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活性氧影響造血幹細胞發育

2020-12-08 生物谷

雖然人們研究活性氧(ROS)主要是由於它們在DNA損傷、蛋白/類脂氧化和細胞凋亡中的有害作用,但人們也不斷認識到ROS在一些組織中可能有有益作用。在哺乳動物造血系統中,造血幹細胞含有低濃度ROS,但出乎意料的是,「共同髓系祖細胞」( CMP)產生濃度相當高的ROS。

Edward Owusu-Ansah和Utpal Banerjee在果蠅的兩個先祖細胞類型中,發現了ROS含量的這種差別在功能上的明顯重要性。他們發現,先祖細胞中由發育調控的、比較高的ROS含量使它們對分化比較敏感,並且確立了ROS在調控造血幹細胞命運中所起的信號作用。(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原始出處:

Nature 461, 537-541 (24 September 2009) | doi:10.1038/nature08313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prime Drosophila haematopoietic progenitors for differentiation

Edward Owusu-Ansah1,5 & Utpal Banerjee1,2,3,4

1 Department of Molecular,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2 Molecular Biology Institute,
3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4 Eli and Edythe Broad Center of Regenerative Medicine and Stem Cell Research,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California 90095, USA
5 Present address: Department of Genetics, Harvard Medical School, Boston, Massachusetts 02115, USA.
6 Correspondence to: Utpal Banerjee1,2,3,4 Correspondence and requests for materials should be addressed to U.B.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produced during various electron transfer reactions in vivo, are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deleterious to cells1. In the mammalian haematopoietic system,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s contain low levels of ROS. However, unexpectedly, the common myeloid progenitors (CMPs) produc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levels of ROS2. The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of this difference in ROS level in the two progenitor types remains unresolved2, 3. Here we show that Drosophila multipotent haematopoietic progenitors, which are largely akin to the mammalian myeloid progenitors4, display increased levels of ROS under in vivo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which are downregulated on differentiation. Scavenging the ROS from these haematopoietic progenitors by using in vivo genetic tools retards their differentiation into mature blood cells. Conversely, increasing the haematopoietic progenitor ROS beyond their basal level triggers precocious differentiation into all three mature blood cell types found in Drosophila, through a signalling pathway that involves JNK and FoxO activation as well as Polycomb downregulation. We conclude that the developmentally regulated, moderately high ROS level in the progenitor population sensitizes them to differentiation, and establishes a signalling role for ROS in the regulation of haematopoietic cell fate. Our results lead to a model that could be extended to reveal a probable signalling role for ROS i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CMPs in mammalian haematopoietic development and oxidative stress response.

相關焦點

  • Nature:科學家首次揭示RNA表觀修飾在造血幹細胞發育中的關鍵作用
    其中,所有的血細胞都來源於造血幹細胞。這群幹細胞不僅可以維持血液系統的長期穩定,也是骨髓移植治療惡性血液疾病的核心組分。目前,造血幹細胞來源仍是制約臨床惡性血液疾病治療的瓶頸。因此,造血幹細胞的體內發育和體外誘導擴增已成為當今科學界的熱點課題之一。
  • Nature:痛覺神經竟然可以從骨髓動員造血幹細胞
    血液幹細胞的主要特徵是它們能夠再生全身的血液和免疫系統。這一過程被稱為造血,而這些細胞被稱為造血幹細胞(HSC)。在發育的胚胎中,造血幹細胞在不同的解剖部位遊走,血液循環使其得以運輸。在出生後,這些細胞在骨髓中支持其靜態和自我更新的特殊環境中。
  • 活性氧ROS調控全能樣幹細胞的生成
    該研究發現高濃度活性氧ROS激活胚胎幹細胞中的全能性轉錄程序。(連結:http://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1-019-0127-5)高濃度活性氧促進全能樣幹細胞的產生小鼠胚胎幹細胞是一種萬能(pluripotent)幹細胞,在嵌合體胚胎實驗中可以發育成為動物胚胎細胞。
  • 兩性離子水凝膠培養人造血幹細胞
    兩性離子水凝膠培養人造血幹細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9 10:50:24 美國華盛頓大學Colleen Delaney和Shaoyi Jiang等研究人員合作研發了可用於擴增原代人造血幹細胞的兩性水凝膠
  • Nat Cell Biol:研究揭示造血幹細胞的形成過程!
    Jude兒童研究醫院的研究人員使用視頻監控工具發現了促進血細胞發育的細胞。這項發現為在實驗室創造造血幹細胞提供了線索,最終可能有助於改善骨髓移植現狀。「這項研究可能為幹細胞生物學和血液發育學研究提供了新途徑,也為實驗室骨髓幹細胞移植提供了線索。」St. Jude兒童研究醫院血液科助理研究員、論文通訊作者Wilson Clements博士說道。
  • 《自然》:吃辣能促進造血!科學家發現痛覺神經促進造血的機制,吃辣椒或有助於動員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丨科學大發現
    造血幹細胞(HSC)是維持人體全血和免疫系統的關鍵,這個不斷再生的過程即是造血。在胚胎發育中,造血幹細胞是在全身活躍的,而當胎兒出生之後,它們就定居在了骨髓小生境中,保持一種穩定自我更新狀態。圖源 | nature.com那麼如何收集到足夠的造血幹細胞呢?
  • Nature:辣椒素可促進疼痛感應神經元調動造血幹細胞
    在辣椒某種成分(該成分可作為一種刺激)的作用下,疼痛感應神經細胞可以調動小鼠的造血幹細胞,這一發現有望改善幹細胞移植過程。血液幹細胞的主要特徵是它們能夠再生人體的整個血液和免疫系統。人們將這一過程稱之為造血作用,而這種細胞則稱之為造血幹細胞(HSCs)。在處於發育的胚胎中,造血幹細胞在不同解剖位置遊走,血液循環使其能夠運輸到身體各處。
  • 造血幹細胞首次培育成功!白血病將無需骨髓移植
    研究人員將這些細胞注入小鼠體內,細胞能正常產生紅細胞、血小板和白細胞。很快,白血病患者將不再需要移植他人的骨髓,醫生用患者自身的體細胞就能培育出造血幹細胞,替換病變細胞。撰文 | 傑西卡·哈姆澤羅(Jessica Hamzelou)編譯 | 朱雅文科學家首次在實驗室培育出人類造血幹細胞,有望繞開骨髓移植,直接用患者自身細胞治療白血病等血液疾病。
  • 捐獻造血幹細胞 不會影響健康
    據悉,捐獻造血幹細胞是在肘靜脈處採血,採集的全血通過血細胞分離機提取所需的造血幹細胞後輸回體內。造血幹細胞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不會影響捐獻者的健康。一般只需總量為50毫升的幹細胞,就可以使一位白血病患者重建正常的造血機制與免疫功能,獲得新生。造血幹細胞配型成功的概率非常低,目前中華骨髓庫在庫志願捐獻者還遠不能滿足臨床需求。
  • 發育活性氧個體化機體抗應激與壽命
    發育活性氧個體化機體抗應激與壽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6 11:13:20 近日,美國密西根大學Ursula Jakob及其研究組發現,發育過程中產生的活性氧使機體的抗應激能力和壽命發生個體化。
  • 捐獻造血幹細胞對身體有影響嗎?
    人體內的造血幹細胞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正常情況下,人體各種細胞每天都在不斷新陳代謝,進行著生成、衰老、死亡的循環往復,失血或捐獻造血幹細胞後,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內,血液中的各種血細胞恢復到原來水平。因此,捐獻造血幹細胞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 Nature:幹細胞給血液疾病治療帶來新福音
    研究人員發表在《自然》雜誌上一篇論文表明,他們首次明確了體內引發造血幹細胞的生產機制,發現在骨髓和臍帶血內造血幹細胞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們可以補充人體的血液細胞的供應。一些白血病患者已經成功地使用造血幹細胞進行了移植治療,醫學專家認為造血幹細胞有可能有更廣泛的應用。首席研究員Peter Currie教授解釋說,理解造血幹細胞如何自我更新進行血液細胞補充是幹細胞生物學的核心理論。
  • 造血幹細胞表面標誌物
    2.4 胎兒造血系統與胚胎造血幹細胞胎兒造血系統是造血幹細胞的重要來源,但在臨床上尚未得到應用。圖1 造血幹細胞的來源3. 造血幹細胞的生物學特性造血幹細胞是真正的幹細胞,因為它們具有多能性、自我更新能力。其他特性還包括它的異質性。自我更新:造血幹細胞的自我更新意味著造血幹細胞產生與它們相同的子代細胞。
  • 中國科學家在造血幹細胞領域獲歷史性突破
    通過這些數據的挖掘,有望為造血幹細胞體外再生提供重要的理論基礎和科學認識。  這是全球造血幹細胞發育領域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發現。19日凌晨,英國《自然》雜誌以研究論文的形式在線發表這一重大發現。這是中國血液學工作者首次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
  • 造血幹細胞前體神秘面紗揭開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5月19日電 (記者唐先武 通訊員俞瑩)軍事醫學科學院307醫院劉兵課題組聯合北京大學湯富酬課題組、中國醫學科學院袁衛平課題組,高效捕獲稀有的造血幹細胞前體,從而在單細胞功能及分子層面揭開了其發育過程的神秘面紗。
  • Nature:為何我們的造血幹細胞存在於骨髓中?免受紫外線傷害是關鍵!
    四十年後,來自美國哈佛大學幹細胞與再生生物學系、波士頓兒童醫院幹細胞項目和哈佛幹細胞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發現了一條有價值的線索:這種造血幹細胞壁龕經進化後保護造血幹細胞免受陽光中有害紫外線(UV)的傷害。這種對造血幹細胞壁龕的新認識將有助人們增強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安全性。
  • 造血幹細胞標誌物:造血細胞學的關鍵因素
    大阪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內皮細胞選擇性粘附分子(ESAM)是造血幹細胞(HSC)和血管內皮細胞(EC)的表面標記,在小鼠造血的發生中起著重要作用。在成人型紅細胞生成的發展中。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幹細胞報告》上。
  • 捐造血幹細胞像獻血一樣簡單
    相比北京、山東、廣東等地而言,雲南造血幹細胞捐獻工作處於國內中等發展水平,至今已成功捐獻232例,造血幹細胞的成功捐獻需要太多緣分和幸運。」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雲南省分庫黃杰說。  現在捐造血幹細胞不再抽骨髓  「捐獻造血幹細胞到底是抽骨髓還是抽血液?」
  • 造血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匯總
    這些研究人員探究了兩種不同的人類造血幹細胞,即經過幾個步驟才能發育成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等不同類型的血細胞的未成熟細胞。他們研究了在人類骨髓中發現的長效造血幹細胞(long-term HSC)和短效造血幹細胞(short-term HSC)。
  • 優品薈生物造血幹細胞移植臨床應用醫學知識
    2、 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應用健康或基本健康的外周血造血幹細胞重建患者已被各種原因摧毀的骨髓或原已衰竭的骨髓。也就是說用超大劑量的化學藥物和放射照射,徹底摧毀白血病、淋巴瘤等患者的骨髓,使它創造血細胞的能力等於零,然後輸入其他健康人的外周血造血幹細胞,重建造血的過程。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因供者容易接受,目前在各移植中心移植病人當中佔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