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植物擬南芥、xiaomi和穀子遺傳轉化流程圖 中國農科院供圖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與山西農業大學等單位合作,利用迷你穀子構建碳四(C4)禾穀類作物研究的模式植物體系。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上。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隋毅介紹,模式植物擬南芥和水稻在作物科學基礎研究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它們都是碳三(C3)植物,C4作物中還沒有理想的模式植物,一定程度上制約了C4植物基礎研究的發展。
穀子為二倍體,其基因組小,且自花授粉,又有高質量的參考基因組,是極具發展潛力的禾穀類模式植物。但是,穀子生育期較長、株高較高、遺傳轉化困難等特點極大地限制了其作為模式植物在功能基因組學研究中的應用。
研究人員通過誘變篩選到一個超早熟突變體xiaomi。該突變體生育期僅2個月左右,株高僅30釐米左右,與模式植物擬南芥相當。在此基礎上,組裝了高質量參考基因組,構建了全生育期基因表達圖譜和穀子多組學資料庫(http://sky.sxau.edu.cn/MDSi.htm)。
該研究還建立了一套方便快捷、高效穩定的農桿菌介導的xiaomi遺傳轉化體系。該體系遺傳轉化效率高達23.28%,已經接近模式植物擬南芥和水稻遺傳轉化水平,從而解決了xiaomi作為模式植物進行功能基因組學研究的最大障礙。
類似擬南芥類的超短生育期和株高以及上述資源和遺傳轉化體系,使得xiaomi成為C4禾穀類研究的理想模式植物體系。該體系的建立必將極大促進C4高光效、氮素高效吸收利用機制、抗旱機制、遺傳馴化和優異品質形成的分子基礎等研究。
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前說:「C3的模式作物有『小薇』,C4又有了『小米(xiaomi)』,希望『小薇』和『小米』共同築起基礎研究領域的新平臺,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應有的貢獻。」同期,該期刊發表的評論文章對該研究給予了高度評價。
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山西省重點研發計劃資助。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77-020-0747-7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