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科研團隊實現光的波粒二象性可控疊加

2020-12-03 中國新聞網

南京大學馬小松教授團隊實驗成果於當地時間9月2日被自然雜誌子刊《自然-光子學》報導。 《自然-光子學》子刊網頁截圖

中新網南京9月3日電 (記者 申冉 通訊員 齊琦)光究竟是波還是粒子,還是二者的疊加?這個問題對於有點量子力學基礎的人並不難回答,但難以回答的是人們能否對這種疊加性質進行操控?3日,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物理學院馬小松教授團隊日前成功演示了單光子波動性和粒子性的非局域可控疊加,該項成果於當地時間9月2日被自然雜誌子刊《自然-光子學》報導。

延遲選擇實驗中實現量子波粒疊加的藝術圖。 《自然—光子學》 攝

在人類科學發展進程中,對光究竟是粒子還是波的爭論曾經經歷了幾個世紀,包括歐幾裡得、笛卡爾、牛頓等在內的偉大科學家們都參與了對於光的本質的討論。直到20世紀在量子物理的建立過程中,人們對光的認識才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框架,即波粒二象性。用通俗的話說即:光既是粒子、也是波,或者說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處于波與粒子的疊加態。

那麼是否可以找到某些控制手段,讓單個光子按照需要,僅表現為粒子、或者僅表現為波?為此人們設計了許多思想實驗,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是由物理學家約翰 惠勒提出的延遲選擇實驗。根據該延遲選擇實驗顯示,一個外部的觀測者可以通過對實驗裝置中一個光學元件的操控來主動選擇單個光子表現出波動性還是粒子性,甚至在光子進入實驗裝置之後再做選擇,選擇依然是有效的。

南京大學馬小松科研團隊。 申冉 攝

「這個實驗深刻闡述了經典物理與量子物理中不同的時空概念,也因此成為量子物理中最吸引人的實驗之一。」馬小松教授說。

馬小松研究團隊在惠勒的延遲選擇實驗基礎上提出並展示了這個新的非局域量子延遲選擇實驗。在該實驗中,使用了另外一對糾纏光子作為控制單元,利用糾纏光子對去調控在波動性與粒子性之間切換的實驗主體光子。

王凱(nature發布文章第一作者)介紹,為了實現嚴格的非局域量子控制,控制單元遠離實驗主體單元,就是要滿足物理學家所說的所謂「愛因斯坦局域性」條件,「為了實現這一先決條件,我們把光學儀器分布在校園內的兩個實驗室中,光信號與電信號的時序經過了精確的設置」。

該實驗的成功不但證明了光可以同時處于波動性或粒子性的量子疊加,而且還證明了這種波-粒的量子疊加態是可調控的,這為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處理的發展提供了新方法。

該成果發表在光學領域頂級刊物《自然-光子學》上,16級博士生王凱為文章第一作者,19屆本科畢業生徐乾為第二作者,馬小松教授為論文的通訊作者,祝世寧院士參與了分析與討論。該項研究得到南京大學卓越計劃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基金項目的資助。此項研究工作也得到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物理學院和人工微結構科學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支持。(完)

相關焦點

  • 我國學者實現光的波粒二象性可控疊加
    我國學者實現光的波粒二象性可控疊加 2019-09-04 科技日報 金鳳 齊琦 【字體:,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子刊《自然·光子學》發表了該校物理學院馬小松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首次演示了單光子波動性和粒子性的非局域可控疊加。
  • 科學家實現光的波粒二象性可控量子疊加
    科學家實現光的波粒二象性可控量子疊加 2019-09-09 中國科學報 唐鳳 溫才妃 【字體:大 中 小】 這個問題對於有量子力學基礎的人並不難回答,但難以回答的是人們能否對這種疊加性質進行操控。日前,《自然—光子學》報導了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馬小松團隊的最新研究結果,該團隊首次演示了單光子波動性和粒子性的非局域可控疊加。
  • 中國科學家實現對光的波粒二象性可控量子疊加
    新華社南京9月3日電(記者陳席元)我們都知道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但能否實現對這種量子疊加狀態的操控?記者3日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物理學院馬小松教授團隊首次演示了單光子波動性和粒子性的非局域可控疊加。相關成果2日發表在《自然-光子學》上。
  • 我學者實現光的波粒二象性可控疊加
    最新發現與創新科技日報南京9月3日電 (金鳳 通訊員齊琦)3日,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子刊《自然⋅光子學》發表了該校物理學院馬小松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首次演示了單光子波動性和粒子性的非局域可控疊加。光究竟是粒子還是波的爭論經歷了幾個世紀。
  • 中國科學家實現光的波粒二象性可控量子疊加—新聞—科學網
    延遲選擇實驗中實現量子波粒疊加的藝術圖    圖片來源:《自然—光子學》
  • 南大科學家實現光子波態與粒子態的可控量子疊加
    按光的波粒二象性,光既可以表現為波也可以表現為粒子。而近期,南京大學馬小松教授的團隊實現了對這兩種互補狀態的可控量子疊加,證明實驗中的光處於一種」波-粒疊加狀態「。這是科學家首次在嚴格的愛因斯坦定域性條件下實現量子版本延遲選擇實驗。相關論文成果本周發表在《自然-光子學》雜誌上。
  • 今日Nature:南大科學家實現光子波態與粒子態的可控量子疊加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 分享信息,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按光的波粒二象性,光既可以表現為波也可以表現為粒子
  • 光的波粒二象性
    這種被稱為「波粒二像性」的概念,也適用於所有亞原子粒子,如電子、夸克甚至希格斯玻色子等。波粒二象性是量子力學理論的基礎,諾貝爾獎獲得者理察•費曼「量子力學中一個真正的奧秘」。尼斯大學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費洛理安•凱瑟,利用糾纏光子對實現了惠勒的實驗。一個光子通過幹涉儀被探測到,使研究都能夠測定第二個光子的狀態,是像波的形式還是粒子形式,或者是二者之間。他們的實驗也實現了光子從波的形式向粒子狀態的轉變。
  • 清華大學在實驗中證明了宏觀物體的波粒二象性
    清華大學研究人員在實驗中首次觀察到了液態金屬流體宏觀體系中的波粒二象性,為藉助金屬流體行為認識量子世界乃至更多物理體系開啟了一條全新的途徑。2005年法國科學家伊夫·庫代(Yves Couder)的團隊用矽油實現了波粒二象性的實體化,這一發現引發了人們對導航波理論以及量子世界本質的重新思考。
  • 波粒二象性——物質其實是矛盾體
    例如,在雙縫幹涉實驗中,光表現為波態;關掉其中的一個縫隙,光則表現為粒子態。雙縫幹涉實驗表明,光具有粒子和波兩種形態,也可以叫做波粒二象性。波粒二象性,是指所有的微觀粒子或量子系統,不僅可以部分地以粒子的術語來描述,也可以部分地用波的術語來描述。大家也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在微觀世界,粒子具有波的特性,波也具有粒子的特性」。波粒二象性,是微觀粒子的基本屬性之一。
  • 科學家首次「看」到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這種被稱為「波粒二象性」的概念,也適用於所有的亞原子粒子,如電子、夸克甚至希格斯玻色子等。波粒二象性是量子力學理論系統的基礎,諾貝爾獎獲得者理察·費曼將其稱為「量子力學中一個真正的奧秘」。據新浪科技報導,刊於《科學》雜誌上的兩組獨立研究利用不同的方法對光從波形態向粒子態的轉變進行了測定,以揭示光的本質面貌。
  • 遲到的科普:光的波粒二象性
    在之前講光速的測量的時候冷言曾經講到過光的波動性與光的粒子性,也就是光的波粒二象性這個概念。那個時候主要講的是光速的測量關於光的波粒二象性沒有具體講,所以今天具體講一下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怎麼一回事?光的波粒二象性簡單的講就是:光具有波的特性又有粒子的特性。光的波特性主要是從光的幹涉和衍射上反映的。
  • 什麼是波粒二象性?
    在《一說萬物:現代物理學百年漫談》中,來自香港科技大學的王一老師將給大家分享這些既深刻又有趣的新想法、新觀念。每期一個話題、一個概念,講述精巧、富有啟發性。來一起感受思考的樂趣吧!光到底是波還是粒子呢?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一定程度上是波,一定程度上是粒子。你可能對這個答案非常不滿意,但其實這就是答案!
  • 迄今最宏觀波粒二象性觀察實驗獲得成功
    量子力學的核心概念之一,就是波粒二象性,所有對象都可以被看作同時具備波的特質及粒子的特質。而據日前發表在arXiv預印本網站上的一篇論文稱,維也納大學的物理學家們完成了迄今最宏觀的波粒二象性觀察實驗,打破了波粒二象性的分子大小原有紀錄——這個巨大分子包含超過800個原子,由大約5000個質子、5000個中子和5000個電子構成。
  • 波粒二象性
    1、光的本性:光既具有波動性,又具有粒子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典型例題】在驗證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使光子一個一個地通過單縫,如果時間足夠長,底片上會出現衍射圖樣B.單個光子通過單縫後,底片上會出現完整的衍射圖樣C.光子通過單縫的運動路線像水波一樣起伏D.單個光子通過單縫後打在底片的情況呈現出隨機性,大量光子通過單縫後打在底片上的情況呈現出規律性
  • 改「波粒二象性」為「波粒一象性」
    那,這個時候的「像波一樣的矢量疊加」怎麼理解呢?注意,我們觀察到的光的幹涉的現象和水波、繩子上的波、聲波的幹涉是類似的,但是原理顯然不能互通——一個是相互連著的粒子之間的拉扯所產生的力以及背後的Newton第二定律,一個是單獨一個粒子沒有這些拉扯自然更加沒有了背後的力。當然,你可以追問,說其實,光的傳播背後也有一個叫做「以太(ether)」的介質。
  • 光究竟是什麼?波粒二象性真的難以理解
    光究竟是什麼?波粒二象性真的難以理解文/袁玉剛 圖/來自網際網路眾所周知,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也就是說,光既是粒子又是波。但在歷史上,光的粒子說和波動說曾經長期爭執不休。1637年,笛卡爾在他的《方法論》的附錄《折光學》中提出了兩個假說:一是光是類似於微粒的一種物質;二是光是一種以以太為媒質的壓力。這兩個假說實際上就是粒子說和波動說。
  • 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光的波粒二象性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光的波粒二象性,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光的波粒二象性:幹涉、衍射和偏振表明光是一種波;光電效應和康普頓效應又用無可辯駁的事實表明光是一種粒子;因此現代物理學認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 《自然數波粒二象性與世界泛波粒二象性存在》論文4泛存
    二、世界泛波粒二象性存在(一)、非生命世界泛波粒二象性存在物理上很長時間一直對光的存在狀態,是粒子還是波的形態,發生著爭論。持粒子態證據是光的反射,符合彈性小球碰撞規律;持波的形態證據是,光能夠發生幹涉。
  • 五分鐘量子力學、(二)光的波粒二象性
    今天小編帶著各位小夥伴一起來學習一下五分鐘量子力學的第二章光的波粒二象性。我們今天不去探討波粒二象性帶來的哲學問題,這玩意一旦談起來不光是沒頭沒腦,更重要的是科學和神學各說各話無法得出爭論的結果,以後我會在專門的文章裡來跟大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