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本質上是月球對太陽光的反射,其中也包含了整個可見光波段,可以讓植物進行微弱的光合作用,但是月光的輻射能量密度太低,無法維持植物全部的生長所需。
地球上所有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都是相似的,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然後釋放氧氣,主要包含了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
光反應:植物在色素和酶的作用下,把光能轉化為活躍的化學能。
暗反應:植物利用活躍的化學能同化CO2,生成有機物,比如糖類等等。
光合作用的總反應方程式為:CO2+H2O—>(CH2O)+O2,(CH2O)為糖類。
不同植物光合作用的途徑存在差異,主要分為碳三植物、碳四植物和CAM植物,其中碳四植物的固碳方式比碳三植物先進,而且效率也更高;CAM植物可以在夜間吸收二氧化碳,然後白天進行碳四循環,比如仙人掌和蘆薈就屬於CAM植物。
地球上的植物經過上億年的演化,絕大部分植物選擇吸收紅光和藍紫光,然後反射綠光,於是這些植物的葉片呈綠色,實驗表明,紅光有利於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而藍光有利於蛋白質的合成,藍紫光和青光有利於植物的伸長和幼芽萌發,同時還能引起植物的向光性。
影響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光照強度、光譜波長分布、光照時間、環境溫度、二氧化碳濃度等等,太陽光的波長峰值落在可見光區域內,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陽光,月球反照率大約是9%。
研究表明,月光的波長分布與太陽光相差不大,只是輻射能量密度低了很多,大約只有太陽光的40萬分之一,但是只要有能引起植物光合作用相應波長的光子,就能誘發植物的光合作用,月光當中也有紅光和藍紫光,所以植物同樣可以利用月光來進行光合作用,只不過光合作用很微弱而已,甚至不足以抵消植物自身呼吸作用的消耗。
有些綠葉植物我們種在室內,甚至從來沒有曬過太陽長得也很好,這些植物就是白天藉助漫射光,夜間藉助燈光來進行的光合作用。
除了光照外,溫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也非常大,溫度過高會導致植物的水分蒸發嚴重,甚至會讓部分植物進入午休狀態,如果溫度過低,會降低光合作用中酶的活性,導致光合作用的效率大打折扣,所以要想植物生長的好,合適的光照強度和環境溫度非常重要。
光照強度不夠的情況下:採用人工補光燈,增加植株間的光照強度。
諮詢熱線:181 9281 1583(微信同號)
關注雷射植物生長補光燈服務平臺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