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ture子刊:納米顆粒增強腫瘤免疫療法異位效應!
Nature子刊:納米顆粒增強腫瘤免疫療法異位效應! 來源: 納米人 發布者:尹海華 日期:2017-06-28 今日/總瀏覽:1/4067 免疫療法是利用免疫系統調節功能來治療腫瘤等疾病的一種醫學手段,因安全性和耐受性好
-
腫瘤領域新突破!益生菌+納米抗體 讓免疫療法更安全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哥倫畢業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助理教授Tal Danino領導的團隊帶來了一項「工程菌平臺+納米抗體」的特殊療法,相關研究結果已於近日發表在Science子刊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
-
Science:揭示先天免疫系統介導的HIV納米顆粒免疫原靶向生發中心機制
2019年1月9日/生物谷BIOON/---免疫系統能夠識別納米和微米大小的顆粒(比如病毒和細菌)並對它們作出反應。納米顆粒經輸入淋巴被運送到淋巴組織中,經內化和加工後用於樹突細胞的抗原呈遞,並且通過B細胞受體(BCR)的結合激活B細胞。
-
腫瘤治療重大進展!東北教授團隊突破技術難題,成果登上Science子刊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納米顆粒藥物遞送系統(nano-DDS)已經被廣泛地用於腫瘤研究,然而由於傳統的納米載體與藥物親和力差,導致製劑的載藥量低(通常少於10%)、穩定性差、藥物易滲漏,只有很少的產品能成功地轉化為臨床應用,此外,如何實現藥物在腫瘤部位的特異性釋放也是目前面臨的技術難題。
-
Nature子刊:治療性B肝疫苗新進展,淋巴結靶向納米疫苗免疫新機制
這其中最具挑戰的重大問題是如何突破慢性B肝感染患者體內長期建立起來的免疫耐受,誘導有效、持續的免疫應答,獲得功能性治癒,甚至完全清除cccDNA。HBVpreS1作為治療性B肝疫苗的新功能靶點,最近獲得了概念性驗證。但是, preS1是弱免疫原性的功能表位,如何充分合理調動機體免疫系統,誘導針對弱免疫原性表位的高效抗體應答,仍然是目前的關鍵問題,也是疫苗免疫學領域的普遍問題。
-
Nature子刊:外泌體仿生納米顆粒,有效殺傷腫瘤幹細胞,有望解決癌症...
納米材料常通過偶聯靶向分子實現抗腫瘤藥物靶向輸送,但不同腫瘤幹細胞表達不同的表面標誌物,如何將藥物高效運送到不同腫瘤幹細胞並發揮作用是目前腫瘤治療亟待解決的難題。2019年8月23日,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發表了華中科技大學生命學院、國家納米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楊祥良教授、甘璐教授課題組合作的題為:Tumor exosome-based nanoparticles are efficient drug carriers for chemotherapy的研究論文。
-
Science子刊:細胞自噬的黑暗面,幫助癌細胞逃脫免疫系統殺傷
其中,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已成為當今最熱門的免疫療法之一,該療法顯著改變了目前癌症治療的格局,而PD-1/PD-L1免疫阻斷療法正是最典型的代表。雖然腫瘤免疫療法顯著改變了癌症治療格局,但由於多種原因,仍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對這些療法沒有反應。因此,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深入了解腫瘤細胞對T細胞殺傷敏感性的分子機制。
-
外泌體仿生納米顆粒,有效殺傷腫瘤幹細胞,解決癌症復發難題
納米材料常通過偶聯靶向分子實現抗腫瘤藥物靶向輸送,但不同腫瘤幹細胞表達不同的表面標誌物,如何將藥物高效運送到不同腫瘤幹細胞並發揮作用是目前腫瘤治療亟待解決的難題。2019年8月23日,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發表了華中科技大學生命學院、國家納米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楊祥良教授、甘璐教授課題組合作的題為:Tumor exosome-based nanoparticles are efficient drug carriers for chemotherapy的研究論文
-
Science子刊:HIV的「大智慧」——藉助免疫耐受阻礙廣泛中和抗體形成
2016年5月6日訊 /生物谷BIOON/ --免疫系統會妨礙HIV疫苗發揮作用,使其無法誘導產生對抗HIV感染的抗體,最近來自美國杜克人類疫苗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或可幫助解決該問題的一種新方式。人們對廣泛中和抗體的需求十分迫切。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以小鼠和猴為研究模型,找到了阻礙廣泛中和抗體產生的障礙所在。他們還發現了另外一種抗體替代途徑,同樣具備保護性抗體的中和能力,這為避開免疫系統應答,發揮疫苗的保護作用提供了潛在方法。文章作者表示,這項研究揭示了小鼠和猴的免疫系統如何阻礙廣泛中和抗體產生,對於預測人類免疫系統如何應答類似情況提供了幫助。
-
Science子刊:腫瘤靶向CD28雙特異性抗體可增強PD-1免疫療法的抗...
它們的目的就是將這兩種類型的細胞結合在一起,並激活T細胞消滅腫瘤的能力。美國生物技術公司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下稱Regeneron)正在進行雙特異性抗體的研究。該公司因它開發的REGN-EB3備受關注。REGN-EB3是由三種抗體組成的混合物,去年在治療伊波拉病毒感染方面優於其他研究性候選藥物。
-
耶魯科學家利用納米顆粒開發新療法
,只需要簡單的打一針,將納米顆粒注射到腫瘤中,就可以有效消除癌細胞。具體來說,研究人員向腫瘤注射的是含有化療藥物的納米顆粒。治療成功的關鍵在於,這些納米顆粒具有生物粘附性,也就是說,它們可以結合腫瘤,並保持足夠長的附著時間,最終殺死大量癌細胞。研究團隊中的Mark Saltzman教授介紹:「當我們將納米顆粒注射到腫瘤中時,事實證明它們將很好地留在腫瘤內。
-
Science:重建機體的免疫耐受機制
研究發現,一種抗炎環境(anti-inflammatory milieu)有助於誘導形成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免疫系統能夠為機體提供保護,免受感染性病原體(infectious agents)的侵害,同時也能夠在腫瘤出現的第一時間消滅它們,但是在發揮這些免疫保護功能的同時,又能夠保持機體的完整性。
-
腫瘤免疫激動劑,為癌症免疫治療加「油門」
免疫激動劑就是這類藥物,是全球腫瘤免疫研發的新熱。2016年,一家專注於腫瘤免疫激動劑的公司成立了——它就是禮進生物,由前艾伯維腫瘤研發資深科學家王結義博士所創立。公司以全球創新的腫瘤免疫激動性抗體管線為核心、專注於抗腫瘤創新藥研發。
-
Science子刊:利用合成mRNA納米顆粒恢復p53,可讓缺乏p53的癌症對...
2019年12月28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利用納米技術的進步,來自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中國浙江大學和杭州師範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恢復p53不僅會延遲缺乏p53的肝癌細胞和肺癌細胞的生長,而且還可能讓腫瘤對稱為mTOR抑制劑的癌症藥物變得更敏感。
-
Science | 中和SARS-CoV-2的納米抗體
納米抗體是在羊駝外周血液中存在一種天然缺失輕鏈的抗體分子, 20 年前被比利時一個研究生在分離駱駝抗體的試樣中偶然發現。納米抗體只有普通抗體的1/10大小,可溶性高,穩定,生產成本低 ,毒性小。因此, 近幾年來納米抗體被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到生物醫藥領域。
-
腫瘤細胞免疫治療時代到來的機遇與挑戰
腫瘤微顆粒:通往腫瘤治療之路黃 波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免疫學系惡性腫瘤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尋找毒副作用小、殺傷效果強的化療藥物,已成為腫瘤治療領域中亟待解決的難題。"微顆粒(Microparticles, MPs)" 作為一種介導細胞和細胞間信息物質交流的載體,是由細胞膜包裹胞漿內容物以出芽的方式釋放的,直徑在100-1000納米。
-
高福院士團隊揭示PD-L1靶向性腫瘤治療抗體的作用機制
近年來,免疫治療在腫瘤治療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以PD-1/PD-L1「免疫檢查點」抗體阻斷療法為代表的免疫治療在治療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等實體瘤的臨床應用中獲得了重大成功,顯著延長了腫瘤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質量,多個抗體藥物已經獲得美國
-
尚華集團與邁博斯生物醫藥就免疫耐受破除技術提供抗體研發中國區...
2013年11月27日訊/生物谷BIOON/2013年11月14日,中國上海-尚華集團(尚華)與邁博斯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邁博斯)就使用邁博斯特定的抗原和技術提供抗體研發服務,達成獨家代理和許可協議。
-
Nat Nanotechnol:開發出新的抗癌納米顆粒,有望長期阻止癌症復發
2017年5月3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梅約診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旨在讓乳腺瘤萎縮同時阻止其復發的抗癌納米顆粒。接受這種納米顆粒注射的小鼠的腫瘤大小下降了70~80%。最令人關注的是,接受這種納米顆粒治療的小鼠抵抗未來的腫瘤復發,即便在治療一個月後接觸到癌細胞,也是如此。
-
深圳科研團隊研發出腫瘤免疫新療法 細胞膜可偽裝成納米顆粒
    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獲悉,該研究院蔡林濤團隊構建了自然殺傷(NK)細胞膜偽裝納米顆粒用於腫瘤免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