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請搜索公眾號「生物學通報」,或者加微信號:shengwuxuetongbao
文
張玉瑩 王月丹等(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免疫學系)
2018年,Allison和Honjo教授分別因為對免疫檢查點分子CTLA-4和PD-1的研究工作,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CTLA-4和PD-1都是活化T細胞表面表達的免疫檢查點分子,具有向T細胞轉導活化抑制信號的功能,是機體調節免疫應答和建立對自身抗原免疫耐受的重要「剎車」分子。在腫瘤組織微環境中,腫瘤細胞可以通過表達相應配體的方式,啟動T細胞表面的CTLA-4和PD-1分子的免疫抑制作用,導致腫瘤組織中浸潤的T細胞失能,從而使腫瘤細胞逃避免疫系統的監視和清除。通過應用抗CTLA-4和抗PD-1/PD-L1分子的單抗藥物,可以解除腫瘤組織對T細胞功能的抑制,從而發揮治療腫瘤的作用。目前,這2種免疫檢查點的抑制性單抗藥物均已上市,並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抗癌譜也在不斷地擴大。
北京時間2018年10月1日17時30分,瑞典卡羅林斯卡大學宣布來自美國的James P. Allison(艾利森)教授與來自日本的Tasuku Honjo(本庶佑)教授,因為在「癌症免疫治療」領域的傑出貢獻,而獲得了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其中,Allison教授在研究了細胞毒T淋巴細胞相關抗原4(CTLA-4,也被稱為CD152)的功能基礎上,率先推出了以CTLA-4為靶點的腫瘤治療抗體藥物——Yervoy(伊匹單抗,ipilimumab),為T細胞應答調節的基礎研究和腫瘤的免疫治療,開創了新的道路。另一位獲獎者Honjo教授,於1992年首先克隆並發現了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1(PD-1,也被稱為CD279),其後在著名華裔免疫學家陳列平教授有關PD-1配體——PD-L1分子及其功能研究的啟發下,Honjo與他人共同揭示了PD-1/PD-L1途徑在機體免疫應答調節過程中的反向和剎車制動作用,開創了以PD-1/PD-L1為靶點的腫瘤免疫治療方法。授予他們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主要也是為了獎勵他們在CTLA-4和PD-1分子相關領域研究與應用中作出的傑出貢獻。
從免疫學概念的角度講,CTLA-4和PD-1分子都屬於免疫檢查點分子。因此,準確地說,2018年諾貝爾獎的獲獎成果應該被稱為「基於免疫檢查點分子的腫瘤免疫治療」。那麼,什麼是免疫檢查點分子?
T細胞是機體的主要免疫應答細胞,其表面具有識別抗原信號的T細胞受體(TCR)和接受調控T細胞活化所需的共刺激信號分子。 在通常情況下,T細胞表面的共刺激信號分子,可分為兩大類。
較早被發現的一類共刺激信號分子(例如CD28分子和4-1BB分子等),一般在T細胞的表面為組成性的表達,主要為T細胞識別抗原信號後的活化,提供必需的第二信號。如果沒有這個第二信號,即使獲得了抗原信號,T細胞也無法活化、增殖和分化為效應T細胞,介導免疫應答,甚至還可能發生凋亡,導致對相應抗原信號的免疫耐受。
相對被發現較晚的一類共刺激分子(例如CTLA-4和PD-1)的功能,其只在活化後的T細胞表面表達,一旦被相應的配體分子結合併激活以後,就會向T細胞發出活化抑制信號,阻斷活化T細胞的增殖、分化及發揮免疫效應的功能,對T細胞的免疫應答過程,發揮類似於剎車和制動器的作用,避免過度的免疫應答效應過程損傷自身正常的組織細胞,從而引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風險。因此,這類發揮負向免疫調控作用的共刺激分子,也被稱為免疫「檢查點(checkpoint)分子」。
CTLA-4和PD-1是2種最有代表性的免疫檢查點分子。其中,早在1978年就已經被人們發現的CTLA-4分子(圖1),主要表達在活化的CD4+和CD8+ T細胞表面,與CD28分子同源,均屬於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員分子,能與CD28分子競爭結合B7分子。與CD28分子不同,CTLA-4 分子的細胞質區具有免疫受體酪氨酸抑制基序(ITIM)。當CTLA-4與相應配體結合後,其ITIM中的酪氨酸殘基磷酸化,繼而募集和結合蛋白質酪氨酸磷酸酶 (主要是SHP-1和 SHIP),並對 T 細胞活化過程中的多個重要信號轉導分子進行去磷酸化,使活化的T細胞分泌IL-2能力下降和發生細胞周期停滯,從而抑制T 細胞的活化、增殖和效應。此外,機體的調節性T細胞(Treg細胞)還能持續性地表達CTLA-4分子,通過下調抗原提呈細胞(APC)表達B7分子水平的方式,進一步抑制機體T細胞活化的CD28信號通路,在T 細胞活化的起始階段即可有效發揮負向調節的作用。
PD-1分子(圖2),是在1992年被日本科學家Honjo首先發現的,主要表達在活化T 細胞、B細胞、樹突狀細胞等細胞的表面,也與CD28分子同源,屬於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成員。與CTLA-4不同,PD-1的配體分子主要為PD-L1和PD-L2共2種。PD-1分子的細胞質區除了也具有ITIM區以外,還具有免疫受體酪氨酸轉換基序(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switch motif, ITSM)結構。當PD-1與相應配體結合以後,可以通過ITIM和ITSM結構的共同作用,使T細胞分泌IFN-γ及TNF-α等細胞因子的能力下降,細胞周期停滯,從而抑制T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及其效應的過程。而且,當TCR 和 PD-1同時被激活時,PD-1分子的活化可阻斷TCR 分子活化介導的磷酸化,從而阻礙T細胞的活化。一般認為,PD-1分子的調節與抑制作用主要在T細胞應答的效應階段。此外,PD-L1分子還能通過PD-1/PD-L1途徑,促進初始CD4+T細胞分化為Treg 細胞,進一步調節和抑制T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與效應過程,從而參與對自身抗原免疫耐受狀態的建立與維持。
機體的免疫系統就是通過上述T細胞活化的雙信號模式和免疫檢查點分子功能調節的方式,對T細胞及其介導的免疫應答過程,進行精密調控的,在發揮有效防禦和監視功能的同時,又能保障機體組織細胞的安全不受攻擊,維持機體內部生理環境保持穩定。
然而,很多的惡性腫瘤細胞也像正常組織細胞一樣,可以通過啟動活化T細胞表面的檢查點分子功能,繼而抑制和阻斷進入腫瘤組織中的效應T細胞效應功能,從而逃避機體免疫系統的監視和清除作用。例如,在腫瘤及慢性感染患者的體內,T細胞可處於過度激活狀態,反饋性地上調其細胞表面表達的CTLA-4和PD-1等免疫檢查點分子的水平,容易發生免疫應答和效應的負向調控和抑制。在體內,PD-1的配體分布非常廣泛,特別是PD-L1分子不僅在正常人體淋巴組織中的白細胞和組織細胞表面表達,而且還可以在炎症因子或者腫瘤細胞的作用下,被誘導表達於腫瘤組織的基質細胞表面,甚至腫瘤細胞的表面,從而導致腫瘤組織微環境中的T細胞活化受阻和功能障礙,使腫瘤細胞規避了機體免疫系統的監視和清除,導致腫瘤的發生和不斷進展(圖3)。
圖3 腫瘤組織微環境中T細胞表面免疫檢查點分子作用的模式圖
通過體外實驗、動物實驗和人體臨床試驗研究,人們發現,CTLA-4和PD-1/PD-L1的阻斷劑能逆轉腫瘤微環境及其成分對效應T 細胞的抑制作用,緩解腫瘤細胞的生長及進展,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
2011年,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了Allison主導研製的針對CTLA-4分子的腫瘤治療單克隆抗體藥物——伊匹單抗(商品名Yervoy)用於治療黑色素瘤,開創了靶向免疫檢查點,進行腫瘤免疫治療的先河。在應用過程中,Yervoy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治療效果,是第1種被臨床證實可以延長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總生存期的藥物。
2014年的4月和12月,美國FDA分別批准了2個全人源化的IgG4型抗PD-1單克隆抗體藥物——Pembrolizumab和Nivolumab,用於黑色素瘤、非小細胞性肺癌和經典霍奇金淋巴瘤等惡性腫瘤的治療。在難治性肺癌的治療研究中,抗PD-1單克隆抗體藥物取得了比化療更好的療效,並成為了PD-L1 高表達的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線治療藥物,為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開闢了一片新的天地。同時,基於免疫檢查點的腫瘤免疫治療在泌尿生殖系統腫瘤、結直腸癌和淋巴瘤等多種惡性腫瘤的治療中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其適應的腫瘤治療譜也在不斷擴展(表1)。
表1 美國FDA已批准的免疫檢查點分子抗體藥物
*該藥已於2018年6月被我國藥監部門審批通過,獲準在我國境內上市。
如同其他抗腫瘤治療方法一樣,基於免疫檢查點分子的腫瘤免疫治療也同樣面臨治療效果較低和存在毒副作用等方面的不足與挑戰,但是,隨著現代生物醫學技術研究與應用的不斷深入與發展,通過個體化與精準治療、調節給藥劑量和聯合用藥等方式,將可能不斷地提升該療法的治療效果和改善不良反應的發生,最終為攻克癌症,維護人類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一個新的有效治療手段。
文章來源:張玉瑩,林怡婷,姚依凡,王雪珩,王月丹.免疫檢查點分子與腫瘤免疫治療:解讀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生物學通報,2018,53(11):1-3.
猜你還喜歡下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