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國到墨西哥,許多國家在考慮通過徵收糖稅來減少糖的消費以及抑制全球肥胖流行病。2014年,大約6億人,差不多也是美國人口的兩倍,屬肥胖人群。今年早些時候,世界衛生組織就將問題指向了糖的高消費,特別是含糖飲料。
同時,糖類行業協會和甘蔗種植者則發出警告,如果國家不鼓勵自己的公民消費糖類,巨量的失業將隨之而來。例如,南非的糖類行業就稱,仍在擬定中的糖稅將導致削減至少6萬個職位。
但是現在,印度研究者已經發現了一種甘蔗的新使用方法,即將其作為高螢光碳量子點的來源。這種對甘蔗渣的替代利用,不僅僅減少了汙染環境的農業廢棄物的數量,而且給農民提供了新的收入來源。
「我們開發了一種簡單有效且低成本的從甘蔗渣中合成高螢光碳量子點的方法。」研究論文的合著者、印度欽奈馬德拉斯大學國家納米科學和技術中心副教授Shankaran Dhesingh博士說。
因為碳量子點能夠發光並且無毒,因此它們被作為生物傳感器、發光二極體利用,甚至在人體內傳送藥物。比如,有研究者將含碳量子點的液體注射到人體中,以便從人體內部看到圖像。
該研究展示了一種新的生產這些萬能納米顆粒的方法。一開始,研究團隊將甘蔗渣切分成小塊並在太陽下放六天以曬乾;在將乾燥的甘蔗渣燃燒後,使用化學方法使其氧化並剝離。
這種方法不僅生產了有用的新物質,還將農業廢棄物從環境中移走。超過90個國家生產甘蔗,相應地,也產生甘蔗渣。「大量的農業廢棄物——穀殼、甘蔗渣和椰子皮,每年都在全世界各地產生,卻遠遠沒有得到充分利用。」Shankaran博士說。
為了製糖,機器會擠壓甘蔗杆以釋放其中的糖汁,這些汁在乾燥和結晶之後,就變成了糖。但是,工廠每榨3噸甘蔗就會生產1噸甘蔗渣。
儘管人們對甘蔗渣的利用已經作了諸多嘗試,但這是一種很難加以利用的原料。它不適合造紙,因為它是多纖維的;它經常被用作生物燃料,但約有一半的廢渣因為太溼而不適合。「無論是農業、食品、家庭或工業,固體廢物的轉化都是重要的研究領域。」Shankaran博士解釋說,「納米技術是提供機會將這些廢棄物高效能利用並創造新材料的最新領域。」
考慮到甘蔗種植的利潤正在減少,納米材料為環境和產業都提供了解決方案。「向功能納米材料轉換提供了一條固體廢物管理和新材料生產的新途徑。」Shankaran博士補充說。
重要的是,這些甘蔗渣生產的碳量子點和那些用其他方法製成的同樣表現良好。該研究表明,它們像其他碳量子點一樣具有螢光特性和生物相容性。
當糖在全世界失寵時,甘蔗渣正成為有用的商品。「這種農業廢棄物是可再生和可持續的資源,將成為『廢物變財富』有前途的案例。」Shankaran說。(胡璇子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