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4日/
生物谷BIOON/--少量HIV感染者產生具有令人吃驚效應的抗體:這些抗體不僅抵抗這些人體內自身攜帶的HIV毒株,而且也抵抗在全世界傳播的不同HIV亞型。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蘇黎世大學和蘇黎世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揭示出哪些因素導致人體形成這些被稱作廣泛中和抗體(bnAbs)的抗體,因而為開發HIV疫苗開闢新的途徑。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
Nature Medicin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Determinants of HIV-1 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y induction」。
從HIV研究中,我們知道大約1%的HIV感染者產生抵抗不同HIV毒株的抗體。這些bnAbs結合到HIV表面上很少發生變化且在不同HIV毒株中是相同的結構上。這些被稱作「突起(spike)」的由糖和蛋白組成的複合體是唯一的來自HIV本身的而且能夠被免疫系統通過抗體發動攻擊的表面結構。由於這些抗體的廣泛影響,它們成為開發有效地抵抗HIV的疫苗的基石。
病毒載量、病毒多樣性和感染持續時間促進抗體產生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對導致抵抗HIV的bnAbs產生的因素進行廣泛研究。他們研究了瑞士HIV隊列研究(Swiss HIV Cohort Study, SHCS)和蘇黎世原發性HIV感染研究(Zurich Primary HIV Infection Study, ZPHIS)中記錄的大約4500名HIV感染者,從中鑑定出239人能夠產生這樣的抗體。
首先,三種疾病特異性的特徵是比較重要的:存在於體內的病毒數量,發現的病毒類型多樣性以及未接受治療的HIV感染持續時間。蘇黎世大學醫院臨床傳染病教授Huldrych Günthard解釋道,「我們的研究能夠讓我們首次證實這三種特徵---病毒載量、病毒多樣性和感染持續時間---中的任何一種都會相互獨立地影響bnAbs產生。因此,我們在設計HIV疫苗時不必考慮所有的這三種特徵。考慮到疫苗接種的長期性,這是特別重要的---利用疫苗模擬一種更長的未接受治療的HIV感染是不可能的。」
黑人更高頻率地產生廣泛中和抗體(bnAbs)
第二個因素涉及種族:黑人HIV感染者要比白人HIV感染者更加高頻率地產生抵抗HIV的bnAbs---不論這項研究分析的其他因素。對蘇黎世大學醫院醫學病毒學教授Alexandra Trkola而言,這一令人吃驚的發現需要接受更加密切的研究:「首先,我們需要更加精確地理解不同種族的人的
遺傳、地理和社會經濟因素在產生這些抗體中起著多大的重要性和何種影響。」
不同的HIV亞型影響這些抗體的結合位點
第三個因素涉及HIV病毒亞型對抗體形成的影響。儘管抗體產生的頻率仍然不受影響,但是研究人員發現HIV病毒亞型對形成的抗體類型產生較強的影響。HIV亞型B更可能導致靶向HIV病毒表面上結合到人免疫細胞上的一個區域,即CD4結合位點。相比之下,非亞型B的HIV偏好產生結合到HIV病毒突起(V2聚糖)的一個糖組分上的抗體。因此,依賴於HIV病毒亞型,HIV病毒衣殼上的特異性結構特徵影響這些抗體的結合特異性。
Trkola作出結論,「我們的結果證實不同的因素如何促進廣泛性抵抗不同HIV病毒毒株的抗體產生。這將為我們系統地推進有效地抵抗HIV的疫苗開發鋪平道路。」(生物谷 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Determinants of HIV-1 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y inductionPeter Rusert, Roger D Kouyos, Claus Kadelka, Hanna Ebner, Merle Schanz, Michael Huber, Dominique L Braun, Nathanael Hozé, Alexandra Scherrer, Carsten Magnus, Jacqueline Weber, Therese Uhr, Valentina Cippa, Christian W Thorball, Herbert Kuster, Matthias Cavassini, Enos Bernasconi, Matthias Hoffmann, Alexandra Calmy, Manuel Battegay, Andri Rauch, Sabine Yerly, Vincent Aubert, Thomas Klimkait, Jürg Böni, Jacques Fellay, Roland R Regoes, Huldrych F Günthard, Alexandra Trkola, The Swiss HIV Cohort Study
doi:
10.1038/nm.4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