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澳慎用「靜脈輸液」:打吊瓶近似小手術(圖)

2020-11-22 搜狐網
    2010年12月16日,一些家長帶著孩子在北京市兒童醫院排隊輸液。2009年,我國人均輸液約8瓶遠高於國際水平,這種過度用藥危害著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新華社發)

    專題文字:彭玉磊

  國家發改委最新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醫療輸液104億瓶,平均到13億人口,相當於每個中國人1年裡掛8個吊瓶,遠高於國際上2.5~3.3瓶的平均水平。「人均8瓶」的消息一出,立即成為民眾的熱議話題。

  按世衛組織推薦的用藥原則,應該「能口服的藥儘量要求口服,可肌肉注射不靜脈輸液」。在許多發達國家,輸液一直是醫生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最後方式」。

  記者在連線採訪中發現,在美國,如果病人看的不是急診,醫生一般不會安排靜脈輸液,對於含抗生素的「吊瓶」更是慎之又慎;在澳大利亞,當地人鮮有「輸液好得快」的觀念,很少有打吊瓶甚至打針的經歷,甚至有人25歲了從未輸過液,甚至都不知道「打吊瓶」的英語怎麼講。  

美國:看急診才考慮輸液

  本報訊 得了病到底是服藥還是打針?世衛組織的推薦是「能口服的藥儘量要求口服,可肌肉注射不靜脈輸液」。美國醫生對用藥十分謹慎,在美國人眼裡,打吊瓶堪比一次小手術。  

靜脈點滴退熱慎重

  在美國,一般醫生不隨便給病人輸液,除非遇到不得已的情況。得知中國人感冒發燒動輒就要輸液後,很多美國人相當驚訝。因為當他們得病時,醫生只是說多休息多喝水。

  軒洋是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一家醫院的醫生,他介紹說,除非遇到特殊病情或病人,美國醫生一般都遵從「可口服不注射,可注射不輸液」的原則。如果病人看的不是急診,醫生一般不會安排靜脈輸液。

  在美國醫院的急診部,如果有病人正發燒、體溫較高,醫生也會安排病人輸液,但這種輸液的目的在於打開靜脈通道,而不會立即在吊瓶加入抗生素等藥物。軒洋特別提到,像感冒這種病,「病毒感染是不用抗生素的」。在病人開始輸液後,護士都會在病床前待一會兒,如果病人出現明顯不適就會立即停止輸液,轉而採取別的治療方法。  

防病人產生抗藥性

  對於中國有些感冒發燒的病人為了「好得快」而要求醫生輸液現象,軒洋表示,在美國,醫生很受人尊敬,病人一般都是「絕對遵從醫囑」的,因此不會出現病人要求醫生如何如何的情況。

  即使需要輸液,美國醫院也有嚴格的操作規程,如設備必須徹底消毒,使用一次性針具等。還有美國醫生介紹說,醫生不隨便給病人輸液主要基於四方面考慮:一是輸液比較容易產生不良反應;二是交叉感染;三是為了減少病人在用藥時的疼痛;四是避免病人產生抗藥性。其中的第四點是考慮最多的。

  在美國,靜脈輸液由專職護士負責的。普通護士需通過具有相關資質才能成為輸液專職護士,需具備不少於2年的臨床護理經驗和至少1年的臨床輸液治療經驗;並通過9個科目的考試,方可獲得由靜脈輸液護士認證學會頒發的靜脈輸液專職護士資格證。  

美實施「醫藥分家」

  據介紹,美國採取「醫藥分家」的制度。醫院附設一個小藥房,但小藥房只負責給住院部提供藥品。門診病人一般都是拿著醫生開的處方,自己到藥店買藥。醫生開藥時「對症下藥」,如果涉及要用抗生素,一般只開低端的抗生素,不會一下子就給病人開出高端抗生素。

  由於醫藥分家,醫院裡的醫生對於每種藥的價格不甚明了。對於老百姓來說,由於美國大部分人都購買了醫療保險,因此大部分醫藥費通常是由保險公司支付,因此病人對於自己看一次病、買一次藥花了多少錢也不太清楚。  

記者連線

  澳大利亞 華人在澳生活13年 連「屁股針」都未打過

  本報訊 生活在澳大利亞墨爾本的美籍華人胡宇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在澳大利亞生活了13年,免疫接種打過針,還有一次在照胃鏡前打過麻醉針,此外,不要說「吊瓶」了,就連「屁股針」都沒有打過。  

嗓子啞只建議吃水果

  胡宇給記者描述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看病經歷。當時因為嗓子啞了無法說話而前往醫院,醫生看診後什麼藥都沒給她開,只囑咐她去超市買些橙子吃、多補充維生素C。當了解到她的日常工作不需過多說話時,醫生甚至認為不需開病假條,建議她繼續上班。

  胡宇表示,在澳大利亞的醫院和診所裡,看不到所謂的「吊瓶森林」,連肌肉注射的病人都很少。澳大利亞人生病注重休息。如果患上了咳嗽、感冒等可能具有傳染性的病症,醫生會給你開病假條讓你回家睡覺,公司也會建議你休息以免傳染給其他同事。

  胡宇表示,自己有一位同事前陣子咳嗽了整整一周,感覺很難受,但到醫院以後醫生只給他打了一針,並且交待他「一個月之後若還覺得不舒服再打」。

  中澳對待發燒差異大

  今年25歲的華人Ben是一名土木工程師,在墨爾本出生長大,由於父母是第一代移民,因此他能聽得懂大部分中文,但他至今仍然不知道「打吊瓶」的英語應該怎麼說,也從未打過吊瓶。另一位亞裔澳大利亞人Johnny也表示,自己30多年來從未因病打過針。他表示,醫生即便是開口服的抗生素時也不會開多,一般最多開7顆,即一周的藥量。

  胡宇表示,澳大利亞沒有所謂的「退燒針」,醫院也不會為退燒而給病人輸液。對於兩國對待感冒發燒的做法,她深有感觸。

  胡宇說:「記得在廣州的時候,我一發燒,家裡人就會催我吃藥以後去蓋上厚被子睡覺,最好是能出一身汗。但澳大利亞人對待發燒的"土辦法"卻是衝冷水澡。即便是一個不滿1歲的小寶貝發燒,父母也會把他泡到冷水裡。」 

 相關資料

  靜脈輸液技術

  日趨「方便化」

  靜脈輸液是利用大氣壓和液體靜壓原理將大量無菌液體、電解質、藥物由靜脈輸入體內的方法。

  1831年,蘇格蘭醫生託馬斯·拉塔第一次嘗試著用靜脈輸血的工具給一位病人輸入煮沸過的鹽水溶液,該實驗性的治療方式是為挽救一位瀕死的霍亂病人。雖然拉塔醫生最後沒能挽救大部分霍亂患者的生命,但他卻因此成為靜脈輸液技術的先行者。直到今天,靜脈輸液技術不斷發展,甚至出現了一兩個星期不用取下針頭的套管針。  

靜脈輸液

  出錯率高

  靜脈注射在感冒發燒等「戰場」上,常常被稱為「大炮打蚊子」,不僅浪費,而且還有隱藏的風險,可能造成額外的「傷亡」。

  有醫生評論靜脈輸液稱「這是一種侵入性、有創傷性的給藥方式。它也可能引起很多的不良反應。」

  可能致不適甚至感染

  由於靜脈輸液必須藉助醫療器械,中間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不適甚至感染。專家介紹稱,即使注射器和針頭等器具完全消毒,輸液依然存在著其他風險:如果打點滴時使用的藥液濃度過稀或過濃,就可能在進入人體後,破壞體內的電解質平衡;輸液速度如果過快,或輸入過多藥液,還可能引發高血壓、心臟衰竭和肺水腫。甚至,如果針管藥液中混入氣泡或者血凝塊,還會堵塞血管,讓心臟停止跳動。 

 一半案例都會「出錯」

  英國有研究發現,在靜脈輸液的配藥和執行過程中,大約有一半案例都會「出錯」,其中1%的錯誤是嚴重的,58%的錯誤則相對溫和。

  2004年,英國國家病人安全專責機構首次發布關於靜脈輸液安全性的報告稱,每年英國約有1500萬人次接受靜脈輸液治療,其中的大部分治療都是順利的,但每年出錯案例都超過700個。澳大利亞的一項調查也顯示,靜脈輸液過程當中的出錯率為18%。研究於2003年對639次靜脈輸液進行了687次觀察,為時4周。結果顯示,124次出錯當中,18%是施藥錯誤,79%是執行不當。

(責任編輯:黃珊)

相關焦點

  • 我國年人均輸液8瓶被指泛濫 美澳慎用靜脈輸液
    記者在連線採訪中發現,在美國,如果病人看的不是急診,醫生一般不會安排靜脈輸液,對於含抗生素的「吊瓶」更是慎之又慎;在澳大利亞,當地人鮮有「輸液好得快」的觀念,很少有打吊瓶甚至打針的經歷,甚至有人25歲了從未輸過液,甚至都不知道「打吊瓶」的英語怎麼講。美國:看急診才考慮輸液本報訊 得了病到底是服藥還是打針?
  • 吊瓶森林:中國人的輸液迷信_發現者第71期_網易探索
    注射劑微粒會在體內積蓄,常輸液體內會長「肉芽腫」   任何質量好的注射劑都達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標準。北京某醫院在對「吊瓶」檢查中發現,在1毫升20%甘露醇藥液中,可查出粒徑4-30微米的微粒598個。
  • 靜脈輸液港植入術:守護患者看不見的「生命線」
    近日,上饒市第五人民醫院腫瘤五科徐希醫生和置管室護士密切配合,成功為一乳腺癌術後患者成功行靜脈輸液港植入術。此術解決了患者長期反覆輸液、抽血、扎針的痛苦,為長期化療、輸液、腸外營養患者帶來了福音,被患者稱為「看不見的生命線」。  55歲的張女士是鉛山縣人。
  • 科學小製作-輸液控制器水鍾
    輸液控制器水鍾東江完小科技小組張慧霞
  • 「輸液好得快」,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
    在很多人眼裡,輸液似乎包治百病,大病小病來一針,有事沒事來一針。大家都覺得輸液好得快,方便又高效。  特別是很多家長,從小喜歡給孩子輸液,卻忽略了其中的各種隱患。  近幾年,隨著輸液的危害被逐步認識,中國多地陸續出臺了對門診輸液的限制性措施。  截至目前,吉林、安徽、浙江、江蘇、江西、廣西、深圳等多個省、區市已經控制或取消了醫院成人門診輸液治療。  所以,大家平時在醫院注射區看到的都是掛滿吊瓶的情景:
  • 靜脈輸液代注,你怎麼看?
    導讀:基層代注是嚴控靜脈輸液以來的新興名詞,在我國各類各級醫療機構中靜脈輸液非常普遍,但是輸液也有著較大的醫療風險。據統計顯示,我國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導致死亡的人數超過39萬人,衛計委一面向社會各界頻頻發出呼籲,要求民眾改變不合理輸液觀念。
  • 市中醫院開展靜脈輸液現狀橫斷面調查
    南方日報訊 (記者/焦瑩 通訊員/張鳳貞 劉文慧)為進一步規範醫院靜脈治療技術操作,提升醫院靜脈治療水平,日前,英德市中醫院開展了一次系統全面的靜脈輸液現狀橫斷面調查,對全院16個臨床科室397名住院患者的靜脈輸液情況進行調查。
  • 2020甘肅護士資格考試知識點複習:靜脈輸液法
    三、靜脈輸液的部位與方法評估病人1.周圍靜脈輸液法(1)常用的靜脈穿刺部位是上肢靜脈、下肢靜脈。(2)穿刺部位選擇的原則①根據穿刺的目的和輸液時間:一般注射量大、輸液時間短者可選用大靜脈;需長期輸液則由遠端末梢小靜脈開始選擇使用。②根據藥物的性質:有刺激性、黏稠度大的藥物宜選用較大的血管。
  • 護患溝通英語 | 靜脈輸液(2)
    第一,核對輸液袋上的處方。Next, prime the line of the giving set. Then, set the rate on the infusion pump.接下來,開始準備輸液裝置的輸液管道。然後調節好輸液泵的滴速。
  • 靜脈輸液用藥配伍禁忌知多少
    靜脈輸液為一種常見給藥途徑,普遍適用於各種疾病的臨床治療中。隨著醫學的發展,多種藥物聯合使用使臨床療效得到充分肯定,需要臨床護士掌握藥物的配伍禁忌。而目前臨床護士雖然對配伍禁忌的認知度較高,但實際掌握程度較低。護士必須了解藥物的配伍禁忌,才能保證患者用藥安全。一、配伍禁忌原因臨床配伍禁忌包括物理性配伍禁忌和化學性配伍禁忌。
  • ...腫瘤,介入,穿刺,病灶,輸液,鉛,治療,手術,李文濤,患者,-上海...
    穿上20多斤重的行頭,仍無法完全避免職業暴露  許多人都知道,外科治療靠手術,內科治療靠吃藥,而對介入治療知之甚少。李文濤解釋說,介入治療可以在不開刀暴露病灶的情況下,通過人體原有的腔道,或者在皮膚上做幾毫米的通道,在影像設備的引導下對病灶進行精準診斷或治療。
  • 靜脈輸液滲漏——9種處理方法
    ③乙醇外敷:95%乙醇可用於葡萄糖酸鈣、20%甘露醇、酚妥拉明、緣豫碳酸氫鈉、某些抗生素、複方胺基酸以及普通靜脈輸液的滲漏,消腫止痛迅速。此法方便、經濟、療效高,無任何毒副作用。④複方七葉皂苷鈉凝膠外塗:複方七葉皂苷鈉凝膠是由七葉皂苷鈉和水楊酸二乙胺組成,其中七葉皂苷鈉能抑制機體組織液滲出,降低血管通透性,從而減輕水腫;水楊酸二乙胺具有抗炎、鎮痛功效。
  • 人血白蛋白靜脈輸液的滴數,究竟該怎麼調?
    最近護理部查房,在很多科室看見有靜脈輸液白蛋白的患者,看見巡視單,有的護士巡視單籤的40滴/分,有的60滴/分,也有50滴/分,也有30,62滴/分等等不同滴數的,雖然病人不同,給予的滴數不同,但是所有的護士白蛋白的靜脈輸液過程中,只有一個滴數,中間沒有一個護士的巡視單上有調節滴數的籤字
  • 輸液的時候輸入多少空氣,才會致死?
    可能每個人一生當中都有打過點滴的經歷,而有些人在輸液的時候,因為一次性要打好幾瓶,所以可能會疏忽。在輸液的時候空氣進來了,這自然會讓人感覺到非常的害怕。因為很多人都知道,如果空氣進入的特別多,那麼很有可能導致人們休克,甚至死亡。今天我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輸液的時候進入空氣有什麼反應?
  • 2020甘肅護士資格考試知識點複習:靜脈輸液相關的不良反應及原因
    輸液療法是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液體直接進入靜脈,藥效快,利用率高。靜脈輸液還具有液體和藥物的輸入速度和量可控的優點,是臨床搶救和治療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臨床上也存在著濫用和不合理使用輸液療法的現象,常可引起輸液併發症和不良反應,應引起高度重視。
  • 渭南益健醫院 開展「密閉式靜脈輸液」技能培訓
    靜脈輸液是臨床常用的基礎護理操作,是一種有創性操作,其中任何環節的疏忽都有可能導致各種不良反應的發生,甚至還會引起醫療護理糾紛。因此,使靜脈輸液治療程序化、規範化、專業化,是提高護理整體水平的重要環節。
  • 護患溝通英語第9期:靜脈輸液 (1)
    上圖數字所對應的輸液記錄單/卡內容如下:1. the date of the IV Prescription
  • 靜脈輸液操作,護理英語帶你瞬間搞定它
    靜脈輸液對於這個操作,關注公眾號久一點的小夥伴應該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