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HIV的「大智慧」——藉助免疫耐受阻礙廣泛中和抗體形成

2021-01-08 生物谷

                

2016年5月6日訊 /生物谷BIOON/ --免疫系統會妨礙HIV疫苗發揮作用,使其無法誘導產生對抗HIV感染的抗體,最近來自美國杜克人類疫苗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或可幫助解決該問題的一種新方式。

人們對廣泛中和抗體的需求十分迫切。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以小鼠和猴為研究模型,找到了阻礙廣泛中和抗體產生的障礙所在。他們還發現了另外一種抗體替代途徑,同樣具備保護性抗體的中和能力,這為避開免疫系統應答,發揮疫苗的保護作用提供了潛在方法。

文章作者表示,這項研究揭示了小鼠和猴的免疫系統如何阻礙廣泛中和抗體產生,對於預測人類免疫系統如何應答類似情況提供了幫助。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

研究人員發現即使是對用於產生廣泛中和抗體的基因工程小鼠進行HIV疫苗接種,免疫系統仍然會阻礙中和抗體產生。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反應是病毒模擬宿主行為導致的結果,病毒通過誘導免疫耐受過程引起免疫系統取消了機體準備發起的免疫攻擊。研究人員發現當把疫苗接種到小鼠,抗體產生過程得到重新激活,但不能得到進一步增強和發展。而對猴進行疫苗接種,疫苗能夠誘導產生一類新抗體,這表明在猴體內形成了抗體中和的一種替代途徑。

研究人員表示:「我們希望針對人類免疫系統設計的疫苗在人體內的作用效果好於在猴體內的效果。目前我們也正在進行克服中和抗體產生障礙的研究,希望能夠將我們已經得到的結果再推進一步。」(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DOI: 10.1126/scitranslmed.aaf0618 

Initiation of immune tolerance–controlled HIV gp41 neutralizing B cell lineages

Ruijun Zhang1,*, Laurent Verkoczy1,2,3,*, Kevin Wiehe1,3,*, S. Munir Alam1,2,3,*, Nathan I. Nicely1, Sampa Santra4, Todd Bradley1,3, Charles W. Pemble IV1, Jinsong Zhang1, Feng Gao1,3, David C. Montefiori1,5, Hilary Bouton-Verville1, Garnett Kelsoe1,6, Kevin Larimore7,†, Phillip D. Greenberg7, Robert Parks1, Andrew Foulger1, Jessica N. Peel1, Kan Luo1, Xiaozhi Lu1, Ashley M. Trama1, Nathan Vandergrift1,3, Georgia D. Tomaras1,5, Thomas B. Kepler8, M. Anthony Moody1,6,9, Hua-Xin Liao1,3,‡ and Barton F. Haynes

Development of an HIV vaccine is a global priority. A major roadblock to a vaccine is an inability to induce protective 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bnAbs). HIV gp41 bnAbs have characteristics that predispose them to be controlled by tolerance. We used gp41 2F5 bnAb germline knock-in mice and macaques vaccinated with immunogens reactive with germline precursors to activate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In germline knock-in mice, bnAb precursors were deleted, with remaining anergic B cells capable of being activated by germline-binding immunogens to make gp41-reactive immunoglobulin M (IgM). Immunized macaques made B cell clonal lineages targeted to the 2F5 bnAb epitope, but 2F5-like antibodies were either deleted or did not attain sufficient affinity for gp41-lipid complexes to achieve the neutralization potency of 2F5. Structural analysis of members of a vaccine-induced antibody lineage revealed that heavy chain complementarity-determining region 3 (HCDR3) hydrophobicity was important for neutralization. Thus, gp41 bnAbs are controlled by immune tolerance, requiring vaccination strategies to transiently circumvent tolerance controls.

相關焦點

  • Science:在恆河猴中重現HIV包膜蛋白Env和廣泛中和抗體的共同進化...
    2021年1月13日訊/生物谷BIOON/---人們普遍認為,開發有效的基於中和抗體的HIV-1疫苗,需要一致性地激活多個表達特異性識別一種或多種經典的廣泛中和抗體(bNAb)表位簇的免疫球蛋白受體的生殖系前體B細胞,然後通過高效的抗原驅動選擇來實現抗體親和力成熟。事實證明,如何通過免疫接種來完成這一壯舉是一項艱巨的科學挑戰。
  • Science子刊:HIV疫苗新策略!利用抗獨特型抗體激活表達廣泛中和...
    2019年8月18日訊/生物谷BIOON/---誘導保護性的廣泛中和抗體(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y, bNAb)產生是成功接種疫苗的關鍵策略。然而,對於許多重要的全球性疾病,如愛滋病和流感,人們尚未實現高效的疫苗接種。
  • Science子刊突破!中國科學家開發抗體納米顆粒破解腫瘤免疫耐受難題!
    2019年7月18日訊 /生物谷BIOON /——利用抗體對抗程序性細胞死亡配體1 (PD-L1)的免疫檢查點阻斷(ICB)療法顯示出巨大的潛力,正在引起臨床癌症管理的革命。不幸的是,只有一小部分接受治療的患者對目前的ICB治療有反應,這可能是由於腫瘤的免疫耐受。
  • Science | 中和SARS-CoV-2的納米抗體
    針對SARS-CoV-2的抗體藥物一直是很多國家和研究機構的重要課題。一些處於病毒抗體研究的世界領先的研究組紛紛從新冠病人中分離鑑定有效的病毒中和抗體並推進到臨床研究。納米抗體是在羊駝外周血液中存在一種天然缺失輕鏈的抗體分子, 20 年前被比利時一個研究生在分離駱駝抗體的試樣中偶然發現。納米抗體只有普通抗體的1/10大小,可溶性高,穩定,生產成本低 ,毒性小。因此, 近幾年來納米抗體被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到生物醫藥領域。
  • Science:成功誘導免疫系統產生關鍵抗體來抵禦HIV的感染
    Haynes表示,如今我們並沒有HIV疫苗的原因在於機體免疫系統無法製造出能夠中和HIV的特殊抗體類型,這項研究中,我們通過對免疫系統進行工程化操作來使其產生一種特殊環境從而製造出合適的抗體。基於此前多年的研究結果,如今研究人員闡明了廣譜中和性抗體(bnAbs)如何及何時在HIV感染者機體中出現,以及何時能夠有效阻斷抗體增殖來抑制病毒。
  • CDE文章 | 抗體藥物偶聯物抗藥抗體中和活性分析研究進展
    抗體藥物偶聯物; 免疫原性; 抗藥抗體; 中和抗體抗體藥物偶聯物( 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s) 是一類新興的抗癌治療藥物,此類藥物藉助單克隆抗體的特異性,靶向運送細胞毒素到腫瘤部位,不僅可以提高化學治療的療效,而且可以降低或消除細胞毒素分子對非靶組織、非靶細胞的毒性[1-2]。
  • Nat Med:廣泛中和抗體為HIV疫苗開發鋪平道路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蘇黎世大學和蘇黎世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揭示出哪些因素導致人體形成這些被稱作廣泛中和抗體(bnAbs)的抗體,因而為開發HIV疫苗開闢新的途徑。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Nature Medicin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Determinants of HIV-1 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y induction」。
  • 獼猴中HIV-1EV抗體共進化導致中和寬度的研究
    合理設計HIV-1疫苗的一個主要障礙是缺乏一個合適的靈長類動物模型,在該模型中,廣泛中和抗體(bnab)可被誘導,而導致這種反應的分子、生物學和免疫學機制是以可重複和迭代的方式研究的。這種模擬包括誘導抗體的頻率、動力學、效價、免疫遺傳學、結構和靶抗原表位;表位識別的結構和化學特徵;抗體成熟和環境逃逸的共同進化途徑。以上所有都是疫苗設計中需要考慮的關鍵特性。我們的研究結果大大補充了先前關於攜帶實驗室適應或動物傳播的HIV-1env或Env免疫原在RMs中誘發的異源二級病毒散發性中和的報導。
  • Science:重建機體的免疫耐受機制
    研究發現,一種抗炎環境(anti-inflammatory milieu)有助於誘導形成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免疫系統能夠為機體提供保護,免受感染性病原體(infectious agents)的侵害,同時也能夠在腫瘤出現的第一時間消滅它們,但是在發揮這些免疫保護功能的同時,又能夠保持機體的完整性。
  • Science:揭示強效中和SARS-CoV-2的人類抗體的共同分子特徵
    圖片來自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d2321。這些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稱為X射線晶體學的強大工具,對其中的兩種附著在SARS-CoV-2靶位點上的抗體進行了成像。由此產生的這種相互作用的原子結構細節應當對疫苗設計者以及希望開發靶向SARS-CoV-2上相同位點的抗病毒藥物的科學家們有用。
  • Science子刊:細胞自噬的黑暗面,幫助癌細胞逃脫免疫系統殺傷
    近日,再生元公司科學家在 Science 子刊 Science Immunology 雜誌發表了題為:Autophagy protects tumors from 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via inhibition of TNFα-induced apoptosis 的研究論文。
  • ...中和抗體,還可誘導保護性的T細胞免疫反應。食蟹猴攻-FX168財經網
    【我國首個新冠mRNA疫苗獲批臨床】6月25日據軍事科學院官方公眾號消息,由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與地方企業共同研究,開發形成的新型冠狀病毒mRNA候選疫苗(ARCoV)已於6月19日正式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臨床試驗批准。這是國內首個獲批開展臨床試驗的mRNA疫苗。
  • HIV疫苗最新研究進展 - Scienc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這種B細胞特徵還與更高水平的功能性抗病毒抗體反應---稱為抗體依賴性細胞吞噬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ular phagocytosis, ADCP)---相關,這有助揭示HIV疫苗RV144為何具有保護作用。3.Science子刊:HIV疫苗新策略!
  • 第二節 影響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
    第二節 影響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   抗原性物質進入機體後,有時導致正相免疫應答,有時導致免疫耐受或負相免疫應答。這兩種不同免疫應答的出現,取決於諸多因素的影響,而主要與抗原物質及機體兩方面的因素有關。
  • 第十三章 免疫應答(三):免疫耐受--第一節 免疫耐受的發現
    它是免疫應答的另一種重要類型,其表現與前述的正相免疫應答相反,亦與各種非特性的免疫抑制不同,後者無抗原特異性,對各種抗原均呈無應答或低應答(表13-1)。   按照免疫耐受形成的特點,可分為天然與獲得兩種。   免疫耐受既可天然獲得,亦可人工誘導。前者稱天然耐受(natural tolerance),後者稱獲得耐受(acpuired tolerance)。
  • Nature子刊:羊駝體內的抗體能中和新冠病毒
    設為星標 周一至周五 第一時間掌握 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分子生物學· 大羊駝體內的抗體能中和新冠病毒
  • 獼猴中HIV-1病毒抗體共同進化
    獼猴中HIV-1病毒抗體共同進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2 23:29:15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George M. Shaw研究組取得最新進展。
  • 伯內特:發現「免疫耐受」現象
    他對免疫學的第一個重要貢獻是關於獲得性免疫耐受的理論,認為在胚胎期給動物注射抗原,該動物不能產生抗體而是對該抗原獲得了耐受性。這種看法在1953年已為英國科學家P.B.梅達沃等人的實驗所證實。第二個重要貢獻是關於抗體生成的理論。他基於分子遺傳學的發展和實驗觀察,於1957年提出了有關抗體生成的克隆選擇學說。
  • 第四節 免疫耐受的機制
    而單價抗原(monomeric antigen)與免疫活性細胞表面抗原各個受體結合(圖13-1A),抗原佔據整個細胞的表面受體,對受體起封閉作用,則不能激活免疫細胞。如分子表面有許多相同重複決定簇的非胸腺依賴抗原在體內不易被分解,能與B細胞表面的抗原受體呈牢固、廣泛交聯,可使受體封閉。
  • NEJM大綜述:免疫治療時代的免疫耐受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對與T細胞識別和激活相關的分子事件的更詳細的了解,促成研發了多種產生免疫耐受的各種方法,如重編程、共刺激阻斷、檢查點抑制和抗原特異性免疫調節。與免疫耐受相關的「無應答」一詞是指缺乏以免疫細胞失活或缺失為特徵的致病性免疫,或通過調節細胞的參與、細胞分化的偏差,將致病性免疫轉為保護性免疫,或免疫屏障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