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P-1類藥物攪局糖尿病市場,通化東寶、甘李藥業「危矣」

2020-12-06 藥智網

GLP-1類藥物攪局500億「糖尿病」市場,通化東寶、甘李藥業「危矣」

來源:藥智網|墨

甘李藥業前段時間的上市,讓很多投資者開始注意「糖尿病」藥物這個巨大的市場,但近年以來,胰島素行業競爭趨勢愈發激烈,而另一方面,全球GLP-1類藥物加速實現胰島素替代的時代背景下,通化東寶、聯邦製藥、甘李藥業等主營胰島素的企業未來如何,還未可知?

國內降糖藥千億市場可期

據有關報導顯示,目前我國糖尿病人口已成為全球之最,2019年國內糖尿病患者約為1.16億人,預計這個數字會在2040年達到1.5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高達12.8%,而在1994年該患病率僅為2.28%,總體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

全球、美國、中國糖尿病患者人數趨勢圖

而與患病市場提升相對的也是中國降糖藥市場快速增長,規模從2013年的330億元上升到2017年的512億元,CAGR達11.6%。根據Frost&Sullivan的預測,中國的降糖藥市場將在2023年和2028年分別達到1184億元和2131億元。

另外,由於在該病上我國目前與發達國家的診斷率差距,國內糖尿病市場上升空間是國外市場所不能比擬的。據報導,我國糖尿病未診斷率高達63.3%,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50.1%)與發達國家水平(美國36.4%、歐洲37.9%),未來隨著國人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人均醫療保健支出增長,我國糖尿病患者的控制水平有望大幅提升。

國內降糖藥可選種類較多,競爭激烈

目前的糖尿病治療藥物可以分為注射類和口服類。

而僅甘精胰島素,目前就有14家企業有著相關布局,並且今年以來更是新增11個申報項目。而今年申請三代胰島素上市的企業就有3家,分別是東陽光,復星醫藥,樂普醫療,或許最快明年就會上市批量生產胰島素。並且結合明年胰島素大概率醫保集採,預計光腳企業(非主營胰島素企業,如東陽光,復星醫藥和樂普醫療)必定會藉此快速放量,使得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另外,由於GLP-1受體激動劑相對胰島素的各方面優勢(價格除外),儼然已成為是目前最理想的降糖藥,也是糖尿病市場最大的攪局者。

GLP-1受體激動劑可有效降低血糖;單獨使用GLP-1受體激動劑不明顯增加低血糖發生的風險,部分品種與胰島素等聯用還可以明顯降低低血糖的風險。利拉魯肽、索馬魯肽和度拉糖肽還被證明具有心血管獲益功效;所有GLP-1RA均不同程度具有減肥功效

也就是說,很大程度上,胰島素的市場份額必定有所減少,糖尿病整體市場的天平也將會傾向「GLP-1受體激動劑」。

GLP-1類藥物攜帶「官方認證」加入戰場

並且,隨著2017版治療指南中將GLP-1列為二聯治療藥物,其地位得到官方肯定。

1)2020年2月,最新發布《中國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控制目標及達標策略專家共識》,肯定了GLP-1RA的地位,共識建議二甲雙胍單藥治療3個月未達到糖化血紅蛋白(HbA1c)目標值的患者,則可選擇GLP-1RA進行二聯治療。並且對於低血糖風險較高或低血糖危害較大(如獨居老人)以及需要減重的患者,可優先考慮GLP-1RA。

2)2020年6月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CDS)和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CSE)共同發表的《中國成人2型糖尿病合併心腎疾病患者降糖藥物臨床應用專家共識》也對T2DM合併ASCVD或心血管風險極高危患者使用GLP-1RA進行了I類推薦。

3)根據美國ADA2020年發布的糖尿病診療指南更是明言,對於沒有確定性心血管疾病及風險、慢性腎病和心力衰竭的2型糖尿病患者,當患者有降低低血糖、肥胖等併發症需求時,應首選GLP-1受體激動劑。

儘管目前,該者市場佔比相對較低,2019年國內GLP-1RA市場規模為11億元,佔比約為3%,胰島素以及雙胍類、磺脲類和α-糖苷酶抑制劑類等傳統口服藥物仍佔較大比例。但從中國樣本公立醫療機構GLP-1受體激動劑銷售額2012—2019年的複合增速來看已經達到25.1%,呈現出快速發展態勢。

如果,針對其價格與認知劣勢,進行戰略調整,例如隨著逐漸納入醫保降低費用,同時國產仿製藥及新藥陸續推出,GLP-1有望快速佔領市場份額。

全球GLP-1RA布局加大,糖尿病市場巨變

2019年全球GLP-1的銷售額為106億美元,過去的十年中全球GLP-1類藥物的年複合增長率達到了39.7%,胰島素增長率為14.4%,口服藥的增長率則為11.7%。

自從2005年第一款GLP-1RA艾塞那肽上市以來,目前全球已上市9種GLP-1類藥物。在國內批准上市的藥物包括艾塞那肽、利拉魯肽、貝那魯肽、艾塞那肽緩釋微球、利司那肽、度拉糖肽以及聚乙二醇洛塞那肽。

國內99%的GLP-1RA市場由國外企業諾和諾德的利拉魯肽和阿斯利康的艾塞那肽壟斷。我國現有10家藥企正在對GLP-1靶點藥物進行新藥研發,預計未來2~3年內陸續會有更多國產GLP-1類藥上市。

仿製藥方面,作為國內仿製重點品種「利拉魯肽」與「艾塞那肽」預計未來1-3年也將會有多款國產仿製藥陸續上市,目前通化東寶等企業的利拉魯肽仿製藥已經進入Ⅲ期臨床。而新藥方面,仁會生物與豪森藥業的GLP-1RA已經上市,其餘進展較快的則主要包括:

派格生物:聚乙二醇化艾塞那肽現在已經進入Ⅲ期臨床,該藥在艾塞那肽基礎上進行聚乙二醇化修飾,延長藥物的半衰期,最終有望實現一周一次控制血糖,該藥同時在中國和美國啟動Ⅲ期臨床;恆瑞醫藥:恆瑞醫藥和豪森藥業均開啟了諾利糖肽的研發,恆瑞的研發已經進展到Ⅱ期,兩大創新藥研發巨頭的加入也加劇了國內GLP-1市場的競爭;昆藥集團:旗下子公司銀諾醫藥自主研發的蘇帕魯肽已經進行Ⅱ期臨床,該藥同樣為長效GLP-1RA,給藥方式可以實現1-2周一次;常山藥業:完成艾塞那肽的Ⅱ期臨床試驗,即將啟動艾本那肽的Ⅲ期臨床,預計2-3年內上市。艾本那肽為艾塞那肽經過修飾後,結合重組人白蛋白而成,艾本那肽半衰期達到7天,因此臨床上可以做到患者每周只需注射一次。

國內新藥布局

國內仿製藥布局

另外,自2019年諾和諾德的索馬魯肽口服製劑上市,全球掀起口服GLP-1受體激動劑研究的浪潮。國內僅有恆瑞和華東醫藥的口服製劑新藥進入臨床階段。而老牌糖尿病企業在GLP-1新藥領域均未有布局,僅通化東寶的利拉魯肽仿製藥進入Ⅲ期臨床。倘若GLP-1藥物真的搶佔了胰島素大量市場,又該如何辦?

總結

目前的糖尿病市場競爭激烈程度逐步上升肯定的,GLP-1受體激動劑的加入,使得市場巨變的可能性也會更大。目前由於受體激動劑正處於市場培育階段,大部分國內市場空間均未得到完全開發,發展潛力巨大的同時,也必將眾多強勢企業重建糖尿病市場的最大的契機,相對的,老牌胰島素或糖尿病龍頭企業在此過程中,或許也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責任編輯|青黴素

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藥智網立場,歡迎在留言區交流補充;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文章作者和來源。

相關焦點

  • 縱覽2017糖尿病藥申報情況,洛塞那肽、利拉魯肽值得期待,多款首仿...
    (圖2)據悉利拉魯肽是諾和諾德原研GLP-1類降糖藥,用於2型糖尿病,2016年全球銷售29.7億美元,位列全球最暢銷藥物TOP50的第30位。從國內歷年申報情況來看,還有九源基因和翰宇藥業申報記錄,第一家獲得臨床審批的是九源基因申報的生物製品10類,在2016年8月已經拿到臨床批文,目前已經進入臨床1期。翰宇藥業申報的化藥3.1類也已於2017年9月20日獲批臨床。
  • 2018年中國糖尿病患者數量及市場規模預測
    龐大的患病群體、慢病長期用藥特徵使得糖尿病用藥市場成 為全球第二大用藥市場。全球糖尿病用藥市場規模也從2012年的300多億美 元增加至2017年的440億美元,複合增速達7.5%。產品格局上,胰島素類產 品仍是糖尿病市場第一大用藥品種,佔據53%左右市場份額,其中又以三代 胰島素為主。
  • 甘李藥業:門冬胰島素獲得印度尼西亞原料藥註冊批件
    甘李藥業:門冬胰島素獲得印度尼西亞原料藥註冊批件 時間:2021年01月07日 16:36:43&nbsp中財網 原標題:甘李藥業:關於門冬胰島素獲得印度尼西亞原料藥註冊批件的公告近日,甘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甘李藥業」或「公司」)收到印度尼西亞藥監局(BPOM)核准籤發的門冬胰島素原料藥註冊批件(批件號:RG.01.01.32.322.12.20.01214/H)。
  • 醫療影響力排行榜:甘李藥業、海吉亞、嘉和生物、博奧晶典
    「企業動態:索元生物、甘李藥業、海吉亞、博奧晶典、長風藥業、嘉和生物、微適美」 6月29日,精準醫療企業索元生物宣布完成5.9億元規模的C輪融資。索元生物從國際大藥廠引進經過臨床後期試驗證明其安全性且顯示對部分患者有效的新藥,利用其獨創的生物標記物平臺技術在殘餘的臨床樣本中找到可預測藥物療效的生物標記物。據索元生物董事長羅文博士向億歐大健康介紹,過去一年,索元生物首次發現能預測精神類疾病新藥療效的生物標誌物DGM4。
  • 甘李藥業門冬胰島素獲印尼原料藥註冊批件 國際化戰略再進一步
    中證網訊(記者 傅蘇穎)甘李藥業1月7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印度尼西亞藥監局(BPOM)核准籤發的門冬胰島素原料藥註冊批件。本次原料藥註冊批件的獲批是甘李藥業進軍印尼地區的重要進展,標誌著甘李藥業國際化戰略再進一步。
  • 甘李藥業:獲得臨床試驗申請《受理通知書》
    甘李藥業:獲得臨床試驗申請《受理通知書》 時間:2020年11月29日 15:40:49&nbsp中財網 原標題:甘李藥業:關於獲得臨床試驗申請《受理通知書》的公告甘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甘李藥業」)於2020年11月28日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國家藥監局」)下發的《受理通知書》,GLR2007的臨床試驗申請獲得受理。
  • 甘李藥業門冬胰島素獲印尼原料藥註冊批件 諾和諾德迎來新對手
    新京報訊(記者 王卡拉)1月7日,甘李藥業發布公告,其門冬胰島素獲印度尼西亞藥監局核准籤發的原料藥註冊批件,意味著公司獲得向印度尼西亞銷售門冬胰島素原料藥的許可。門冬胰島素原料藥可用於灌裝生產門冬胰島素注射液。門冬胰島素注射液屬於速效胰島素類似物產品,又稱餐時胰島素。
  • 甘李藥業:關於獲得臨床試驗申請《受理通知書》的公告
    證券代碼:603087 證券簡稱:甘李藥業 公告編號:2020-036        甘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獲得臨床試驗申請《受理通知書》的公告
  • 甘李藥業自主研發抗癌藥臨床試驗申請獲受理
    原標題:甘李藥業自主研發抗癌藥臨床試驗申請獲受理   甘李藥業
  • GLP-1類藥物有望替代胰島素成為2型糖尿病的一線治療的最佳選擇
    Banting and Best in 1921 Drucker教授還從市場角度分析了藥物的開發前景。GLP-1藥物目前佔了整個糖尿病治療藥物的10%的銷售,而中國只佔了2-3%,有巨大的提升空間。Drucker教授在期報告結語中樂觀地指出:在不久的將來,GLP-1類藥物將取代胰島素成為糖尿病治療的主線藥物。
  • 甘李藥業:「含有分子內伴侶樣序列的嵌合蛋白及其在胰島素生產中的...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7月20日訊,有投資者向甘李藥業提問, 董秘好,舊專利失效對市場影響的程度是不是要澄清一下?公司回答表示,尊敬的投資者,感謝您對甘李藥業的關注。「含有分子內伴侶樣序列的嵌合蛋白及其在胰島素生產中的應用」專利屬於一種生產胰島素的方法專利,其發明點是通過改變胰島素生產過程中的復性工藝使胰島素的收率提高,並不是包括藥物化合物、組合物、配方等內容的物質專利。該專利保護期到期不會對公司持續盈利能力造成重大不利影響,具體原因如下: (1)該專利本身並非物質專利保護,其專利保護期到期的影響不會引起眾多仿製藥品進入市場。
  • 國內首款「門冬胰島素30」仿製藥獲批,50億市場迎變數
    12月14日,甘李藥業(SH:603087)發布公告表示,其研製的門冬胰島素30注射液,已獲藥監局批准註冊。這是國內首個獲批的「門冬胰島素30」仿製藥。如果算上之後為生產方面的準備、報價以及藥檢等事項,該產品預計明年能夠和患者見面。門冬胰島素30由30%可溶性門冬胰島素和70%精蛋白門冬胰島組成,屬於第三代胰島素的一個類別。
  • 國內降血糖藥物的風口——GLP-1激動劑
    2019年05月07日消息,豪森藥業的長效GLP-1受體激動劑聚乙二醇洛塞那肽已被NMPA批准上市用於II型糖尿病。消息一出,業界為之一動。赴港上市的豪森再次迎來了自己準十億的重磅產品,研發逐漸入正軌。國內糖尿病患者終於在翹首以盼中等來了首個長效GLP-1新藥。糖尿病市場也出現了新的風口,未來幾年暗潮湧動。
  • 甘李下批文、生物谷過會所釋放的信號:成品藥IPO審核口徑漸變
    針對醫藥類企業的IPO口徑似乎有所變化。6月21日,股轉系統掛牌委員會第8次審議會議結果,包括雲南生物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生物谷)在內的兩家精選層掛牌申報企業獲得了通過。值得一提的是,生物谷先前曾在問詢環節被問及有關銷售費用、學術推廣費用是否涉及商業賄賂等行為,而市場一度認為針對藥企銷售費用合規性的審核,仍然將對以生物谷為代表的成品藥企的上市過程帶來阻礙。但生物谷最終實現了有條件過會,仍然超出了一些投行人士的預期;無獨有偶的是,已過會卻長達2年多未能拿到批文的甘李藥業,日前也獲得了首發批文。
  • 甘李藥業(603087.SH):門冬胰島素獲得印度尼西亞原料藥註冊批件
    格隆匯1月7日丨甘李藥業(603087.SH)公布,近日,公司收到印度尼西亞藥監局(BPOM)核准籤發的門冬胰島素原料藥註冊批件(批件號:RG.01.01.32.322.12.20.01214/H)。與可溶性人胰島素相比,門冬胰島素經皮下注射後起效更快,作用持續時間更短,更符合人體進餐後生理性胰島素分泌模式,緊鄰餐時注射,應用更加便捷,可明顯改善餐後血糖,因此門冬胰島素注射液成為糖尿病治療中尤為重要的餐時胰島素。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在門冬胰島素研發項目上已累計投入約1.03億元。
  • 【健康界周刊】O藥撤出美國小細胞肺癌市場 西藏藥業mRNA疫苗獲批...
    本期關鍵詞:甘李藥業 貝達藥業 惠泰醫療 西藏藥業 百時美施貴寶 力生製藥閱讀提示:本期收30條,共計4481字,建議閱讀時間8分鐘以下為健康界周刊本期(1月2日 -1月8日)的全部內容:【國內資訊
  • 常山藥業治療糖尿病藥物艾本那肽三期臨床試驗啟動
    來源:證券時報網5月12日晚間,常山藥業(300255)公告稱,公司已經完成了艾本那肽注射液Ⅱ期臨床研究相關工作和Ⅲ期臨床試驗的準備工作。常山藥業相關負責人表示,由控股子公司常山凱捷健負責研發的艾本那肽,於2015年3月獲得臨床批件,開始進行臨床試驗,並在2017年被國家列入十三五重大專項課題研究。「目前三期臨床試驗已經啟動,如果順利的話,預計兩三年後將會正式上市銷售。」
  • 有趣的Biotech名字-1
    下面講幾個我覺得比較有意思的名字:1. 珃[rǎn]諾(Ranok)復活節島在當地被稱為Rapa Nui,所以科學家將這種藥物命名為Rapamycin。同時,格爾德黴素 (geldanamycin)也是從吸水鏈黴菌上發現的,其可以誘導蛋白降解。珃諾致力於研發下一代的蛋白降解療法,於是起了Ranok這個名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