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發表造血幹細胞研究突破成果,論文登Nature

2021-01-07 百家號

11月19日,國際頂級期刊Nature雜誌刊登了中國科學家的一項重大突破成果。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院潘巍峻研究員團隊,歷時6年攻關,在世界上首次高清晰解析了體內造血幹細胞歸巢的完整動態過程,開闢了造血幹細胞長時程在體研究的新時代。

圖片來源:Nature

01、造血幹細胞

人體的血液中包含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各個類型的細胞。它們形態各異、各司其職,但卻擁有著共同的來源——造血幹細胞。

作為人體血液系統中的始祖細胞,造血幹細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可通過增殖、分化,產生全部血細胞類型,維持生命。

120秒動畫科普造血幹細胞「歸巢」

造血幹細胞在循環系統中尋找其最適宜的微環境的過程被稱為「歸巢」,只有尋找到自己的「家」,造血幹細胞才能有效發揮其功能。

在健康的生理狀態下,造血幹細胞仿佛攜帶一部GPS,總能找到其最佳位置。那麼,這些造血幹細胞是如何找到其正確位置的呢?這是很多科學家團隊試圖弄清的問題。

02、攻堅克難

然而,由於「造血幹細胞歸巢」這一生命過程的時空跨度非常大,其具體發生機制一直不為人知。

潘巍峻研究員及其核心研究團隊:後排從左向右為此項研究成果的共同第一作者李美、李丹彤、薛文志。(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院)

為攻克該科學難題,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院潘巍峻研究員帶領其研究團隊,歷時6年,整合了遺傳調控、免疫螢光標記和活體成像等多種技術,形成了一套全新的研究體系。

該系統可以在體內直接觀測新生造血幹細胞歸巢的完整過程。通過大量統計學分析和實驗驗證,該研究團隊首次闡明了造血幹細胞歸巢的時空規律,找到了造血幹細胞在造血組織中歸巢停留的「熱點區域」及其中特殊的靜脈微血管結構。

此外,在歸巢停留的「熱點區域」中,他們還發現了一種可以識別並且引導幹細胞歸巢的巨噬細胞新亞群,並將其命名為「先導細胞」。

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秘造血幹細胞體內歸巢全過程

03、意義重大

總結來說,該研究首次通過活體成像直觀記錄了歸巢各個階段細胞與微環境的相互作用機制,闡明了該生命過程中不同組織細胞之間的動態協作過程。這些發現極大豐富了現有的對造血幹細胞歸巢機制的科學認識。

這項成果是由中國科學家獨立完成的原創性重大科學發現,標誌著我國科研人員在國際造血幹細胞領域開創了長時程、高分辨、在體研究的新時代。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血液科主任陳彤教授表示,這一發現預示著今後在臨床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時可以靶向的、定向誘導造血幹細胞的歸巢,從而大大提高以後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成功率。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在造血幹細胞領域獲歷史性突破
    中新社北京5月19日電 (記者 陶社蘭)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所屬307醫院、蛋白質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劉兵課題組聯合北京大學湯富酬課題組、中國醫學科學院袁衛平課題組,高效捕獲稀有的造血幹細胞前體,從而在單細胞功能及分子層面解開其發育過程,不僅極大地推動了該領域的研究進展,而且提供了大量珍貴的原始數據。
  • 21世紀以來,登上Nature雜誌封面的13篇中國論文
    150年的漫漫長路,Nature見證了人類歷史上一次又一次重大科學突破。也見證了人類歷史上一次又一次重大科學突破。 當我們把目光聚焦在中國科研時,我們會發現一條昂揚的增長曲線 —— 中國的對外開放和研發支出的快速增加帶來了科研的爆發式成長,Nature發表的來自中國作者的論文也有可觀增長。
  • 造血幹細胞首次培育成功!白血病將無需骨髓移植
    造血幹細胞可以分化成紅細胞、血小板和白細胞 來源:medlive在一個健康成人體內,造血幹細胞存在於骨髓中,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的更新、補充都離不開這些造血幹細胞。「它們算得上種子細胞(master cell),」哈佛醫學院研究員喬治·達利(George Daley)說。
  • Nature:科學家首次揭示RNA表觀修飾在造血幹細胞發育中的關鍵作用
    其中,所有的血細胞都來源於造血幹細胞。這群幹細胞不僅可以維持血液系統的長期穩定,也是骨髓移植治療惡性血液疾病的核心組分。目前,造血幹細胞來源仍是制約臨床惡性血液疾病治療的瓶頸。因此,造血幹細胞的體內發育和體外誘導擴增已成為當今科學界的熱點課題之一。
  • Nature:痛覺神經竟然可以從骨髓動員造血幹細胞
    在整個生命過程中,造血幹細胞從骨髓中釋放出來,以在非自主神經的控制下以晝夜節律的方式補充血細胞。傷害性神經也與骨髓建立聯繫,但這些神經元也能動員造血幹細胞嗎?近日,發表在《Nature》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美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和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在骨髓中發現的傷害性神經有助於動員造血幹細胞。
  • Nat Cell Biol:研究揭示造血幹細胞的形成過程!
    Jude兒童研究醫院的研究人員使用視頻監控工具發現了促進血細胞發育的細胞。這項發現為在實驗室創造造血幹細胞提供了線索,最終可能有助於改善骨髓移植現狀。「這項研究可能為幹細胞生物學和血液發育學研究提供了新途徑,也為實驗室骨髓幹細胞移植提供了線索。」St. Jude兒童研究醫院血液科助理研究員、論文通訊作者Wilson Clements博士說道。
  • 中國科學家幹細胞治癌獲突破
    原標題:中國科學家幹細胞治癌獲突破參考消息網11月24日報導港媒稱,中國科學家通過幹細胞編程來「尋找並摧毀」癌症,朝著在癌症治療領域取得突破邁出了重要一步。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月22日報導,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教授王金勇及其研究團隊說,這項技術成功用於治療患有胸腺癌的小鼠,胸腺是人體免疫系統的重要器官。報導稱,根據上周發表在中國科學期刊《細胞研究》上的一篇論文,研究人員用幹細胞培育出了初期免疫細胞,這些細胞之後會發展成T細胞,T細胞在胸腺中生成,並在人體免疫反應中發揮核心作用。
  • 造血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匯總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12月4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he N-glycome regulates the endothelial-to-hematopoietic transition」。幹細胞分化,圖片來自Wikipedia。將細胞重編程為HSPC一直是自體幹細胞移植的最高目標,是血癌疾病的救命療法。
  • 造血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5期)
    論文通訊作者為天主教魯汶大學免疫學家Johan Van Weyenbergh和桑塔卡塔琳娜聯邦大學免疫學家André Báfica。圖片來源:medium.com。這些研究人員使用了來自健康捐獻者骨髓和臍帶血的造血幹細胞。Van Weyenbergh說,「我們將這些造血幹細胞放入試管中,並使其暴露於結核桿菌中。
  • 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研究獲進展
    來自美國埃默裡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Interferon-gamma and 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signaling
  • 造血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7期)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12月4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he N-glycome regulates the endothelial-to-hematopoietic transition」。幹細胞分化,圖片來自Wikipedia。將細胞重編程為HSPC一直是自體幹細胞移植的最高目標,是血癌疾病的救命療法。
  • 研究發現讓造血幹細胞保持年輕的「秘訣」
    新華社柏林12月8日電(記者田穎)德國烏爾姆大學近日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骨髓中的某些特殊幹細胞巢可以延緩造血幹細胞老化進程,而化療有可能會嚴重破壞這些幹細胞巢。造血幹細胞可以通過增殖分化產生紅細胞、白細胞等人體內所有類型的血液細胞。
  • Nature:為何我們的造血幹細胞存在於骨髓中?免受紫外線傷害是關鍵!
    四十年後,來自美國哈佛大學幹細胞與再生生物學系、波士頓兒童醫院幹細胞項目和哈佛幹細胞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發現了一條有價值的線索:這種造血幹細胞壁龕經進化後保護造血幹細胞免受陽光中有害紫外線(UV)的傷害。這種對造血幹細胞壁龕的新認識將有助人們增強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安全性。
  • Nature:活性氧影響造血幹細胞發育
    雖然人們研究活性氧(ROS)主要是由於它們在DNA損傷、蛋白/類脂氧化和細胞凋亡中的有害作用,但人們也不斷認識到ROS在一些組織中可能有有益作用。在哺乳動物造血系統中,造血幹細胞含有低濃度ROS,但出乎意料的是,「共同髓系祖細胞」( CMP)產生濃度相當高的ROS。
  • Nature子刊:陳玲玲等發表lncRNA綜述論文,詳述lncRNA的轉錄、剪接、定位及功能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長期從事長非編碼RNA生物學研究,發表了一系列長非編碼RNA重要研究成果。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長期從事長非編碼RNA生物學研究,發表了一系列長非編碼RNA重要研究成果,其中包括4篇 Cell 論文:兩篇lncRNA論文和兩篇circRNA論文,本文重點介紹其中的兩篇
  • 廣州健康院揭示造血幹細胞穩態調控的新機制
    近日,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王金勇課題組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程輝/程濤課題組合作攻關,在造血幹細胞穩態調控領域研究取得新突破,最近在Haematologica(血液學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Loss of Nupr1 promotes engraftment by tuning the quiescence threshold of hematopoietic
  • 《自然》:吃辣能促進造血!科學家發現痛覺神經促進造血的機制,吃辣椒或有助於動員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丨科學大發現
    的研究。吃辣居然能夠促進造血,就很驚奇。這項研究對於血液腫瘤治療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可以說是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圖源 | nature.com那麼如何收集到足夠的造血幹細胞呢?飲食攝入辣椒素明顯增加了造血幹細胞動員研究者還在論文中提到,以較低的劑量刺激疼痛,比如每天吃十個墨西哥紅辣椒,持續四天,是很有可能在人體內增強造血幹細胞動員的
  • 中國幹細胞研究重大突破 遺傳病有望娘胎裡治癒
    然而,不久的將來,也許只要像打預防針一樣,在孕早期注射一些造血幹細胞,就有望在娘胎裡將這些疾病治癒。作為「十五」期間國家863在幹細胞領域的重大項目,該成果昨天通過了專家鑑定。  幹細胞,特別是造血幹細胞移植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對於多種惡性疾病、遺傳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組織損傷修復等都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然而,由於難以找到合適的配型,以及移植後出現的排斥反應,幹細胞治療的臨床應用受到相當限制。
  • 傷害性感受神經元能夠調節造血幹細胞動員
    傷害性感受神經元能夠調節造血幹細胞動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4 16:05:04 美國愛因斯坦醫學院Paul S.
  • 科學家製成人工造血幹細胞 血液病治療或現突破
    【財新網】(記者 吳靖)日前,生命科學界獲得一項重大突破,科學家首次在實驗室培育出人工造血幹細胞。這項成果,有望讓白血病等疾病的患者可利用自身組織培養的健康細胞進行治療,而不再依賴骨髓移植作為最後的治療手段。  造血幹細胞是目前治療血液病的重要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