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營養】各種食用油有什麼區別?哪種更健康?這4個坑千萬別踩

2021-01-20 騰訊網

不同食用油有啥區別?如何選?這4個坑千萬別踩

一日三餐烹飪食物,都離不開油,這吃進嘴裡的東西,每個人都想吃好的,健康的。

可是,市面上的油種類繁多,消費者挑花了眼,到底哪種油更好更健康呢?

本篇文章,」涵涵營養」將死磕各種食用油,仔細跟大家說說:

1. 各種食用油有什麼區別?哪種更健康?

2. 幾點用油的小建議,你一定用得到

3. 買油時,千萬別踩這些坑

● ● ●

各種食用油有什麼區別?哪種更健康?

各種食用油的區別,從本質來說,主要在於成分的區別。

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是一種叫「脂肪酸」的物質,而不同油的差別,也是由它的主要成分脂肪酸的類別決定的。

所以,咱們來認識下脂肪酸的分類,一般把脂肪酸按飽和程度分為這麼幾類:

「飽和程度」其實指的是,脂肪酸中的分子結構和排列方式的不同,雖然涉及到比較專業的知識,但」涵涵營養」整理了這張圖:

還是看得一臉懵逼?那麼,」涵涵營養」就帶你們來開腦洞。

如果把脂肪酸比作人類,按飽和程度分就有點類似於,人按身材胖瘦來分。

那麼,飽和脂肪酸就是個食量超級大,一天要吃6碗白米飯,還不怎麼運動的大胖子,身體不是特別健康。

PS:傳統觀念上認為,攝入過多飽和脂肪酸會增加得慢性疾病的風險,目前也有些研究的結論與之相反,但」涵涵營養」還是支持傳統觀點。

不飽和脂肪酸就代表那些身材還算過得去的,比如單不飽和脂肪酸,雖然身體肌肉含量不高,一天還要吃5碗白米飯,但好在脂肪含量也不高,都差不多,還是比較健康的。

而多不飽和脂肪酸(我們常說的歐米伽 3,歐米伽 6就屬於多不飽和脂肪酸),是這裡面最健康的,身材勻稱,一天吃4碗白米飯,而且還經常運動。

這三種脂肪酸呀,都是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沒有絕對的「高低貴賤」。

不過,如果非要給他們的健康程度分出個高低的話,那」涵涵營養」也只能勉為其難了:

好了,認識完食用油的主要成分脂肪酸,咱們也要回歸到具體的食用油種類了。

先回顧下」涵涵營養」說的: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而不同油的差別,是由它的主要成分脂肪酸的類別決定的。

然後,咱們再來看一張「常見食用油脂肪酸含量比例圖」,這樣大家就能很清楚的知道,從成分來說,哪種類型的油相對更健康,哪種相對不那麼健康了:

PS:羊油在少數民族是使用比較廣泛的,而雞油在農村殺雞時也會接觸到,所以這裡都拿來作比較了。

如果不想動腦子看表格,」涵涵營養」也幫你們總結了上述圖表的幾個要點:

◆ 每種食用油都含有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這三種脂肪酸,想買到只含某一種脂肪酸的油是不可能的;

◆ 油按來源可以分為動物油和植物油,動物油中飽和脂肪酸(相對不健康)含量普遍偏高,而植物油中飽和脂肪酸含量比較低;

◆ 」涵涵營養」將三種脂肪酸在不同油中的含量高低,全部做了一個排序,方便大家做比較:

● ● ●

幾點用油的小建議,你一定用得到

1. 不同種類的油換著吃

千萬不能像前文那個學員說的,只吃葵花籽油哦。

」涵涵營養」建議1-2個月換一次,比如這個月吃葵花籽油,下個月咱就買花生油。

原因呢,主要有兩點:

營養更全面。

不同油料作物製成的油,營養成分是不一樣的,主要成分脂肪酸的含量佔比也不同。經常更換食用油的品種,能夠滿足人體對營養更全面的需要。

這也是為什麼某某牌的1:1:1調和油,廣告打得那麼響亮的原因。因為真正1:1:1的調和油裡,三種脂肪酸的含量佔比相同,符合營養全面均衡的要求。

能規避風險。

經常更換不同原料、品牌的油,能夠將自己受到食品安全影響的風險降到最低。

這個道理,類似於我們常說的「不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裡」。

2. 少吃動物油,多吃植物油

動物油中飽和脂肪酸含量高,攝入過多有引起高血脂、高血壓、肥胖等多種疾病的風險。

而植物油普遍飽和脂肪酸含量低,而且像葵花籽油、大豆油,多不飽和脂肪含量還很高,能夠幫助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養護心腦血管,輔助改善記憶力和提高思維能力。

不過,對於平時只吃一日三餐、零食吃得少的體力勞動者,偶爾也可以吃吃豬油,來補充飽和脂肪酸,給自己提供充足的能量,保持充沛體力。

但咱們這些每天坐辦公室還零食不斷的白領,就別再吃豬油啦,因為,日常飲食中的飽和脂肪酸攝入已經足夠了。

畢竟,豬油再香,也抵消不了長胖的痛苦呀!

3. 以下幾類人建議只吃植物油

肥胖人群

高血脂、高血壓人群

動脈粥樣硬化人群

中風人群

這幾類人群都不應該再過多攝入熱量高、膽固醇高的動物油,建議最好只吃植物油哦。

植物油種類很多,不要擔心沒得選哈~

4. 儘量在3個月內吃完一桶油

植物油中99%以上的成分是脂肪,脂肪是一種很容易氧化變質的物質,家裡買回的食用油,從打開蓋子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氧化酸敗的過程。

大桶的油,如果長時間不吃完,裡面就充斥著大量的過氧化物,即我們常說的自由基,吃了之後,可能會加速機體衰老,甚至誘發癌症。

如果家裡人口多,3個月內吃得完,可以考慮買大桶裝的,但如果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偶爾還懶癌發作不做飯的人群,建議還是買小瓶哦。

5. 每人每日攝入油脂25~30克最合適

外面餐館炒菜,放起油來都跟不要錢似的,其實是非常不利於健康的。

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的推薦,我們每人每天吃25-30克的油是最適合的。

25~30克是什麼概念呢?就是家用的老式瓷勺子(長12.6cm,寬4.6cm),2~3勺就差不多了。

別急,」涵涵營養」也總結了一些選購油的乾貨,幫你明辨商家的營銷小把戲。

● ● ●

買油時,千萬別踩這些坑

1. 壓榨油比浸出油更安全?正解:安全性並無差異

壓榨和浸出,說的是食用油的製作方法。

壓榨法是靠物理壓力將油脂直接從原料中分離出來,做法有點類似於擠檸檬,拼得是勁兒大。

浸出法則利用溶劑將油脂從原料中分離提煉,就好像是小仙女拿著魔法棒,噹噹當,輕輕一點就將菜籽中的油從菜籽中分離出來了~

老一輩們比較迷戀傳統的壓榨法,覺得壓榨更好,因為浸出法用到了有機溶劑,不安全不天然。

其實,浸出法僅僅在製作的一個步驟上使用了有機溶劑,國家對於有機溶劑的使用也都有嚴格的標準規範,所以兩者在安全性方面其實並無太大差別。

而且,壓榨法不僅出油率低,成本還高,雖然保留了較多原始風味物質,但營養方面的差異也基本可以忽略不計,畢竟食用油提供給人體的主要是脂肪酸和能量。

2. 調和油的脂肪酸含量比都是1:1:1?正解:很難做到

市場上大部分的調和油,說白了,就是單純的將幾種類別的食用油直接兌在一起,很難做到三種脂肪酸的含量比1:1:1。

不僅很難做到1:1:1,有些商家甚至還喜歡將調和油中價格最高的那個標出來吸引消費者,比如深海魚油調和油、芝麻調和油、核桃調和油等等。

但其實一看配料表,都是以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為主,深海魚油、芝麻油和核桃油只佔非常小的比例。

而國家對於食用油商品名的叫法也暫時沒有這方面的規定,商家利用這一點,忽悠了消費者,讓消費者以為這種油比其它的更好。

3. 有機、特別添加、不含膽固醇等特殊油比普通油更有營養?正解:商家在偷換概念,其實營養價值沒差別

去買油的時候你會發現,除了普通的菜籽油、葵花籽油、花生油這些,還有有機油,和一些聲稱添加了特別成分,或不含膽固醇的油。

但真相又是什麼樣的呢?其實是商家在偷換概念。

具體怎麼個偷換法,」涵涵營養」就偷個懶,直接用一張圖來說明吧:

當然,可能會有商家站出來說,我的油確實額外添加了某某成分呀。

」涵涵營養」不完全否認,但是如果在食用油含有這種成分的基礎上,只額外添加了一點點,那它的意義可能也不大。

看完這張圖是不是要一口老血噴出來?哎,只能怪現在的廣告寫得太「好」了。

不過,大家千萬別只衝這個噱頭就掏腰包哦。

4. 橄欖油、山茶油等很貴的油比普通油更好?正解:從成分來說並沒有更好

還有些人特別迷戀橄欖油、山茶油這些比較貴的油,覺得這些油就是比普通食用油好。

其實,橄欖油和山茶油從成分來說,並沒有特別突出的優點。

因為他們的飽和脂肪酸(相對不健康)含量雖然較低,但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比較健康)也並沒有很高,甚至還不如平民的葵花籽油呢。

所以,咱們在選購食用油的時候,可要擦亮了眼睛,避開這些眼花繚亂的廣告,挑選最適合自己,性價比又高的油!

總結:

1. 不同油有什麼差別:主要看其主要成分脂肪酸的類別。

脂肪酸分為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又分為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

這種脂肪酸的健康程度是(如果非要排序):多不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所以一般來說飽和脂肪酸含量低,而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相對更健康;

油按來源分為動物油和植物油,動物油中的飽和脂肪酸含量高,植物油中的飽和脂肪酸含量低。

2. 幾點用油的小建議:

不同種類的油換著吃,1~2個月換一次;

少吃動物油,多吃植物油(體力勞動者可以偶爾吃動物油);

肥胖、高血脂、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和中風人群建議只吃植物油;

建議3個月內吃完一桶油,吃不完可以買小瓶裝;

正常人每日建議攝入量25-30克油脂(老式瓷勺的2~3勺)。

3. 買油時注意這幾點,可以避免踩坑

壓榨油和浸出油,在安全性方面並無差異;

大部分調和油都是直接將幾種油兌在一起,很難做到三種脂肪酸含量1:1:1;

有機油營養價值並不比普通油高;

食用油中本來就含有維A、維E、葵花籽磷脂、omega-3等成分,不算特別添加;

植物油本來就不含膽固醇,動物油才有;

橄欖油、山茶油從脂肪酸的某些成分來說還不如普通的葵花籽油好。

更多最新營養資訊,請關注「涵涵營養」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哪種食用油最好?不是越貴越好,這5種油區別較大,別再隨便買了
    哪種食用油最好?不是越貴越好,這5種油區別大,別再隨便買了大家好,感謝閱讀我分享的文章,今天我要和大家說的是:『哪種食用油最好?不是越貴越好,這5種油區別大,別再隨便買了!』食用油是家家必不可少的一種材料,現在條件好了,很多人炒菜都喜歡多放油,炒的菜才行。其實用油要適量,吃多了也不好。食用油的種類很多,大分類有動物油、植物油,植物油裡又有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花生油,以及橄欖油、稻米油等,好像什麼都能榨油似的。不同的油有啥區別呢?哪種油好吃?哪種油營養好?哪種油更健康?今天我就和大家說說常見的幾種食用油的區別,讓您輕鬆選油。
  • 玉米油、大豆油、花生油,哪種油更適合家庭使用?區別大,別用錯
    玉米油、大豆油、花生油,哪種油更適合家庭使用?區別大,別用錯。1、大豆油首先來說說大豆油,因為大豆油是大家最常用的食用油之一。大豆油是從大豆裡壓榨提取出來的一種油,它富含卵磷脂和不飽和脂肪酸,易於消化和吸收。但是要注意的是,它的保質期最長只有一年,大家最好儘快吃掉,超過這個時間最好就不要食用了。
  • 買食用油時,包裝上的一級、二級、三級是什麼意思,哪種油煙少?
    食用油是廚房必備的食材之一,平時做菜必不可少。食用油的種類很多,像花生油、葵花油、大豆油、菜籽油等等,哪種營養好?還有包裝上的一級、二級、三級是什麼意思,它們都有什麼區別?下面就給大家詳細說一下。首先,說一下食用油的級別。
  • 這4種食物千萬不要放冰箱裡,尤其是第2種,寧可扔掉也別存冰箱
    然而並不是什麼食物都適合放在冰箱裡保鮮,有些食物反而在冰箱裡會加快它變質這4種食物千萬不要放在冰箱裡面,尤其是第2種,寧可扔掉也別存放在冰箱裡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千萬別告訴我一個味
    千萬別告訴我一個味社會在快速發展,我們的衣食住行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飲食上,不僅能夠填飽肚子,還注重起了營養和健康。以前吃糠咽菜,現在大魚大肉,以前的吃油都是豬油,現在吃的都是各種食用油,比如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調和油等等。
  • 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哪種最好?答案真是想不到,今後別瞎買
    油是我們每天都要用到的食材,菜餚中有了油,每一種菜都有了亮麗漂亮,看著就很有食慾,油每天都吃,那買油的機率就非常大,而市面上油的種類太多了,我們到底選擇哪種油最好呢?很多人都很難分清楚,答案真是想不到,今後別再瞎買了。
  • 你的母乳是什麼顏色?哪種更有營養?黃、灰、白、綠顏色大起底
    每次吸奶,出來的母乳顏色總有些不一樣,為了能讓寶寶吃上一口放心的口糧,為了能讓寶寶營養跟得上,媽媽們沒少操心。各種顏色的母乳到底是不是正常?又為什麼我們奶水會變成這樣的顏色?為什麼奶水的顏色有不同?母乳媽媽的奶水顏色是有差異的,有的是黃色,有的是白色,還有灰白色,甚至其他顏色。這些母乳能吃嗎?安全嗎?
  • 純淨水、礦泉水、天然水、蒸餾水有什麼區別,哪種更健康
    自從有了家裡有了飲水機,我們買瓶裝的純淨水、礦泉水也越來越少了。不過,有些人總是擔心,飲水機裡的水跟瓶裝水會不會有所不同,會不會沒有那麼安全、健康呢?水是生命之源,我們都知道水對健康的重要,隨著生活條件的越來越好,我們的飲用水不再是河水、井水,而是種類更多了,比如說純淨水、礦泉水、礦物質水、蒸餾水等等。在大型超市內各種品牌、不同規格的飲用水和其衍生品令消費者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就500ml左右的不同品牌和類型的飲用水來看,其價格從1元到5元不等。
  • 母嬰產品之營養補充劑評測 讀完這篇攻略不踩坑
    寶寶出生後,該給他(她)補充什麼營養劑才能更加健康聰明呢?相信這是困擾每個寶媽(爸)的問題。市場上,鈣鐵鋅、維生素D、鈣等名頭,讓人不知如何下手,究竟該如何選擇營養劑,讓寶寶補充到真正需要的?今天給大家推薦幾款不會踩坑的營養劑,選它們沒錯了。
  • 買牛奶時,袋裝奶和盒裝奶有何區別?差別有這些,知道後別買錯了
    買牛奶時,袋裝奶和盒裝奶有何區別?差別有這些,知道後別買錯了導語:最近去超市逛了一圈,發現牛奶品種琳琅滿目,有低脂奶、優酸乳、椰汁奶、果粒酸奶等等,這些牛奶的價格也不盡相同,讓人挑花了眼。
  • 【健康】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這10種油到底哪種好?千萬別再...
    平時我們去超市裡買油,橄欖油、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到底吃哪種油最好?哪種油營養最好?今天一篇文章全部說清楚了!別讓一勺油毀了全家健康!雖然,菜籽油在不飽和脂肪酸和微量營養素方面都更優於大豆油,但是由於菜籽油其中的芥酸和芥子苷對人體的不健康作用尚沒有定論,總體營養價值略打折扣。
  • 選擇海參時,千萬別踩到這些坑?
    如何挑選海參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所以我就教大家避開這些坑買到真正的野生好海參!在市場上挑選海參第一件事就是一定不要選擇嚴重低於市場價格的海參,有人為了貪便宜,在某寶上買低於市場價很多的海參,其實這一定是假的,有很多為了壓秤添加鹽或糖增加重量,導致海參的營養流失,有的為了使泡發後的海參色澤更好更大,添火鹼;有的為了存放時間更長,添加防腐劑,還有的拿南方地區2年長成的海參當做北方5年以上的成年海參「南參北賣」。
  • 食用油沒有絕對的好壞,調換著吃是關鍵
    選擇食用油的原則重點是要掌握各種油的特點,各種來源的油各有優劣,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不同情況下根據實際需要,區別選用,才是最正確的選擇。大豆油:產量高,價格便宜,但是香味不夠,原料有可能是轉基因的。好在現在國家強制要求在包裝上標明原料是否為轉基因,大家可以關注包裝進行篩選。
  • 你被哪些指甲顏色坑過?看看最顯手黑的5種美甲,別再踩雷了!
    很多小姐姐們都喜歡美甲,不僅讓時尚從指尖中流過,還可以提升你整個造型的亮點,但是美甲也有踩雷的時候,你被哪些指甲顏色坑過?看看最顯手黑的5種美甲,別再踩雷了!01螢光粉色螢光色系的美甲顏色,又稱為「死亡芭比粉」,真的是太挑人了,如果你的手部膚色不是白得發亮的那種,千萬別嘗試這種顏色的美甲
  • 美容儀那麼貴,千萬別踩坑,30秒教你選到最適合你的!!
    原標題:美容儀那麼貴,千萬別踩坑,30秒教你選到最適合你的!! ReFa全系列產品都在配合護膚品的情況下使用更好,除了臉部以外,也可以用來按摩頸部、胸部等地方,而且安全放心,相比來說,這款就比黃金棒要更有優勢啦
  • 最能「放心買」的4種魚,個個都是野生的,看到千萬別放過!
    最能"放心買"的4種魚,個個都是野生的,看到千萬別放過! 魚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吃的,不僅肉質細嫩而且營養價值非常高。但是許多人去菜市場時不太敢買魚,因為和豬肉雞肉相比,我們吃魚的情況相對比較小。
  • 一瓶食用油打開多久以後就不能吃了?
    每種油的特點是什麼?一瓶食用油打開多久必須吃完?跟著小編一起往下看。食用油開封,能放多久?影響食用油保質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兩個是油的種類和存放環境。研究發現,正常生活環境下,沒添加抗氧化劑的食用油在開封2個月後一般都會達到變質的臨界點。再過幾天,就會出現油脂酸敗特有的「哈喇味」。添加了抗氧化劑的食用油開蓋後能存放更久的時間,但具體多久,並沒有研究結論。
  • 草本食用油與木本食用油區別以及我國油料未來發展規劃
    草本食用油與木本食用油區別提到健康我們就會想到食用油,因為幾乎每天都離不開它,食用油中的很多營養物質都是人體必需且不能自行合成的,必需從油脂中來進行獲取。根據加工的油料作物不同,食用油被分為草本食用油和木本食用油兩大類。
  • 吃螃蟹時,不論什麼品種,也不管多少錢一斤,這4個部分千萬別吃
    又到了吃螃蟹的季節,現在的螃蟹個個膏滿黃肥。不僅營養豐富,味道也很鮮美,很多人都會買一些給家人吃。螃蟹的種類很多,價格也相差很大。但是不論什麼品種,也不管多少錢一斤,螃蟹的這4個部分千萬別吃。第一個部位,蟹腸。
  • 這些貌似健康的蔬菜,熱量堪比葷菜,有你曾經踩過的坑嗎?
    就好比很多看起來明明熱量很低,沒有什麼脂肪含量的蔬菜,偏偏在我們吃下去之後就開始長肉。所以呀,即使是選擇小小一顆蔬菜,我們也不能大意哦。這些貌似健康的蔬菜,熱量堪比葷菜,有你曾經踩過的坑嗎?茄子,說起茄子的話,一定少不了豆角,兩種菜都是熱量比較低的蔬菜,如若直接煮熟了涼拌,估計沒有幾個人會拒絕,甚至還是減肥的小幫手,但是茄子豆角這道菜就不一樣了,想要炒出來好吃,豆角得先下油鍋裡面炸,茄子屬於疏鬆多孔型的蔬菜,在炒的時候非常費油,當水分隨著高溫被蒸發掉的時候,油脂就全部被茄子吸收,要是油少了,不僅很難吃,茄子還會燒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