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挑戰三陰性乳腺癌!新型癌症疫苗有效預防復發

2020-11-28 健康一線視頻網

如今,癌症患者有多種治療方法可以選擇,但每種方法都有其缺點:化療能殺死迅速分裂的癌細胞,但也會損害體內健康細胞,而且往往不能有效防止腫瘤轉移或疾病復發。免疫療法通過作用於患者的免疫系統產生持續的抗癌應答來避免這些問題,但腫瘤產生的免疫抑制性局部環境常常使免疫療法難以接近腫瘤。

現在,一種新的兩全其美的方法將化療的抗癌能力和免疫療法的長期療效打包進一種基於生物材料的癌症疫苗,可以在腫瘤部位附近注射。當手術切除了侵襲性三陰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的小鼠接種疫苗後接受癌細胞再挑戰時,100%的小鼠存活下來,沒有復發。來自哈佛大學Wyss生物啟發工程研究所和John A. Paulson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於11月10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報導了這項研究成果。

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Hua Wang博士說:「像TNBC這種免疫原性差的腫瘤對目前的免疫治療仍有抵抗力。在我們開發的新系統中,免疫療法能吸引大量免疫細胞進入腫瘤,而化療能產生大量死亡癌細胞碎片,免疫細胞可以利用這些碎片產生有效的腫瘤特異性反應。」

無需等待的個性化疫苗

可注射癌症疫苗於2009年首次被開發出來,在治療小鼠多種癌症方面顯示出巨大的前景,並已在Dana Farber癌症研究所進行了治療黑色素瘤的臨床試驗。

在最初的疫苗配方中,癌細胞中發現的被稱為腫瘤相關抗原(TAA)的分子與阿司匹林大小支架內的佐劑結合在一起,這樣一來,到達的樹突狀細胞就可以識別出它們是「外來的」,並啟動針對腫瘤的免疫應答。這些TAA可以從採集的腫瘤中分離出來,也可以通過對癌細胞基因組進行測序來鑑定,然後再進行生產,但是這兩種製造個性化癌症疫苗的過程都是漫長且昂貴的。

「開發腫瘤疫苗的關鍵限制因素之一是對TAA的選擇,由於目前我們僅有非常小的少數特定腫瘤細胞株已知抗原庫,因此很難預測哪種抗原能產生有效的免疫反應,」共同第一作者Alex Najibi說道,「在疫苗支架內植入化療藥物會導致癌細胞大量死亡,使TAA直接從腫瘤中釋放給樹突狀細胞,從而繞過了漫長而昂貴的抗原研發過程。」

樹突狀細胞(黃色)從腫瘤細胞中提取抗原,攜帶到淋巴結和脾臟,在那裡它們被呈遞給對腫瘤進行免疫攻擊的T細胞。(來源:哈佛大學Wyss研究所)

Wang、Najibi和他們的同事開始將這種新的癌症疫苗策略應用於TNBC。研究小組首先將一種叫做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蛋白質分子裝載在海藻酸水凝膠支架上。GM-CSF刺激樹突狀細胞的發育和聚集,樹突狀細胞吸收來自腫瘤和其他入侵者的抗原,並將其呈遞給淋巴結和脾臟的T細胞,以啟動免疫應答。他們還添加了與一種叫做iRGD的肽相連的化療藥物阿黴素(Dox)。iRGD已知可穿透腫瘤,並幫助阿黴素釋放後靶向腫瘤。

當化療藥物阿黴素(紅色)與腫瘤浸潤分子iRGD結合時,它有效地滲透到TNBC(藍色)中攻擊它們(左)。

未經此修飾的阿黴素主要保留在水凝膠中,不會遷移到腫瘤中(右)。(來源:哈佛大學Wyss研究所)

當TNBC模型小鼠注射新型疫苗時,與接受包含阿黴素-iRGD的凝膠、未經修飾的阿黴素或未治療組相比,接受載有GM-CSF和阿黴素-iRGD結合物凝膠的小鼠顯示出明顯更好的藥物對腫瘤的滲透性,增加的癌細胞死亡,以及更少的肺部轉移性腫瘤。對凝膠支架的分析表明,它們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樹突狀細胞,表明疫苗的免疫治療和化療成分都是有效的。

在這些結果的鼓舞下,研究小組隨後在疫苗中添加了第3種成分CpG,這是一種合成的細菌DNA序列,已被證明可以增強免疫應答。與接種不含該成分疫苗的小鼠相比,接種了具有這種添加劑的疫苗的小鼠腫瘤生長速度明顯減慢,存活時間更長。

載有趨化因子(GM-CSF)、佐劑(TLR9激動劑CpG)和化療藥物(Dox-iRGD)的生物材料支架組成的原位腫瘤疫苗示意圖。在腫瘤周圍注射生物材料,Dox-iRGD被釋放並穿透腫瘤,誘導腫瘤細胞免疫原性死亡,釋放的趨化因子可在支架部位積聚大量未成熟樹突狀細胞。積聚的樹突狀細胞可以吸收和處理腫瘤抗原,同時被佐劑激活,以激發腫瘤特異性T細胞,從而殺死腫瘤細胞。(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為了評估這種由3部分組成的疫苗產生的免疫應答的強度和特異性,研究人員從小鼠的淋巴結和脾臟中提取並分析了細胞。令人吃驚的是,14%的淋巴結來源T細胞對腫瘤細胞產生了反應,這表明它們已經被樹突狀細胞「訓練」成可靶向腫瘤。相比之下,接受了兩組分疫苗的小鼠和未經治療的小鼠中分別只有5.3%和2.4%的T細胞對腫瘤細胞有反應。此外,在注射疫苗12天後給予一劑「增強」疫苗可以進一步延長他們的存活時間。

局部作用,長期保護

雖然這些結果揭示了疫苗對激活免疫系統的作用,研究小組還想了解它是如何影響局部腫瘤微環境的。對疫苗及其附近腫瘤的分析表明,用含有GM-CSF、Dox-iRGD和CpG的凝膠治療的腫瘤細胞表面的鈣網蛋白增加,這是細胞死亡的一個指示。此外,接種了3組分疫苗的小鼠也顯示出更高數量的促炎巨噬細胞,其與提高抗癌活性和延長生存期有關。

研究人員還發現,他們的治療使腫瘤細胞表面蛋白PD-L1的表達增加,而腫瘤則利用這種蛋白逃避免疫檢測。他們預測疫苗聯合抗PD-1治療阻止這種免疫逃避有助於提高療效,並對此進行了驗證。實驗結果顯示用凝膠疫苗和抗PD-1聯合治療的小鼠顯示腫瘤的大小和數量顯著減少,平均存活40天,而未治療的小鼠存活27天,單獨接受PD-1抗體的小鼠存活28天。這種協同作用表明,疫苗可能最好與檢查點抑制劑療法結合使用。

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研究的最後,科學家們還測試了這款新型癌症疫苗在原發性腫瘤切除後預防癌症復發的能力。他們手術切除了小鼠的TNBC腫瘤,然後在腫瘤原發部位附近注射3組分凝膠疫苗或含有所有成分的液體疫苗。兩個治療組的腫瘤復發率均顯著降低,但凝膠疫苗使腫瘤生長明顯減慢,生存率提高。接著,通過注射癌細胞對小鼠進行再挑戰,令人吃驚的是,接種了凝膠疫苗的小鼠100%存活下來,沒有轉移,而所有未經治療的小鼠都死於該疾病。

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通訊作者David J. Mooney博士說:「這種疫苗能夠在不需要識別患者特異性抗原的情況下引發強有力的免疫應答,這是一個主要優勢。其次,局部化療藥物遞送的能力可以避開全身化療的嚴重副作用。此外,這種疫苗不僅能在原位激活腫瘤特異性TAA的樹突狀細胞,還能重塑腫瘤微環境,使免疫系統更容易接觸腫瘤,並產生免疫記憶,防止進一步復發。」

該團隊正在繼續探索化療與癌症疫苗的結合,並希望能提高它們對其他難以治療的腫瘤模型的抗癌效果。研究小組希望未來的研究能更好地理解和優化該系統,使其能夠進入臨床試驗,並最終造福患者。

「最新版本癌症疫苗是一種新型多功能抗癌療法,為多種癌症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它本質上是一種結合化療的全新形式,可以通過單次注射給藥,並且可能比現在使用的傳統療法具有更高的療效和更低的毒性。」哈佛大學Wyss研究所創始主任Don Ingber博士總結道。

參考資料:

1# Biomaterial-based cancer vaccine combines chemo and immunotherapy to treat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來源:Medical press)

2# Hua Wang et al. Biomaterial-based scaffold for in situ chemo-immunotherapy to treat poorly immunogenic tumor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相關焦點

  • 挑戰三陰性乳腺癌!新型癌症疫苗:預防復發,100%小鼠存活
    如今,癌症患者有多種治療方法可以選擇,但每種方法都有其缺點:化療能殺死迅速分裂的癌細胞,但也會損害體內健康細胞,而且往往不能有效防止腫瘤轉移或疾病復發。免疫療法通過作用於患者的免疫系統產生持續的抗癌應答來避免這些問題,但腫瘤產生的免疫抑制性局部環境常常使免疫療法難以接近腫瘤。
  • 《nature》子刊:100%存活​!對實體瘤有效的癌症疫苗初步研發...
    這種新型疫苗是將化療和免疫治療強強聯合,目前在最難治的癌症之一--三陰乳腺癌的小鼠模型中進行測試,結果非常振奮人心,100%的三陰乳腺癌小鼠在接受疫苗注射後都存活下來並且沒有復發。這項重磅的研究也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乳腺癌預防新策略:運動、飲食、疫苗,效果如何?
    圖源:銳景創意▌ 生活方式幹預還可以降低乳腺癌復發風險以往,大量的研究表明,均衡飲食、限制卡路裡攝入以及運動可以有效預防乳腺癌的復發。具體來說,在為期12個月的生活方式幹預後,患者的BMI、血糖水平、胰島素水平、睪酮、膽固醇、甘油三酯、關節疼痛以及焦慮和抑鬱症狀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而這些指標都是影響乳腺癌復發的重要危險因素。這一研究結果也間接證明了,生活方式幹預是可以有效降低乳腺癌復發相關風險的。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生活方式幹預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焦慮和抑鬱情況。
  • 對實體瘤有效的癌症疫苗初步研發成功​
    這種新型疫苗是將化療和免疫治療強強聯合,目前在最難治的癌症之一--三陰乳腺癌的小鼠模型中進行測試,結果非常振奮人心,100%的三陰乳腺癌小鼠在接受疫苗注射後都存活下來並且沒有復發。新型疫苗在三陰乳腺癌測試中大獲全勝!三陰性乳腺癌屬於免疫冷腫瘤,目前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效果不佳。新型癌症疫苗瞄準了這種非常致命的腫瘤。
  • Nature子刊深度解析!有效預防乳腺癌的多種關鍵措施!
    2020年6月2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Reviews Cancer上題為「Key steps for effective breast cancer prevention」的綜述報告中,來自墨爾本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論述了進行乳腺癌預防的有效步驟。
  • Nature:重大突破!老藥二甲雙胍和血紅素組合有望治癒三陰性乳腺癌!
    2019年3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據估計,大約15%-20%的乳腺癌患者為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即患者機體缺失三種關鍵的治療靶點: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和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由於缺少這些靶點,大部分三陰性乳腺癌患者都會接受標準化療,而不是首選的靶向性藥物,三陰性乳腺癌(TNBC)會不相稱地影響年輕女性、非洲裔女性和攜帶BRCA1基因突變的女性。
  • 出國看病科普:三陰性乳腺癌
    三陰性乳腺癌是對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和過量的HER2蛋白測試呈陰性的癌症。這些結果表明,雌激素和孕激素或HER2蛋白並不能促進乳腺癌的發展。因此,三陰性乳腺癌對激素治療藥物或靶向HER2蛋白受體的藥物無反應。儘管如此,一些藥物仍可成功治療三陰性乳腺癌。出國看病機構盛諾一家一直關注著乳腺癌,曾經多次做過關愛女性健康的活動。
  • 癌症疫苗只要打一針就可以預防癌症
    什麼是癌症疫苗? 癌症疫苗是屬於癌症免疫療法中最新的一種治療方式,因為它可以識別特定癌細胞上存在的蛋白質,可以阻止癌細胞生長,防止癌症復發,清除治療後殘留的癌細胞。
  • 乳腺癌發現新靶點,與25%死亡相關的三陰性患者添生機
    科學家發現新靶點,乳腺癌擴散、轉移有望得到遏制。冷泉港實驗室(GSHL)科學家們近期發現了一種 RNA 調控基因片段,可能與乳腺癌的擴散相關。研究人員在動物實驗中敲掉了這一靶向 RNA,減少了腫瘤的轉移性生長。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 Nature 子刊上。
  • 靶向作用腫瘤抑制蛋白有望根治三陰性乳腺癌!
    2018年2月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亞利桑那大學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三陰性乳腺癌中特殊腫瘤抑制子的缺失或能為研究人員開發新型乳腺癌療法,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
  • 癌症疫苗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八大實體瘤治療性疫苗數據匯總
    此外,疫苗還能防止癌症復發,清除治療後殘留的癌細胞。在過去的30年中,已經在動物模型和人類中對癌症疫苗進行了廣泛的研究,涉及多種不同類型的癌症。「如果成功,在隨後的試驗中,個體化疫苗將被用於各類癌症,擁有足夠數量的新抗原接種疫苗具有巨大潛力。以下是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整理的2020年腫瘤疫苗重磅進展文章,大家可以收藏,想申請的可以直接聯繫醫學部或私信:疾病控制率高達90%!新型癌症疫苗mRNA-4157對多種實體瘤有效《nature》子刊:100%存活!
  • 三陰性乳腺癌只能化療?這些治療手段指日可待
    雪上加霜的是,三陰性乳腺癌佔所有乳腺癌的10%-16%,發病年齡較非TNBC小,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快,死亡率高,目前無針對TNBC的系統的治療指南,沒有個體化治療方案,哪種藥物對三陰性乳腺癌反應較敏感也尚不清楚……三陰性乳腺癌這麼遭人「恨」,難道真就沒人「整治」得了它?
  • Cancer research:攜帶siRNA納米顆粒抑制三陰性乳腺癌轉移
    ,轉移和復發,具有重要應用前景。 轉移性乳腺癌是癌症導致女性死亡的第二大殺手,而三陰性乳腺癌是乳腺癌中具有高度侵襲性的一個亞型,到目前為止,仍缺少了解比較清楚的分子靶向目標以制定有效的靶向治療策略。疾病復發,轉移以及對藥物的抵抗導致正常的化療手段對於三陰性乳腺癌治療不能達到有效的治療效果。
  • 【盤點】乳腺癌研究亮點速覽
    銅與癌症的"對接"是在幾個研究小組的發表研究後證明。研究發現銅增強血管生成,對於需要生長和轉移的實體瘤十分必要。 在這篇science雜誌報導的新聞中,對針對"銅"開發的治療方法和藥物在乳腺癌治療中面臨的挑戰和前景進行了總結。
  • 科學家如何利用聯合療法來有效治療多種癌症?
    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有效治療白血病的新型組合性療法doi:10.1038/leu.2017.257新型免疫療法常常被認為能夠有效治療復發性的急性髓性白血病,通常抗體能夠有效消滅被常規療法無法殺滅的癌細胞,近日,來自德國癌症協會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當聯合特定抑制劑後,新型組合性療法或有望徹底治癒白血病患者
  • 三陰性乳腺癌免疫治療的研究進展
    在臨床上,TNBC是一種侵襲性很強的乳腺癌亞型,約佔所有乳腺癌的10%~20%。與其他亞型的乳腺癌相比,TNBC患者具有總生存期(OS)短、惡性程度高、侵襲潛能強、復發率高等特點,確診時往往已處於晚期,內臟轉移風險較高,預後較差。
  • 乳腺癌三陰性的天敵
    孕激素受體(PR)和原癌基因Her-2均為陰性的乳腺癌。這類乳腺癌佔所有乳腺癌病理類型的10.0%~20.8%, 多項研究表明,三陰性乳腺癌多發生於絕經前年輕女性,尤其是非洲裔美國婦女。 三陰性乳腺癌臨床表現為一種侵襲性病程,其遠處轉移風險較高,內臟轉移機會較骨轉移高,腦轉移機率也較高。三陰性乳腺癌的遠處轉移風險在3年時達到高峰,之後可能會有所下降。
  • 中科院研製出治療性癌症疫苗:簡單有效
    近日,據外媒報導,來自中國的研究團隊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研製出了一種基於自愈聚乳酸微膠囊的新型腫瘤治療疫苗,能夠有效激活免疫系統並抑制腫瘤發展。作為免疫治療的一種治療方式,癌症疫苗由於人體體內微環境等不良因素,無法發揮其最大效用,但由於癌症疫苗的治療潛力,科研人員一直在不斷努力改良和研究新的方法以達到理想效果,但都差強人意。該研究團隊由來自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的馬光輝(音)教授和魏偉(音)教授領導,在之前的工作中已經設計和製造了多種腫瘤疫苗。這些疫苗已被證明在不同的腫瘤模型,如淋巴瘤,黑色素瘤和乳腺癌有效。
  • CAR-T療法進軍三陰性乳腺癌,改善生存率,不再是空談
    三陰性乳腺癌一直是女性患者的噩夢,目前現有療法對其束手無策,因此預後差、耐藥性強、復發率高,而治療手段又非常有限,成為腫瘤圈的一大難題。 近期,有學者研發出新型CAR-T療法針對三陰性乳腺癌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效果,有望打破三陰性乳腺癌的治療格局。
  • Nature子刊報導中國乳腺癌基因組圖譜
    隊列 1 中的臨床測序數據將幫助研究人員發現預測性生物標誌物和觀察藥物敏感性;雖然隊列 2 目前還不能從臨床測序中獲益,但它可以協助探索患者復發的機制;隊列 3 則會根據測序結果採取精準治療並進行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