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波粒二象性

2020-09-17 大魚背上數星星

關於光是粒子還是波的爭論由來已久,甚至可以追逆到科學最初萌芽的時候。艾薩克 •牛頓提出了光的粒子理論,而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的電磁學理論認為光是一種波。到了1905年,爭論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愛因斯坦提出光是由稱為「光子」的粒子組成,藉此解釋了光電效應,他也因些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光電效應的發現對物理學影響深遠,並對後來量子力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量子力學對微小粒子,如原子和光子的行為預測上,具有驚人的準確性。然而這些預測非常違反直覺。比如量子理論認為類似光子的粒子可以同時在不同的地方出現,甚至是同時在無窮多的地方出現,就像波的行為一樣。這種被稱為「波粒二像性」的概念,也適用於所有亞原子粒子,如電子、夸克甚至希格斯玻色子等。波粒二象性是量子力學理論的基礎,諾貝爾獎獲得者理察•費曼「量子力學中一個真正的奧秘」。

理論物理學家約翰•惠勒於上世紀80年代進行的經典實驗提出:觀察光子時應用方法,將最終決定光子的行為是像粒子還是像波。

尼斯大學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費洛理安•凱瑟,利用糾纏光子對實現了惠勒的實驗。一個光子通過幹涉儀被探測到,使研究都能夠測定第二個光子的狀態,是像波的形式還是粒子形式,或者是二者之間。他們的實驗也實現了光子從波的形式向粒子狀態的轉變。


高中物理選修3-5:光的波粒二象性知識點


一、黑體輻射規律

1、黑體:只吸收外來電磁波而不反射的理想物體

2、黑體輻射的特點

黑體的輻射強度按波長分布只與溫度有關,與物體的材料和表面形狀無關(一般物體的輻射強度按波長分布除與溫度有關外,還與物體的材料、表面形狀有關);

3、黑體輻射規律:

隨著溫度的升高,任意波長的輻射強度都加強‚隨著溫度的升高,輻射強度的極大值向著波長減小的方向進行;

4、普朗克的量子說:

透過黑體輻射規律,普朗克認為:電磁皮的輻射和吸收,是不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地進行的,每份叫一個能量子,能量為。

愛因斯坦受其啟發,提出了光子說:光的傳播和吸收也是一份一份地進行的,每一份叫一個光子,其能量為

二、光電效應:

說明了光具有粒子性,同時說明了光子具有能量

1、光電效應現象

紫外光照射鋅板,鋅板的電子獲得足夠的光子能量,掙脫金屬正離子引力,脫離鋅板成為光電子;鋅板因失去電子而帶上正電,於是與鋅板相連的驗電器也帶上正電,金屬箔張開。

2、實驗原理電路圖

3、規律:

① 存在飽和電流

飽和電流:在光電管兩端加正向電壓時,單位時間到達陽極A的光電子數增多,光電流越大;但當逸出的光電子全部到達陽極後,再增加正向電壓,光電流就達到最大飽和值,稱為飽和電流。

②存在遏止電壓

在光電管兩端加反向電壓時,單位時間內到達陽極A的光電子數減少,光電流減小;當反射電壓達到某一值UC時,光電流減小為零,UC就叫「遏止電壓」。

③存在截止頻率

a、 截止頻率的定義:

任何一種金屬都有一個極限頻率ν0,入射光的頻率低於「極限頻率」ν0時,無論入射光多強,都不能發生光電效應,這個極限頻率稱為截止頻率。

b、「逸出功」定義:

電子從金屬表面脫離金屬所需克服金屬正離子的引力所做的最小功。

要發生光電效應,入射光的能量(hν)要大於 「逸出功(W)」 即:

④光電效應的「瞬時性」——因光電效應發生的時間,即為一個光子與一個電子能量交換

的時間,所以不管光強度如何,發生光電效應的時間極短,不超過10-9s。

4、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方程:

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等於入射光光子的能量減逸出功即:

可見「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與入射光的強度無關,只與入射光頻率有關,圖象如下圖

5、光電效應現象所用到的公式如下:

6、光電效應方程對光電效應現象的解釋如下

①在入射光頻率一定的情況下,飽和光電流的大小與入射光的強度成正比,也就是

單位時間內被擊出的光電子數與入射光的強度成正比。

②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與入射光的強度無關,而只與入射光的頻率有關。頻率越高,光電子的能量就越大。

③入射光的頻率低於的光,無論光的強度如何,照射時間多長,都沒有光電子發射。

④光的照射和光電子的釋放幾乎是同時的

三、康普頓效應:

1、光子與石墨中的電子發生碰撞後,成分中出現波長變長光子的現象。

2、對康普頓效應的解釋:光子與石墨中的電子發生碰撞後,把一部分能量和動量傳遞給了電子。因此,光子的能量和動量都要減小;又所以在散射後光子成分中出現波長變長的光子。

3、意義:說明了光具有粒子性,同時說明了光子具有能量和動量。

四、光的波粒二象性

1、光子數目少時,易表現出粒子性;光子數目多時,易表現出波動性

2、波長越長,越易表現出波動性;波長越短,越易表現出粒子性

3、光子的能量、光子的動量

五、實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實物粒子的波動性

1、德布羅意波(物質波):

任何運動的實物粒子都有一種波長與之對應:

任何粒子都有一種頻率與之對應:

2、實物粒子(電子、質子、中子、分子等)波動性和實驗驗證科學家在實驗室裡,用晶體做了電子束衍射(波的特性)實驗,得到了電子束的衍射圖樣,從而證明了實物粒子也具有波動性。(如圖)

六、概率波:光波和物質波都是概率波

實驗規律:

用光和實物粒子做幹涉實驗,減小入射強度,讓光子或粒子一個一個地通過雙縫,照射時間較短時(入射光子或粒子數較少)得到甲圖的幹涉圖樣(光子或粒子打到屏上的位置沒有規律,充分說明了粒子數少時易表現出粒子性);當照射時間逐漸增加,圖象由乙逐漸變成丙圖(出現了近波動特徵的明暗相間的條紋,充分說明了粒子數多時易表現出波動性)

說明:

1、並非所有光子或粒子只打到亮條紋處,也有打到暗紋處的,只是打到亮紋處的粒子概率較大——光波和實物波都是概率波。

2、光(或實物粒子)的波動性,是光子(或粒子)本身的屬性,不是由光子(或粒子)間的作用引起的

七、不確定性關係

粒子的位置與動量不可同時被確定,位置的不確定性與動量的不確定性遵守不等式,其中h為普朗克常量。

相關焦點

  • 遲到的科普:光的波粒二象性
    在之前講光速的測量的時候冷言曾經講到過光的波動性與光的粒子性,也就是光的波粒二象性這個概念。那個時候主要講的是光速的測量關於光的波粒二象性沒有具體講,所以今天具體講一下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怎麼一回事?光的波粒二象性簡單的講就是:光具有波的特性又有粒子的特性。光的波特性主要是從光的幹涉和衍射上反映的。
  • 波粒二象性
    1、光的本性:光既具有波動性,又具有粒子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典型例題】在驗證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使光子一個一個地通過單縫,如果時間足夠長,底片上會出現衍射圖樣B.單個光子通過單縫後,底片上會出現完整的衍射圖樣C.光子通過單縫的運動路線像水波一樣起伏D.單個光子通過單縫後打在底片的情況呈現出隨機性,大量光子通過單縫後打在底片上的情況呈現出規律性
  • 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光的波粒二象性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光的波粒二象性,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光的波粒二象性:幹涉、衍射和偏振表明光是一種波;光電效應和康普頓效應又用無可辯駁的事實表明光是一種粒子;因此現代物理學認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 《自然數波粒二象性與世界泛波粒二象性存在》論文4泛存
    二、世界泛波粒二象性存在(一)、非生命世界泛波粒二象性存在物理上很長時間一直對光的存在狀態,是粒子還是波的形態,發生著爭論。持粒子態證據是光的反射,符合彈性小球碰撞規律;持波的形態證據是,光能夠發生幹涉。
  • 什麼是波粒二象性?
    光到底是波還是粒子呢?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一定程度上是波,一定程度上是粒子。你可能對這個答案非常不滿意,但其實這就是答案!波粒二象性不是波粒「雙標」,可不是我想什麼時候把它當作波(粒子)就什麼時候把它當作波(粒子)。有一套確定的物理規則,告訴我們在什麼時候光看起來像經典的波,什麼時候看起來像經典的粒子。
  • 五分鐘量子力學、(二)光的波粒二象性
    今天小編帶著各位小夥伴一起來學習一下五分鐘量子力學的第二章光的波粒二象性。我們今天不去探討波粒二象性帶來的哲學問題,這玩意一旦談起來不光是沒頭沒腦,更重要的是科學和神學各說各話無法得出爭論的結果,以後我會在專門的文章裡來跟大家探討。
  • 光的本質是什麼?什麼是波粒二象性?
    光的本身是電磁波,電磁波根據波長也有好幾種,比如微波、無線電波、紅外、紫外、X射線。光就是電磁波,電磁波就是光。波粒二象性:關於光到底是粒子還是波經過了很長時間的論戰在愛因斯坦之前,最終波動說佔了上風,微粒說基本上被踩在了腳底下。
  • 光究竟是什麼?波粒二象性真的難以理解
    光究竟是什麼?波粒二象性真的難以理解文/袁玉剛 圖/來自網際網路眾所周知,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也就是說,光既是粒子又是波。但在歷史上,光的粒子說和波動說曾經長期爭執不休。1637年,笛卡爾在他的《方法論》的附錄《折光學》中提出了兩個假說:一是光是類似於微粒的一種物質;二是光是一種以以太為媒質的壓力。這兩個假說實際上就是粒子說和波動說。
  • 作為量子力學的基石,光的波粒二象性簡單又神秘
    文/科學新視界,百家號首發,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光到底是粒子還是波呢?前面的講光電效應和楊氏雙縫幹涉實驗分別證明了光的粒子性和光的波動性。量子力學的gong'che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分享光的波粒二象性,歷史上科學家一直在爭論光到底是一種波還是一種粒子,
  • 不僅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所有物質都具有波粒二象性,這就是物質波
    他想到了愛因斯坦所提出的光的波粒二象性,愛因斯坦關於光的波粒二象性,簡言之就是說光既具有波的特性,又具有粒子的特性。它既是波也是粒子。要證明光的波動性,依靠的是光的衍射和幹涉實驗,讓光子穿過一條細縫,那麼就會在細縫後面的背板上呈現出明顯的衍射條紋,而衍射條紋的顯著性與光的波長呈現正相關,波長越長,則波動性越明顯。
  • 科學家首次「看」到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長久以來,人們都知道光既可以表現出粒子的形式,也可以呈現波動的特徵,這取決於光子實驗測定時的方法,但在此之前,光還從未同時表現出這兩種狀態。關於光是粒子還是波的爭論由來已久,甚至可以追溯到科學最初萌芽的時候。艾薩克·牛頓提出了光的粒子理論,而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的電磁學理論認為光是一種波。到了1905年,爭論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
  • 黑洞衍變與光的波粒二象性
    當這個「黑洞」再成長下去,隨著質量越來越大,體積越來越小,然後它就消失了……想起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 用陰陽的概念來理解波粒二象性
    我們遇到了一類新的困難,這種困難迫使我們要藉助兩種互相矛盾的的觀點來描述現實,兩種觀點單獨是無法完全解釋光的現象的,但是合在一起便可以。」波粒二象性是微觀粒子的基本屬性之一。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光電效應的光量子解釋,人們開始意識到光波同時具有波和粒子的雙重性質。
  • 我國學者實現光的波粒二象性可控疊加
    我國學者實現光的波粒二象性可控疊加 2019-09-04 科技日報 金鳳 齊琦 【字體:  光究竟是粒子還是波的爭論經歷了幾個世紀。20世紀在量子物理的建立過程中,人們發現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即光既是粒子,也是波,處于波與粒子的疊加態。  那麼,是否可以找到某些控制手段,讓單個光子按照需要僅表現為粒子,或者僅表現為波?
  • 《自然數的波粒二象性與世界泛波粒二象性存在》論文5精神
    文字可以看成,從語言中直接繼承了波粒二象性,文字在以後發展中,又豐富了語言的發展。中國文學中唐詩,具有詩歌頂峰的標誌,學習漢語言是無法繞開的,談中國文學是必談的,生活中不僅引用廣泛,歷來擁有眾多學習和研習者,都為唐詩魅力所折服。唐詩正是它具有極致的波粒二象性,才成為歷來被推崇的文學典範。
  • 中國科學家實現對光的波粒二象性可控量子疊加
    新華社南京9月3日電(記者陳席元)我們都知道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但能否實現對這種量子疊加狀態的操控?記者3日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物理學院馬小松教授團隊首次演示了單光子波動性和粒子性的非局域可控疊加。相關成果2日發表在《自然-光子學》上。
  • 波粒二象性——物質其實是矛盾體
    例如,光、電子、原子之類物質,我們喜歡將他們想像成粒子形狀的東西。雖然人類的大腦雖然具有抽象能力,但要描述或理解事物,必須得藉助日常經驗到的物體形象。在宏觀世界,事物要麼表現為粒子的形態,要麼表現為波的形態,不可能表現出既是粒子又是波的形態。就像一個物體,不可能既是圓形又是方形。但在微觀世界,兩種看起相互矛盾的東西,卻可以同時呈現在一起。
  • 《黃帝內經》中關于波粒二象性的描述
    首先,我們要大概知道物理學上關于波粒二象性的概念是什麼樣子的,波粒二象性(wave-particle duality)指的是所有的粒子或量子不僅可以部分地以粒子的術語來描述,也可以部分地用波的術語來描述。
  • 光子的波粒二象性
    光子其實是光粒子的簡稱,它是傳遞電子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是一種規範玻色子。愛因斯坦於1905年首次提出,直到1926年美國物理學家吉爾伯特路易斯正式命名。光子是電磁輻射的載體,而在量子場論中光子被認為是電子相互作用的媒介子,它的靜止質量為零,卻具有能量、動量、質量,並且光子在真空中以光速運動,另外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即光子具有一粒一粒的粒子特性,又有像聲波一樣的波動性。當時間為瞬時值時光子以粒子的形式傳播,當時間為平均時值時,光子以波的形式傳播。
  • 改「波粒二象性」為「波粒一象性」
    注意,我們觀察到的光的幹涉的現象和水波、繩子上的波、聲波的幹涉是類似的,但是原理顯然不能互通——一個是相互連著的粒子之間的拉扯所產生的力以及背後的Newton第二定律,一個是單獨一個粒子沒有這些拉扯自然更加沒有了背後的力。當然,你可以追問,說其實,光的傳播背後也有一個叫做「以太(ether)」的介質。這個有其他實驗來否定其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