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獸醫研究所在口蹄疫VLP作為靶向載體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21-03-01 病毒學界


近日,蘭州獸醫研究所獸用納米材料與應用培育團隊在前期病毒樣顆粒(VLPs)作為量子點及磁性納米顆粒載體的研究基礎上,再次嘗試將VLPs作為抗癌藥物的靶向載體,成功實現了腫瘤的體內外抑制。研究成果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Nanomedicine: Nanotechnology, Biology, and Medicine》發表。

病毒樣顆粒作為納米級生物載體,由於其形態結構與完整病毒粒子相似,並具有體表面積大、承載量高,生物相容性好、無副作用、表面功能基團易於修飾等優點受到廣泛關注。但與人/動物不易感的植物病毒VLPs相比,動物病毒的VLPs因其識別受體在人及動物細胞上超量表達,無需植物病毒VLPs額外連接特異受體靶標分子(如葉酸)的修飾,簡化了實驗步驟、避免了外源物質的副作用,充分發揮了VLPs的自然屬性,因此,動物病毒VLPs作為靶向載體具有非常獨特的優勢和潛在的應用價值。

該團隊長期致力於動物病毒的VLPs組裝、優化及多學科交叉應用的研究,此項工作是在前期確定的口蹄疫病毒巨胞飲內吞機制及特異受體的研究基礎上(Scientific Reports, 2016, 6: 19294),結合團隊完善的原核表達系統VLPs組裝技術平臺(Vet Res,2013,44(1), 48),利用口蹄疫病毒受體識別特性及癌細胞表面存在過量整合素受體的特點,採用化學方法將抗癌藥物阿黴素偶聯於VLPs,經體外癌細胞及荷瘤小鼠體內實驗證實,VLPs-阿黴素複合物能夠特異地識別癌細胞,並顯著抑制小鼠腫瘤的生長,有效改善阿黴素對正常組織造成的病理損傷程度。


該研究進一步證實了口蹄疫VLPs具有靶向載體的潛力,拓寬了動物病毒VLPs作為新型換代疫苗之外的生物學應用領域。

碩士研究生閆丹為論文的第一作者,郭慧琛研究員為論文的通訊作者該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基金(31672592)、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2014DFA31890)、國家科技支撐項目 (2013BAD12B00)和中國農業科學院「青年英才計劃」的資助。

原文摘要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like particles as integrin-based drug delivery system achieve targeting anti-tumor efficacy

Dan Yan1, Zhidong Teng1, Shiqi Sun1, Shan Jiang, Hu Dong, Yuan Gao, Yanquan Wei, Wenwu Qin, Xiangtao Liu, Hong Yin, Huichen Guo

The surface of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like particles (VLPs) contains a conserved arginine–glycine–aspartic acid (RGD) motif. Natural FMDV specifically attaches to overexpressed integrin receptors in several cancer cells. The FMDV VLPs produced in Escherichia coli were used for the first time as a delivery system of anti-tumor drug doxorubicin (DOX). The DOX-loaded VLPs exhibited a distinct release profile in different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The effects of FMDV-VLPs-DOX on cellular internalization and viability were evaluated in vitro by cell imaging, MTT assay and apoptosis, respectively. The anti-tumor efficacy in vivo was also determined in a nude mouse xenograft model based on tumor volume/weight and histological changes. The FMDV-VLPs-DOX complex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tumor and improved the pathological damage of DOX to non-targeting tissues. All results supported the potential of FMDV VLPs as a platform for specific targeted delivery of drugs or chemical reagents.

文章連結:http://www.nanomedjournal.com/article/S1549-9634(16)30224-6/fulltext

來源:dangerdan

本文由作者授權病毒學界發布,歡迎轉發及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

編輯:ipsvirus

中國病毒學論壇是一個非盈利性的公益性論壇,致力於共建病毒學研究人員的交流互助平臺。秉承「積極交流與分享,攜手合作與共贏」的理念,中國病毒學論壇特創辦「病毒學界」自媒體,在此向公眾徵稿,竭誠歡迎病毒學領域研究進展、科普文章、相關會議信息及求職招聘等各種形式投稿。

聯繫郵箱:china@virology.com.cn

相關焦點

  • 中國農科院蘭州獸研所在口蹄疫VLP作為靶向載體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蘭州獸醫研究所獸用納米材料與應用培育團隊在前期病毒樣顆粒(VLPs)作為量子點及磁性納米顆粒載體的研究基礎上,再次嘗試將VLPs作為抗癌藥物的靶向載體,成功實現了腫瘤的體內外抑制。病毒樣顆粒作為納米級生物載體,由於其形態結構與完整病毒粒子相似,並具有體表面積大、承載量高,生物相容性好、無副作用、表面功能基團易於修飾等優點受到廣泛關注。
  • 【前沿】中國農科院蘭州獸醫研究所在痘病毒與宿主天然免疫互作機制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期,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所畜禽重要人獸共患病團隊在國際免疫學雜誌《Frontiers in Immunology》在線發表了題為
  • 蘭州獸研所以生物礦化技術研製出耐熱口蹄疫病毒樣顆粒疫苗
    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官網截圖。 鍾欣 攝中新網蘭州12月24日電 (艾慶龍)記者24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獲悉,該所獸用納米材料與應用課題組在前期突破口蹄疫病毒樣顆粒關鍵技術及產品工藝的基礎上,進一步利用生物礦化的概念和技術,研製出耐熱口蹄疫病毒樣顆粒疫苗。
  • 天津大學團隊在仿病毒製備多肽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天津大學團隊在仿病毒製備多肽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2018-10-10 17:38:5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房家梁
  • 中新社:天津大學團隊在仿病毒製備多肽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本站訊(記者 張道正 通訊員 劉曉豔)記者10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化工學院齊崴教授團隊近日在仿病毒製備肽基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利用天然病毒的靶向特性,通過肽序列設計,採用多肽自組裝策略,仿造病毒結構與功能,製備出非致病、可穿膜、並能定向遞送基因藥物的仿病毒納米顆粒,有望作為「特洛伊木馬」實現「以毒攻毒」。
  • 大連化物所在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傅強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研究團隊成功地將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SMSI)拓展並應用到金屬/碳化物催化體系,證明了該效應對於設計高效碳化物基催化材料的重要作用。相關研究結果以全文的形式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Soc.)上。
  • 有序介孔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具有高比表面積、孔徑尺寸可調及大孔容的有序介孔材料因其在催化、氣體分離、藥物載體、氣體傳感及電化學能源存儲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前景,成為世界範圍內的研究熱點之一
  • 淮安市一院納米藥物載體研究取得新突破
    近日,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淮安第一醫院(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中心實驗室腫瘤納米藥物組在抗腫瘤納米脂質體藥物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實驗室人員以天然蛋黃中的脂質為基礎,製備了可有效遞送化療藥物、核酸製劑等的納米藥物載體(蛋黃脂質衍生的納米載體,EYLNs)。該載體大約50nm,可高效內化腫瘤細胞;因該載體代謝來源天然,不會產生機體毒性。
  • 蘇州納米所新型納米載藥體系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它的主要優點包括:(1)能夠顯著提高靶區的藥物濃度,從而改善藥物的利用率和治療效果,並降低藥物的不良反應;(2)提高難溶性藥物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性;(3)將藥物分子靶向遞送至特定的細胞或器官;(4)可遞送細胞難以攝取的生物大分子藥物(如核酸、蛋白質)至細胞內的活性部位。因此,新型納米載藥體系是目前納米生物醫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
  • 蘭州化物所路易斯酸催化的碳氫官能化研究取得進展
    路易酸催化碳氫官能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在路易斯酸催化的碳氫官能化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  在前期鈀催化的碳氫活化(J. Am. Chem.Soc. 2010, 132, 3650-3651)研究基礎上,研究人員採用非貴金屬路易斯酸作為催化劑實現了碳氫鍵活化,構建了2-取代的含氮雜環芳香化合物和N-磺醯基亞胺的加成反應,得到了一類含氮雜環胺衍生物,並通過碳氫鍵官能化引發串聯反應,簡潔高效地合成了異吲哚啉酮和異吲哚啉化合物。  該研究為含氮雜環芳香化合物合成重要的藥物雜環骨架提供了一種新方法,在醫藥化學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 【科研新進展】(13)裴玉新教授課題組在納米載藥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日前,理學院裴玉新教授課題組在糖納米載藥的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該研究成果以「Glyco-Nanovesicles with Activatable Near-Infrared Probes forReal-Time Monitoring of Drug Release and Targeted Delivery」為題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材料化學》上(Chem
  • 上海藥物所等在FTO抑制劑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4月15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楊財廣課題組與美國陳建軍課題組和錢志堅課題組合作研究,在化學幹預RNA甲基化(m6A)修飾方向上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Small-molecule Targeting of Oncogenic RNA Demethylase FTO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在線發表於Cancer Cell。  靶向DNA甲基化酶或者組蛋白修飾酶的數個新藥獲批用於治療癌症,表觀遺傳學影響基因表達的化學幹預研究已經成為國際上藥物新靶標研究的活躍領域。
  • 我校在納米藥物載體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哈工大報訊(肖克 文/圖)記者日前獲悉,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戴志飛課題組在納米藥物載體方面進行了系統深入的原始創新性研究,又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進展。一年來,該課題組連續發表高水平論文,最高影響因子達12.73,其研究成果被作為亮點報導介紹,標誌著我校在此領域的研究水平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 健康所在間充質幹細胞為載體的腫瘤治療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Oncogene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健康科學研究所時玉舫研究組題為Interferon-α-secreting mesenchymal stem cells exert potent antitumor
  • 農業部公布第二批國家獸醫參考實驗室和首批國家獸醫專業實驗室名單
    北京5國家動物包蟲病參考實驗室新疆畜牧科學院獸醫研究所新疆6國家動物狂犬病參考實驗室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軍事獸醫研究所吉林7國家動物血吸蟲病參考實驗室中國農業科學院上海獸醫研究所上海8國家動物結核病參考實驗室
  • 蘭州化物所在光/鎳協同催化醛與1,3-二烯的還原偶聯研究中取得進展
    然而,目前鎳催化的該類反應多數需要有毒和易燃的有機金屬試劑(Et2Zn/Et3B)或矽烷作為還原劑,尚未有支鏈選擇性產物的報導。由此可見,發展新的鎳催化體系實現支鏈選擇性可以大大拓展醛-二烯還原偶聯的合成用途。
  • 上海生科院等在昆蟲抗病毒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1月25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黃勇平研究組和譚安江研究組在國際學術期刊《病毒學雜誌》(Journal of Virology)發表了研究論文  該研究將轉基因與CRISPR/Cas9技術相結合,在家蠶體內構建了靶向BmNPV基因組DNA的抗病毒系統。經測試,家蠶抗BmNPV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在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新聞...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在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大連化物所傅強研究員和包信和院士研究團隊成功地將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SMSI)拓展並應用到金屬/碳化物催化體系,證明了該作用對於設計高效碳化物基催化材料的重要作用。
  • 蘭州化物所親核催化的醯基遷移反應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夏紀寶團隊一直致力於惰性化學鍵的活化與轉化研究。最近,他們在前期研究惰性C-N鍵選擇性催化斷裂(Org. Lett. 2019, 21, 1226; Chin. J. Org. Chem. 2018, 38, 1949)的工作基礎上,實現了首例Lewis鹼催化(親核催化)的醯胺C-N鍵斷裂重組的聯烯胺-醯化反應。
  • 中山大學程度副教授團隊在多功能基因編輯納米載體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山大學程度副教授研究組,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了他們在多功能基因編輯納米載體研究中所取得的重要突破。基因編輯技術是新興的基因治療策略,具有簡便易行和低成本的優勢,在基礎研究和臨床治療上都展現出非凡的前景。目前,採用病毒載體傳輸基因編輯元件(編碼CRISPR-Cas9/sgRNA的DNA或mRNA序列)已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但仍面臨如何提高基因編輯特異性和多功能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