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本食用油與木本食用油區別
提到健康我們就會想到食用油,因為幾乎每天都離不開它,食用油中的很多營養物質都是人體必需且不能自行合成的,必需從油脂中來進行獲取。根據加工的油料作物不同,食用油被分為草本食用油和木本食用油兩大類。
草本食用油是由草本油料加工而成,如花生、大豆、菜籽都屬於草本油料,這類作物的特點就是莖幹軟弱,體形矮小,壽命較短。像茶籽、核桃、橄欖、牡丹籽等則屬於木本油料。木本油料的特點是莖堅硬,多年生,與草本植物相對,人們常將前者稱為「草」,後者稱為「樹」。

從兩者自身所含營養物的差異來講,木本油料不管是在加工食用油上還是其它方面的經濟價值都要高於草本油料。木本油料加工的油脂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普遍高於草本油約5%-15%,此外木本油料一次栽種多年獲益,不與耕地搶佔土地,還可利用樹木防風固沙。
我國油料未來發展規劃
我國是一個食用油大國,每年的消費量接近4000萬噸,除花生油、芝麻油可以實現自給外,其它食用油自給率不足40%。隨著國際形勢等多種因素影響,我國迫切需要提高國內油料生產能力,擴大種植規模。圍繞油菜籽、花生、大豆、油茶四種主要大宗油料作物為核心,適當擴大種植面積,提高單產量,在穩定大宗油料產能的同時,發展以核桃油、牡丹籽油、紫蘇籽油、油莎豆油等優質、高油、高營養價值油料作物的推廣普及。

2010年以來國家每年安排中央預算來支持湖南、江西、廣西等主產區建設油茶生產基地,對全國514個花生、油菜籽、大豆生產大縣作為改進重點,實施土壤改良,完善灌溉節水設施,提升油料生產水平。未來我國油料的發展規劃是四大油料作物平穩增產,多元化發展小品種木本油料作物。
2020年下一個五年,將在油料耕作以及油料培育上進行改進和重點投資,提高油料作物含油量和出油率、提高油料生產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改進油料加工設備自動化、先進化、降低設備高殘油、高能耗。
當前我國油料作物發展中面臨的難題
油料作物面積擴大空間有限,在小學語文課本上我們都學過,中國的陸地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千米,但耕地面積僅有120萬平方千米,在有限的耕地面積基礎上,想要擴大油料作物的種植面積就顯得十分困難,因此培育高油作物、提高單產將是有效解決種植地不足的難題。優良品種選育緩慢,由於我國在油料作物培育上起步晚,所以短時間內想要通過種植高產、高含油油料作物來解決食用油短缺等問題目前還不現實。當前還是以開拓荒山、合理規劃耕地來提高我國的油料自給率。機械化生產水平不高,對於花生、菜籽等油料作物的移栽技術以及收穫機械化上還處於模仿和組裝階段,作業效率低、尤其是油茶多處於山區,目前還沒有相應採摘機械,人工採收成本高。油料加工效益偏低,用於榨油的加工設備殘油率高,如我國進口的大豆油,就是因為國外大豆油要比國內加工成本更低,這不僅得益於國外大豆種植生產成本低,最主要是大豆油加工設備先進,出油率要比國內高5%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