據技術進行水產品質與安全監控與追蹤
「可持續性水產養殖」理念倡導者——宿州海璟水產養殖產業有限責任公司,依託國際領先的「陸地再循環水產養殖系統」技術,整合有機生態農業、物聯網、大數據等高科技手段,進行數據監測、信息追蹤和品質監控,實現智能化、工廠化全流程養殖管理,實現水產品全生命周期的零藥物,零激素,零添加劑,零汙染。
正是通過不斷踐行綠色環保、資源循環再利用、可持續發展的生態養殖理念,海璟水產致力於打造國內最大的陸地海產品有機生態養殖基地。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水產品質量安全涉及千家萬戶,關係百姓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意義十分重大。而提供優質、安全、營養的水產品的關鍵,在於依靠科技創新和科技進步,全面提高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水平。
中國水產養殖行業的綠色環保之路任重道遠,需要行業中的企業攜手砥礪前行,才能真正促進國內的水產行業可持續、無公害、綠色有機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