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不入雨林缸坑,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光照。就是說,不曉得該給雨林缸配怎樣的燈。看看本文,應該對大家有些幫助。
一、雨林植物需要多少光照?
按照水草缸的理論,一升水需求的瓦數有各種說法,但是基本在0.3瓦到1瓦之間。而雨林缸的燈光需求會更高一點。這個問題還是從真正的熱帶雨林說起。
雨林當中,植物是分層的。
首先是樹冠層,生長著絕大多數的積水鳳梨和空氣鳳梨等植物,這部分植物是接受了最多陽光照射的,也就是說,他們是最需要光照的。
那麼具體來說,需要多少瓦的燈光呢?有文獻說,正午的陽光相當於2000瓦的燈……先別急,其實沒必要用那麼多瓦數。從植物的光需求來講,能正常維持植物生長的光照——叫做植物的光補償點,也就是超過這個光照強度,植物才能活下去。積水鳳梨的光補償點,大概是5000勒克斯(簡稱照度,指單位面積上所接受可見光的光通量),折合每平方米照射面積50瓦左右的優質LED燈。而如果出狀態,那麼就需要更高的瓦數。不要太擔心瓦數太高,因為積水鳳梨的光飽和點目前還沒有被測出來,不存在光照損傷,而你的燈光再強,也比不上太陽。
第二個要考慮的,是幼樹層和灌木層。這個梯度存活了絕大多數的附生植物和藤本植物,以及部分苔蘚和蕨類。這部分植物需求的光照比較有彈性,稍微高點和低點都行,光補償點不高,光飽和點卻不低。但是光照太低會導致蘭科植物不可逆轉的衰竭,光照太高也會灼傷植物,因此,這些植物更需要深入去研究每種植物的具體需求。
在野外,中層部分的積水鳳梨因光照不夠徒長很厲害,樹幹上有很多附生植物和苔蘚
第三個要考慮的,是地面層。這裡主要是大部分蕨類、苔蘚和地生植物。這部分植物往往在熱帶雨林密集的植株下,進化出了各種高效使用光線的結構,因此對光照的要求比較低,而高光照反而會灼傷植物。比如我們有時候會看到市面上有的金線蓮,在強光下就會褪色,失去葉面上的花紋。
因此雨林缸的光照強度要分兩種情況討論:有積水鳳梨、無積水鳳梨,這兩種情況下燈光的需求是全然不同的。
有積水鳳梨,那麼以60cm缸為例,至少要使用接近100瓦的優質LED燈具;
沒有積水鳳梨,那麼用50-60瓦完全足夠了。
二、雨林植物需要什麼樣的光照?
有文章認為,現代的植物大多數採用紅藍光,是因為遠古時期,黃褐藻等使用胡蘿蔔素開展光合作用的植物佔據主導,它們主要吸收綠光,所以現代植物的始祖採用了不同光譜避免競爭。結果不料黃褐藻沒進入決賽,現代植物白白使用了殺手鐧。
另一方面,植物沒有採用光強度更高的綠光,也是因為不需要這麼大的能量。因為植物的光合作用中,暗反應的效率實在太慢,消化不了光反應的所有產物,因此只用相對弱一點的紅藍光已經足夠了。
知道了植物主要需要紅藍光,那麼我們怎麼選擇燈具呢?首先,我們要知道,植物生長中,紅光主要刺激植物的生根繁殖,藍光主要刺激植物的生長和葉片發育。因此,一個好的燈光選擇需要平衡紅光和藍光的比例。
另一方面,選用純白燈光也需要仔細選擇,不是所有燈光都能當作雨林光源的。如投光燈,更多追求的是光強和亮度,綠光的比例很多,對人眼刺激也更大,但是對植物卻是無效輸出,同時顯色也比較糟糕;
而另一些燈,採用的發光原理不適合雨林缸,造成光譜狹窄,對植物的輸出也不足。
好在現在燈的技術也在不斷進步,顯色數值高於85的燈,一般更有保證。
三、雨林缸選擇燈具的原則是什麼?
雨林缸而言,需要重點考慮幾個因素。
第一是光強,也就是瓦數。
一般來說,led光源的發光效率更高,在80-120之間,因此相對瓦數可以選擇低一些。按照以前提及的,每平方米照射面積70瓦的公式,保險起見,60缸使用100瓦led是合適的。
第二是光譜。光源需要包含足夠植物使用的有效能源,主要是紅藍光。
第三是顯色。缸體造景畢竟是拿來欣賞的,好的顯色能讓造景效果提升一個臺階,不要用紅藍補光燈照射,好像家裡是低價ktv一樣。也不要用顯得粉紅或者慘白、藍紫的燈光。好的顯色需要設計更合理的白光為主,同時如果使用了紅藍光增強輸出,應當加入適當比例的綠光平衡顯色。
第四是穿透力。缸體的高度決定了應該採取的燈珠大小,如果光照過於分散,那麼缸體高度稍高,下層植物就得不到足夠光照。過高的缸體需要適當的射燈來補充光照。
第五是溫度,淘汰掉草缸的金滷燈吧,那會把植物烤熟。led燈在雨林的優勢更大。
第六是顏值。其實市面上有一些可以代替專業雨林燈的燈具,輸出顯色都沒問題,但是是為了家裝等目的設計的,裝在缸上很醜。好的造景還是需要更好的硬體外形襯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