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澤媽媽最近發現6個月大的寶寶頭髮掉了一圈,於是到寶媽群裡諮詢,這些媽媽有的說說寶寶枕禿,是屬於缺鈣的表現,要多補充鈣;有的建議要趕緊查微量元素檢測看是否缺鈣?有的媽媽說這是正常的?
澤澤媽聽得雲裡霧裡的,到底誰說的是對的?事實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1.枕禿
枕禿其實多是由於寶寶多汗造成的,尤其小嬰兒睡眠時間很多,一天24小時有一半時間在床上度過,極大地增加了後腦勺和枕頭的摩擦。
寶寶三個月後會開始不停轉動小腦袋觀察自己周圍的環境,身體不舒服也會扭動身體來緩解,這些都會增加寶寶後腦勺和枕頭的摩擦,加重寶寶枕禿的情況。如果寶寶的枕頭較硬、經常把頭偏到一側睡也容易導致枕禿。
其實媽媽不用擔心,枕禿只是一個暫時現象,等寶寶再大一點可以自己坐、站,躺在床上的時間減少,枕禿會慢慢的得到改善。
2.夜間多汗
寶寶新陳代謝快,剛開始入睡2小時左右,往往都是比較會流汗的,這都是身體調節體溫正常的反應。家長可以適當的給孩子的床上鋪上毛巾,以後就抽掉換一條新的。
3.出牙晚
每個寶寶長牙的時間各有不同,有人四個月就長牙,也有晚至一歲左右才長,一般都屬於正常現象。
出牙的早晚更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和缺不缺鈣無關。只要寶寶1歲之前萌出第一顆牙齒,都不算晚。
4.容易夜間驚醒
寶寶夜間驚醒的原因很多,但是大部分跟缺鈣無關。月齡在三個月以內的寶寶,可能是生理或心理引起的腸絞痛。家長可以做一些飛機抱等緩解寶寶的症狀。而七八個月大的寶寶,通常是分離焦慮的開始,媽媽可以適當的多給予安全感。
既然這些都不是判斷寶寶缺鈣的標準,那麼微量元素檢測靠譜嗎?
其實,早在2013年,國家衛計委正式出臺了相關文件,明確指出:微量元素檢測不適合作為常規的檢查項目,並且需要有相關檢測資質的醫院才能做;另外,對於6個月以下的寶寶基本沒有檢查的必要性,參考價值不大。
什麼樣的寶寶才確實需要補鈣?
1.一般六個月以內寶寶母乳不足,又沒有及時增加配方奶。
2.一歲以後的寶寶不愛吃奶製品,而且魚蛋肉,豆製品類,蔬菜等攝入不均衡,沒有補充足夠量的維生素D。
所以,一般營養均衡不偏食,每日維生素D都適量補充的寶寶,一般不缺鈣。而且,人體對於所有鈣劑的吸收率都極低,唯有飲食中的鈣才最容易吸收。
食物補鈣比較好的有:牛奶,雞蛋,奶酪,芝麻,海帶,魚類食物,還有豆製品等。這些食物都能很好的補充寶寶的鈣,初次以外要多帶寶寶在室外曬太陽,促進鈣的吸收。按時補充維生素D,一般情況下,寶寶是不會缺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