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糾纏記

2020-11-25 人民日報人民網

  可能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當一個人想起另一個人的時候,對方卻能同時感覺到;突然感覺到有人要給自己打電話,結果電話很快就響了……

  我們通常稱之為「心靈感應」,兩個人之間瞬間的信息傳遞就是如此微妙,只是長期以來,我們要麼認為純屬巧合,要麼乾脆斥之為迷信、偽科學。

  生活中的許多現象和奧秘,人類暫時還無法解釋。好在,科學對一切未知的東西,並不輕易否定。

  20世紀量子理論的出現,顛覆了人類對微觀世界的很多看法。特別是量子糾纏理論的實驗驗證:具有糾纏態的兩個粒子無論相距多遠,只要一個狀態發生變化,另外一個也會瞬間發生變化——這不就非常類似於「心靈感應」麼?!

  當然,這個實驗不是為「心靈感應」做驗證。但基於量子糾纏理論的量子通信,解決了人類保密通信的巨大難題。

  2016年8月,中國成功發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作為航天大國,中國幾乎每年都會成功發射幾顆衛星,這次雖然不會再像當年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那樣,出現舉國歡慶的激動與興奮,但在國際上仍然引起很大轟動。

  「墨子號」是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曾評價,「國際同行們正在努力追趕中國,中國現在顯然是衛星量子通信的世界領導者。」

  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安全性得到嚴格證明的通信方式。

  對保密通信的需求自古就有,且無處不在。大至國家安全、商業秘密,小至個人隱私,都無一例外地與此息息相關。

  中學課本中有一篇大家熟知的課文《信陵君竊符救趙》,出自《史記·魏公子列傳》,講述魏公子信陵君盜魏王虎符、絞殺晉鄙、卻秦存趙的故事,其中解決問題的死結,即中國古代的身份驗證工具——虎符。

  在中國古代,虎符乃兵甲之符,是古代皇帝授予將臣兵權和調兵遣將的信物。「虎符」分為左右兩半,需調兵時,由朝廷使者持右半符前往,軍隊長官將右半符與左半符驗合後,軍隊即按使者傳達的命令行動。

  古希臘斯巴達人使用的密碼棒,也許是人類最早使用的文字加密解密工具:把長帶子狀羊皮紙纏繞在圓木棒上,然後在上面寫字;解下羊皮紙後,上面只有雜亂無章的字符,只有再次以同樣的方式纏繞到同樣粗細的圓木棒上,才能看出所寫的內容。

  保密和竊密,自始至終糾纏不已。為了保密,人類不得不在加密技術上不斷探索創新。從用紙筆或簡單機械實現加解密的「古典秘法體制」,到莫爾斯發明電報實現加解密的「近代密碼體制」,再到以電子密碼催生的「現代密碼體制」,不斷攀升。

  保密與竊密的攻防雙方,基本都是在加密、破譯的反覆之中循環著。雖然機關算盡,但要確保保密通信萬無一失,仍需絞盡腦汁。

  現代密碼體制中,無論是對稱密碼體制還是非對稱密碼體制,其安全性都是基於數學的複雜性,與計算機的計算能力相關聯。上世紀90年代,隨著量子算法的提出,人們意識到,量子計算機在並行運算上的強大能力,使它能快速完成經典計算機無法完成的計算,一旦研製成功,將對現行所有密碼體製造成嚴重威脅。這話聽起來不免讓人膽戰心驚。但量子保密通信技術,讓人類看到了「永不洩密」的曙光,可以做到不可竊聽、不可破譯。

  神奇的是,量子通信具備有「反竊聽」功能。利用光子的量子態作為密鑰本身的載體,收發雙方通過量子測量的方法,能夠檢測出這些光子在傳輸過程中是否遭到了竊聽者的竊聽。

  除了量子保密通信外,量子通信中還有另一種應用方式,即量子隱形傳態。量子隱形傳態是利用已分發的量子糾纏,把粒子的量子狀態傳送至遙遠距離。在量子糾纏的幫助下,待傳輸的量子態在一個地方神秘地消失,不需要任何載體的攜帶,以光速又在另一個地方神秘地出現,而且不是巧合。

  《西遊記》中的神仙、妖怪經常玩「失蹤」,孫悟空一個跟頭就能翻出去十萬八千裡,現代科幻小說中描寫的「星際穿越」,以及武俠小說中的「乾坤大挪移」,過去都只當是科學幻想。現在看來,這些不是不可行,而是有可能。

  量子通信因其安全性和廣闊的應用前景,很快成為國際上量子物理和密碼學的研究熱點,受到各國政府和相關研究機構的廣泛關注。

  1992年,美國和加拿大的科學家首次實現了世界上第一個量子密鑰分發,傳輸距離32釐米,由此拉開了量子通信實驗研究的序幕。如何大幅度提高量子保密通信的距離,成為重要研究方向,各國科研機構都競相在這一領域發力。

  1997年,奧地利蔡林格小組在室內首次完成了量子隱形傳態的原理性實驗驗證;2004年,該小組利用多瑙河底的光纖信道,成功地將量子隱形傳態距離提高到了600米。

  正是在這個時候,潘建偉和他的研究團隊,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一系列驕人的研究成果,不斷給人們帶來驚喜。

  1996年,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的潘建偉,赴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留學,師從量子實驗研究的著名學者安東·蔡林格教授。1997年,還是博士研究生的潘建偉以第二作者身份發表了題為《實驗量子隱形傳態》的論文。這個實驗,被公認為量子信息實驗領域的開山之作。該論文與「愛因斯坦建立相對論」等劃時代的論文一同被《自然》雜誌選為「百年物理學21篇經典論文」。

  潘建偉1999年博士畢業的時候,國內的量子信息研究還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2001年,潘建偉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組建量子物理與量子信息實驗室,經過10多年的努力,帶出了一支聲震國際的量子「夢之隊」。

  從32釐米到100公裡,時間用了不到20年,卻打開了量子通信走向應用的大門。2006年夏,潘建偉小組和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歐洲慕尼黑大學—維也納大學聯合研究小組各自獨立實現了誘騙態方案,同時實現了超過100公裡的誘騙態量子密鑰分發實驗。

  由潘建偉任首席科學家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發射後不到一年,2017年9月,世界首條1000公裡級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正式開通。利用量子「京滬幹線」與「墨子號」量子衛星的天地鏈路,中科院與奧地利科學院進行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洲際量子保密通信視頻通話。

  2019年8月15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報導,中國科學家潘建偉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高維度量子體系的隱形傳態。美國物理學會等發表評論稱,這一成果為發展高效量子網絡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是量子通信領域的一個裡程碑。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5月3日,潘建偉團隊宣布,利用高品質量子點單光子源,構建了世界首臺針對特定問題的計算能力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原型機。這意味著,量子計算的技術發展相當迅猛,誕生可以破解經典密碼的量子計算機,也許並不遙遠。

  潘建偉說:「我們正處在一個不斷實現和超越夢想的光榮時代。」這種信心和情懷,讓人敬佩,令人期待。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科學發展到今天,人類看到的世界,僅僅是整個世界的一小部分。人類未知的世界,多到難以想像。現在也許可以說,量子保密通信能做到「永不洩密」,但在未來呢?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探求未知的夢想,才是人類前進的動力。科學正是在不斷懷疑、假設、證實、否定中不斷發展的。

  應該向那些執著於探知未來的人們致敬。古往今來,正是因為有了他們,如潘建偉團隊那樣,始終鍥而不捨地在與「量子們」的「糾纏」中,追逐夢想,揭示世界奧秘,展現神奇力量,才能讓人類不斷拓展所能認知的更廣闊疆域,奔向原本以為遙不可及的遠方。

  (本文圖片由安徽省新聞辦提供)

相關焦點

  • 量子糾纏記:量子通信,解決了人類保密通信巨大難題
    全球首個規模化量子網絡: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試驗示範網概貌原標題:量子糾纏記可能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當一個人想起另一個人的時候,對方卻能同時感覺到;突然感覺到有人要給自己打電話,結果電話很快就響了……我們通常稱之為「心靈感應」,兩個人之間瞬間的信息傳遞就是如此微妙,只是長期以來,我們要麼認為純屬巧合
  • 量子為什麼會糾纏?量子糾纏的原理?量子糾纏的原因?
    量子糾纏的兩個粒子都有自己的外部信息,這兩個粒子的外部信息都可以傳播到萬裡、十萬裡、十萬光年、億萬光年。所以,這兩個量子無論相隔多遠,他們的外部信息都是相連的!關鍵點來了——這兩個量子無論相隔多遠,他們的外部信息不但是相連的,而且是一樣的!糾纏的量子外部信息是一樣的——這就是問題的關鍵。
  • 「量子糾纏」揭示的宇宙真相
    即便如此完美,他一生卻有兩大憾事:一件是臨終前未實現「大統一理論」的夢想;另一件是關於EPR之爭(量子糾纏)輸給了玻爾。愛因斯坦堅決否定「量子糾纏」這種鬼魅現象,但後來實驗驗證了它的存在。量子糾纏有何神秘,它揭露了什麼樣的宇宙真相?
  • 量子糾纏是如何實現的?量子糾纏的定義
    量子糾纏是如何實現的?先說一下量子糾纏的定義  它是量子力學理論的一個著名預測 。
  • 量子?糾纏?量子糾纏到底是什麼?
    量子糾纏很不同卻也難以理解,不過也有方法可以讓它很容易被理解。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艾瑪爾(Amar Vutha)的解釋如下:圖解:糾纏是粒子性質間的一種「量子糾正」。(示意圖如上)量子計算機、量子密碼學和與量子相關的東西都經常在新聞中被報導。關於他們的文章不可避免的都會提到糾纏,量子物理學的性質使得這些神奇的裝置成為現實。愛因斯坦將糾纏稱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這個名字逐漸被人們了解認識。遠遠超過建造量子計算機、在其他方面理解和利用糾纏也是非常有用的。
  • 量子糾纏原理
    量子糾纏究竟是什麼原理量子糾纏是指量子態的一種性質。它是量子力學疊加原理的後果。量子糾纏是粒子在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粒子組成系統中相互影響的現象。即使相距遙遠距離,一個粒子的行為將會影響另一個的狀態 。當其中一顆被操作(例如量子測量)而狀態發生變化,另一顆也會即刻發生相應的狀態變化 。
  • 量子比特與量子糾纏
    量子比特與量子糾纏 施鬱 近年來,基於量子疊加的量子信息和量子計算得到很大發展。 請注意,做測量的我們知道了,而第二個量子比特的觀測者並不知道,除非我們告訴他們,而這是不能瞬時完成的,是受到相對論等各種物理規律的制約的。因此這裡不存在違反相對論的瞬時超距傳輸。作為對比,a|00>+b|10>沒有量子糾纏,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第二個量子比特總是|0>態。
  • 量子可糾纏,科研不糾纏
    現代信息技術,量子力學是硬體基礎,數學是軟體基礎。新華社10月18日報導說,具有代表性的是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是科技大國重點搶佔的戰略技術高地。量子通信,是信息安全傳輸的「保護盾」,竊聽者必然被察覺並被規避;量子計算,則是未來計算技術的「心臟」,谷歌研究人員發論文稱,「基於一個包含54個量子比特的量子晶片計算系統,它花費約200秒完成的任務,傳統超級計算機要1萬年才能完成。」
  • 「量子糾纏」再創紀錄:1600萬原子的量子糾纏
    量子理論預測,大量原子能發生量子糾纏。此前,科學家曾展示了2900個原子的量子糾纏現象。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科學家在最新研究中,展示了1600萬個原子在一個1釐米見方晶體內的量子糾纏,研究發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通信》雜誌上。
  • 什麼是量子糾纏?
    墨子號實驗衛星的上天,讓量子糾纏一詞迅速傳播到大街小巷,然而對於這樣一個專業的詞彙,很多人並不明了其中的物理含義,老郭想利用此篇文章,給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量子糾纏?五、量子糾纏沒有違背相對論量子糾纏現象是一種超距作用。墨子號已經向我們證明,即使是在500公裡之外,兩個光子之間的量子糾纏仍然存在。愛因斯坦不理解量子糾纏,但是越來越多的實驗已經證明,量子糾纏是微觀世界最普遍的一種現象。
  • 投機市場量子點金:量子物理全息糾纏熵公式的推導
    量子交易思維是量子點金團隊在投機市場一直推行的,現在介紹下量子科學的全息糾纏的一個推導 2006年兩位日本物理學家Ryu和Takayanagi給出了全息糾纏熵猜想,這個猜想將場論的糾纏熵計算轉化為了AdS時空中極小曲面的計算,
  • 清華大學突破量子糾纏接口新紀錄,實現25個量子接口之間量子糾纏
    個量子接口之間的量子糾纏。相比於先前加州理工學院研究組保持的4個量子接口之間糾纏的世界紀錄,糾纏的量子接口數目提高了約6倍。該成果4月20日發表於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段路明教授研究組在量子信息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實現了25個量子接口之間的量子糾纏。
  • 量子糾纏的特性是一種量子力學隱性
    整個關鍵共識基本得到確認,同時各種國際研究小組在大規模量子計算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現在新一代超導量子網絡又蓄勢待發。我國超導量子糾纏和量子隱形傳態所取得的巨大進展,證明了量子糾纏性質可以在擴大尺度上起作用,這是由量子糾纏的特性決定的。
  • 量子糾纏態
    糾纏是一種由量子力學規則描述的現象,該現象指出兩個物理上分離的對象可以「糾纏」或彼此關聯,以使它們之間的關聯比經典的預測更強。1964年,物理學家約翰·貝爾(John Bell)在數學上證明了量子糾纏的存在,並且設計了一種測試(稱為貝爾測試),此後科學家將其應用於許多情況,以確定某些空間遙遠的粒子或系統是否按照經典,真實的方式工作。世界物理學,或者它們是否可能表現出一些量子糾纏態。
  • 蟲洞與量子糾纏
    為了解決黑洞火牆的這個悖論,兩位作者在論文中做出了一個大膽的論述,而這有可能正是使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相融洽的關鍵。引發黑洞火牆悖論的起點在於量子糾纏現象,這種現象是在微觀領域由量子力學描述的一種奇特現象:兩個處於糾纏態的微觀粒子,無論它們之間相隔多遠,它們的狀態始終可以超越空間相互影響。
  • 人類第一次看見量子糾纏!科學家終於拍攝到量子糾纏的照片
    對於量子糾纏的兩個粒子來說,量子力學得到的統計關聯性結果比定域性隱變量理論要強很多。因此,實驗是可以分辨出這兩種理論的。在文章中,貝爾給出了一個不等式來說明,如果用S來表示兩個粒子的統計關聯的程度,那麼: 若S = 2,說明沒有量子糾纏; 若 2 2/3,則說明存在量子糾纏。
  • 量子糾纏的定義是什麼
    量子科學對多數人來講,是一種很新奇的事物,但是,對於至今對這個科學實驗一無所知的人來說,並不了解這種科學實驗。不妨聽我慢慢道來。量子科學實驗又稱量子現象實驗,用於研究各種現象可謂簡單易懂,在看完上面所述內容以後,再去看量子現象實驗就會很明白了。首先,如果你是讀物理或者計算機專業的同學,那麼恭喜你,可以更深入的了解這個實驗。因為它跟很多人的現有的理解可能就相差甚遠。
  • 神秘的量子力學現象—量子糾纏
    這是量子糾纏,量子糾纏似乎破壞了經典物理學的一些基本規則: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比光傳播得快,它只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科學家們無法解釋這些粒子是如何聯繫在一起的。是蟲洞嗎?未知的維度?還是愛的力量?現在科學家們嘗試新的實驗:將量子粒子從地面傳送到衛星上,再建立一個分銷渠道,允許每秒傳輸數上萬個光子糾纏對。如果實驗成功。那麼衛星就可以用於量子通信了。
  • 究竟什麼是量子糾纏?
    墨子號實驗衛星的上天,讓量子糾纏一詞迅速傳播到大街小巷,然而對於這樣一個專業的詞彙,很多人並不明了其中的物理含義,老郭想利用此篇文章,給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量子糾纏?四、量子糾纏在微觀世界裡,如果我們把一個微觀系統(可以是一個原子,或者是一束雷射等等)用某種辦法把它們「切割」開分成兩個更小的粒子,則這兩個小粒子之間就會具有「心靈感應」的特點。即使它們之間相距再遙遠都會彼此感應到對方的狀態,並且是瞬間完成。
  • 究竟什麼是量子糾纏?
    墨子號實驗衛星的上天,讓量子糾纏一詞迅速傳播到大街小巷,然而對於這樣一個專業的詞彙,很多人並不明了其中的物理含義,老郭想利用此篇文章,給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量子糾纏?五、量子糾纏沒有違背相對論量子糾纏現象是一種超距作用。墨子號已經向我們證明,即使是在500公裡之外,兩個光子之間的量子糾纏仍然存在。愛因斯坦不理解量子糾纏,但是越來越多的實驗已經證明,量子糾纏是微觀世界最普遍的一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