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廣譜抗生素cUTI三期試驗失敗

2021-01-14 生物谷



6月1日,臨床階段製藥公司Iterum Therapeutics宣布其在研新型青黴烯

抗生素

sulopenem在複雜尿路感染(cUTI)3期試驗(SURE 2)中沒有達到主要終點。當天,該公司的股價下跌了57%。

Iterum表示,基於SURE 2的研究結果,公司正在探索未來的選擇方案,包括剝離資產、進行重組、對公司的直接出售,甚至可能申請破產。

據了解,這項隨機、多中心、雙盲試驗共招募了1395例參與者,以評估sulopenem治療複雜尿路感染成人患者的療效。患者被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每天至少接受一次sulopenem靜脈注射,持續至少5天,隨後每天2次口服sulopenem,整個療程時間為7至10天。另一組每天至少一次靜脈注射厄他培南(ertapenem),持續至少5天,隨後每天2次口服環丙沙星或阿莫西林-克拉維酸。該試驗的主要終點是完成治療患者第21天的總體臨床和微生物反應(使用10%的非劣效性指標)。

Iterum表示,在sulopenem的治療隨訪研究中,sulopenem組顯示出治療反應的比率為67.8%,而厄他培南組為73.9%。Sulopenem與對照組其他的次要終點結果也相似,包括在第10天治療訪視結束時的總緩解率,分別為86.7%和88.9%。

Iterum執行長Corey Fishman指出:「儘管sulopenem顯示出了與之前的研究以及和其他培南類藥物一樣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但我們對該藥物治療複雜尿路感染研究的結果感到非常失望。」

除了cUTI之外,SURE 1試驗中口服和靜脈注射sulopenem也正在進行簡單尿路感染的後期測試,預計將於第二季度獲得結果。在SURE 3研究中,該藥物被用於評估治療潛在複雜腹腔內感染(cIAI)的效果,但在去年12月,Iterum表示該試驗未能達到其主要終點。

做為一種新型的青黴烯(penem,培南類藥物)抗感染化合物,sulopenem具有口服和靜脈輸注劑型,已被證實針對其他

抗生素

耐藥的多種革蘭氏陰性菌、革蘭氏陽性菌和厭氧菌具有很強的體外活性。鑑於此次令人失望的試驗結果,Iterum表示正在評估公司資產或專有技術的許可,未來可能出售或資產剝離,公司方面也或面臨出售、合併、戰略交易等重組活動,甚至解散和清算資產。Iterum同時表示,評估後公司也可能最終不會採取任何特定的行動。 (

生物谷

Bioon.com)

相關焦點

  • Nature子刊:科學家發現了新的廣譜抗生素
    世界衛生組織(WHO)也警告說,「越來越多的感染,比如肺炎、肺結核、淋病和沙門氏菌病等變得越來越難以治療,這主要是因為治療它們的抗生素變得不那麼有效了。」 此外,世界衛生組織最近發布了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的抗生素耐藥病原體的全球優先級清單。抗生素耐藥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公共威脅之一,我們迫切需要新的抗生素來對抗這些耐藥細菌。
  • 100%臨床有效 廣譜抗生素新藥2期臨床
    總部位於麻薩諸塞州Waltham市的Entasis Therapeutics是一家專注於發現和開發新型抗菌產品的臨床階段的生物醫藥公司。近日,Entasis公布了其抗生素組合療法ETX2514SUL在多國進行的2期臨床試驗的積極頂線成果。
  • 盤點:對抗多重耐藥的10款新型抗生素
    隨著全球各地越來越多的病原菌對現有藥物產生耐藥性,目前已有多款新型抗生素進入長期以來停滯不前的抗生素研發管線,這些新型抗生素為全球的患者帶來了希望。 Image from Dreamstime 近日,Medscape網站盤點了近期已獲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或在後期臨床試驗中表現出強大治療潛力的10個抗生素新產品,這10個產品中每一種都為不斷湧現的多藥耐藥性提供了廣泛覆蓋。
  • 《柳葉刀》發表Shionogi的新型抗生素試驗數據
    日本鹽野義製藥公司(Shionogi)日前在《柳葉刀 傳染病》(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雜誌上發表了兩篇關於其新型抗生素甲草酚在這項臨床試驗中,Fetcroja在第14天成功地達到了全因死亡率(all-cause mortality,ACM)的非劣效性的主要終點,Fetcroja組為2.4%,標準抗生素組為11.6%。
  • 我國科學家發現新型廣譜抗菌增效劑
    抗生素耐藥是國際廣泛關注的重大問題,新型抗生素替代是當前生物科學研究的一個熱點。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畜禽重大疫病防控與高效安全養殖綜合技術研發」重點專項支持下,中國農業大學朱奎教授和沈建忠院士研究團隊發現一種新型線性短肽SLAP-S25,對多種革蘭氏陰性菌均具有抗菌效果。
  • 科學需要開腦洞 德國人在鼻腔裡發現了新型抗生素
    在1929年,Fleming從真菌培養液中提取出了青黴素,揭開了抗生素飛速發展的序幕。在之後的70多年裡,人類根據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改變細菌胞膜通透性、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影響細菌核酸、葉酸代謝的原理,研發生產抗生素,各類抗生素紛紛產生並不斷更新換代。隨著抗生素在臨床的廣泛應用,人們逐漸發現和認識到其中存在一些問題。
  • Science子刊警告異體幹細胞移植中抗生素的危害
    但這個過程並沒有那麼簡單,首當其衝的就是機體的排斥反應,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指由移植物中的特異性淋巴細胞識別宿主抗原而發生的一種反應,這種反應不僅導致移植失敗,還可以給受者造成嚴重後果。近期來自斯隆-凱德琳癌症紀念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指出幹細胞移植患者如果服用某些抗生素會增加GVHD的嚴重程度,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5月18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上。其中關鍵在於一些抗生素是我們經常給移植患者使用的抗生素,這項研究能告訴我們哪些抗生素危害性最大,以及為什麼。
  • tebipenem HBr治療cUTI三期臨床成功
    對入組試驗的1372例住院成人患者進行的比較安全性分析數據表明,tebipenem HBr的耐受性良好,其安全性與厄他培南相似。2個組中,約26%的患者出現了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事件(TEAE),最常見的TEAE是腹瀉(5.0%)和頭痛(3.8%)。嚴重的TEAE並不常見(tebipenem HBr組為1.3%,厄他培南組為1.7%),試驗中沒有死亡報告。
  • 麻省理工科學家用AI發現一種廣譜抗生素:可抗超級細菌
    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利用一種新的機器學習方法,從 1.07 億個分子中篩選出了一種廣譜抗生素,可抗結核菌在內的超級細菌。此前 AI 曾經用來輔助發現抗生素,而這次則是 AI 在沒有任何人為條件的前提下,從頭發現的新分子。2 月 20 日,這項由麻省理工學院的合成生物學家吉姆 · 柯林斯(James Collins)領銜的研究,發表在《細胞》雜誌(cell)上。
  • 耐藥菌引起的感染不斷增加 輝瑞公司新型抗生素國內獲批
    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5月27日,輝瑞公司宣布,新型抗生素思福妥ZAVICEFTA(注射用頭孢他啶阿維巴坦鈉2.5g),於近日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用於治療複雜性腹腔內感染(cIAI)、醫院獲得性肺炎(HAP)和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在治療方案選擇有限的成人患者中治療由下列對本品敏感的革蘭陰性菌引起的感染
  • 新型抗生素或可解決細菌耐藥性
    對於這樣的結論不免引來很大的質疑聲,但是如果該化合物通過臨床試驗,那必將成為對抗各種細菌感染的重磅武器。說了這麼多,你們有沒有對這種抗生素產生好奇心呢? 許多現有的抗生素(包括青黴素)都是人類通過培養自然界中的微生物而被發現的。細菌通過這些抗生素互相殘殺,爭奪資源。而這些被發現的抗生素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應的細菌都能夠在實驗室培養。
  • 新型抗生素的開發距離我們到底有多遠?
    ,然而新型抗生素的研發十分困難,過去40年裡只有兩類新型抗生素上市;儘管如此,科學家們依然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財力在開發新型抗生素的道路上繼續前行,本文中小編就盤點了多項有望幫助科學家開發出新型抗生素的重磅級研究,分享給各位!
  • 面對超級細菌 單抗成為後抗生素時代利器
    通俗來說,在長期使用抗生素的過程中,佔多數的敏感菌株不斷被消滅殆盡,而原本屬於少數派的耐藥菌株存活下來,並且獲得更多生存空間就大量繁殖,代替敏感菌株,這就使得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率不斷上升。細菌同人類的生存競爭,如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一般,輪番佔據上風。為了能夠同時對抗多種細菌,人類熱衷於開發廣譜抗生素。
  • 港媒:香港科學家開發出新型抗生素 或可抵抗「超級細菌」
    參考消息網11月10日報導港媒稱,香港科學家聲稱,通過研發一類性能強大得足以使超級細菌失效的新型抗生素,他們取得了一項重大的醫學突破。香港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近期一次記者會上說,他們基於新的化學結構和一種抗菌機制所研發的這些新型小分子,將與無法對攜帶MRSA的器具進行殺菌處理的現有抗生素有所不同。他們聲稱,這些新型候選藥物在眾多實驗室試驗中表現出了抑制細菌生長的有效能力,同時對人類細胞和組織沒有毒性。
  • 新型抗生素!默沙東Zerbaxa獲美國FDA優先審查,治療醫院獲得性肺炎...
    2019年02月12日訊 /生物谷BIOON/ --製藥巨頭默沙東(Merck & Co)近日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受理複方抗生素產品Zerbaxa(ceftolozane/tazobactam)的補充新藥申請(sNDA),同時授予了優先審查資格,並指定處方藥用戶收費法(PDUFA)目標日期為
  • 有望明年啟動三期臨床 中國愛滋病疫苗「勝算」幾何?
    本報記者 張佳星近日,有媒體報導:中國愛滋病疫苗明年申請開展三期臨床試驗。一石激起千層浪。愛滋病疫苗自開啟研發至今已在人類歷史上走過37年,數百次臨床試驗均以失敗告終,明年可能開啟三期臨床試驗的中國愛滋病疫苗「勝算」幾何?
  • 抗生素耐藥性革蘭氏陰性菌感染的治療,IDSA指南這樣建議!
    抗生素耐藥性革蘭氏陰性菌感染的治療,IDSA指南這樣建議!
  • 抗生素:天使or魔鬼?一個極具分裂的人類「發明」之殤
    基於此發現,弗萊明小哥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分離出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種抗生素-青黴素。抗生素的發明是不是很巧合也很偶然呢?我只能說是也不是。說是是因為青黴素的發現是因為弗萊明一次試驗失誤,說不是是因為弗萊明小哥不同尋常的洞察力和不同於常人的思維方式。理所當然:抗生素研發大爆發,各種抗生素的出現20世紀上半葉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人類的浩劫時間。
  • Nature Chemical Biology:發現一種新型抗生素
    對醫院和衛生機構來說,抗生素抗性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儘管對治療方法不斷有新的需求,但在過去的40年中也只開發了兩類新的抗生素。 現在,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的化合物,並開始開發了一種新的抵抗感染的幹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