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吐槽量子針灸?!你太孤陋寡聞了…… —新聞—科學網

2020-11-24 科學網

 

這兩天,一篇題為《試論「量子糾纏」與針灸》的文章(以下簡稱量子針灸)爆紅。

這是來自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針灸科王軍老師2017年11月在《中國針灸》上發表的論文。(真的是論文哦!DOI:10.13703/j.0255-2930.2017.11.026)

原文讓人大開眼界

「筆者運用量子糾纏理論實現針灸臨床的直系親屬互治,且效果顯著,結果提示疾病與直系親屬的相應腧穴之間存在著量子糾纏的耦合關係。」

「筆者大膽猜想:根據量子糾纏理論的耦合關聯和超越時空性,父母與子女以及有血緣關係的親屬之間必然存在量子糾纏現象。那麼是否可以在針灸臨床中,實現有血緣關係的直系親屬互治?即父母生病給子女針灸,子女生病給父母針灸,甚至兄弟姊妹之間針灸互治,如果量子糾纏理論真的適用於針灸臨床,那麼即便患者與被針刺者相隔距離很遠,也會產生治療效果。如果這種假設被證實,那麼這應該是量子糾纏理論在針灸臨床運用中最生動的體現。」

「以「痛證」為例,找了15名患者親屬進行針刺,其中14 例患者與其直系親屬(被針刺者)同處一室,1例患者與其直系親屬(被針刺者)分別位於山東省濟寧市和北京市。」

「結果顯示,患者的疼痛將會在自身相應腧穴出現壓痛點,在直系親屬(被針刺者)的同一腧穴也會出現壓痛點,且統計顯示呈正相關,經過針刺治療後,所有的痛證均有減輕,其中4例患者疼痛即刻消失。」

作者還友情提示,相關研究報導將在《中國針灸》2018年1期發表。(然而並沒有)

最後,作者還陳述了這項研究的局限性:

「所有參與研究人員,除筆者外均為研究生,雖然限於水平,治療效果受到影響,但依然可以證明直系親屬針灸互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來看看我們科學網博主們的評價

一開始好像大家還認真地在討論學術:

@遲延崑:

難以信服。第一,統計性太少;第二沒有排除其他可能性。至於這個其他可能包括心理暗示等。特殊人群之間的心理感應的存在我可以接受,但是其原理還遠遠沒有揭示出來。說是量子糾纏也只能算是一個猜測。而量子糾纏還是……

@閔應驊:

用痛做實驗,沒有說服力,因為這是主觀感覺。說痛就痛,說不痛就不痛。

然後,有人分享了他們的驚訝......

@張曉:

艾瑪~世界之大…………我既不懂量子力學,也不懂針灸,還是啥也不說了。

@史曉雷:

21世紀的「驚天發現」,不止10個諾獎水平!魔幻了。

@劉山亮: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不知該期刊是否存在匿名評審程序?

然後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諷刺、憤怒和嘲笑……

@張永剛:

祝賀潘教授大變實驗對象又多了一次引用。不能全盤否定人家哦,你總不能說心理暗示也沒有吧,也許嚇唬一下就好了呢,前提是娃得在邊上看著。沒有最大興,只有更大興。

@文克玲:

網民稱之為「臥底的中醫黑」,或「豬隊友」。

@汪曉軍:

我的感覺好象現在的量子科學=人體特異功能!且這量子糾纏還有不確定性,什麼都可以解釋!哈哈,又要出一批神人了

@張志剛:

何必扎人呢,針扎小人巫毒娃娃也能咒人哪!

@汪育才:

這份雜誌的銷量與量子糾纏肯定正相關

@晏成和:

看來什麼東西只要扯上量子、加上糾纏,方顯高大上啊!

經各位科學網博主的提醒,我們在中國知網上以「量子+中醫」為關鍵詞進行了搜索,結果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中國知網所收錄的文獻中,迄今為止共有152篇相關文獻。

最早的一篇發表於1987年,題為《經氣實質探討》。

隨後,一大批致力於用現代科學研究傳統中醫的學者顯示了他們的努力,舉幾個例子:

1、《論中醫理論與量子理論科學哲學觀的可通約性》

聲稱要用量子理論轉化傳統的中醫理論奠定思想基礎。

2、《從量子生物學角度對中醫理論的幾點思考》

這篇文章在「中醫基礎理論的量子化解釋」一章中,明確提出用量子糾纏理論解釋經絡理論。文章於2016年發表,早於「量子針灸」一文。

3、《中醫形神關係和量子力學》

4、中醫氣與廣義量子波

5、《量子中醫學學科基本框架設想》

—可謂集大成者

作者認為,量子理論持有一種整體有機的哲學觀,與中醫的科學哲學觀具有範式的可通約性。而且在此基礎上提出的機體電磁輻射相干理論,使中醫理論科學內涵的揭示以及現代科學中醫理論的體系建立成為可能。

「經絡是機體電磁輻射場在機體內發生幹涉形成的整體性立體網絡聚束,腧穴則是該網絡聚束的交叉點。

機體電磁輻射之量子是機體內組織器官、細胞、生物分子等信息通訊的非分子型信使,是中醫臟腑網絡調節的『氣信息』。

證侯是機體電磁輻射場量子相干疊加態。

辨證論治是通過調節人體電磁輻射場的量子相干疊加態達到恢復人體健康的治測。

中藥藥性是中藥靶向調節機體電磁輻射場量子態的度量等。」

總之,上述冠以「量子」的中醫研究,都認為量子理論是一種具有「說不清道不明」特點的科學理論,這不正好和中醫被認為的「說不清道不明」一拍即合嗎?所以,用量子理論這種正宗的科學理論來解釋中醫,再科學不過了。

忍不住想向研究量子的科學家問一句:

這是真的嗎?

2018年1月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光燦在「智止流言,傳播真知」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榜發布活動上批駁:

「量子水、量子肥料、量子藥、量子眼鏡等把我們百貨店所有的東西都冠上量子。我可以說,所有這些都是假的,根本跟量子一點關係都沒有。」

相關焦點

  • 針灸扯上「量子糾纏」引吐槽
    不過如果您以為這些就是科研界的「搞笑擔當」,那就孤陋寡聞了,因為最近有人「研究發現」,咱們的傳統醫術針灸居然可以實現「通過扎爹媽來給孩子治病」,而且這項「研究」的背後是非常高端的「量子理論」。您說這是真的嗎?護士扎錯了?別逗了,說不定人家只是用了「最新醫學研究成果」!不過準確地說,這項「醫學成果」並非針對打針,而是咱們的傳統醫術——針灸。
  • 量子糾纏針灸?偽科學勿壞了真醫術
    該治療方法被網友戲稱為「量子糾纏理論指導下的直系親屬針灸互治」,被指責「太玄幻」。這一令人驚訝的治療手段來自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針灸科醫生王軍等人去年發表的一篇論文——《試論「量子糾纏」與針灸》。(9月14日 澎湃新聞網)不可否認,迄今為止,中醫針灸還有不少有待科學論證的地方。事實上,我們也鼓勵用大膽創新的想法分析傳統醫術。
  • 「量子糾纏針灸」能實現「直系親屬」互治?「疊加態」究竟是什麼?
    新聞背景 先跟不明真相的群眾簡單介紹一下新聞背景: 國內有一本學術期刊叫《中國針灸》,這本期刊是一本中國科協主管的官辦的中文核心期刊,也被一些國外的論文資料庫收錄,但並沒有被國際上影響力比較大的 SCI 收錄。
  • 文小剛:量子革命是最不可思議的物理革命—新聞—科學網
    凝聚態理論物理學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文小剛的答案是:「我們生活在量子計算機裡面。量子信息是真實的,而所看到的各種物質、人,都是量子信息的虛擬反映。」 7月23日,文小剛(文小剛科學網博客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u/xgwen)做客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帶來了一場題為《物理的新革命——量子信息:物質和相互作用的起源》科普報告。
  • 郭國平:「造出中國自己的量子計算機」—新聞—科學網
    2005年,憑藉量子通信方面的科研成果,我獲得中科院院長特別獎,同年取得中國科大博士學位,並留校工作。隨後,我做出了一個別人都認為「很傻」的決定,放棄已經做出成果的量子通信研究,改做量子計算研究。當時的量子計算在國內的研究基礎近乎空白,與先發國家差距巨大,而且研究不僅費錢,還難以出論文。儘管如此,令我做出決定的重要原因是,量子計算對國家太重要了。
  • 「量子加密智慧型手機」真來了—新聞—科學網
    其一,SK電訊多年前就曾布局量子通信相關技術,並在2018年以收購超50%股權的方式成為瑞士量子密碼通信企業ID Quantique的控股方。三星公司完善的工業積累與SK電訊在量子隨機數生成晶片上的技術準備,為這款量子加密智慧型手機的誕生打下了基礎。 其二,量子隨機數技術應用了量子特性,其隨機性是通過「量子不可測量原理」而來的,因此量子隨機數屬於「真隨機數」。
  • 潘建偉團隊:做世界「最牛」的量子研究—新聞—科學網
    量子科技研究主要集中在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等領域,有多光子糾纏、光量子計算、超冷原子量子模擬、光晶格量子模擬、量子中繼器等諸多方向。這麼多學科方向,一個人不可能包打天下。從單槍匹馬到帶領一支近百人的團隊,潘建偉用了10多年時間。 本世紀初,量子科技在中國還頗為冷門。潘建偉也面臨著學科方向不被理解、申請經費四處碰壁的困境。
  • 完美單光子源「助力」量子精密測量—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德國維爾茲堡大學等科學家合作,在同時具備高純度、高不可分辨、高效率的單光子源器件上觀察到強度壓縮,為基於單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測量奠定了基礎
  • 2019年全國量子力學年會召開—新聞—科學網
  • 國內首個量子計算產業聯盟在合肥揭牌—新聞—科學網
    >   12月12日,我國首個量子計算產業聯盟——本源量子計算產業聯盟(OQIA)在合肥市高新區正式揭牌。   據合肥本源量子計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本源量子)副總裁張輝介紹,本源量子計算產業聯盟於2018年由本源量子牽頭成立,目前已集結中船重工709所、哈工大機器人集團、中科類腦、智天鏈、雲從科技、中船鵬力、中微達信、瀚海博興、問天量子等九家聯盟夥伴,成員單位分布於計算科技、機器學習、區塊鏈、人工智慧、低溫製冷、信號處理、生物醫藥等多個行業。
  • 科學家首次發現鐵磁量子臨界點確鑿證據—新聞—科學網
    這一發現打破了人們普遍認為鐵磁量子臨界點不存在的傳統觀念,並且將奇異金屬行為拓展到鐵磁量子臨界材料中。相關成果3月5日在線發表於《自然》。 袁輝球表示,此項工作不僅為量子相變研究開闢了一個新的方向,並且將銅基高溫超導和反鐵磁重費米子材料中觀察到的奇異金屬行為延伸到了鐵磁體系。
  • 華東師範大學量子隱形傳態研究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在量子信息科學中,量子隱形傳態是最重要和極具吸引力的協議之一,利用該協議可以實現對未知量子態無實體地高保真異地傳輸。量子隱形傳態的概念自1993年被提出以來,受到了全球眾多科學家的廣泛關注,並在實驗和理論方面都取得極大的進展。尤其是近年來我國科學家在遠距離星地以及光纖通道量子隱形傳態方面更是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
  • 中國科學家評述趨近絕對零度的量子共振—新聞—科學網
    「拍照」 「因為原子分子體系本來就是一個量子體系,當原子分子體系做碰撞,包括大氣或星際裡面有各種各樣的氣相碰撞過程,尤其到了很低溫的時候,它的量子現象就會越來越明顯,因此在低溫下研究碰撞是了解原子分子碰撞體系量子本質的重要方法。」楊學明告訴《中國科學報》。
  • 科學家發表趨近絕對零度的量子共振評述文章—新聞—科學網
    5月8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楊學明院士和南方科技大學楊天罡博士應邀在《科學》發表評述文章,討論趨近絕對零度的原子與分子碰撞過程中量子散射共振研究的進展理解量子效應在原子與分子碰撞中的作用是理解能量傳遞以及化學反應過程的根本。而量子效應在低溫下能夠更好的保存,因此低溫條件下對碰撞結果的影響會更加顯著。量子散射共振給實驗提供了一種觀測碰撞過程中量子效應的方法,但由於其「壽命」很短,實驗觀測的挑戰很大。 文章詳細介紹了同期發表的荷蘭科學家關於極低溫量子散射共振的研究工作(Science, 6494, 626-630, 2020)。
  • 中國科學家實現光的波粒二象性可控量子疊加—新聞—科學網
    南京大學研究人員創造了這兩種互補態的可控量子疊加。該研究擴展了量子光學的實驗能力,並助力未來量子技術發展。相關論文9月2日在線發表於《自然—光子學》。   光是由粒子組成的,還是以波的形式在介質中傳播,在科學史上一直是辯論主題之一。20世紀,人們認識到光可以是粒子和波,但不能同時存在。然而,光的本質一直在挑戰人們的理解和直覺。
  • 高效量子點上轉換探測器製備成功—新聞—科學網
    高效量子點上轉換探測器製備成功
  • 哈哈哈,是我孤陋寡聞了
    哈哈哈,是我孤陋寡聞了2.女生的路子野,男生抵擋不住甘拜下風也是可以理解,小心撩過頭,辛苦得還是女生自己啊,哈哈哈3.女友發來這樣的自拍照,這是故意的吧,想要分手的意思?4.單身久了,可以試一試5.新娘能不折磨我了嗎,你的未婚夫還在在邊上6.人家外國人踢足球的技術真是不一般,有一種人球一體的感覺7.還好教練反應快,不然頭著地8.這個遊戲最大的成功就是失敗!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焦念志(中國科學院院士) 在知識的海洋裡,你掀起科學的浪潮;在信息爆炸中,你發出真理的閃耀;在科普田園裡,你澆灌未來的樹苗;在科技陣地上,你吹響引領的號角。祝賀《中國科學報》六十誕辰! ◆席南華(中國科學院院士) 希望《中國科學報》有更深刻的內容,有更大的影響!
  • 求你別再和「量子糾纏」糾纏了|荔枝時評
    文/與歸   (作者與歸,荔枝新聞特約評論員,知名評論人;本文系荔枝網及旗下「荔枝新聞」
  • 玻璃中的鈣鈦礦量子點:光信息存儲又出「新星」—新聞—科學網
    「這項工作中,我們利用飛秒雷射首次實現了在透明玻璃中可控析出鈣鈦礦量子點並將其三維圖案化。」董國平說道。 光照擦除,加熱恢復 論文的第一作者、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生黃雄健告訴《中國科學報》,得益於玻璃的保護,鈣鈦礦量子點可以穩定存在於玻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