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Nanotechnol:開發出新的抗癌納米顆粒,有望長期阻止癌症復發

2021-01-21 生物谷

2017年5月3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梅約診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旨在讓乳腺瘤萎縮同時阻止其復發的抗癌納米顆粒。接受這種納米顆粒注射的小鼠的腫瘤大小下降了70~80%。最令人關注的是,接受這種納米顆粒治療的小鼠抵抗未來的腫瘤復發,即便在治療一個月後接觸到癌細胞,也是如此。相關研究結果於2017年5月1日在線發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期刊上,論文標題為「Multivalent bi-specific nanobioconjugate engager for targeted cancer immunotherapy」。

這些結果表明這種新開發的納米顆粒對HER2陽性乳腺癌產生強效的抗腫瘤免疫反應。已知具有較高HER2蛋白水平的乳腺癌侵襲性地生長,而且更快地擴散。

論文共同通信作者、梅約診所神經外科醫師和神經科學家Betty Y.S. Kim博士(主攻腦瘤研究)說,「在這項概念驗證研究中,我們吃驚地發現這些接受這種納米顆粒治療的小鼠表現出持久的抗癌效應。不同於現存的僅靶向免疫系統一部分的癌症免疫療法,我們專門設計的納米顆粒積極地調動整個免疫系統來殺死癌細胞,促進身體產生它自己的記憶系統,從而使得腫瘤復發最小化。這種納米藥物還可靶向不同類型的癌症和其他的人類疾病,包括神經血管疾病和神經退行性疾病。」

Kim團隊將他們開發出的這種納米顆粒命名為「多價雙特異性納米生物偶聯接合器(Multivalent Bi-specific Nano-Bioconjugate Engager, mBiNE)」,它是梅約診所旗下的梅約診所風險投資公司(Mayo Clinic Ventures)的一項專利技術。他們給這種納米顆粒包被著靶向HER2受體的抗體。HER2是在40%的乳腺瘤表面上表達的一種常見的分子。他們還給這種納米顆粒包被著調動身體先天性免疫系統和適應性免疫系統的化合物。這種納米顆粒靶向這種腫瘤的機制是先識別 HER2隨後協助免疫細胞鑑定腫瘤細胞,從而對它們發動攻擊。

這些附著到這種納米顆粒上的分子激活免疫系統中的非特異性的清除細胞,即吞噬和摧毀任何外來物質的巨噬細胞和吞噬細胞。所設計的這種納米顆粒促進這些清除細胞大量出現和清除異常的癌細胞。這些清除細胞隨後將關於癌細胞的信息傳遞到免疫系統中協助清除殘餘癌細胞的高度特化的T細胞,同時維持這些T細胞的記憶來阻止癌症復發。正是讓這些T細胞建立抵抗疾病的記憶使得這種納米顆粒類似於一種癌症疫苗。最終,體內自身的細胞能夠識別和摧毀復發的腫瘤。

自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納米醫學領域已著重關注開發作為簡單的藥物運送載體的納米顆粒,從而能夠促進化療藥物運送到腫瘤中。這種方法的一種不足之處在於在這些納米顆粒達到最終的目的地之前,身體往往將它們清除掉。

Kim說,「我們的研究代表著一種設計納米藥物的新概念,該納米藥物能夠積極地與我們的體內的免疫細胞相互作用,調節著它們的功能,從而治療人類疾病。它建立於癌症免疫療法近期取得的進展的基礎上;然而,迄今為止開發出的大多數免疫療法並沒有利用整個免疫系統的力量。我們開發出一種新的平臺,這種平臺能夠接觸腫瘤細胞,並且招募大量的清除細胞,從而產生一種非常強效的免疫反應。」

Kim實驗室的未來研究將探究這種顆粒阻止腫瘤長期復發的能力,包括阻止距離原發性腫瘤較遠的轉移瘤形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這種納米顆粒是模塊化設計的,這意味著它能夠攜帶抵抗其他疾病的分子。她說,「這種方法有望為設計新的基於納米藥物的免疫療法打開新的大門。」(生物谷 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個人轉發,網站轉載請註明來源「生物谷」,商業授權請聯繫我們 。更多資訊請下載 生物谷 app.原始出處:Hengfeng Yuan, Wen Jiang, Christina A. von Roemeling et al. Multivalent Bi-Specific Nano-Bioconjugate Engager for Targeted Cancer Immunotherapy. Nature Nanotechnology, Published online 01 May 2017, doi:10.1038/nnano.2017.69

相關焦點

  • 納米藥物如何有效攻克多種類型癌症?
    轉基因動物模型結果表明選擇性抑制mTORC2能夠有效阻止乳腺癌,但是目前缺少靶向mTORC2的特異性抑制劑,無法對上述假設進行進一步的驗證。在最近一項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Cancer Research的研究中,來自德國範德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基於納米顆粒開發了一種RNAi治療藥物,能夠有效沉默mTORC2複合體所必需的Rictor分子。
  • PNAS:最佳納米顆粒尺寸讓抗癌效應最大化
    ,是用於癌症診斷和治療的新方案。了解納米醫學的物理化學性質關係到它們的生物學反應和功能,並對開發高效抗症鬥士(抗癌納米顆粒)至關重要。 材料科學和工程學副教授Jianjun Cheng解釋:為了開發下一代具有超強的防癌抗癌屬性的納米醫學顆粒,我們必須了解它們的物理化學性質(具體而言是顆粒大小)與機體生物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
  • 外泌體仿生納米顆粒,有效殺傷腫瘤幹細胞,解決癌症復發難題
    腫瘤幹細胞(Cancer stem cells, CSCs),對腫瘤的存活、增殖、轉移及復發有著重要作用因此腫瘤往往在常規腫瘤治療方法消滅大部分普通腫瘤細胞後一段時間復發。總的來說,腫瘤幹細胞是導致腫瘤復發、轉移和耐藥的主要原因,發展靶向腫瘤幹細胞的策略是腫瘤臨床治療最有效的策略之一。
  • Nat Commun:突破!科學家開發出光誘導的納米顆粒有效治療轉移性癌症!
    2018年2月3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光誘發的納米顆粒或能有效治療轉移性癌症;研究者表示,發射光作為傳統癌症成像技術的一部分,其能夠有效定位轉移性腫瘤,並且誘發光敏性藥物發揮作用,當這樣的藥物被包裹到納米顆粒中時其就能「
  • Ange Chem Int Ed:科學家開發出新型基於鉑的納米顆粒 有望高效...
    2019年2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相比當前藥物而言,利用鉑納米顆粒(platinum nanoparticles)有望高效殺死肝癌細胞。
  • 腦腫瘤完全消失,納米顆粒突破血腦屏障,最難治癌症迎來新希望
    研究團隊開發出了基於具有細胞穿透肽iRGD的聚合人血清白蛋白(HSA)的新型合成蛋白納米顆粒小鼠實驗結果表明,合成蛋白納米顆粒(SPNP)攜帶STAT3i,成功突破血腦屏障,八隻膠質母細胞瘤小鼠中有七隻長期存活,並且腫瘤完全消失。
  • Nature首秀:一類奇妙的抗癌新藥
    近日,科學家們研發出一款新型抗癌藥物——可以讓癌細胞「永久休眠」。這一作用可以阻止癌症的惡化、復發,且不會像傳統的放化療那樣產生難熬的副作用。來自於墨爾本3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合力開發出首個「讓癌細胞休眠」的抗癌藥物,可以在不破壞細胞DNA的前提下阻止腫瘤生長和擴散。  這一創新為癌症患者提供了一種令人興奮的治療新選擇,並且已經在血液癌、肝癌模型中表現出抑制癌症惡化和復發的良好效果。
  • Nature子刊:外泌體仿生納米顆粒,有效殺傷腫瘤幹細胞,有望解決癌症...
    腫瘤幹細胞(Cancer stem cells, CSCs),對腫瘤的存活、增殖、轉移及復發有著重要作用因此腫瘤往往在常規腫瘤治療方法消滅大部分普通腫瘤細胞後一段時間復發。總的來說,腫瘤幹細胞是導致腫瘤復發、轉移和耐藥的主要原因,發展靶向腫瘤幹細胞的策略是腫瘤臨床治療最有效的策略之一。納米藥物具有增強滲透滯留效應(EPR)、可修飾性、智能響應性以及多種藥物共輸送等獨特的性質,在腫瘤精準協同治療、增強療效和降低毒副作用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研究人員正在開發新型癌症疫苗 用病毒樣粒子抗癌
    網易科技訊 3月5日消息,據Futurism報導,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正在尋求開發一種能引發對腫瘤細胞免疫反應的癌症疫苗來自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希望利用一種類似病毒的粒子來幫助動物對抗癌症。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為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提供了240萬美元的資助,用於為動物研製一種癌症疫苗,它使用類似病毒的粒子引發抗癌免疫反應。雖然這種疫苗最初將在動物身上進行檢測,但最終有望成為人類患者的治療方法。癌症可能很難治療,特別是因為癌細胞能夠通過隱藏觸發免疫反應的蛋白質來抑制免疫系統。
  • 985高校專家提出納米抗癌新策略,成果已公開發表!
    天大設計新型納米武器精準打擊癌細胞傳統癌症化療在靶向性、耐藥性、副作用、轉移復發等方面存在一系列問題。近日,天津大學藥物科學與技術學院趙燕軍、王徵團隊設計了一種基於細胞鐵死亡機理的新型納米藥物載體,其具有選擇性、廣譜性等特點,有望在對正常細胞"零"損傷的前提下,高效消滅實體腫瘤細胞,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CS Nano》雜誌上,為人類戰勝癌症帶來新的希望。
  • ACS Nano:中國科學家開發出新型納米顆粒療法 有望靶向作用淋巴結...
    2019年8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中國華南理工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納米顆粒療法或能有效靶向作用癌症的淋巴結轉移,相關研究結果刊登在國際雜誌ACS Nano上。
  • 多篇突破性研究直擊抗癌藥物新發現
    日前,一項刊登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的研究報告中,格拉斯哥大學英國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就開發出了一種名為mito-priming的新技術,該技術能夠幫助研究者們識別新型有效的抗癌藥物。
  • Nat Mater:打破常規!揭示納米顆粒進入腫瘤的新機制!
    2020年2月24日訊 /生物谷BIOON /--來自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決定哪些納米顆粒進入實體腫瘤的是主動過程,而不是被動過程,這一發現顛覆了之前在癌症納米醫學領域的想法,並為更有效的納米治療指明了方向,相關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
  • 靜脈注射高劑量維生素C有望阻止血液癌症
    最新研究表明,靜脈注射高劑量的維生素C,有望阻止白血病幹細胞增殖。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科學家們就對「高劑量維生素C對抗癌症」充滿期待。然而,也有學者發現,維生素C會干擾化療藥物的抗癌效果。8月17日,《Cell》期刊在線發表一篇題為「Restoration of TET2 Function Blocks Aberrant Self-Renewal and Leukemia Progression」的文章,揭示靜脈注射高劑量的維生素C,有望抑制白細胞幹細胞的增值,從而阻止血液癌症的發展。
  • 生活中抗癌方法 這三種方法竟讓癌症不再復發
    癌症可謂是現代社會人們生命最大的威脅者,由於社會環境、自身等因素,癌症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發病人群也越來越年輕。那麼,生活中抗癌方法有哪些?有什麼防癌抗癌方法?一起來看看最好的抗癌妙招吧。生活中抗癌方法有一位患者,他在65歲時患上了非常兇惡的癌症,那時候他被醫生判定不會活過半年時間,但是他自己卻靠這三種比較怪的生活中的抗癌方法,讓癌症20年都沒有再復發,一起來看看他的故事吧。一、抗癌第一怪:一邊治療一邊鑽研「美食」化療到第三個周期時副作用逐漸明顯起來。徐老一吃就吐,沒有食慾,一聞到食物胃裡就翻江倒海,徐老迅速地消瘦了下去。
  • Nat Nanotechnol:浙江大學申有青課題組開發出新型納米藥物,可完全...
    2019年8月8日訊/生物谷BIOON/---迄今為止,幾種抗癌納米藥物已轉化為臨床試驗,而且更多的抗癌納米藥物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然而,目前的困境是許多體系在動物模型中是有效的,但在臨床試驗中未能提高存活率。
  • ACS Central Sci:華人科學家開發個性化的癌症疫苗
    2020年3月5日訊 /生物谷BIOON /--治療性癌症疫苗早在100年前就被開發出來了,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什麼效果。在取得具體成果之前,必須克服兩大障礙。首先,由於腫瘤突變對每個患者都是獨特的,所以必須非常精確地靶向癌細胞抗原,這是很難做到的。其次,需要一個安全的系統將疫苗送到正確的位置,並實現強大和特異性的免疫反應。
  • 3篇Nature Materials齊報導:聶書明等人評述主動轉胞吞作用和癌症納米醫學的新機遇
    具體來說,他們發現對於15 nm的尺寸,EPR效應佔腫瘤內部納米顆粒的12%,對於50 nm的顆粒,EPR效應下降至3%,而對於100 nm的顆粒,EPR效應上升至25%。尺寸依賴性的趨勢是違反直覺的,即當納米顆粒尺寸變小時,通過間隙的被動EPR的貢獻有望增加。因此,可能存在更複雜的途徑,導致50 nm顆粒的EPR貢獻降低。
  • 新型癌症疫苗:預防復發,100%小鼠存活
    如今,癌症患者有多種治療方法可以選擇,但每種方法都有其缺點:化療能殺死迅速分裂的癌細胞,但也會損害體內健康細胞,而且往往不能有效防止腫瘤轉移或疾病復發。免疫療法通過作用於患者的免疫系統產生持續的抗癌應答來避免這些問題,但腫瘤產生的免疫抑制性局部環境常常使免疫療法難以接近腫瘤。
  • 為什麼癌症治好了,還會復發?癌症復發的原因是什麼?
    雖然癌症是非常可怕的疾病,但是隨著醫療條件的進步,一些癌症若是發現及時,趁早治療的話是可以治癒的。一些患者治癒之後非常的高興,卻不知道治療後也有很多注意的事項,不注意的話,可能會導致癌症復發。癌症復發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沒有進行鞏固治療。很多患者總是以為治好了就可以了,後續不需要再管了。但實際上癌症雖然得到了控制,但還是很容易再生的,若是沒有鞏固治療,癌症就很可能會復發。還有一些人看到病情好轉之後,就停止了治療,但體內的癌細胞並沒有完全的被殺死,這種情況下,復發的概率也是非常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