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一直體重中偏下,聽人說可能是缺微量元素,有必要到醫院做一個微量元素檢查嗎?」
在寶寶才幾個月的時候就聽說過微量元素檢測,當時很擔心寶寶偏瘦會營養不良,當年新手媽媽也是有點焦慮的,你懂的。而且身邊的媽媽朋友也有熱衷於微量元素檢查的,因為可以更了解孩子的營養狀況。那麼微量元素檢測究竟是否必要,其手段和結果能不能真實地反映孩子體內常量和微量元素的真實水平呢?
知識普及:人體需要哪些營養元素?
從營養學上分類,在體內含量較多且大於5克、每天膳食需要量都在100毫克以上的元素,如鈣、磷、鉀、鎂、鈉、氯、硫等7種元素,稱為常量元素。人體中某些化學元素含量極少,甚至僅僅有痕量,但是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必須通過食物攝入,稱為必需微量元素。
1.人體必需微量元素:碘、鋅、鐵、硒、銅、鉬、鈷、鉻等8種。
2.人體可能必需微量元素:錳、矽、硼、礬、鎳等5種。
3.具有潛在的毒性,但在低劑量時,可能具有人體必需功能元素:氟、錫、鉛、鎘、汞、砷、鋁和鎳等7種。
初步認識:3種微量元素檢驗途徑是否可靠?
檢驗微量元素大多通過3種途徑:頭髮、指血、靜脈血。
1.通過頭髮檢驗
存在著很多問題,如每個人頭髮的發質、環境的汙染、洗滌的方法、使用的洗滌劑,取頭髮的部位、取頭髮使用的工具以及化驗室內的環境、各家使用的檢驗儀器的不同都影響著檢驗的結果。
2.通過靜脈血檢查
目前來說靜脈血檢查也不能全面反映微量元素在體內的真實營養狀況,因為很多微量元素存在於血液中只是極少量,有的微量元素甚至還不到身體儲存量的1%,靜脈血檢查包括採集指血檢查只能反映身體血液中瞬間的必需微量元素和一些常量元素的情況,在採集標本過程中也極易受到汙染。因此化驗結果也只能供臨床參考。由於取血比較困難,所以目前一些醫院多以取指血檢測。
3.通過指血檢查
給孩子造成的痛苦小,但是缺點也很多:針刺的部位如果進針淺血液流不出來,化驗師通過手擠出血液來,勢必會將周圍的組織液混入,同時標本極易汙染,這樣的檢測結果肯定是不準確的。
在採集過程中標本存在著交叉汙染的情況,各個醫院所採用的化驗儀器是不同的,化驗用的微量元素專用試管是否合格,以及封閉試管的各種材料是否合格,化驗員的專業水平如何,化驗室的環境是否符合標準;即使以上都合格,小兒當時的飲食、食物的品種、患有的疾病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都會影響檢驗的結果。
同時孩子的一些表現,例如,孩子表現乏力、多動、食慾差、傷口易感染等,也不是缺鐵的特異性表現;孩子口腔潰瘍、挑食、偏食、消瘦也不是低鋅的特異性表現;小嬰兒睡眠質量差、夜驚、枕禿、肋緣外翻等也不都是缺鈣的特異性表現。正因為這些臨床表現往往也是其他疾病的一些臨床症狀,或者是嬰幼兒時期的特有的一種正常現象,因此臨床醫生也不能以此而判斷孩子是缺某種元素,而盲目地讓家長進行進補。
深入了解:營養元素在體內的分布
目前檢測微量元素主要是檢測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是因為一部分常量元素因與孩子的健康密切相關,因此也在檢測範圍內,例如鈣、鎂。微量元素主要檢測鋅、鐵、銅,有的醫院還檢驗鉛。
我們不妨以鈣鐵為例,了解一下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在體內的分布情況,大家就能十分清楚地認識到目前採用的檢測方法及檢測結果是否可靠了。
1.鈣元素
鈣是構成人體的重要元素,也是人體中含量最多的無機元素。鈣佔人體重量的1.5%~2%,主要構成人體骨骼和牙齒,其中99%存在骨骼和牙齒中。餘下的1%的鈣常以結合的或游離的離子狀態存在於軟組織、細胞外液和血液中,這就是醫學上稱為的"混溶鈣池"。其中血鈣在體內的含量還不足1%。
混溶鈣池的鈣是維持著體內多種正常生理狀態,且骨骼鈣和混溶鈣池鈣在體內維持著動態平衡:當血鈣降低時,骨骼中大部分的鈣可以隨時游離出來以補充血鈣的不足,維持著內環境的穩定。所以通過指血或靜脈血化驗全身鈣元素的營養狀況是不準確的。
2.鐵元素
體內的鐵分為儲存鐵和功能鐵。儲存鐵是以鐵蛋白和血鐵黃素的兩種形式存在於肝臟、網狀內皮細胞和骨髓中。大多數功能鐵是以血紅素蛋白質的形式存在,如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許多酶也含有鐵。所以通過血清鐵反映全身鐵的營養狀況也是不可取的。
缺鐵不但可以造成孩子貧血,而且還造成孩子心理和行為發育的異常,降低了孩子的認知能力,即使糾正了缺鐵也難於彌補。缺鐵的孩子免疫力和抗感染能力下降,體溫中樞調節體溫的能力下降。同時孩子缺鐵時,可使鉛進入體內的速度提升4~6倍。
目前我國多以血紅蛋白含量作為診斷貧血指標,但這不是特異性指標。幼兒最容易發生缺鐵,由於嬰幼兒生長發育的迅速,需要量相對比較多,如果平時飲食中不注意即使一些含鐵多的食品,孩子就會發生缺鐵性貧血。孩子一旦發現貧血了其實已經對一些組織器官造成了傷害。含鐵多的食物,如動物血、肝臟、雞胗、大豆、黑木耳、芝麻醬、瘦肉、蛋黃等。
溫馨提醒:
1.目前所有的檢測微量元素的手段和結果都不能真實地反映體內常量和微量元素的真實水平,必須要結合臨床表現的症狀。這些檢測的結果不能作為臨床診斷的標準,也不能以此作為治療用藥的依據。
2.只要家長注意合理搭配孩子的膳食,保證食品多樣化,就沒有必要一定要給孩子進行微量元素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