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小步在家早教原創,歡迎個人關注、轉發、分享
「我家娃總是睡不踏實,是不是缺什麼?」
「我家娃手指經常長倒刺,是不是缺什麼?」
「我家娃挑食,是不是缺什麼?」
「……」
很多新手媽媽遇到孩子成長的一些問題,總是「膽戰心驚」。這時候加上一些機構的「煽風點火」——趕緊給孩子做個微量元素檢測吧!
家長自然就更加焦慮了。
不過媽媽們不必擔心,很多時候微量元素檢測並不需要,讓你花錢買藥才是目的!
其實不僅在小藥店或是不正規機構,一些醫院也有讓孩子檢查微量元素的項目:
這項檢查費錢不說,孩子每次被扎手指也很受罪,更重要的是,檢測結果並不完全可靠。總之一句話:大部分孩子都不需要微量元素檢測。
微量元素指人體含量比較低的元素,比如我們常說的鐵、碘、鋅、鉛等。和微量元素相對的就是常量元素(宏量元素),它們在人體中的比例較高,比如鈣、鎂、鉀等。
別看微量元素含量低,它們對人體的作用可不小。比如鐵參與氧的運輸和造血過程,缺鐵很可能導致貧血;碘是甲狀腺素的主要成分,缺碘可能引起地方性甲狀腺腫等。
儘管微量元素作用很大,但大部分寶寶並不需要去做微量元素檢測。
微量元素檢測的方法主要分為3種:取寶寶的頭髮、指尖血和靜脈血進行檢測。但這幾種方法測得的結果都不準確。
頭髮:用來檢測的頭髮並不能保證就是孩子剛生長出來的,很可能是幾周或者幾個月前的,因此測得的結果,也只能反映孩子之前的身體情況,而非當下。況且頭上的其他物質也會影響檢測結果,比如:殘留的洗髮水。
指尖血:指尖血本身就是末梢血,檢測結果也不能完全代表全身血液的元素含量。
靜脈血:因為微量元素在體內是分布不均勻的,一些元素可能在其它組織中含量多,但在血液中含量少,比如鈣。99%的鈣元素都分布在牙齒和骨骼中,血液中的鈣含量只有1%左右,所以僅僅憑藉微量元素檢測就說孩子缺鈣是很荒謬的。
同樣的道理,孩子是否缺少其他微量元素,也並不都能從微量元素檢測中得到結果。
其實早在2013年,國家衛計委就下發過通知:不宜將微量元素檢測作為體檢等普查項目,尤其是對6個月以下嬰兒。
可能有人會問:雖然檢測結果不準,但我給孩子多補充一些微量元素也沒事吧,畢竟它們對人體有那麼重要的作用。
當然有事,孩子沒病不要亂吃藥,一刀切地檢查和服用補品,不僅會造成浪費,還會影響孩子的健康,因為一味補充一種元素,會影響另一種元素的吸收。
除了微量元素檢測,下邊幾種關於孩子的測試,也可能是在交智商稅。
01
骨密度檢測
一些機構總鼓動家長給孩子做骨密度檢測,如果檢測出骨密度低,就說孩子缺鈣……這完全是在撩撥焦慮。
首先,《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中,把骨密度檢測納入了40歲以上人群常規體檢內容,通過這項檢測,可以及時發現中老年人是否有骨質疏鬆等現象。但對於孩子來說,這並不是一項常規檢測,它也沒有實際意義。
因為,一方面,國際上並沒有兒童骨密度測量的標準值,不同醫院、機構的檢測方法不同,結果也會有差異;另一方面,成人骨密度低可能是缺鈣,但對於不斷生長發育的孩子來說,骨密度低,不僅不代表缺鈣,反而是孩子生長旺盛的標誌。
骨密度反映的時是骨骼裡的鈣質沉著狀況。處在生長旺盛期的孩子,他們的骨骼在不斷拉長、變粗,從而使促進骨骼生長的激素在增高,鈣質就會偏低——也就是骨密度偏低。如果骨密度正常,反而說明孩子長得慢了。所以,一般孩子的骨密度都會偏低,但並不表示缺鈣,不要被忽悠了!
如果孩子沒有反覆骨折、骨畸形,比如X型腿、O型腿等情況,根本不需要進行骨密度檢查。
02
智力檢測
有的家長出於好奇,或者想知道自己孩子智商的高低,會給孩子進行所謂的智力測試。
不過對於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來說,如果孩子各方面表現正常,不建議做智力檢測。
用來做智力檢測的方法有很多種,我們國家醫院使用的大概分為兩類,一類是篩查法,另一類是診斷性智力測驗。
這兩種方法聽起來很科學,但問題在於:這些檢查並不是測智商有多高,而是用於檢測智力低下、智力發育有問題的孩子。而我們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是發育正常的,是不需要做的。
有的家長可能覺得孩子說話晚,是智力有問題。其實這都是家長的焦慮,和孩子智力發育關係不大。而且有7%左右的孩子,在小時候會顯得比別人「笨」一點,這是因為智力發育遲緩,而不是低下。過早給孩子做智力檢測,如果結果不如意,家長會先入為主地斷定孩子智商低而對孩子採取消極的教育,這對孩子是非常大的影響。
而且學齡前的孩子受外界影響大,看起來「笨」一點,加上家長的「智商低」標籤,智力很可能就不高了。
人的智力水平會變化,所以後天因素有很大作用。除非孩子有大腦發育的高危情況,比如創傷、遺傳、疾病等,否則不要輕易給孩子測智力。
要記住:孩子聰不聰明並不是僅靠智力決定的,關鍵還得靠家長耐心科學地教養。
03
幽門螺桿菌(HP)檢查
結合中國《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診治專家共識》、歐洲北美《兒童 H.pylori 感染循證醫學指南》,不主張對兒童進行幽門螺桿菌的常規檢測。
因為幽門螺桿菌很少會在兒童期引起症狀。如果孩子沒有肚子不舒服,比如說反酸嘔吐、胃痛等,不用特意檢測
但是,如果有以下幾種情況建議查Hp:
說完不建議給孩子做的檢查,再來說說孩子應該做的檢查。
從孩子出生開始,就要按照健康手冊的體檢要求,定期對孩子進行檢測了。孩子出生後的前幾年,特別是第一年,是身體生長發育最快的時候,所以這時候對孩子的體檢也要格外關注。
一般來說,1-3歲的兒童每半年體檢一次,3歲以上的兒童每年體檢一次,3歲以上兒童每半年檢查身高、體重、視力和口腔。所有兒童每年檢查一次聽力,檢測一次血紅蛋白。而對於上邊說的幾種沒必要的檢測,家長就不要過於焦慮了,個別情況需要做檢查時問問醫生為什麼要做。具體要做哪種檢查,還要諮詢專業醫師。
對於孩子的檢查認真對待沒有錯,但千萬不要做無意義的檢查,讓孩子受無意義的罪。
對於醫學心存敬畏也沒有錯,但千萬不要讓偽科學傷了自己和孩子。
本文審稿顧問:廣東省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副主任醫師張春一。
文章僅作科普,不能代替專業醫師的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