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P-1類藥物攪局500億「糖尿病」市場,通化東寶、甘李藥業「危矣」
來源:藥智網|墨
甘李藥業前段時間的上市,讓很多投資者開始注意「糖尿病」藥物這個巨大的市場,但近年以來,胰島素行業競爭趨勢愈發激烈,而另一方面,全球GLP-1類藥物加速實現胰島素替代的時代背景下,通化東寶、聯邦製藥、甘李藥業等主營胰島素的企業未來如何,還未可知?
國內降糖藥千億市場可期
據有關報導顯示,目前我國糖尿病人口已成為全球之最,2019年國內糖尿病患者約為1.16億人,預計這個數字會在2040年達到1.5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高達12.8%,而在1994年該患病率僅為2.28%,總體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
全球、美國、中國糖尿病患者人數趨勢圖
而與患病市場提升相對的也是中國降糖藥市場快速增長,規模從2013年的330億元上升到2017年的512億元,CAGR達11.6%。根據Frost&Sullivan的預測,中國的降糖藥市場將在2023年和2028年分別達到1184億元和2131億元。
另外,由於在該病上我國目前與發達國家的診斷率差距,國內糖尿病市場上升空間是國外市場所不能比擬的。據報導,我國糖尿病未診斷率高達63.3%,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50.1%)與發達國家水平(美國36.4%、歐洲37.9%),未來隨著國人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人均醫療保健支出增長,我國糖尿病患者的控制水平有望大幅提升。
國內降糖藥可選種類較多,競爭激烈
目前的糖尿病治療藥物可以分為注射類和口服類。
而僅甘精胰島素,目前就有14家企業有著相關布局,並且今年以來更是新增11個申報項目。而今年申請三代胰島素上市的企業就有3家,分別是東陽光,復星醫藥,樂普醫療,或許最快明年就會上市批量生產胰島素。並且結合明年胰島素大概率醫保集採,預計光腳企業(非主營胰島素企業,如東陽光,復星醫藥和樂普醫療)必定會藉此快速放量,使得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另外,由於GLP-1受體激動劑相對胰島素的各方面優勢(價格除外),儼然已成為是目前最理想的降糖藥,也是糖尿病市場最大的攪局者。
GLP-1受體激動劑可有效降低血糖;單獨使用GLP-1受體激動劑不明顯增加低血糖發生的風險,部分品種與胰島素等聯用還可以明顯降低低血糖的風險。利拉魯肽、索馬魯肽和度拉糖肽還被證明具有心血管獲益功效;所有GLP-1RA均不同程度具有減肥功效
也就是說,很大程度上,胰島素的市場份額必定有所減少,糖尿病整體市場的天平也將會傾向「GLP-1受體激動劑」。
GLP-1類藥物攜帶「官方認證」加入戰場
並且,隨著2017版治療指南中將GLP-1列為二聯治療藥物,其地位得到官方肯定。
1)2020年2月,最新發布《中國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控制目標及達標策略專家共識》,肯定了GLP-1RA的地位,共識建議二甲雙胍單藥治療3個月未達到糖化血紅蛋白(HbA1c)目標值的患者,則可選擇GLP-1RA進行二聯治療。並且對於低血糖風險較高或低血糖危害較大(如獨居老人)以及需要減重的患者,可優先考慮GLP-1RA。
2)2020年6月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CDS)和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CSE)共同發表的《中國成人2型糖尿病合併心腎疾病患者降糖藥物臨床應用專家共識》也對T2DM合併ASCVD或心血管風險極高危患者使用GLP-1RA進行了I類推薦。
3)根據美國ADA2020年發布的糖尿病診療指南更是明言,對於沒有確定性心血管疾病及風險、慢性腎病和心力衰竭的2型糖尿病患者,當患者有降低低血糖、肥胖等併發症需求時,應首選GLP-1受體激動劑。
儘管目前,該者市場佔比相對較低,2019年國內GLP-1RA市場規模為11億元,佔比約為3%,胰島素以及雙胍類、磺脲類和α-糖苷酶抑制劑類等傳統口服藥物仍佔較大比例。但從中國樣本公立醫療機構GLP-1受體激動劑銷售額2012—2019年的複合增速來看已經達到25.1%,呈現出快速發展態勢。
如果,針對其價格與認知劣勢,進行戰略調整,例如隨著逐漸納入醫保降低費用,同時國產仿製藥及新藥陸續推出,GLP-1有望快速佔領市場份額。
全球GLP-1RA布局加大,糖尿病市場巨變
2019年全球GLP-1的銷售額為106億美元,過去的十年中全球GLP-1類藥物的年複合增長率達到了39.7%,胰島素增長率為14.4%,口服藥的增長率則為11.7%。
自從2005年第一款GLP-1RA艾塞那肽上市以來,目前全球已上市9種GLP-1類藥物。在國內批准上市的藥物包括艾塞那肽、利拉魯肽、貝那魯肽、艾塞那肽緩釋微球、利司那肽、度拉糖肽以及聚乙二醇洛塞那肽。
國內99%的GLP-1RA市場由國外企業諾和諾德的利拉魯肽和阿斯利康的艾塞那肽壟斷。我國現有10家藥企正在對GLP-1靶點藥物進行新藥研發,預計未來2~3年內陸續會有更多國產GLP-1類藥上市。
仿製藥方面,作為國內仿製重點品種「利拉魯肽」與「艾塞那肽」預計未來1-3年也將會有多款國產仿製藥陸續上市,目前通化東寶等企業的利拉魯肽仿製藥已經進入Ⅲ期臨床。而新藥方面,仁會生物與豪森藥業的GLP-1RA已經上市,其餘進展較快的則主要包括:
派格生物:聚乙二醇化艾塞那肽現在已經進入Ⅲ期臨床,該藥在艾塞那肽基礎上進行聚乙二醇化修飾,延長藥物的半衰期,最終有望實現一周一次控制血糖,該藥同時在中國和美國啟動Ⅲ期臨床;恆瑞醫藥:恆瑞醫藥和豪森藥業均開啟了諾利糖肽的研發,恆瑞的研發已經進展到Ⅱ期,兩大創新藥研發巨頭的加入也加劇了國內GLP-1市場的競爭;昆藥集團:旗下子公司銀諾醫藥自主研發的蘇帕魯肽已經進行Ⅱ期臨床,該藥同樣為長效GLP-1RA,給藥方式可以實現1-2周一次;常山藥業:完成艾塞那肽的Ⅱ期臨床試驗,即將啟動艾本那肽的Ⅲ期臨床,預計2-3年內上市。艾本那肽為艾塞那肽經過修飾後,結合重組人白蛋白而成,艾本那肽半衰期達到7天,因此臨床上可以做到患者每周只需注射一次。
國內新藥布局
國內仿製藥布局
另外,自2019年諾和諾德的索馬魯肽口服製劑上市,全球掀起口服GLP-1受體激動劑研究的浪潮。國內僅有恆瑞和華東醫藥的口服製劑新藥進入臨床階段。而老牌糖尿病企業在GLP-1新藥領域均未有布局,僅通化東寶的利拉魯肽仿製藥進入Ⅲ期臨床。倘若GLP-1藥物真的搶佔了胰島素大量市場,又該如何辦?
總結
目前的糖尿病市場競爭激烈程度逐步上升肯定的,GLP-1受體激動劑的加入,使得市場巨變的可能性也會更大。目前由於受體激動劑正處於市場培育階段,大部分國內市場空間均未得到完全開發,發展潛力巨大的同時,也必將眾多強勢企業重建糖尿病市場的最大的契機,相對的,老牌胰島素或糖尿病龍頭企業在此過程中,或許也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責任編輯|青黴素
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藥智網立場,歡迎在留言區交流補充;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文章作者和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