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2號 全世界第二大的生態造景缸

2021-01-15 迷情空鳳

玩各式造景缸的,甭管是水草缸、水陸缸或是海水缸、雨林缸的,無不戲謔說「一入缸門深似海」。不過如果你看了這個全球第二大的生態缸的手筆、規模,也許你會感慨你「入的缸門」還不夠深……到這兒,你是否疑惑全球最大的生態缸哪家強?賣個關子,先看看這個全世界第二吧。不過進入主題以前,請容許插播個科普,先不要走開,不是廣告!不是廣告!不是廣告!檢索雨林缸就會蹦出「雨林缸, 在國外也叫做vivarium, 是以熱帶雨林風光為主題的造景缸」的相關詞條。鑑於國內公號或是論文不是來源度娘就是直接引用,這樣的話網絡甚是普及。空小鳳要說的是,雨林缸英文名不是vivarium!vivarium也不止於雨林缸!如果不服,請看截圖!所以vivarium翻譯為生態缸比較靠譜,生態缸可以分為以下幾種:aquarium水族缸、insectarium爬蟲缸、terrarium陸缸、paludarium水陸缸、penguinarium企鵝缸、riparium河岸缸。Paludarium應該是最接近水陸缸的英文名,因為據其解釋paludarium為模仿雨林、沼澤或其他溼地的生態缸。雨林缸的英文叫法應該是rainforest vivarium。科普(英語教學)結束!開撕全世界第二大的生態缸生物圈2號。生物圈2號(Biosphere 2),全稱生物圈二號實驗計劃,是美國建於亞利桑那州沙漠中的一座微型人工生態循環系統,由美國前橄欖球運動員約翰•艾倫發起,歷時8年,耗資1 .5億美元。生物圈2號佔地3.1英畝,在大約有兩個足球場的大小的、用玻璃和鋼架建成的一個密閉的拱形玻璃罩內進行,有10~20層樓高。一些科學家將生物圈2號戲稱為「在一個瓶子中的星球」。 缸迷恨不得把自己的造景缸塞得滿滿,生物圈2號亦然。
生物圈2號有5個野生生物群落(熱帶雨林、熱帶草原、海洋、沼澤、沙漠)和兩個人工生物群落(集約農業區和居住區)。它們以地球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間的生態系統為樣板 ,分別由美英生物和生態學家設計而成。
圈內共有約4000個物種,其中動物(包括浮遊、軟體、節肢、昆蟲、魚類、兩棲、爬行、鳥類 、哺乳等)、植物(包括浮遊、苔蘚、蕨類、裸子和被子等)約3000種,微生物(包括細菌、粘 菌、真菌、微藻等)約1000種,它們分別來自澳大利亞、非洲、南美、北美等地。該系統既有高大的樹木(如紅樹),也有矮小的灌木草叢植物。各個野生生物群落中的生境並不一致,它們分別有4、6、4、4、6種生境,如海洋有海灘、淺鹹水湖、珊瑚礁和海水等4種類型。生物群落間均有相對獨立的生態區將它們互相隔開,例如,熱帶草原和沙漠間有一簇灌木叢而相對隔離。為了保護各個群落不受環境脅迫,在其周圍種植了耐性強的植物,例如,熱帶雨林的三周圍是濃密的姜科植物,從而保護內部樹種免遭側面強光照射,而與海洋的界面間種有竹子來抵禦鹽分滲入。玩得不夠大?那麼你們的造景缸養過人嗎?1993年1月開始,這個系統由8名男女科學家自願者在密閉系統中工作兩年,通過種植農作物、飼養家禽和家畜進行生態試驗,以自我維持、自我滿足。如果發生病蟲害,只允許用瓢蟲和金小蜂進行生物防治,不準使用任何農藥……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大自然也並沒有人類想像的那麼單純……
生物圈2號進行了18個月過後,系統就嚴重失去平衡,氧氣濃度從21.5%降到14%,不足以維持研究者的生命,被迫從外部向系統內輸入氧氣,以便完成原定兩年的實驗。生物圈2號總共開啟了24次加以補救,但也未能挽回頹勢,原有的25種小動物中有19種絕滅;為植物傳播花粉的昆蟲也全部死亡,植物無法繁殖。為期兩年的實驗,於1993年9月26日正式以失敗告終。
1996年1月1日,哥倫比亞大學接管了生物圈2號,同年9月,由數名科學家組成的委員會對實驗進行了總結,這項試驗得出的一個重要結論是:即使利用人類最發達的科學技術來對地球生物圈大尺度生態過程進行模擬和控制,其能力也是非常有限的,用科學技術圈代替地球生物圈是不可能實現的。至此,關子解開了,生物圈2號的命名是相對於地球生物圈(生物圈1號)獲名。還有,玩造景缸還真是「一入缸門深似海」,生物圈2號都不好好玩了,光是電費每年都得30多萬美元。


相關焦點

  • 世界生態缸造景大賽雨林缸造景作品點評
    參賽號:x69主題:致自己參賽組別:玩家小缸缸體介紹:35cmx35cmx50cm (諾依)燈光設備:led 3w 兩排通風設備:一個風扇噴淋設備:三噴頭過濾設備:無其他設備:潛水泵背景板:發泡膠底部種植介質:陶粒,赤玉土,火山石,麥飯石植物種類:積水、空鳳、蕨、綠美人,皺葉冷水花,嬰兒淚,小灰蘚,菖蒲,豬籠草缸內動物:兩條金魚開放日期:2018.7自己做的第二個缸
  • 生態水族箱:原生缸造景3年間的變化
    生態水族缸我們通常叫原生缸,顧名思義就是複製魚類原生態環境的魚缸。原生造景的題材中,常見的是「亞馬遜風格」的造景,用大量的沉木和欖仁葉,營造一種幽暗的光線效果,水質發黃,散落著落葉配上各種亞馬遜魚類,展現出世界著名流域古老大氣而又神秘的一面。
  • 水草缸造景的方法?造景技巧有哪些?
    荷蘭至今仍在舉辦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水草造景比賽,這是由荷蘭水族與兩爬協會(NBAT)所舉辦的荷蘭式水草缸比賽,由評審實際造訪參賽者的水草缸並進行訪談。這樣的比賽方式確保評審不被數位影像調整等方式所欺騙,也準許評審能夠實際查看水草和魚只的健康狀態,而這些實在是無法以相片來真實表現出來的。
  • 「生物圈2號」是怎麼回事
    生物圈內的生物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又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生態系統能否正常運轉,直接關係到人類的生存安全。科學家把地球生物圈稱作「生物圈1號」。為了更好地研究生態失去平衡的現象,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花費巨資建造了一個模擬地球生物圈的完全封閉的實驗基地,這就是著名的「生物圈2號」。
  • 海缸造景不會?進來看看!
    其實縱觀全世界的各種美缸,它們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活石和生物之間的平衡。當缸內物體擺放達到了一個平衡點之後,你就會發現所有的一切似乎都變得恰到好處,原本突兀的造型也變得愈發和諧。造景類別在海缸造景中從大範圍來說主要分為以下兩種:礁巖造景:主要是以40%左右的基石(活石、死石、人工石等)搭配「適量」的珊瑚、海葵、魚兒等生物成景的風格。
  • 水草缸雨林缸造景:野性水草缸欣賞
    導讀:青龍石在水草缸造景中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素材,很多人選擇它的理由在於顏色多樣,也可以擺成各種各樣的形狀,今天大灰狼就給大家推薦一下使用青龍石的水草缸,下面是一張青龍石水草缸造景的手繪圖,和其他結合在一起的情況下顯得很驚豔。
  • 新手該如何製作雨林缸?雨林缸製作方法過程,造景詳細過程解析
    造景缸有很多種類:水草缸、水陸缸、三湖缸、海水缸、雨林缸。如果一定要從中選一個,我的選擇就是雨林缸。它吸引眼球,引人入勝。雨林缸的製作難度、雨林植物的養護難度都要比水草缸難度更大,新手們上手時可以選擇微雨林缸嘗試,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雨林缸的製作過程:缸體介紹(尺寸/材質):3米(長)x2.8(高)x1.8(寬)超白缸通風:左側進氣風扇 右側開關門 前下部進氣柵欄額外設備:噴淋設備雙系統300g,28噴頭,霧化器工業級雙頭底質:赤玉土,泥炭土,火山巖
  • 雨林缸造景|守住方寸,方得世界
    《方寸之間,雨林世界:我的第一本雨林缸造景書》講述了如何用細菌、樹枝、苔蘚、鳳梨、昆蟲、燈光和噴頭模擬原生雨林的生態系統,搭建一個玻璃缸中的微縮雨林世界。以小見大,以微見宏,以景觀造物引導我們觀察自然、熱愛自然,豐富我們對雨林的審美,引發我們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深刻反思。
  • 躺著完成海水缸造景
    此篇,爾海水族帶您見識一外國哥們,看他如何用五種不同的「招式」來完成海水缸的造景。:趴著造景。造景第二式:坐著造景。:躺著造景。
  • 90CM缸,狂野的沉木造景!
    資料來源:Facebook 和大家分享收藏的一個沉木造景,非常有張力,非常喜歡,狀態斐然,而且,成景之後太狂野了
  • 水草缸造景,好看的景色觸動心靈!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可水草缸卻是好看的景色觸動心靈,有趣的靈魂各有千秋。今天的景色可謂萬綠叢中一點紅,動人春色不須多↓↓↓來源:水草世嘉造景數據缸體:90*45*45cm底床:白色化妝沙、水草泥素材:火山石、杜鵑根水草:迷你牛毛、矮珍珠、南美叉柱花、天湖荽、三角莫斯、美鳳莫斯、水榕、簀藻、鹿角鐵皇冠、血心蘭、紅菊、綠宮廷生物:黑殼蝦、水晶蝦、小精靈、紅綠燈【造景過程】
  • 生物圈2號重生
    (之所以取名生物圈2號,是因為我們所在的地球便是生物圈1號。)之後不久,協作者組織開始起草關於封閉結構的計劃,這個封閉結構可以作為火星殖民的實驗基地、潛在核大戰後的庇護所,也可以用作居住型實驗室,對整個生態系統進行大尺度研究。這個項目被炒得沸沸揚揚。1987年《發現》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將生物圈2號宣揚為「繼甘迺迪總統啟動登月計劃後美國最激動人心的科學工程」。
  • 「生物圈2號」告訴人們……
    1991年9月26日,距今29年前,8名(4男4女)被嚴格挑選出的科學家,走進美國亞利桑那州荒漠中的「生物圈2號」實驗室,開始了人類一次雄心勃勃的科學實驗——能不能在地球之外建立人工的生存環境?應該說,這項實驗準備得很充分:這個巨大的玻璃溫室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耗資2億美元,由頂級科學家與工程師歷時7年設計建造。
  • 人類夢寐以求的諾亞方舟,偉大嘗試,「生物圈2號」生態工程
    「生物圈2號」就是在人們的這種求索中誕生的。其目的是製造一個人工模擬的生命支持系統,以驗證人類在離開地球的情況下,利用人工生態工程,僅僅依靠太陽能,能否維持生存。「生物圈2號」建造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沙漠中,它因人們把地球本身稱做「生物圈」而得名。它是一座微型人工生態循環系統。
  • 「生物圈2號」實驗失敗(圖)
    )  「生物圈2號」建造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沙漠中,其命名是把地球視為「生物圈五號」而言的。「生物圈2號」是一個人工建造的模擬地球生態環境的全封閉的實驗場,也有人把它稱為「微型地球」,或「火星殖民地原型」。這個佔地1.3萬平方米,8層樓高的的圓頂形密封鋼架結構玻璃建築物,是人們花費了近2億美元和9年時間建造起來的,實驗的目的是為了考察人類離升了地球「生物圈三號」是否能生存。在這個微型世界中,有海洋、平原、沼澤、雨林沙漠旅業區和人類居住區,是個自成體系的小生態系統。
  • 「生物圈二號」失敗的啟示
    生物圈二號的工程建造經費約2億美元,運轉費用每年約600萬美元。她運轉的原理是模擬目前生態學家發現的地球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原理,被用於測試人類是否能在以及如何在一個封閉的生物圈中生活和工作,也探索了在未來的太空殖民中封閉生態系統可能的用途。
  • 原創造景 | 開缸記:海水原生缸《養馬島潮池》
    【造景過程記錄】👇準備十一長假期間,去了養馬島旅遊,並計劃開一個養馬潮池生境的原生缸。原生缸尺寸定為80x40x40cm。根據所定的要求,採集了一些素材和生物,還記錄到了一些數據。👇成果採集到的生物寄居蟹類 約40隻海水螺類 約30隻伯氏網䲁 4條美肩鰓䲁 6條杆蝦虎 2條紋縞蝦虎
  • 生物圈2號失敗,人類無法創造生物圈,我們離不開地球?
    生物圈2號失敗,人類無法創造生物圈,我們離不開地球?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們地球就是一個完整的生物圈,在這個生物圈裡面包括了大氣圈、水圈、還有巖石圈,我們人類就生活在巖石圈之上,並且成為了地球的一個主要領導者。
  • 草缸開缸教程:漂亮的120cm缸造景,水草缸玩的就是平衡!
    聊一個漂亮的120cm缸的造景。這個缸裡有對光線需求不高的莫斯、也有對光線需求高的挖耳,從植物對光需求來說,這真是不好協調,兩者同時出狀態是對維護者很大的挑戰。配置照明:尼特利AT1筒燈 50W X3(莫斯多,後期只開兩個)底床:尼特利硬水版(用了兩年的老泥)CO2設備:白蘭套裝(建設4L瓶+升級二代外置快接版細化器)過濾:森森603前置+創星CF1200加熱棒:森森PTC 1000W進出水口:進水-CF1200自帶管件換裝不鏽鋼濾網,出水-牧梵不鏽鋼管件;生物
  • 水族造景,野採水草小技巧,開啟原生水草造景之旅!
    一、開啟原生水草造景愛好的意義在傳統的造景類別中,並沒有「原生水草造景」這一項,但這一造景風格在愛好者中一直受到穩定的關注。原生景通常指利用野外採集的動植物所造之景,其目的更多是在水族缸中複製野外生態要素,對美觀的要求較低,但若細心培育,仍可營造出兼具生態與審美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