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檢查不靠譜,還浪費錢?兒科醫生:遇上這種情況必須得做

2020-12-06 母嬰參考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

孩子的健康是每位父母都會關心的問題,所以每年都會定期帶著孩子去做身體檢查,微量元素檢測就是其中之一。在網絡上搜索一下,發現這項檢查多與「不靠譜」、「浪費錢」、「國家叫停」等字眼聯繫在一起。

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反對之聲,幸孕姐看到某論壇上一位兒科醫生留言:別說微量元素檢查不靠譜,遇上這種情況必須得做。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一起來看看。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何為微量元素檢查?

在我們的人體中,有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臨床上將小於體重0.01%的元素稱為微量元素,例如鐵、鋅、銅、碘等,它對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意義重大,是促進兒童生長發育的重要元素。

通過微量元素檢測,能夠幫助父母了解孩子身體健康狀況,看看是否缺少某種微量元素,方便「查漏補缺」。

檢查靠譜嗎?

通過上述內容可得知,微量元素在人體內的含量很低,再加上孩子處於發育速度較快,這些都給檢查增加了許多的難度。通常情況下,微量元素檢測的途徑一共有以下三種:

1、頭髮檢測。這種方法受到使用洗髮水情況、個人發質以及實驗室環境、檢測儀器等因素幹擾,往往容易產生結果偏差。

2、靜脈血檢測。這種方法得出的結果是最為準確的,不過同樣有幹擾因素,並不能完全反映微量元素在體內的真實營養狀況。例如,人體內的鈣僅有0.03%的含量存在於血液之中,僅靠採取一點點靜脈血,可能是沒有辦法檢測出機體準確的血鈣濃度的。因此,這一結果並不能作為臨床診斷的唯一依據。

3、末梢血檢測。這種辦法雖然易操作,可真實性很難得到保證,因為在扎手指取血的時候,可能會混入其他的組織液或者是取出的標本保存不當而出現汙染,這會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再加上每個孩子的發育情況不用,對於孩子體內的微量元素標準,國際上並沒有劃分統一的標準,所以其檢測結果其實也只是一個相對值。而做一次檢查,少則數十元,多則一兩百。

從這兩個層次上來看,發現多數寶媽的顧忌沒錯:做微量元素檢測確實既不靠譜,又浪費錢。那麼,就因為這樣,孩子們就不用做了嗎?

兒科醫生:這種情況必須做

2013年,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對兒童微量元素的臨床檢測發出了通知(如下圖):

非診斷治療需要,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不得針對兒童開展微量元素檢測工作。不宜將微量元素檢測作為體檢等普查項目,尤其是對6個月以下嬰兒。

由此,很多平臺紛紛傳出消息:衛計委對所有的微量元素檢查一律叫停。然而只要稍微細心一點就可以看到,通知中出現了這句話「根據兒童臨床症狀,可以開展有針對性的微量元素檢測」,而且叫停檢測也有一個前提條件「非診斷治療需要」。

這其實也就意味著並不是所有的寶寶都不適合接受檢查,如果他們平時身高、體重、頭圍發育都在正常範圍,且吃喝沒有問題,就沒有必要做檢查。可如果發現了明顯的發育異常,就必須要接受微量元素檢查。

尤其是當發現周圍的環境中可能有潛在的鉛中毒汙染,而且孩子又出現了明顯的「鉛中毒」反應時,最好做一下檢查。研究發現,在微量元素檢測中最具臨床參考價值的就是鉛元素,如果檢測結果大於50微克/升,說明孩子已經「鉛中毒」,需要採取一些「排鉛」措施。(lyj)

相關焦點

  • 闢謠:給孩子做微量元素檢查是忽悠、浪費錢?聽聽醫生的解釋
    但讓我意外的是明明已經買了一大堆保健品讓孩子吃,但隨後的檢查指數反而比原來更低。如果僅僅是這樣,我可能還不會對該檢查產生質疑。直到我發現孩子的牙齒逐漸開始變黑,特意帶著去省裡醫院檢查,才被告知是鐵劑補得過量造成的。但搞笑的是回去後又做了微量元素檢查,顯示鐵元素竟然是極度缺乏。
  • 這項兒科檢查不必再做了!微量元素檢查沒必要
    原標題:這項兒科檢查不必再做了!微量元素檢查沒必要   一說到是兒科檢查,許多爸媽都會帶孩子去檢查,可是最近這項關於小孩生長發育的微量元素檢查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   有些醫生會告訴家長,寶寶缺乏微量元素的話很容易影響健康發育,甚至還會患病的風險,因此,許多家長立馬會帶孩子去做這項檢查。
  • 3種早就被「叫停」的孕期檢查,做了就是浪費錢
    ,做了就是浪費錢,而且還有可能會對腹中的寶寶造成影響。  這種症狀多數發生在新生兒和孕媽血型為O型血的身上。  不過,如果孕媽此前有過「滑胎」「早產」等情況,也有可能發生溶血症的情況。但是,這種症狀發生的機率極低,因此,並不是所有的孕媽都需要做這項檢查。  一般來說,醫生都會先進行詢問,如果有類似情況發生,才需要做這種檢查,如果沒有就做的話,那麼就是在浪費錢。
  • 孩子有必要做骨密度檢查嗎?聽聽兒科醫生怎麼說,答案很意外
    她就問我:「你去給孩子做骨密度檢查了嗎?這比測微量元素要準呢。」我姐姐知道,微量元素測量早已被叫停,所以又開始給孩子做骨密度檢查了。有關骨密度檢查,很多家長都想知道,到底有沒有必要給孩子做?這一點,我專門諮詢過一位專業的兒科醫生朋友,我們還是聽聽醫生怎麼說吧。
  • 一文讀懂最不靠譜體檢項目:微量元素檢測不宜作為常規體檢項目
    體檢是指正常人的身體檢查,要精準、到位,甚至吹毛求疵才有意義。比如:像肛門指檢篩查早期直腸癌,基本上和飲水充飢一樣,沒有實際意義。 為此,小編特地盤點了那些「最不靠譜」的體檢項目,以後去體檢如果遇到,千萬別再做了,都是瞎花錢!
  • 孕期這3種檢查沒必要做,既浪費錢還沒有什麼用
    懷孕期間需要進行很多相關的檢查,一方面為了了解寶寶在孕媽子宮裡的狀況,另一方面也能透過某些檢測結果提前知道寶寶是否存在異常以及孕媽跟寶寶是否能互相適應。 除了一些常規的檢查之後,很多孕媽還會被要求做其他檢查,但有的檢查其實是沒必要做的,比如下面這3項,既浪費錢還沒有什麼用。
  • 兒科醫生:早叫停了!千萬別給孩子做微量元素檢測,特別是6個月以下
    如果骨密度正常,反而說明孩子長得慢了。所以,一般孩子的骨密度都會偏低,但並不表示缺鈣,不要被忽悠了! 如果孩子沒有反覆骨折、骨畸形,比如X型腿、O型腿等情況,根本不需要進行骨密度檢查。
  • 帶寶寶做微量元素檢查就是個坑!
    有說帶寶寶去剃幾次光頭的,有說多給寶寶補充營養的,也有說帶寶寶去做微量元素檢查的……看帖子看得頭暈的她,便向自己的同事,辣媽小劉求助。小劉一聽,回答得十分堅定:「那肯定要去做微量元素檢查啊,知己知彼,才能更好照顧欣欣不是。人家花不起那幾個錢,你個大律師還要省這點錢……」被小劉說得動了心,李女士就趕緊帶寶寶到醫院做檢查去了。
  • 亞健康檢查、微量元素檢測……體檢時 這些項目慎做
    記者了解到,有女讀者近期在體檢時,被檢查醫生告知「患有宮頸糜爛」,檢查醫生因此「鼓勵」受檢者進一步做HPV檢測。由於「糜爛」聽起來嚇人,慌忙中受檢者增加了額外的檢查項目。但實際上,「宮頸糜爛」這個說法早在2008年的《婦產科學》第7版教材上就已被取消。所謂的「宮頸糜爛」,實際上是宮頸柱狀上皮發生異位的生理現象。
  • 健康時報:這些體檢項目最不靠譜 千萬別再被坑
    ①為此,小編特地盤點了那些「最不靠譜」的體檢項目,以後去體檢如果遇到,千萬別再做了,都是瞎花錢!盤點:最不靠譜體檢項目!醫生介紹,微量元素是不應該作為常規的體檢或者是需要檢查的一個項目,它的準確性絕對沒有從靜脈血裡面抽查、檢查那麼高。查出來(有問題)以後,切忌根據這麼一張化驗檢查,就判斷他是不是真的缺鋅、真的是不是缺鈣、或者缺鐵。微量元素裡面的鈣查的是整個鈣,真正缺鈣的時候,他永久鈣應該是缺乏的。
  • 微量元素專項檢測有禁不止 專家:不建議常規檢測微量元素
    雖然這種專項檢測早已於2013年就被國家衛生主管部門叫停,但是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在此項檢測叫停5年後,家長們仍將微量元素缺乏作為孩子厭食、不長個兒等問題的根本原因而樂「檢」不疲。順應這種心理,一些私立醫院也將此作為攬客項目,一次檢查動輒收三四百元不等。對此,兒科專家表示,微量元素檢測並非必要的常規檢查,一般人無須補鈣、補鋅。
  • 無論男女,體檢時3種檢查項目別漏掉,可別白跑一趟還浪費錢
    體檢是每年都要做的一件事,目的是為了知道身體現在的狀態是否健康。現在人都比較看重健康,對身體情況也很在意,但是在做一個個項目時,心裡總是不得勁,總認為自己好像浪費錢了。有這樣的想法很正常,因為疾病種類很多,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得一樣的病,在檢查的時候,做的項目要有側重點。不論男女,必做的3種檢查做完之後,再根據自己身體情況,做一些檢查能起到預防一些疾病的作用,還可以避免出現浪費錢白跑一趟的現象。
  • 微量元素、鈣、鐵、鋅、血……哪些寶寶需要做檢查?
    寶寶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檢查,微量元素、鐵、血鉛、鋅、鈣……媽媽很疑惑,這些項目到底該做不該做?如果做了,又該怎麼看待檢查結果呢?提醒父母:如果寶寶血常規中血色素在正常範圍內,父母不用頻繁地給寶寶做血常規檢查。重要的是要向醫生提供寶寶詳細的餵養情況以及發育狀況,幫助醫生做判斷。
  • 寶寶偏瘦是缺乏微量元素嗎?微量元素檢查幾歲可以做、怎麼做?
    「寶寶一直體重中偏下,聽人說可能是缺微量元素,有必要到醫院做一個微量元素檢查嗎?」在寶寶才幾個月的時候就聽說過微量元素檢測,當時很擔心寶寶偏瘦會營養不良,當年新手媽媽也是有點焦慮的,你懂的。而且身邊的媽媽朋友也有熱衷於微量元素檢查的,因為可以更了解孩子的營養狀況。那麼微量元素檢測究竟是否必要,其手段和結果能不能真實地反映孩子體內常量和微量元素的真實水平呢?
  • 闢謠:O型血孕婦真的必須得做ABO溶血檢查,數值高了還得吃中藥?
    醫生還說,只要女方是O型血,男方非O型,兩人準備要孩子就要做ABO溶血檢查,抗體效價值高的話就要吃中藥幹預。否則生出來的孩子可能會因為血型跟母親不合而引發溶血症,後果會很嚴重。當時自己挺害怕,孕期拉著老公一起做了好幾次抽血檢查,為了抗體效價的數值擔心憂慮,中藥也沒少喝。孩子生下後有輕微黃疸,照了藍光喝了點茵梔黃,退下去了。
  • 母嬰店的微量元素檢查是忽悠人嗎?聽醫生怎麼說
    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一遇到自己家寶寶牙長的比同月齡寶寶少,或者最近不愛吃飯,總是哭鬧,或者僅僅是頭髮稀少,就想著給寶寶做微量元素檢查。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微量元素都是什麼?微量元素指佔生物體總質量0.01%以下,且為生物體所必需的一些元素。
  • 「微量元素」這項檢查已被叫停6年,還有醫院在給孩子做!
    一般寶寶半歲左右的體檢時,都會有一項「微量元素」的檢查,通過採集寶寶手指末梢血,或採集寶寶頭髮來化驗。 而且現在很多醫生都會告訴家長,「寶寶缺乏微量元素會影響身體發育,檢查完孩子應該缺啥補啥」。
  • 可以通過微量元素檢測?聽兒科醫生怎麼說
    ,加重寶寶枕禿的情況。 出牙的早晚更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和缺不缺鈣無關。只要寶寶1歲之前萌出第一顆牙齒,都不算晚。 4.容易夜間驚醒 寶寶夜間驚醒的原因很多,但是大部分跟缺鈣無關。月齡在三個月以內的寶寶,可能是生理或心理引起的腸絞痛。家長可以做一些飛機抱等緩解寶寶的症狀。
  • 兒科醫生帶你了解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
    原創 掌健識 上海市醫學會健康科普基地做健康的傳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長 6歲的明明又「發熱、腹痛」了,爸爸和媽媽急急忙忙帶他到附近醫院去看兒科醫生。經過一番的問診和檢查,兒科林醫生懷疑這孩子得了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或急性闌尾炎。
  • 寶寶微量元素檢測靠不靠譜?家長必知
    基本上在寶寶6個月左右的體檢時,都會有一項【微量元素】的檢查,通過採寶寶手指末梢血來進行化驗。雖然作為可選的自費項目,但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給寶寶做。多半是抱著「有問題及早發現,沒問題小錢換安心」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