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液的時候進入氣體,其實在生活當中也比較常見,不過大多數人量都比較少,這個時候氣體就會進入毛細血管當中,隨著人們的呼吸排出體外,並不會給人體造成傷害,不過在短時間內進入了特別多的空氣,這些空氣就會隨血液進入人體的各個器官當中,這種情況非常危險,我們必須要搶救。
可能每個人一生當中都有打過點滴的經歷,而有些人在輸液的時候,因為一次性要打好幾瓶,所以可能會疏忽。在輸液的時候空氣進來了,這自然會讓人感覺到非常的害怕。因為很多人都知道,如果空氣進入的特別多,那麼很有可能導致人們休克,甚至死亡。今天我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輸液的時候進入空氣有什麼反應?
空氣栓塞是臨床上並不少見的併發症,不僅僅發生於靜脈輸液過程中,還可發生於多種手術及臨床診療操作中。
由於其臨床症狀和體徵可能並不典型,易存在漏診和誤診的情況。
在臨床上,經常會有病人或家屬在靜脈輸液過程中發現輸液皮管內有少量的空氣(或是氣泡附著),然後提問:醫生,這輸液管裡有氣泡,輸到身體裡會不會出事啊?
對於這樣的問題,筆者一般都會告訴他們不要擔心,即使有一點空氣進入也不會有大問題。
那麼,靜脈輸入多少空氣才會致死呢?
空氣栓塞是指氣體進入血管系統從而引起的栓塞,在靜脈和動脈系統中均可發生,是一種具有潛在致命風險的疾病。
研究表明,靜脈空氣栓塞的致死量為 200~300 mL。也有報導認為氣體以 100 mL/s 速度進入血管系統,累積量達 300~500 mL 時可引起死亡。
看到這個數據,我們就不用擔心靜脈輸液時進入的那一點點空氣了。
不過,除了以上描述的靜脈空氣栓塞外,另一種靜脈空氣栓塞也應引起重視,即逆行顱內靜脈空氣栓塞。
顱內靜脈空氣栓塞的症狀主要取決於進入的氣體量和栓塞累及的部位,有時即使 2~3 mL 氣體也可能引起死亡。
那麼如何判斷空氣栓塞呢,有點燒腦,大家慢慢來!
空氣栓塞的臨床表現和引起的後果與進入循環的氣體量、速度和患者發生空氣栓塞的部位有關。
少量空氣栓塞可無症狀及體徵,或輕微的頭痛、呼吸困難、噁心等,不易被發現。隨著進入氣體的量和速度的增加,空氣栓塞可引起循環衰竭和多器官缺血缺氧表現。
空氣栓塞最主要症狀為呼吸急促、氧飽和度下降和低血壓。肺部可聞及哮鳴音和溼囉音,心前區聞及「車輪聲」是典型臨床體徵。
心電圖可表現為非特異性 ST-T 改變和右心室勞損改變,也可表現為竇性心動過緩或竇性心動過速,甚至心臟驟停導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