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糾纏針灸?偽科學勿壞了真醫術

2020-12-04 紅網

一種「給母親扎針,就能給孩子治病」的「新」治療手段在微博上引起熱議。該治療方法被網友戲稱為「量子糾纏理論指導下的直系親屬針灸互治」,被指責「太玄幻」。這一令人驚訝的治療手段來自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針灸科醫生王軍等人去年發表的一篇論文——《試論「量子糾纏」與針灸》。(9月14日 澎湃新聞網)

不可否認,迄今為止,中醫針灸還有不少有待科學論證的地方。事實上,我們也鼓勵用大膽創新的想法分析傳統醫術。只是任何解釋和討論不能背離科學的初衷。若量子糾纏的理論能套用在針灸上,那麼依照萬有引力理論,我們在地球上躲一跺腳,太陽還會疼呢。

如果能大致翻看這篇名為《試論「量子糾纏」與針灸》論文,就不難發現,其中有諸多不符合科學邏輯的地方。作者用成「系統內量子存在相互影響現象」的量子糾纏概念,套用在曾經為一個「整體」的母子身上,並用「心靈感應」這類尚無科學證明的現象作為論據,證明「親屬針灸互治是行之有效」的觀點。該論文從整體上,看似「有理有據」,可實際上是「偷換概念」「生搬硬套」的結果。

且不說作者忽視客觀條件,將量子層面的理論,隨意放大到複雜的人體身上,是多麼荒誕可笑。在這樣邏輯上不可逆不可證的推論,似乎也能反觀出,作者在物理學上的粗淺認識。深入一點看,論文當中還運用大量生澀難懂的中醫醫術語句,試圖對量子糾纏理論與人體的關聯性,進行模糊化處理,意圖達到「概念相關即為等同」的欺騙效果。真不知道,寫出這篇文章的目的,是為了敗壞量子糾纏理論在大眾中的印象,還是敗壞針灸醫術在人們眼中的形象。

針灸是好東西,其療法與作用,世人有目共睹。有不少醫生和科學界正用現代科學理論,不斷剖析針灸療法的具體醫理。作為中國的國粹,針灸不需要用高大上的科學理論為其「貼金」,實事求是的科學研究才是中醫針灸所需要的。該篇論文被「網友」扒出,也能說明民眾對此類行為的厭惡和鄙夷。

其實,在當今學術界有不少這樣,用熱門的科學概念嫁接傳統領域的論文。它們大多看似新潮,可實則無用。無可否認,量子糾纏理論一類新興的科學理論,引發了不少人科幻暢想,《超體》《蟻人2》等等熱門電影也涉及其中。但醫學討論是嚴謹,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都不能脫離科學的框架。一篇這樣充滿「主觀臆想」的論文,竟然出現在正規的學術期刊上,筆者看不出其中有多少利益勾結。

也許,有人會說,對待這些論文,一笑了之也就罷了。可事實上,這類沒有科學邏輯的論文,也會成為不法分子欺詐消費者的說辭。從傳統的電視、報紙,到現今的微博、微信、朋友圈,大量偽科學的理論正假借正規學術論文的外衣大行其道,不少民眾亦深陷其中。對此,相關部門若視若無睹,必然滋生「庸醫害人」的禍端。

對待此類論文,除了要肅清學術氛圍,打擊學術不端、買賣版面行為,還需要從法律上加以限制和考究。只有讓每一篇面世論文,能經得住科學的考驗,才能讓科學理論得到基本的尊重。

文/嚴奇

相關焦點

  • 針灸扯上「量子糾纏」引吐槽
    不過如果您以為這些就是科研界的「搞笑擔當」,那就孤陋寡聞了,因為最近有人「研究發現」,咱們的傳統醫術針灸居然可以實現「通過扎爹媽來給孩子治病」,而且這項「研究」的背後是非常高端的「量子理論」。您說這是真的嗎?護士扎錯了?別逗了,說不定人家只是用了「最新醫學研究成果」!不過準確地說,這項「醫學成果」並非針對打針,而是咱們的傳統醫術——針灸。
  • 量子醫學:孩子生病,扎媽媽就行?千萬別讓偽科學,毀了真醫術!
    而就是這樣一部創刊於1981年,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針灸學會和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聯合創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核心雜誌,刊登了一篇如此可笑的論文:《試論「量子糾纏」與針灸》,父母與子女以及有血緣關係的親屬之間必然存在量子糾纏現象。
  • 「量子糾纏針灸」能實現「直系親屬」互治?「疊加態」究竟是什麼?
    在這本期刊的 2017 年第 11 期上發表了一篇論文,題目叫做《試論『量子糾纏』於針灸》[1],不知道怎麼過了將近一年,突然被網友翻出來熱炒。論文的作者是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針灸科的三名醫生,第一作者是王軍。
  • 還在吐槽量子針灸?!你太孤陋寡聞了…… —新聞—科學網
    這兩天,一篇題為《試論「量子糾纏」與針灸》的文章(以下簡稱量子針灸)爆紅。
  • 針灸偽科學,維基百科唱的哪出戲?
    在維基百科英文版針灸描述為,「中醫理論和實踐並不是基於科學知識,而針灸則是偽科學」。  維基百科的行為,惹惱全球的中醫師以及曾接受過針灸治療的人都在請願網站上簽名,要求維基百科進行更正。  針灸是偽科學讓人難以信服。  根據維基百科的參照文獻得知,這些參考文獻多來自2006年一名反針灸懷疑論者的單一評估,無視展示了針灸止痛物理基礎的大量研究。  負責運營維基百科的維基基金會的傳播經理薩曼莎·萊恩應稱,維基百科一般不會撰寫、編輯或是控制維基百科的內容,所有內容均決定於來自全球的志願者編輯對網站的投稿。
  • 量子通信衛星被認為是騙局?一些專家大喊「偽科學」
    我們通常所理解的量子通信(quantum communication),是指利用量子糾纏來實現瞬間的信息傳遞,哪怕是在宇宙中無限遙遠的兩個點。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不允許物質和信息傳輸速度超過光速,所以量子通信本身就是一個在現有理論框架下無法實現的概念,但一些專家激進一點說是「偽科學」,這是為什麼呢?
  • 求你別再和「量子糾纏」糾纏了|荔枝時評
    近期最「轟動」的,莫過於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針灸科的幾位醫師,發表了一篇形似論文,但又不承認是論文的《試論「量子糾纏」與針灸》。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量子糾纏理論能運用到針灸臨床的直系親屬互治上,舉個通俗一點的例子:如果孩子生病,針扎媽媽就能治好。對此,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發表聲明,表示該論文屬於作者個人根據相關理論和現象所作的思考和探討,並非最終臨床硏究報告。
  • 神秘和現實的重大誤解,量子糾纏和量子通訊一點關係也沒有?
    玻爾將量子糾纏稱為「鬼魅似的遠距作用」。量子糾纏可能是人類現階段已發現唯一比真空光快的現象,非常神秘。因為對量子糾纏的任意一個粒子進行狀態測試,馬上會改變兩個粒子的狀態,這樣無法同時在兩個粒子測試得到一個確定狀態,就無法真正傳遞信息。打個比方,就像我平安夜想送女生一個大蘋果,但我不知道這個蘋果是否已經從內部開始爛了。為了確定蘋果的好壞,我就必須切開它。但我切開它後,即使確定了它是好是壞,送給女生後,女生得到的是被切開的蘋果,而不是原來想送她的完整蘋果。
  • 諾獎級猜想:意識的本質是量子糾纏?
    如果意識的本質真的是量子糾纏,Fisher的這一工作無疑是諾獎級猜想。本文來自新智元邀請的北京大學信息學院電子學系副教授任全勝對量子腦理論等相關問題做了進一步解讀。Fisher在量子腦理論的論文中給出了多種實驗驗證方案。考慮到相關實驗的可行性,學術界或許在今年就能給出部分結論,我們不妨拭目以待。如果意識的本質真的是量子糾纏,Fisher的這一工作無疑是諾獎級猜想。以下是任全勝老師對量子腦理論等相關問題的解讀。以下是正文;意識的本質是量子糾纏嗎?
  • 量子糾纏是如何實現的?量子糾纏的定義
    在量子力學裡,兩個粒子在經過短暫時間彼此耦合之後,單獨攪擾其中任意一個粒子,會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另外一個粒子的性質,儘管兩個粒子之間可能相隔很長一段距離,這種關聯現象稱為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的應用有很多方面,如量子通信,量子計算機等,而且在現階段已經實現了其中的一部分,但由於受到周圍實驗環境的影響,還不得不進一步改善。
  • 「高大上」的量子通信,被質疑是偽科學,是真的嗎?
    但近期有自媒體文章宣稱,「現有量子加密技術可能隱藏著極為重大的缺陷」,該文被迅速傳播,同時引發以量子加密技術為手段的通訊安全性的討論熱度升溫,甚至有聲音質疑量子通信是偽科學?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什麼是量子通信?
  • 量子糾纏記
    可能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當一個人想起另一個人的時候,對方卻能同時感覺到;突然感覺到有人要給自己打電話,結果電話很快就響了……  我們通常稱之為「心靈感應」,兩個人之間瞬間的信息傳遞就是如此微妙,只是長期以來,我們要麼認為純屬巧合,要麼乾脆斥之為迷信、偽科學。
  • 量子通信還是量子加密通信?
    說到量子,它並不是存在的一種粒子。我們知道,在微觀世界裡,一個粒子可以由更小的粒子構成,例如原子是原子核和電子構成,原子核由中子和質子構成。如果一個粒子小到不可再分(依據現有科學技術),那麼它也許是最基本的單位,稱之為量子。如果考慮到電磁波的載體是光子,而光子不可再分,所以光子就是量子?或許可以稱之為光量子。
  • 量子糾纏若真能「瞬移」,將置相對論於何地?
    如果我們把這句話換成另外一層意思來說的話,量子糾纏的現象只是一種類似於魔術的行為方式,而量子糾纏的現象也可能就不會像魔術師揮下魔術棒那樣,瞬間的就會奇蹟般的被變換出來的;當然,我們僅從物理學的角度上來講,量子糾纏的物理學現象是自發形成而產生的,我們並沒有任何辦法可以去控制和操作量子糾纏的現象,並且去實現讓量子產生糾纏後而傳遞信息的可能;當然,我們只有在實驗的過程中仔細的觀察時才能夠發現到這一種奇特的量子糾纏現象
  • 量子為什麼會糾纏?量子糾纏的原理?量子糾纏的原因?
    量子糾纏的兩個粒子都有自己的外部信息,這兩個粒子的外部信息都可以傳播到萬裡、十萬裡、十萬光年、億萬光年。所以,這兩個量子無論相隔多遠,他們的外部信息都是相連的!關鍵點來了——這兩個量子無論相隔多遠,他們的外部信息不但是相連的,而且是一樣的!糾纏的量子外部信息是一樣的——這就是問題的關鍵。
  • 潘建偉的量子通信,為什麼被質疑是偽科學?《自然》這樣回應!
    量子力學的發展確實伴隨著大量的矛盾與爭議,特別是在量子通信開始發展後,有部分「消息靈通」人士已經洞察了量子通信的「偽科技」本質,並且還再三指責科普量子通信的文章為偽科學站臺!這些詰問到底是科學的嗎?量子通信的原理還要問麼,不就是量子糾纏麼,傳說中的量子通信就是將糾纏中的兩個量子分開,即使相隔在宇宙的兩端,當A粒子的狀態發生改變時,B粒子也會隨之發生改變,這個通訊速度超越光速,距離再遙遠也是即時通信!
  • 用一個科學的通俗解釋來解釋夸克假設,便是量子糾纏
    夸克假設,指的是宇宙可能是由夸克構成,是量子力學中最常見的模型。對於夸克這個概念,我們顯然不會陌生,經典物理一個重要分支是夸克力學,而夸克本身也可以等效於夸克網絡,夸克本身就是夸克網絡的一個節點。經典物理中還有愛因斯坦作用量、不相容原理等概念,正是這些理論對很多人來說是刻骨銘心的傷害。我更願意用一個科學的通俗解釋來解釋夸克假設,便是量子糾纏。
  • 為什麼量子糾纏可以推斷出平行宇宙,說明人無真正意義的死亡?
    首先題主能這麼問,想必對量子力學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提問的描述依舊存在問題。題主說的平行宇宙並不是量子力學中的多宇宙詮釋。多宇宙理論很多,平行宇宙和量子力學的多宇宙詮釋不是一回事。並且不是僅從量子糾纏可以導出多重宇宙。
  • 為什麼很多學者認為中醫是偽科學?關鍵在於中醫理論和中醫的區別
    自清末以來至今,很多知名學者論述過中醫是偽科學,這些學者的論述也不是沒有道理的。我們如果仔細分析人類所有認知信息以及認知的理論,就會發現其實認知信息和認知理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首先說一下科學認知和科學理論。科學和科學理論是兩個概念,科學認知信息源自生命有機體的應激感應,是應激感應進化的高級階段。科學,就是通過人類意識工具化的經驗類認知。科學理論,是經驗類認知工具。
  • 量子?糾纏?量子糾纏到底是什麼?
    量子糾纏很不同卻也難以理解,不過也有方法可以讓它很容易被理解。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艾瑪爾(Amar Vutha)的解釋如下:圖解:糾纏是粒子性質間的一種「量子糾正」。(示意圖如上)量子計算機、量子密碼學和與量子相關的東西都經常在新聞中被報導。關於他們的文章不可避免的都會提到糾纏,量子物理學的性質使得這些神奇的裝置成為現實。愛因斯坦將糾纏稱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這個名字逐漸被人們了解認識。遠遠超過建造量子計算機、在其他方面理解和利用糾纏也是非常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