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分子】中南大學團隊JACS封面:「卯榫節點」自組裝巨型美學中空納米超分子

2021-01-19 X-MOL資訊


以超分子化學作為研究基礎的很多領域發展迅速,配位驅動已經發展為現代構築超分子結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隨著金屬超分子化學的成熟,組裝高度複雜且同時具有數學和藝術美學的功能性超分子結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這不僅是由於化學藝術的審美需要,同時對於發展超分子體系的組成,進一步發展精確自組裝超大結構的超分子方法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不管是對於二維還是三維的金屬超分子結構,通過組裝得到巨型剛性且有序的單一結構都極具挑戰性,一方面合成難度極大,另一方面合成得到的結構表徵困難。多種組分配體的多組份組裝策略,常常被採用以提高超分子結構的分子量和增加結構的複雜性,但是,多組份反應組裝得到單一的結構也極具挑戰性。

圖1. 「卯榫節點」自組裝巨型美學中空納米超分子。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中國古建築以木材、磚瓦為主要建築材料,以木構架結構為主要的結構方式,大智大慧的古人利用榫卯節點連接,將各個木構件之間的結點以榫卯相吻合,構成富有彈性的框架。近日,中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王平山教授、蔣志龍副教授(現單位為廣州大學)與臺灣大學詹益慈(Yi-Tsu Chan)教授合作,在三聯吡啶基的金屬有機超大二維超分子結構的自組裝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在金屬有機超分子配位化學領域引入「榫卯節點」概念,組裝得到三個新型的超分子結構

圖2. 古建築中「卯榫節點」卡通示意圖。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作者利用基於三聯吡啶金屬有機配體的合成策略,利用配位較強的Ru2+橋接不同種類的三聯吡啶配體,使得不同的簡單有機配體能夠進一步組合,並通過「對配合物的反應」策略得到複雜的金屬有機配體。該新型的金屬有機配體具有高達六個未配位的空三聯吡啶(配體10),在分別與另一種三聯吡啶有機配體在金屬Zn2+的作用下,三組分的組裝可以得到截角的第一代和第二代Sierpiński 三角形。

圖3. 截角的第一代和第二代Sierpiński 三角形超分子結構合成圖。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更有意思的是,該金屬有機配體與具有六個未配位的空三聯吡啶的另一種金屬有機配體組裝,兩種金屬有機配體可以看作預組織的模塊,兩種大模塊在金屬Zn2+的作用下,組裝得到單一的巨型星狀金屬超分子結構,其結構可看成一個超大三角形與一個截角三角形交叉與重疊的大衛之星,分子直徑超過12 nm,總分子量高達34,047 Da,高於一些小分子量生物蛋白,在多種有機溶劑中有著良好的溶解性。

圖4. 巨型美學中空納米超分子結構合成圖。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文章所報導的配體合成具有一定的難度,而對於超分子結構的表徵一直以來也都具有很大的挑戰。文章所報導的三種金屬有機超分子結構,作者利用1H NMR、2D NMR(COSY 和 NOESY)、DOSY、HR-ESI-MS、TWIN-MS和TEM進行了充分的表徵。

圖5. 巨型美學中空納米超分子結構的電噴霧質譜及TWIN-MS表徵圖。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該項工作所設計的複雜金屬有機配體可以視為凹形的卯眼,而另一組分(有機配體或者另一種金屬有機配體)被看作是凸形的榫頭,大模塊的組裝就像傳統木結構中的卯榫節點連接。通過這種類型的高強度連接,可以實現具有無內模板的巨大中心中空的巨型星形超分子結構的合成。文章給出的「卯榫節點」多組分自組裝方法提供了一種新型超大單分子合成的途徑,對研究超分子自組裝構築具有下一層次複雜性和功能性的金屬超分子結構具有重大意義。這種組裝策略對超分子化學、有機全合成以及其他學科都有很高的啟發作用。

圖6. JACS 封面報導該工作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化學領域頂級學術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上,並被選為封面。中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博士生陳名釗王俊為此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該項工作是繼該課題組2018年初發表JACS封面文章(J. Am. Chem. Soc., 2018, 140, 2555−2561,點擊閱讀詳細)後的又一篇JACS封面文章。


該論文作者為:Mingzhao Chen, Jun Wang, Shi-Cheng Wang, Zhilong Jiang,* Die Liu, Qianqian Liu, He Zhao, Jun Yan, Yi-Tsu Chan,* Pingshan Wang*

原文(掃描或長按二維碼,識別後直達原文頁面):

Truncated Sierpiński Triangular Assembly from a Molecular Mortise−Tenon Joint

J. Am. Chem. Soc., 2018, 140, 12168-12174, DOI: 10.1021/jacs.8b07248


導師介紹

王平山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15157



本文版權屬於X-MOL(x-mol.com),未經許可謝絕轉載!歡迎讀者朋友們分享到朋友圈or微博!


長按下圖識別圖中二維碼,輕鬆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化學 • 材料 領域所有收錄期刊

相關焦點

  • 【超分子】巨型「雪花」狀超分子的分步法自組裝及動態交換
    數十年來,合成超分子化學以生物自組裝為導向,致力於通過人工合成構建具有特定結構及功能的超分子材料。基於配位作用驅動的金屬超分子化學作為其中一類重要的反應近年來發展迅猛,實現了一系列新穎的超分子,如螺旋結構、網格框架、多邊形、多面體、輪烴、索烴、分子節等。得益於精確可控的形貌及尺寸,目前這些金屬超分子化合物在催化、傳感、藥物轉運和釋放、氣體存儲等諸多方面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性質與功能。
  • 【納米】JACS封面:多組分自組裝精確構築納米膠囊
    自1997年,Atwood教授成功利用杯[4]間苯二酚芳烴通過氫鍵作用構築納米膠囊以來,杯[4]芳烴被廣泛用作建構超分子膠囊的支架。然而,由於其特有的杯子形狀,杯[4]芳烴膠囊的結構主要限於二聚體和六聚體膠囊,杯芳烴膠囊結構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只能寄希望於通過另外互補的連接基團實現。雖然這種設計策略非常明確,但是目前為止,還鮮有新結構報導,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缺少合適可用的互補對。
  • 【超分子】上海交通大學張紹東課題組JACS:互鎖籠的可控多級自組裝
    但目前,人工構築的組裝結構仍相對簡單;通過提升現有基元的結構複雜度,或者創造全新的組裝基元,則有望達到以上要求。其中,由多個單籠互鎖形成的互鎖分子籠,由於具有豐富多樣的衍生結構和動態的機械鍵連方式,從而會呈現出更加複雜精細的組裝結構以及相應的獨特功能。然而,上述領域的相關研究還未見報導。上海交通大學張紹東課題組此前報導了多種三稜柱型互鎖分子籠的製備(Angew.
  • 具有不對稱配體金屬超分子的自組裝及掃描隧道顯微鏡表徵
    具有不對稱配體金屬超分子的自組裝及掃描隧道顯微鏡表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1:44:14 深圳大學李霄鵬團隊揭示了具有不對稱配體金屬超分子的自組裝並使用掃描隧道顯微鏡進行表徵。
  • 新月形超分子四肽納米結構
    新月形超分子四肽納米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8 13:03:57 John B. Matson研究團隊對新月牙形超分子四肽納米結構進行了研究。
  • ACS子刊.封面:基於巨型分子的非常規納米結構的模塊化構築
    研究背景納米尺度上的可控自組裝作為一種製備特殊功能材料的方式在過去幾十年中受到了廣泛關注與研究。例如,在嵌段共聚物、樹枝狀大分子等基於有機分子的軟物質體系中,各式各樣的納米結構已被廣泛報導。其中,軟物質中非常規的Frank-Kasper相(簡稱F-K相)最近幾年陸續在自組裝體系過程中被發現,並獲得了更多的關注。目前,通過對應的模擬和理論研究發現,自組裝形成F-K相需要擁有特定的拓撲結構限制以及次級作用力。
  • 【超分子】Angew. Chem.:液-液相分離介導的肽超分子組裝成核-生長新機制
    因此對超分子納米纖維形成機制的研究,不僅有助於加深對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的認知,促進纖維化相關疾病新型治療策略的開發,也為複雜仿生體系的設計和構建提供新的思路。納米纖維的形成一般包含成核和生長兩個階段。作為溶液中新相形成的初始孕育階段,成核對超分子納米纖維的結構和性質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儘管已有相關的理論研究發現,成核可以通過經典的單步成核或者由亞穩相參與的兩步成核來實現。
  • 任詠華院士團隊《JACS》:首個二維超分子智能聚合物
    二維(2 D)超分子聚合物(SP)是由平面內非共價鍵周期性組織的分子組裝形成的片狀聚集體,為構建具有明確納米結構的2 D軟材料提供了新的機遇。此類非共價相互作用包括氫鍵、客體-客體絡合、陽離子-π相互作用、偶極-偶極相互作用、金屬配體配位和範德華力。2 D SPs具有一些特有的特性,比如形成可彎曲的單層膜,可以在不損失結構完整性的情況下大規模製造薄膜。
  • 華威大學《JACS》白光發射的超分子肽納米管的高效人工採光系統
    【科研摘要】模仿自然的水性介質中的人工集光系統非常重要;然而,它們通常受到疏水性發色團的溶解性和不希望的聚集引起的猝滅作用的限制。最近,華威大學Sébastien Perrier教授團隊報告了一種基於水中超分子肽納米管的高效人工採光系統構建的通用策略。
  • 【超分子】金屬-超分子聚合物中的「束縛」效應
    另一方面,環狀拓撲結構在材料化學,特別是生命化學和藥物化學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如果通過環狀拓撲結構將線性的金屬-超分子聚合物連接起來,人們能否觀察到有別於常規金屬-超分子聚合物的性能呢?近日,蘇州大學的屠迎鋒教授團隊將環狀寡聚醚酯和三聯吡啶線性配體結合,以環將兩個線性的雙(三聯吡啶)三聯苯連接在一起,合成了一類新型的具有「手拉手」結構的配體,研究該配體與Ru2+配位聚合形成金屬-超分子聚合物的性質,由此發現環狀拓撲結構的引入所產生的「束縛」效應。
  • 超分子科學研究進展
    曾任吉林大學化學系系主任,吉林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副校長。《高等學校化學學報》副主編,國家教育部科技司化學學部組長。現任吉林大學教授,浙江大學教授。從事聚合反應與共聚反應概率統計理論研究,近年來開展超分子組裝體系的研究。已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合著專著4部。
  • 通過碘捕獲實現多組分膠囊湧現自組裝——超分子自組裝的榫卯結構
    構建具有湧現性的人工自組裝體系,對自組裝體系的擴展及生命體中各級組織的湧現性的深入認識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多組分的人工自組裝系統相繼被報導,如金屬有機框架結構(MOFs)、超分子有機框架(SOFs)、分子籠、分子結、分子機器等。這些體系具有新穎的結構和性能。
  • 杭州師範大學JACS具有可調發光性能的自愈超分子聚合物
    近日,杭州師範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院張倩博士、尹守春教授和美國猶他大學Peter J.;且通過改變金屬大環中吡啶配體的官能團,可實現對超分子聚合物發光性能的調控。
  • 【納米】特異性識別硝酸根的超分子「納米容器」
    X-MOL Tips(點擊閱讀詳情)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孫慶福教授課題組利用配位自組裝方法製備了一種
  • 復旦大學在超分子組裝合成新型半導體納米線氣敏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超分子組裝在自然界和生命體系中廣泛存在。科學家師法自然,藉助各種非共價鍵作用和超分子組裝仿生合成了大量具有新穎結構和獨特性能的自組裝納米材料。作為一類重要的納米結構材料,半導體納米線(semiconductor nanowires)因其獨特的電學、光學、熱學以及電化學特性日益成為國際納米科學領域的前沿研究課題。
  • 高載藥量的超分子自組裝體用於腫瘤PDX模型的化療/光動力治療
    在該研究中,團隊提出了一種簡單易得的超分子自組裝的多藥遞送系統用於化療/光動力抗腫瘤治療。圖1、通過超分子共組裝的納米藥物體系的設計及體內抗腫瘤研究體內藥代動力學證明,相較於臨床上卡巴他賽靜脈注射的給藥劑型(添加表面活性劑吐溫80,並用13%的乙醇水溶液稀釋),超分子共組裝的載藥系統改善了卡巴他賽的藥代動力學特性,同時增加了藥物在腫瘤組織中的蓄積。
  • 約克大學《德國應化》可催化的自組裝超分子雜化水凝膠珠
    介紹由低分子量膠凝劑(LMWG)構件自組裝而成的超分子水凝膠最近發展迅速,目前已經開發了一系列針對高科技應用的凝膠,包括再生醫學、傷口癒合、藥物製劑、光電、儲能和環境修復。凝膠的物理特徵(例如,剛度或孔隙率)以及LMWG支架固有的化學程序設計可以針對特定應用優化凝膠。
  • 武漢科大在超分子組裝及分子識別與精準測量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我校「超分子材料與分子納米器件團隊」基於分子識別概念,致力於設計高靈敏分子識別探針,建立精準、快速和高靈敏的檢測方法與原位表徵技術,為監測分子間動態相互作用及精準診療提供科學和技術支撐。該團隊近期取得了階段性研究成果,在國際主流期刊發表系列研究論文。
  • 鮑哲南院士《JACS》:基於新型多位點柔性高分子自組裝單元的納米纖維
    具有多個組裝位點的分子通過氫鍵或範德華力自組裝形成超分子結構乃生命體中十分常見的現象,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便是蛋白質三維結構的形成。由於這種結構能夠用於精準調控材料的多種性能,因而被研究人員廣泛地用於電子皮膚、藥物控釋、刺激響應材料等領域。儘管如此,我們對多組裝位點柔性分子的自組裝機理和控制參數並沒有深入了解。
  • 超分子化學課堂之分子自組裝
    在之前的小課堂中想必大家對分子識別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來我們將介紹超分子化學的另一研究領域——分子自組裝。自組裝現象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及生命體系中,例如DNA和RNA的雙螺旋結構、細胞膜的形成與穩定、蛋白質的聚集與摺疊等等,這些都被認為是由多種弱相互作用力協同形成分子聚集體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