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實現光的波粒二象性可控量子疊加—新聞—科學網

2020-11-27 科學網

 

 

延遲選擇實驗中實現量子波粒疊加的藝術圖    圖片來源:《自然—光子學》

 

光既可以表現為粒子,也可以表現為波。南京大學研究人員創造了這兩種互補態的可控量子疊加。該研究擴展了量子光學的實驗能力,並助力未來量子技術發展。相關論文9月2日在線發表於《自然—光子學》。

 

光是由粒子組成的,還是以波的形式在介質中傳播,在科學史上一直是辯論主題之一。20世紀,人們認識到光可以是粒子和波,但不能同時存在。然而,光的本質一直在挑戰人們的理解和直覺。

 

物理學家約翰·惠勒提出了「延遲選擇」思想實驗。在這個實驗中,外部觀察者可以選擇單個光子表現為粒子還是波。有趣的是,粒子和波態之間的選擇可以推遲到光子進入實驗裝置之後。

 

近年來,惠勒的思想實驗及其變體在實踐中得到了應用。「由於光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不僅可以實現這樣的思想實驗,而且可以設計新的實驗。」該論文通訊作者、南京大學教授馬小松說。

 

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物理學院和微結構科學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的研究人員在早期工作的基礎上,開發了延遲選擇實驗的量子版本,即單個光子的粒子態和波動態處於相干疊加態。實現波—粒疊加狀態的關鍵是通過其他光子的量子態控制光子在粒子態和波動態之間的轉換。但是,這種「量子控制選擇」的方式,必須使控制單元與主實驗區距離足夠遠,才能保證其彼此之間沒有相干性。學界將這一要求稱為「愛因斯坦定域條件」。

 

於是,研究人員在一項涉及兩個相距141米的實驗室的光學設備實驗中,最終證明光不僅可以處于波態或粒子態,還可以處於這兩種狀態的量子疊加態。此外,他們還證明,這種量子波粒疊加的性質是可以調整的。

 

該實驗是第一個嚴格在愛因斯坦定域條件下的量子延遲選擇實驗,為最終開發量子技術的新實驗能力開闢了新道路。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實現對光的波粒二象性可控量子疊加
    新華社南京9月3日電(記者陳席元)我們都知道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但能否實現對這種量子疊加狀態的操控?記者3日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物理學院馬小松教授團隊首次演示了單光子波動性和粒子性的非局域可控疊加。相關成果2日發表在《自然-光子學》上。
  • 科學家實現光的波粒二象性可控量子疊加
    科學家實現光的波粒二象性可控量子疊加 2019-09-09 中國科學報 唐鳳 溫才妃 【字體:大 中 小】 這個問題對於有量子力學基礎的人並不難回答,但難以回答的是人們能否對這種疊加性質進行操控。日前,《自然—光子學》報導了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馬小松團隊的最新研究結果,該團隊首次演示了單光子波動性和粒子性的非局域可控疊加。
  • 我國學者實現光的波粒二象性可控疊加
    我國學者實現光的波粒二象性可控疊加 2019-09-04 科技日報 金鳳 齊琦 【字體:  光究竟是粒子還是波的爭論經歷了幾個世紀。20世紀在量子物理的建立過程中,人們發現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即光既是粒子,也是波,處于波與粒子的疊加態。  那麼,是否可以找到某些控制手段,讓單個光子按照需要僅表現為粒子,或者僅表現為波?
  • 我學者實現光的波粒二象性可控疊加
    最新發現與創新科技日報南京9月3日電 (金鳳 通訊員齊琦)3日,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子刊《自然⋅光子學》發表了該校物理學院馬小松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首次演示了單光子波動性和粒子性的非局域可控疊加。光究竟是粒子還是波的爭論經歷了幾個世紀。
  • 南京大學科研團隊實現光的波粒二象性可控疊加
    《自然-光子學》子刊網頁截圖中新網南京9月3日電 (記者 申冉 通訊員 齊琦)光究竟是波還是粒子,還是二者的疊加?這個問題對於有點量子力學基礎的人並不難回答,但難以回答的是人們能否對這種疊加性質進行操控?
  • 五分鐘量子力學、(二)光的波粒二象性
    今天小編帶著各位小夥伴一起來學習一下五分鐘量子力學的第二章光的波粒二象性。我們今天不去探討波粒二象性帶來的哲學問題,這玩意一旦談起來不光是沒頭沒腦,更重要的是科學和神學各說各話無法得出爭論的結果,以後我會在專門的文章裡來跟大家探討。
  • 南大科學家實現光子波態與粒子態的可控量子疊加
    按光的波粒二象性,光既可以表現為波也可以表現為粒子。而近期,南京大學馬小松教授的團隊實現了對這兩種互補狀態的可控量子疊加,證明實驗中的光處於一種」波-粒疊加狀態「。這是科學家首次在嚴格的愛因斯坦定域性條件下實現量子版本延遲選擇實驗。相關論文成果本周發表在《自然-光子學》雜誌上。
  • 光的波粒二象性
    比如量子理論認為類似光子的粒子可以同時在不同的地方出現,甚至是同時在無窮多的地方出現,就像波的行為一樣。這種被稱為「波粒二像性」的概念,也適用於所有亞原子粒子,如電子、夸克甚至希格斯玻色子等。波粒二象性是量子力學理論的基礎,諾貝爾獎獲得者理察•費曼「量子力學中一個真正的奧秘」。
  • 今日Nature:南大科學家實現光子波態與粒子態的可控量子疊加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 分享信息,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按光的波粒二象性,光既可以表現為波也可以表現為粒子
  • 光到底是什麼嗎,波粒二象性可以同時出現!
    什麼是光?其實,對於這個問題科學界一直是眾說紛紜。昨天,記者從中科大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獲悉,該實驗室李傳鋒研究組首次實現了量子惠勒延遲選擇實驗,製備出了光的波-粒疊加狀態,該研究豐富了人們對玻爾互補原理的理解。
  • 清華大學在實驗中證明了宏觀物體的波粒二象性
    清華大學研究人員在實驗中首次觀察到了液態金屬流體宏觀體系中的波粒二象性,為藉助金屬流體行為認識量子世界乃至更多物理體系開啟了一條全新的途徑。然而,很多人也對玻爾的理論持懷疑態度,其中不乏物理和量子力學權威和大家。例如,愛因斯坦就曾以「上帝不會擲骰子」的觀點來反駁玻爾。2005年法國科學家伊夫·庫代(Yves Couder)的團隊用矽油實現了波粒二象性的實體化,這一發現引發了人們對導航波理論以及量子世界本質的重新思考。
  • 改「波粒二象性」為「波粒一象性」
    Dirac三偏振片實驗的經典波和經典粒子的解釋都是錯的,只有明明是粒子但是數學用的波的量子解釋才是對的。當然,也有人就簡單放過了這個問題,說,這就是光的「波粒二象性」:你看,有的時候像粒子(展示光電效應的時候),有的時候像波(幹涉效應的時候)。
  • 什麼是波粒二象性?
    光到底是波還是粒子呢?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一定程度上是波,一定程度上是粒子。你可能對這個答案非常不滿意,但其實這就是答案!波粒二象性不是波粒「雙標」,可不是我想什麼時候把它當作波(粒子)就什麼時候把它當作波(粒子)。有一套確定的物理規則,告訴我們在什麼時候光看起來像經典的波,什麼時候看起來像經典的粒子。
  • 波粒二象性——物質其實是矛盾體
    例如,在雙縫幹涉實驗中,光表現為波態;關掉其中的一個縫隙,光則表現為粒子態。雙縫幹涉實驗表明,光具有粒子和波兩種形態,也可以叫做波粒二象性。波粒二象性,是指所有的微觀粒子或量子系統,不僅可以部分地以粒子的術語來描述,也可以部分地用波的術語來描述。大家也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在微觀世界,粒子具有波的特性,波也具有粒子的特性」。波粒二象性,是微觀粒子的基本屬性之一。
  • 當代量子力學:最好少提「波粒二象性」
    在上篇文章裡,我們討論到,量子就是量子,不是所想像的是「波」是「粒」那樣簡單,波粒二象性並不代表量子的全部。這個觀點,確實對於經典量子力學來講,是一個難以接受的觀點。所以,上篇文章得到一些反對的意見。為此,寫這篇文章,算是對於是上篇文章意見與評論的統一答覆,作為上一篇文章的續篇。
  • 迄今最宏觀波粒二象性觀察實驗獲得成功
    量子力學的核心概念之一,就是波粒二象性,所有對象都可以被看作同時具備波的特質及粒子的特質。而據日前發表在arXiv預印本網站上的一篇論文稱,維也納大學的物理學家們完成了迄今最宏觀的波粒二象性觀察實驗,打破了波粒二象性的分子大小原有紀錄——這個巨大分子包含超過800個原子,由大約5000個質子、5000個中子和5000個電子構成。
  • 科學家首次「看」到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這種被稱為「波粒二象性」的概念,也適用於所有的亞原子粒子,如電子、夸克甚至希格斯玻色子等。波粒二象性是量子力學理論系統的基礎,諾貝爾獎獲得者理察·費曼將其稱為「量子力學中一個真正的奧秘」。據新浪科技報導,刊於《科學》雜誌上的兩組獨立研究利用不同的方法對光從波形態向粒子態的轉變進行了測定,以揭示光的本質面貌。
  • 作為量子力學的基石,光的波粒二象性簡單又神秘
    文/科學新視界,百家號首發,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光到底是粒子還是波呢?前面的講光電效應和楊氏雙縫幹涉實驗分別證明了光的粒子性和光的波動性。量子力學的gong'che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分享光的波粒二象性,歷史上科學家一直在爭論光到底是一種波還是一種粒子,
  • 光究竟是什麼?波粒二象性真的難以理解
    光究竟是什麼?波粒二象性真的難以理解文/袁玉剛 圖/來自網際網路眾所周知,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也就是說,光既是粒子又是波。但在歷史上,光的粒子說和波動說曾經長期爭執不休。1637年,笛卡爾在他的《方法論》的附錄《折光學》中提出了兩個假說:一是光是類似於微粒的一種物質;二是光是一種以以太為媒質的壓力。這兩個假說實際上就是粒子說和波動說。
  • 波粒二象性
    1、光的本性:光既具有波動性,又具有粒子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典型例題】在驗證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使光子一個一個地通過單縫,如果時間足夠長,底片上會出現衍射圖樣B.單個光子通過單縫後,底片上會出現完整的衍射圖樣C.光子通過單縫的運動路線像水波一樣起伏D.單個光子通過單縫後打在底片的情況呈現出隨機性,大量光子通過單縫後打在底片上的情況呈現出規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