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丞生物:專注子癇前期精準診斷,拓寬微流控技術空間

2020-12-07 動脈網

在著名英劇《唐頓莊園》中有這樣一幕,莊園三小姐Sybil在生下女兒後不久,就因患子癇而去世,令觀眾驚愕又惋惜。子癇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疾病?又有何防控方法和治療手段?

近日,動脈網接觸了一家專注於孕婦子癇前期精準診斷的高科技生物企業——寧波奧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奧丞生物」)。

談起子癇前期(PE),奧丞生物創始人周義正顯得專業而又嚴謹。十餘年來,他和奧丞生物團隊持續深耕IVD免疫診斷領域,建立了完整的子癇前期(PE)精準診斷系列產品,並獲得相關註冊證,在市面上落地銷售,為子癇前期的精準診斷、便捷監測、有效預防提供了「奧丞方案」。

奧丞生物創始人周義正

一份責任,催生體外診斷夢想

創建奧丞生物,始於營銷感遇。作為奧丞生物創始人,周義正回憶道:「2003年,我進入生物醫藥行業。在營銷婦產科和心血管疾病領域與臨床醫生溝通中,我了解到子癇前期是孕產婦和圍產兒發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全球範圍內,每年約有76,000名婦女和500,000例嬰兒死於子癇前期。這些數據真是觸目驚心,當時我就想,能否做點什麼,為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

然而,現在醫生基本都是通過血壓/尿蛋白水平、血小板減少、肝腎功能損害、肺水腫等臨床特徵來診斷子癇前期,疾病發作的時候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對孕婦和胎兒都存在致命的危險。傳統的篩查方法是從孕產婦人口統計學特徵和病史(母體風險因素)中識別風險因素,但檢出率低,風險無法最大限度排除。科學預測、有效預防子癇前期相關問題是擺在前位的社會課題。

「這痛點需要攻克。」周義正敏銳地覺察到市場急需一款體外診斷產品,該產品能夠對妊娠高血壓和子癇前期進行精準、快速、便捷的早期檢測,以便於及時有效地進行早期幹預,減少早髮型子癇前期的發生,改善母嬰結局、優生優育。在周義正心裡暗下決心,這是一份職業責任,也是人生使命。

「體外診斷市場是一個新興市場,無論是在10年之前,還是在現在,體外診斷市場的規模年增長率都在20%左右,這是非常罕見的,同時也說明了這個市場存在很多的空白,只要秉承科學,腳踏實地,堅持創新,就一定有奧丞發展的機會。」周義正表示。2009年奧丞生物落地浙江寧波,從此開始了長達十餘年高血壓和孕婦子癇前期疾病領域的探索與研究。

2019年,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制定、國務院成立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統籌推進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明確指出:2022年、2030年,我國孕產婦死亡率要分別下降到18/10萬及以下和12/10萬及以下;產前篩查率分別達到70%及以上和80%及以上;要求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切實落實妊娠風險篩查評估、高危專案管理、危急重症救治、孕產婦死亡個案報告和約談通報5項制度,加強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保障能力建設,健全救治會診、轉診等機制。

對奧丞生物來說,「十年磨劍」的研發工作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春天。而在周義正看來,從醫藥產品銷售到檢測技術平臺和體外診斷試劑研發,這一切都很「順其自然」,因為,有責任催促,有政策支持,有團隊奮戰。

一項突破,直擊子癇前期痛點

2019年7月11日,對奧丞生物來說是一個難忘的日子,該團隊自主研發的胎盤生長因子檢測試劑盒(PLGF)獲得NMPA批准上市。這一基於子癇前期的國內突破性成果,引起婦產科醫生專家和產前篩查市場強烈反響。

眾所周知,子癇前期(PE)是婦女孕期特發的一種多系統疾病,臨床表徵為孕20周後孕婦出現高血壓、蛋白尿等臨床症狀。子癇前期會影響胎盤供血,導致胎兒宮內生長受限或早產,從而造成孕婦和胎兒死亡。同時,子癇前期是母子兩代心血管疾病的源頭。迄今為止,終止妊娠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手段。再加上「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孕產婦高齡化,促使我國子癇前期發生率迅速升高。

近年來,國際上對子癇前期的研究也逐步深入,相繼推出了一些具有實際價值的研究成果。

比如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發布的《孕早期子癇前期篩查和預防實用指南(2019)》、美國婦產科醫師協會(ACOG)發布的《妊娠期高血壓及子癇前期指南(2019)》以及中國醫學會婦產科分會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學組發布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診治指南(2015)》,為我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和子癇前期疾病診療奠定了基石——通過檢測胎盤生長因子、母體危險因素、MAP和UTPI的組合篩查,能夠實現早髮型PE的檢出率為88%。

子癇早期組合篩查示意圖

對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婦在孕早期11至13周進行組合篩查檢測,醫護人員就可以進行針對性預防管理,有效降低子癇前期的發病率及孕產婦死亡率。為在這一領域做出「奧丞貢獻」,周義正和他的百人團隊也是拼了。建設基地、組團考察、籌措資金、自主研發,一幹就是十年有餘。

2014年,奧丞生物實現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建立免疫診斷檢測技術平臺。螢光免疫胎盤生長因子檢測試劑上市以來,全國經銷商銷售網絡已覆蓋超過20個省,臨床檢測意義得到了臨床及患者的高度認可。

「試劑產品的研發,原材料是關鍵,尤其是免疫診斷類產品,抗體的好壞直接關係到產品的質量穩定。」問及遇到的難題,周義正向動脈網介紹道。「長久以來,抗體原材料一直壟斷在國際巨頭手中,這也制約了我們國內很多大型企業的發展。規模的擴大、海外市場的擴展等都受制於人。多年前就看到了這個情況,那時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走一條自主開發的路。為此我經常與國際生物醫藥團隊進行交流合作,拜訪過很多的著名實驗室和科學家,一部分達成合作,使我們公司能快速解決一些技術難題,也掌握了我們需要的核心技術,使奧丞能走的更穩並可持續。」

追求永無止境。奧丞生物有明確的產品願景,其中第一條就是:「致力於提供領先的婦幼健康臨床診斷解決方案」。因此,除了推出核心產品胎盤生長因子檢測試劑外,奧丞生物目前已建成了基於螢光免疫層析、微流控晶片、磁微粒吖碇酯全自動化學發光、抗體原料的免疫診斷技術平臺,形成了圍繞婦幼健康、心血管、感染、腎病等學科開發的系列產品。並已獲2個螢光檢測儀註冊證、1個180速磁微粒吖碇酯全自動化學發光檢測儀、14個螢光免疫檢測產品註冊證。

一款晶片,拓寬微流控技術領域

2019年,奧丞生物自主創新了「時間分辨螢光免疫檢測晶片」,這款晶片突破了四大核心技術:

一是精心設計微尺度功能結構,精確控制血樣在晶片中的流動;二是突破生物試劑在微流控晶片中的預封裝、釋放、固定工藝;三是對微流控晶片表面進行化學修飾從而為血樣流動和試劑反應提供一個穩定的環境和12個月內精準流速控制;四是微米級精密注塑批量均一性好。

「2021年,奧丞生物以這款微流控晶片為核心的相關產品將正式上市中國市場,實現全血進樣、反應、檢測全過程,無需任何外部驅動,並且準確性靈敏度高。」談到微流控晶片,周義正信心滿滿。這份信心,源自於奧丞生物的先行先試。微流控技術是體外診斷領域最前沿的技術之一,21世紀初由國外進入中國。雖然近幾年才逐步被人熟知,但是奧丞生物已經在該技術上整整積累了五年的研發經驗。

周義正表示,在微流控晶片的開發中也遇到很多困難,例如晶片加工的均一性、晶片材質硬度、親疏水處理、流道中的氣泡、螢光微球的釋放、全血過濾成血清、長期穩定檢測時間是否可控、蛋白固定量如何能最少、靈敏度如何提高、二聯檢三聯檢如何不互相干擾等一系列問題。

不過,奧丞生物通過聯合國內外人才力量進行海量實驗,這些問題已得到有效解決。目前,奧丞生物的微流控晶片應用領域,主要是圍繞孕期子癇前期疾病檢測指標PlGF和PlGF/sFLt-1及孕前卵巢評估的檢測指標AMH等系列婦幼健康產品展開。

「在如今的醫療大環境下,唯有專業化學術推廣能引領企業走向成功。」周義正向動脈網介紹了奧丞生物的商業推廣思路,「專業化學術推廣思路是在國外企業廣泛應用的一種市場營銷方法。當前在國內藥品營銷領域應用比較成熟,但是在體外診斷領域企業運用較少,我們成為產品醫學價值真正的傳遞者,我們的產品能夠真正幫助到患者、幫助到醫院某一種疾病診療體系的建設,才能推進醫學的發展。」

目前,奧丞開發了螢光免疫層析、微流控、化學發光三大平臺6款設備,未來還會有近30個產品管線在研。而關於未來,周義正表示奧丞生物旨在打造「基於檢測技術平臺和大數據為基礎的智慧醫療解決方案」。

同時,奧丞生物也正在引進生物信息學和人工智慧及軟體高端人才,並與全國多家知名醫療機構和大學都建立起合作,增值現有技術平臺,這些成果的落地和推進,足以實現奧丞在婦幼健康臨床診斷解決方案的品牌定位。

相關焦點

  • 旌準醫療:專注分子診斷,聚焦血液腫瘤精準診斷,賦能各級血液科平臺...
    2012年,迎來了葉鋒的第一次創業,北京鑫諾美迪基因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成立,這是一家專注於實體腫瘤和病原微生物分子檢測的IVD企業,運營期間總共獲得22個分子診斷(基因檢測)國家三類證書。2015年中旬,葉鋒出售該公司所持股權,退出團隊。 多年的就業及創業經歷,葉鋒都未曾離開過分子診斷領域,這也契合了他當初研究的專業。
  • 專注於微流控快速體外診斷平臺,匯先醫藥完成億元Pre-A輪融資
    本輪融資將用於微流控快速體外診斷平臺一系列創新產品的研發、註冊以及營銷推廣,致力於打造全球領先的快速檢測系統。匯先醫藥成立於2018年底,是一家以微流控為核心技術的醫療快速診斷產品研發和製造公司,提供的全新一代腫瘤液體活檢和感染病原體微生物快速檢測產品。匯先醫藥在上海和英國劍橋分別建立技術研發中心,其中核心研發由英國皇家醫學院院士、劍橋大學博士團隊等組成。
  • 微流控晶片行業研究|微流控技術|晶片|生物|診斷|化學|-健康界
    3.6 北京納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9月,擁有1000平米的研發及潔淨生產車間,是一家專注於體外診斷試劑及儀器、食品安全快速檢測的生物科技公司。業務聚焦食品安全檢測、動物疫病、實驗室安全、免疫檢測等領域,建立起了微流控晶片技術、螢光免疫層析技術、免疫親和柱技術、酶聯免疫技術(ELISA)、PCR技術等平臺。
  • 體外診斷浪潮熱,新興技術微流控緣何成為香餑餑
    微流控技術的發展歷史雖然並不長,卻是一個涉及了工程學、 物理學、 化學、 微加工和生物工程等領域的交叉學科。微流控晶片是微流控技術的下遊應用單元,是當前微全分析系統領域發展的重點。圖 | 微流控技術發展史為什麼說微流控晶片是體外檢測的香餑餑?
  • 微流控技術「顛覆」在哪裡?
    、生物醫學診斷的交叉學科。  微流控技術是指對極微量流體(10-9~10-18L)精確控制的一種技術手段。微流控晶片則是將生物和化學基本功能單元集成的一個小型晶片。  微流控技術優勢  生命分析技術不斷發展,在新的時代背景,又面臨新挑戰和發展機遇:要求在特別小的空間,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外界條件進行物質定性、定量、結構分析、形貌分析等工作。  而微流控技術的出現為生命分析面臨的三大特殊挑戰提供了有力的操控工具。
  • 研報丨微流控分子診斷行業
    (2)分子診斷多個細分賽道處於導入期,新技術和新標的不斷湧現,適合早期投資介入。微流控作為微/納升流體控制技術,具有高集成、自動化、高精度等特點,同現階段分子診斷的發展趨勢相匹配,因此廣泛運用在分子診斷的各個領域。建議關注微流控技術驅動的同結構和功能相關的細分方向,如單細胞分析、四代測序、數字PCR等。
  • 《轉》訪中國科學院毛紅菊研究員:基於微流控的器官晶片技術的發展
    目前,微流控被認為在生物醫學研究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泛的應用前景。基於微流控技術的分子檢測可以大大縮減新冠病毒檢測時間。新冠疫情的出現,也讓大眾更深刻認識到微流控技術在疾病檢測方面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我們有幸在長三角體外診斷產業高峰論壇上遇見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專家毛紅菊研究員並對其進行了專訪。
  • 珀金埃爾默攜手數問生物,守護母嬰健康
    珀金埃爾默作為全球母嬰健康領域的領導者與專注於創新的數問生物合作,將充分發揮雙方在技術、渠道、服務等方面優勢,相互促進、互利互贏,共同開拓子癇前期篩查市場新方向,為每年1500萬中國孕婦帶來無創、快速、簡便及準確的子癇前期檢測方法。
  • 微流控技術的研究發展及應用前景
    通過微流控晶片,CTC細胞在全血中分離回收時甚至可能依舊保持生物活性,可以進一步進行蛋白質或核酸內容物的分析。 即時檢驗和臨床診斷 微流控檢測晶片一般具有樣品消耗少、檢測速度快、操作簡便、多功能集成、體小和便於攜帶等優點,因此特別適合發展床邊(POC)診斷,具有簡化診斷流程、提高醫療結果的巨大潛力。在診斷方面,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腫瘤。
  • 數問生物項目獲得2018第七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優秀獎
    數問生物技術(宣城)有限公司憑藉國內原創、全球首創的獨家婦嬰診斷產品「問嫻安TM子癇前期檢測試劑盒」,以宣城地區初賽第一、安徽省生物醫藥行業決賽第一的優異成績輕鬆挺進廣州,在全國總決賽上成功獲得生物醫藥全國賽優秀獎。
  • 微流控技術的起源
    臨床醫學全面走向個性化醫療診療是當今醫學發展的一大方向,精準的體外診斷技術是正確診療的基本保證。而體外診斷基本主要是基於體液(血液,尿液,唾液)的分析,對於這些體液的操控, 自動化肯定是個大趨勢。 那麼對於液體的自動化操控,正是我們微流控要幹的事情。所以,體外診斷(IVD)裡除去試劑的研發,後續的自動化檢測, 基本避不開微流控。
  • 微流控技術的生物學應用
    隨著用於微通道中流體的注射、混合、泵送和存儲的新器件和工藝的發展,近年來微流控系統在化學和生物化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儘管微流控技術近年來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在樣品引入和處理一定體積範圍的流體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挑戰。納米技術的最新發展則有助於提升微流控技術。微系統已經徹底改變了可用於分析複雜樣品的高靈敏度生物分析系統的發展。
  • 【盤點】微流控晶片技術應用,助力精準醫療發展
    隨著精準醫療的不斷發展,分子診斷技術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精準醫療包括兩個方面,精準診斷和精準治療。其中,精準診斷是精準醫療的基礎,而分子診斷又是精準診斷的核心。因此,分子診斷是精準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精準醫療提供保障,而微流控晶片是其常用技術之一,近年來發展迅速,應用廣泛。
  • 專注液滴微流控技術 萬乘基因致力高通量單細胞多組學測序的應用普及
    這是人類首次從分子視角探索生命的奧秘,而這項被稱為生命科學「登月計劃」的研究也成為推動精準醫學發展的基礎性力量。此後一段時期,包括華大基因在內的大批基因檢測企業應運而生,他們輸出了海量的人體微觀數據。然而,隨著人們對疾病認識不斷深入,基於多細胞測序獲得的數據已經不能滿足一些複雜疾病診斷所需的顆粒度水平。
  • 國內微流控技術:IVD產業最早迎收穫期
    聚焦體外診斷領域十餘年的發展,微流控技術早已從最初的毛細管電泳應用,開始探尋它更多的應用途徑。微流控晶片因其具有強大的集成性,能夠同時大量並行處理各種樣本,具備分析快、耗能少、汙染低等特性,出現在了生物醫學研究、藥物合成篩選、環境監測與保護、衛生檢疫、司法鑑定、生物試劑的檢測等多種應用場景。在這眾多的應用場景中,微流控與體外診斷有著更深的關聯。
  • 【百華動態】數問生物攜手珀金埃爾默,守護母嬰健康
    珀金埃爾默作為全球母嬰健康領域的領導者與專注於創新的數問生物合作,將充分發揮雙方在技術、渠道、服務等方面優勢,相互促進、互利互贏,共同開拓子癇前期篩查市場新方向,為每年1500萬中國孕婦帶來無創、快速、簡便及準確的子癇前期檢測方法。
  • 淺談微流控技術發展及應用
    微流控技術問世至今,不過近30年歷史,但其發展迅猛,被稱為下一代醫療診斷「顛覆性技術」。本篇文章將從微流控技術發展重要時間節點、開發微流控晶片需要考量的主要因素以及熱門應用領域三方面簡單介紹微流控技術。微流控技術發展的重要時間節點1. 20世紀90年代Manz、Harison等人開展早期的晶片電泳研究,並提出了微-全分析系統(μ-TAS)的概念。
  • 精準醫療的微流控技術
    今天MEMS技術在軍事、航天航空,生物醫藥、工業交通及消費領域扮演核心技術的角色,智慧型手機中就嵌入了多個MEMS晶片,如麥克風,加速度計,GPS定位等。  其特徵是在微米級尺度構造出容納流體的通道、反應室和其它功能 部件,操控微米體積的流體在微小空間中的運動過程,從而構建完整的化學或生物實驗室。 這一技術將給基因、免疫、微生物和臨床化學等診斷領域帶來顛覆性突破,使威脅人類健康的諸多疾病如癌症、心腦血管疾病的早期診斷和預防成為可能。
  • 微流控凝血企業普施康完成由元生創投領投的數千萬B輪融資
    三大產品線持續發力,滿足各級醫療機構檢測需求藉助於離心微流控平臺的延伸性,普施康也研發出微流控化學發光分析儀MI600和可攜式生化產品MS100。微流控化學發光產品,藉助於盤式微流控免疫晶片,可以實現全血分離、磁微粒精準操控,實現低成本下的快速高靈敏度檢測。
  • 融中財經:專注即時分子診斷!奧然生物打造高科技產品「護城河」
    表 1 奧然生物融資情況表數據來源:IT桔子奧然生物成立於2015年,是一家專注於分子診斷技術的高科技企業,目前已研發出一系列適用於微生物檢測、個性化用藥基因檢測、癌症檢測、法醫物證、食品安全等領域的全自動化生物檢測儀、試劑及試劑智能盒,主要開發產品包括Galaxy系列全自動全密封螢光PCR一體機、Sniffer系列DNA提取定量儀、核酸檢測智能盒手動核酸提取試劑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