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醫學:孩子生病,扎媽媽就行?千萬別讓偽科學,毀了真醫術!

2020-12-04 推麼推文化傳媒

近日,我被一篇學術論文氣哭了。

沒錯,不是花邊新聞、不是娛樂時訊,而是一條明明白白髮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中國針灸》上的學術論文,有據可查。

了解中國學術環境的人都知道,但凡是帶有「中華」或「中國」字樣的雜誌,大多代表了中國科研的頂尖水平。

而就是這樣一部創刊於1981年,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針灸學會和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聯合創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核心雜誌,刊登了一篇如此可笑的論文:

《試論「量子糾纏」與針灸》

推麼推原創寫手:90後醫學碩士理白

1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醫師王軍等人在論文中稱:

根據量子糾纏理論的耦合關聯和超越時空性,父母與子女以及有血緣關係的親屬之間必然存在量子糾纏現象。

是不是看起來相當「高大上」?是不是每個字都認識可連起來根本看不懂?

我來替作者翻譯一下:

這個「突破性」成果意味著:父母生病了,給子女針灸就好;子女生病了,給父母針灸就好;兄弟姐妹之間也可以互相扎來扎去治病。

作者以「痛證」為例,對15名患者親屬進行針刺,其中有14名患者與他們的直系親屬同處一室,1名患者與他的直系親屬在兩個城市。

而作者所謂的結果顯示:患者和他們直系親屬的同一腧穴都會會出現壓痛點,並且在針刺之後,痛證均會減輕,4名患者疼痛竟然當場消失。

最後,作者竟還大言不慚地闡述了研究的局限性:

「所有參與研究人員,除筆者外均為研究生,雖然限於水平,治療效果受到影響,但依然可以證明直系親屬針灸互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方面,我佩服作者豐富的想像力;另一方面,我又對中國傳統醫學的科研環境深感擔憂。

這明明就是臥底在中醫團隊中的「中醫黑」嘛!

從論文設計上足以看到:該論文樣本數量太少,統計也很不嚴謹,更沒有排除其他的可能性,也沒有考慮到心理暗示等因素,更奇葩的是,用「痛」這種主觀感受做實驗,毫無說服力……

網友們紛紛吐槽:

「找兩撥兒人坐在一個房間裡,讓其中一撥兒吃話梅,結果另一撥兒也流口水,證明吃東西也存在量子糾纏。」

「海外留學生的福音啊,國外看病貴,以後讓留守國內的老母親被扎一針就行了,剩下的就交給量子的自覺性了。」

「想到一個段子:打一個噴嚏是因為有人想你,打兩個噴嚏是因為有人愛你,打三個噴嚏是因為你感冒了。」

「按照量子理論,扎後代可以解決長輩的病,徹底攻克長生不老世界難題。」

原來這麼多年,我誤會容嬤嬤了,她針扎夏紫薇,是想把夏雨荷扎到起死復生啊!

東直門醫院近日回應道:

經初步調查,該論文屬於作者個人根據相關理論和現象所作的思考和探討,並非最終臨床研究報告,對臨床醫療尚不具備指導性。

我國量子科技領軍人物潘建偉院士專門做過科普:

「世界上的很多物質,都是由最小單元顆粒組成的。比如空氣裡面的很多小顆粒,如氧原子、氫原子等等,都屬於量子的範疇。它是顆粒化最小的單元,不再可分。」

量子糾纏,更是超出我們常識的特殊「心靈感應」。簡而言之,就是小粒子們通過某些技術手段被搞成了兩個甚至更多的小粒子,它們即便相距遙遠都會感應到彼此。

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副研究員張文卓也DISS這篇論文:

用量子糾纏來解釋「小兒生病給母親針灸」,是對量子理論非常不負責任的濫用。

加上「量子」方顯高大上,配合「糾纏」才能發文章,科研人員一味只知造新詞、拼底線,就喪失了科學的嚴謹性,也丟掉了醫者的仁心。

2

看到這篇文章,我對國內量子與中醫的結合產生了好奇。

於是,我在百度用「量子+中醫」檢索,出現大約2,610,000個結果,裡面除了各種鼓吹量子醫學「神奇」的灌水文章,還大量充斥著「量子產品」:

價值3000多量子項鍊:接觸到身體的動脈、頸椎、咽喉、淋巴結等重要部位,量子高頻共振能量場可對心血管疾病、咽喉炎、頸椎病、食欲不振等症狀有奇效。

價值4250的量子鞋墊:矯正骨骼,調理各種骨健康,調節氣血磁療,通過量子光波打碎油脂,抗三高。

甚至還有過萬元的量子水:分解毒素,維護肝臟功能,抗衰老,抗疲勞,保持皮膚白細。

這種種利用先進科學理念騙人的「量子產品」,甚至讓潘建偉院士的親戚都上當受騙了。

潘建偉表示,他的姨媽曾買過一個所謂的「量子掛墜」,並跟他說,「據說利用你的這個技術可以防癌」,潘建偉立即闢謠,「根本沒有這回事」。

有人說,百度不能具體體現我國的科研、學術情況,於是我又在《中國知網》上用「量子+中醫」檢索,竟然還真的檢索到了155條學術論文:

《測不準原理等量子思維方式對創新中醫傳統教育理念的啟示》

《量子力學哲理與中醫具身臨床思維的相關性研究》

《中醫形神關係和量子力學》

《「量子」視野下的中醫自然觀》

《淺談量子物理學與中醫整體觀》

……

中醫專家們紛紛在文章中說:要用量子物理奠定新型中醫理論基礎,用量子糾纏理論解釋經絡理論。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段偉文表示:

量子糾纏本身是物理學研究,相關研究必須建立在量子觀測之上,如果僅僅用量子糾纏作為理論前提或實驗原理,就只能說是穿鑿附會,是與科學研究無關的行為藝術。

沒錯,就是行為藝術!

我們當然鼓勵學術創新,但更倡導嚴謹的治學精神。

合理的想像和大膽的創新是科學進步的基石,可是不負責任的誇大卻會讓中國傳統醫學研究走入邪路。

中醫,歸根到底是醫學,而非玄學;

針灸,歸根到底是技藝,而非才藝。

不欺瞞患者,還讓老百姓一個真相,才是一名醫者,該有的仁心。

3

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一篇《父親的病》,文章中有兩位「名醫」,他們帶來了形形色色的「藥引子」:

病人治病總是不好,要加一味「梧桐葉」,因為梧桐先知秋氣,以氣感氣;

甘蔗,必須是河邊挖出來的經霜三年的;

蟋蟀一對,必須是原配,似乎昆蟲也要貞節,續弦,連做藥的資格也喪失了;

用打破的舊鼓皮做成的「敗鼓皮丸」,可以克服水腫的鼓脹;

……

父親被江湖庸醫治死,一直是埋在魯迅先生心中的痛苦,他寫下這篇文章,是為諷刺舊社會借行醫而榨取錢財的庸醫。

這些神乎其神、玄而又玄的所謂「藥引」,害死了一個又一個痛苦中的病患。

而那些只為斂財的庸醫,卻賺了個盆滿缽滿、全身而退。

當下,對中國傳統醫學的爭論層出不窮,就算是我所在的醫學院,專家們也從未達成一致。

中醫,奉行的是整體觀念、辨證論治;

西醫,提倡的是實驗檢視、科學循證。

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模式,談不上對錯。

因為有爭議,才有進步的空間,有發展的餘地。

但所謂的「量子醫學」,就是魯迅先生筆下的「藥引子」。

一個又一個虛假廣告,一篇又一篇注水論文,讓更多的病患不知真正的醫治方法,讓更多的老百姓被謀財產品蒙蔽,讓更多的經費被假學術浪費。

我們應該用嚴謹和科學的態度傳播正確的中醫藥知識,不誇大也不貶損,這才是每一名醫者的社會擔當。

偽科學不等於真醫術,假論文不等於真科研。

只有真正尊重真理,才能推動科研進步;只有真正善待患者,才能成為一代名醫。

相關焦點

  • 孩子生病,扎爹媽就行?針灸扯上「量子糾纏」引吐槽
    至於「經濟學」的研究成果,是一項古老而又神秘,但咱們都在電視劇裡見過的「技術」——僱員使用扎小人詛咒老闆能緩解焦慮!不過如果您以為這些就是科研界的「搞笑擔當」,那就孤陋寡聞了,因為最近有人「研究發現」,咱們的傳統醫術針灸居然可以實現「通過扎爹媽來給孩子治病」,而且這項「研究」的背後是非常高端的「量子理論」。您說這是真的嗎?護士扎錯了?
  • 量子糾纏針灸?偽科學勿壞了真醫術
    一種「給母親扎針,就能給孩子治病」的「新」治療手段在微博上引起熱議。該治療方法被網友戲稱為「量子糾纏理論指導下的直系親屬針灸互治」,被指責「太玄幻」。這一令人驚訝的治療手段來自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針灸科醫生王軍等人去年發表的一篇論文——《試論「量子糾纏」與針灸》。
  • 孩子性別只跟男人有關
    眾所周知,孩子的性別只跟爸爸的染色體有關,因為女人的染色體是xx,男人的染色體是xy,想要生男孩,就要男人的y染色體努力才行,這道理幾乎是所有適婚男女的常識,怎麼還有人說能直接幹預。於是我就看下去,聽了半天才知道原來是賣藥的,說是手裡的藥物可以調節女性的體質,如果是鹼性體質的話就比較容易生男孩。
  • 針扎媽媽治孩子?求你別再和「量子糾纏」糾纏了|荔枝時評
    近期最「轟動」的,莫過於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針灸科的幾位醫師,發表了一篇形似論文,但又不承認是論文的《試論「量子糾纏」與針灸》。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量子糾纏理論能運用到針灸臨床的直系親屬互治上,舉個通俗一點的例子:如果孩子生病,針扎媽媽就能治好。對此,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發表聲明,表示該論文屬於作者個人根據相關理論和現象所作的思考和探討,並非最終臨床硏究報告。
  • 千萬別給孩子做微量元素檢測,特別是6個月以下
    「……」 很多新手媽媽遇到孩子成長的一些問題,總是「膽戰心驚」。這時候加上一些機構的「煽風點火」——趕緊給孩子做個微量元素檢測吧! 家長自然就更加焦慮了。 不過媽媽們不必擔心,很多時候微量元素檢測並不需要,讓你花錢買藥才是目的!
  • 華佗醫術有多高?人們常說「華佗在世」也救不了,他真能起死回生
    而這句話也從側面說明:古時候代表醫術巔峰就是華佗。華佗的醫術有多高呢?人們對華佗的第一印象好像就是為我們的關二爺「刮骨療毒」,但真正歷史上關羽確實有刮骨療毒,但刮骨的人卻不是華佗,熟知歷史的人就會發現,華佗在關羽刮骨療毒之時,已經去世多年了。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這位神醫的故事!
  • 量子波動速讀真能做到一目百行嗎
    號稱1分鐘可讀10萬字 家長明知被忽悠仍趨之若鶩  量子波動速讀真能做到一目百行嗎  ● 推廣機構稱按照量子波動速讀法,讀者只需高速翻動書本,就能快速理解書中內容,閱讀速度可高達每分鐘10萬字。  一秒鐘閱讀三百字  個中緣由備受質疑  「用這個方法讀書是挺快的,我試了一下,半小時讀了20多本書,聽覺效果也行,聽起來像是數錢的聲音,就是手有點酸。」北京市民劉迪說。他所說的「這個方法」,就是近日曝光的量子波動速讀。
  • 什麼是「偽科學」,最前延告訴你
    提出大陸漂移的可能性,在他一生坎坷卻又輝煌的記載中,根本沒有佔到什麼重要的位置,畢竟我們是站在「上帝視角」去審視過去,而他處於當時那個環境,又無法孤身一人徹底將自己提出的可能性實踐驗真。這位帶孩子的仁兄,請留步,我看你的孩子眉清目秀,骨骼清奇,我這裡有一套日本目前最尖端的量子波動速讀培訓,通過這樣高速的翻動書本,產生波動,利用量子的波粒二象性,十分鐘就能速讀十萬字,願不願意當下一個中國愛因斯坦的爹?了解一哈?啥?貴不貴?不貴不貴,8萬8一個療程...不是,一套課程,包教包會...
  • 吸引力法則:極具吸引力的偽科學和騙局
    因為這一次臭名昭著的偽科學研究,賀教授榮獲1994年的「搞笑諾貝爾獎」中的和平獎。在此之後,曾經與他合作過的物理學家停止了和他的來往。賀教授轉而研究所謂的「超越冥想與量子力學之關係」,卻再也無法發表任何一篇物理學論文。現在,陰魂不散的他又開始忽悠「吸引力法則了」!
  • 二胎媽媽表示,最難熬的是這2個時間段,挺過去了什麼都好說
    前段時間翻手機,看到閨蜜的朋友圈裡寫道:自家兩個孩子先後感冒發燒,一家四個大人累得人仰馬翻,日子好難熬,寶貝快點好起來......「二胎不易」的畫風是不是很濃?慢媽我雖然只有樂樂一個孩子,可是在我這樣的年齡,身邊很多朋友都陸續生了二胎。
  • 孩子眼皮被這種蟲扎了,寶媽朋友圈求救,遇到這種蟲子千萬不能打
    孩子的眼皮被隱翅蟲扎了,怎麼辦?用不用帶他上醫院去看看呀?看到這條朋友圈,我挺為這位寶媽的孩子著急的,既然媽媽知道是隱翅蟲,那麼及時送去醫院看看,那是真有必要的。這種蟲毒性非常強,它的可怕在於,只要沾上它的毒液,毒液到哪裡,皮膚就會爛到哪裡。可能有人沒有見過,但因為我上班的公司設立在郊區,這種蟲非常常見。
  • 「媽媽,為啥我是大扁頭?」毀顏值的事兒,咱別在孩子身上做了
    她說她的媽媽有一件事情引以為豪了20年,那就是給她睡了一個扁頭。接著開啟瘋狂吐槽模式:扁頭扎馬尾,就像牆上伸出個水龍頭;扁頭扎丸子頭,就像在菜板上放了顆紅燒獅子頭;像是那種貼頭皮的編發,對我們來說更是死亡髮型,我感覺我上輩子就是個平行四邊形,連P圖都要比別人多P一步,把!頭!P!圓!
  • 14歲男孩身高定格158釐米,家長千萬別掉進這些長高陷阱!
    >14歲男孩身高定格158釐米,家長千萬別掉進這些長高陷阱!本是好心想讓孩子「竄一竄」,卻辦成了壞事,悔恨和淚水也難以改變孩子不再長高的事實。其實,類似的悲劇不在少數,不少家長對孩子的身高報以殷切希望,卻又一腳踏進了一個個長高「陷阱」。  這些長高「偽科學」,正在耽誤孩子身高!  身高決定論——父母高孩子也高?
  • 孩子埋怨:「媽,為啥我是大扁頭」,這件毀娃顏值的事別幹了
    01這件毀孩子顏值的事家長別幹了劉女士跟丈夫在大城市打拼,兩人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女兒,由於工作壓力比較大,夫妻倆沒辦法同時妥善照顧兩個孩子,於是商量著把一個孩子交給鄉下的爺爺奶奶帶。剛好,爺爺奶奶很喜歡兩個小孫女,一家人溝通之後,決定由爺爺奶奶照顧妹妹,姐姐則留在城裡由爸爸媽媽照顧。劉女士知道,孩子的頭型會影響顏值,所以她跟丈夫照顧寶寶睡覺的時候,都會有意識地幫孩子更換睡姿,最後幫寶寶睡出了一個圓圓的頭型。一眨眼,3年多過去,劉女士和丈夫小有積蓄,便打算把妹妹接來城市跟姐姐一起念幼兒園。
  • 量子通信衛星被認為是騙局?一些專家大喊「偽科學」
    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不允許物質和信息傳輸速度超過光速,所以量子通信本身就是一個在現有理論框架下無法實現的概念,但一些專家激進一點說是「偽科學」,這是為什麼呢?首先筆者解釋一下量子通信的意義:量子通信的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絕對的安全性,這種安全性是由嚴格的物理定理保障的,所以即使技術再進步方法再精巧,量子通信都是不可破解的。因此,作為一種保密通信的手段,量子通信必然是極其有意義的。
  • 為什麼家長要陪孩子看《棋魂》?從毀經典到真香,它「香」在哪?
    為什麼家長要陪孩子看《棋魂》?從「毀經典」到「真香」,它經歷了什麼? 「真香」之一:《棋魂》可以幫助孩子下定追求夢想的決心 《棋魂》中,餘亮為實現自己的理想,9歲時就遠赴韓國學棋; 時光為了追趕餘亮的腳步,在奕江湖道場刻苦專研圍棋,彌補六年未碰圍棋的遺憾。
  • 3位媽媽接連查出癌症:對自己太狠,真的會要命
    鋼釘穿過皮肉,扎進骨頭,外面再裝一個支架。想保住腿,她就必須帶著這個支架生活。孩子生病,最苦的是媽媽。思諾媽媽像對待易碎的瓷器一樣呵護著女兒,不敢有半點閃失。思諾的骨頭長得很慢,而且傷口處經常感染、化膿。
  • 寶寶生病,別無腦怪寶媽,要搞清楚這些原因
    這是很多帶孩子的媽媽心裡暗中抱怨的問題。為了孩子健康,嘮叨一些可以,但要把不該指責的問題拿來指責,就有點委屈寶媽了。小王的媽媽生下孩子不久,家裡公婆就來幫忙照料了,家裡就一個孫子甚至恨不得每秒鐘都盯著小王。可小王出生不久,總是時不時會範些小毛病,感冒咳嗽發燒的,婆婆看著孩子毛病不斷,便怪罪小王媽媽,認為一定是給孩子吃的不對,營養不好,才會讓小王的免疫力這麼差。
  • 媽媽一個人抱著兩個生病的孩子,在醫院看病,網友點讚:為母則剛
    從寶寶在肚子的那一刻,媽媽就開始受苦,漫長的孕期,分娩的疼痛,都足以證明一個母親的堅強和偉大。前段時間去醫院做體檢的時候,看到一個媽媽帶著兩個孩子去醫院看病,那場面真的令人心疼。我才明白當了媽媽之後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媽媽看起來臉色很不好,非常疲憊的樣子,排隊的時候抱著兩個孩子,可是人太多,媽媽看起來有點吃不消。
  • 提倡養治結合,醫術高明的傑出醫學大師扁鵲
    扁鵲,春秋戰國時齊國渤海鄚(今河北任丘北)人,本姓秦,名越人,又號盧醫,因為他醫術高明,人們便以黃帝時的良醫扁鵲來稱呼他。扁鵲學醫的故事很有神奇色彩。一個叫長桑君的老人,看到扁鵲為人善良,做事謹慎,而又聰明好學,對扁鵲說:「我有醫術秘方,現在我年事已高,想把它傳給你,切記不可外露」。老人先拿出一些藥給扁鵲,說:「用露水喝下此藥,三十天後就可以洞察一切事物。」一併把秘方也給了扁鵲。扁鵲喝下藥,三十天後居然可以看見隔牆的人,給人看病時,居然可以看見病人五臟六腑的病症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