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辣椒素可促進疼痛感應神經元調動造血幹細胞

2021-01-07 腦科學君

在辣椒某種成分(該成分可作為一種刺激)的作用下,疼痛感應神經細胞可以調動小鼠的造血幹細胞,這一發現有望改善幹細胞移植過程。

血液幹細胞的主要特徵是它們能夠再生人體的整個血液和免疫系統。人們將這一過程稱之為造血作用,而這種細胞則稱之為造血幹細胞(HSCs)。在處於發育的胚胎中,造血幹細胞在不同解剖位置遊走,血液循環使其能夠運輸到身體各處。出生後,這些細胞存在於骨髓的特殊生態位中,而這些生態位能夠確保細胞處於靜止狀態且進行自我更新1。

在整個生命過程中,造血幹細胞在非自主神經的控制下,以晝夜節律模式從骨髓中釋放出來,然後補充血細胞2。疼痛感應神經也會與骨髓建立聯繫,但這些神經元也能調動造血幹細胞嗎?

Gao等人3在《自然》雜誌上發表文章稱,已解決這一問題,並發現了辣椒所擁有的一種令人驚訝的作用。

這項工作具有潛在的臨床以及生物學意義。對於患有血癌,比如患有侵襲性白血病、淋巴瘤和多發性骨髓瘤的人來說,在進行大劑量化療之後,其治療的一個重要部分是自體幹細胞移植(ASCT)4 -- 即用健康的造血幹細胞來代替受損的造血幹細胞。為了避免出現併發症,自體幹細胞移植通常使用個體自身的幹細胞,一般在化療前從血液中進行收集,然後在化療後重新靜脈注射,以此使受損骨髓再生。

這個過程需要一種方法來促使健康的造血幹細胞離開其骨髓生態位,進入血液中來進行採集。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種被稱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分泌因子就作為最常用的分子。另一種常用的是在2003年以普樂沙福(plerixafor)這一形式出現的,這是一種小分子,它可以阻止造血幹細胞繼續粘附在骨髓支架上4。從那時起,研究進展包括不同的藥物施用途徑以及將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普樂沙福(plerixafor)所進行的不同結合。

但對於一部分人而言,造血幹細胞仍不能充分調動,其臨床風險因素包括年齡、遺傳和癌症類型(高達25%的淋巴瘤患者表現出調動能力差),以及反覆的幾輪化療5。因此,我們迫切需要了解調動造血幹細胞的分子機制4。

這篇文章作者首先對小鼠骨髓的神經纖維進行了免疫螢光成像調查,發現大部分都是「痛覺」神經。這些痛覺神經元是一種感覺神經元,它們通過對損傷產生疼痛反應來保護生物體免受危險。人們已發現傷害性感受器存在於可感知有害刺激的任何身體區域6。

關於屏障組織(比如皮膚和腸道)中的這些神經元,目前研究進展極好。除了疼痛感知之外,在非屏障組織(比如骨髓)中的傷害性感受器的生物學作用,目前研究結果仍然很不理想。

為了研究傷害性感受器在維持造血方面的潛在作用,Gao等人採用藥理和遺傳策略來排除這些神經元。這對骨髓中造血幹細胞的維持沒有影響。但它確實使得通過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誘導後調用到血液中的造血幹細胞數量明顯減少,這說明這一類神經元會影響造血幹細胞的粘附或轉移。

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是一種主要的神經遞質分子,由傷害性感受器神經元來進行分泌6。Gao等人發現,在使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普樂沙福(plerixafor)或兩者進行治療後,使用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能夠極大地改善造血幹細胞調用情況。

他們還發現,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可以直接影響造血幹細胞(而不是通過骨髓來間接作用),誘導造血幹細胞表面形成由CALCRL和RAMP1蛋白組合而成的二聚體受體(圖1)。基因工程小鼠的骨髓造血幹細胞中缺乏其中的任何一種,都會導致造血幹細胞調用出現問題。

圖1| 疼痛感應神經細胞調控造血幹細胞的調動情況。Gao與其同事3報告說,骨髓中的大部分神經都是被稱為傷害性感受器的神經元。他們發現,蛋白質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辣椒中一種叫做辣椒素的成分(目前仍未知是直接還是間接刺激)對這些神經的刺激,會導致細胞釋放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這一神經遞質分子。反過來,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通過由CALCRL和RAMP1蛋白組合而成的受體二聚體,將直接與稱為造血幹細胞(HSCs)的血液幹細胞進行結合。這會刺激造血幹細胞從骨髓移動到血管中去。

在臨床上,連續進行化療往往會導致造血幹細胞調用減少 -- Gao等人通過對小鼠進行順鉑這一化療藥物的治療(每周5次),重新證明了這一缺陷。值得注意的是,使用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可以恢復這些動物的造血幹細胞調用。這是一個潛在的重要發現,這一發現可以極大地改善「調用能力差」個體聚集造血幹細胞的醫療方案。

某些類型的辛辣食物可以引發傷害性感受器激活,因此Gao等人懷疑食用辛辣食物是否會引起造血幹細胞調用。為了驗證這個想法,文章作者給小鼠餵食了富含辣椒素的飲食 -- 辣椒素是辣椒的一種活性成分。結果發現,這種辛辣的食物增加了骨髓細胞外液中的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水平,並改善了通過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所誘導的造血幹細胞調用。當用藥理方法阻斷傷害性感受器時,這種效果就消失了,這表明這些神經元是富含辣椒素飲食產生效果的中介。

本文為我們了解神經系統、骨髓以及血細胞發育之間的聯繫增加了非常有意義的內容。早期利用骨髓中神經元的顯微照片所進行的研究表明,骨髓是由神經纖維所支配的7。在過去的10年中,手術、藥物以及基因去神經化模型確立了神經系統在調控造血幹細胞生態位中的作用8。但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交感神經纖維上(這些神經纖維主要參與機體的非自主動作),這些研究證明這些神經纖維有助於維持生態位的功能完整性9。

在此,Gao等人發現,造血幹細胞對其骨髓生態位的粘附及其向外周血調用的能力,是由傷害性感受器神經元通過分泌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這一神經遞質來直接作用於造血幹細胞來控制的。

令人驚訝的是,文章作者沒有檢測到CXCR4、CD44和VLA4分子細胞表面水平的神經元誘導變化,已知這些分子將在造血幹細胞上表達,並與其運輸相關。那麼,未來的研究將需要闡明CALCRL-RAMP1刺激後介導造血幹細胞調用的精確機制。

目前也不知道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否直接或間接地通過骨髓中的其他細胞類型影響傷害性感受器。此類問題可以利用動物的細胞類型特異性基因靶向來進行解決。此外,與人類相關的研究結果可能需要在臨床試驗中得以驗證,這是因為人類生物學往往不能在小鼠身上得到完美反映。

最後,我們還應該考慮骨髓中的應激反應及其對神經元的影響:例如,白血病會誘發骨髓中的神經損傷10,因此研究血液系統腫瘤和衰老對骨髓傷害性感受器的具體影響將是非常有價值的。儘管仍然存在這些問題,但我們現在已經開始對造血作用的神經調控有了一個強有力的分子機制認識。

參考文獻:

1. Crane, G. M., Jeffery, E. & Morrison, S. J. Nature Rev. Immunol.17, 573–590 (2017).

2. Méndez-Ferrer, S., Lucas, D., Battista, M. & Frenette, P. S. Nature452, 442–447 (2008).

3. Gao, X. et al.Nature

4. To, L. B., Levesque, J.-P. & Herbert, K. E. Blood118, 4530–4540 (2011).

5. Donmez, A., Yilmaz, F., Gokmen, N. & Tombuloglu, M. Transfus. Apher. Sci.49, 485–488 (2013).

6. Dubin, A. E. & Patapoutian, A. J. Clin. Invest.120, 3760–3772 (2010).

7. Calvo, W. Am. J. Anat.123, 315–328 (1968).

8. Agarwala, S. & Tamplin, O. J. Trends Cell. Biol.28, 987–998 (2018).

9. Picoli, C. C. et al.Stem Cells Transl. Med.

10. Hanoun, M. et al.Cell Stem Cell15, 365–375 (2014).

原文作者:Anastasia N. Tikhonova & Iannis Aifantis

編譯作者:裡爾(brainnews創作團隊)

校審:Simon(brainnews編輯部)

相關焦點

  • 《自然》:吃辣能促進造血!科學家發現痛覺神經促進造血的機制,吃辣椒或有助於動員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丨科學大發現
    吃辣居然能夠促進造血,就很驚奇。此前已經有學者發現,造血幹細胞動員受神經調控,所以研究者們首先通過螢光成像技術分析了骨髓神經纖維,發現其中竟然高達77%都是傷害感受神經元,此前已知的可參與動員的交感神經竟然不是主流!
  • 《Nature》:辣椒新功能,可刺激痛覺神經動員造血幹細胞用於血癌
    國際知名期刊《Nature》最新一期,刊登了一篇來自中國的報導,研究證實:痛覺神經元可從骨髓動員造血幹細胞(HSC),而辣椒的主要成分辣椒素會產生這種痛覺刺激。無疑辣椒的作用又多了一種。血癌,主要指血液系統的癌症,包括惡性白血病、淋巴瘤和多發性骨髓瘤等,化療效果不佳後,大劑量化療後,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自體幹細胞移植(ASCT),即用健康的造血幹細胞代替受損的造血幹細胞。但是臨床仍有少數患者造血幹細胞不能充分動員,無法在血液中抽取足量的造血幹細胞。可能原因包括年齡、遺傳學、癌症類型(多達25%的淋巴瘤患者動員不佳),以及反覆進行化療。
  • 傷害性感受神經元能夠調節造血幹細胞動員
    傷害性感受神經元能夠調節造血幹細胞動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4 16:05:04 美國愛因斯坦醫學院Paul S.
  • Nature:痛覺神經竟然可以從骨髓動員造血幹細胞
    在整個生命過程中,造血幹細胞從骨髓中釋放出來,以在非自主神經的控制下以晝夜節律的方式補充血細胞。傷害性神經也與骨髓建立聯繫,但這些神經元也能動員造血幹細胞嗎?近日,發表在《Nature》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美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和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在骨髓中發現的傷害性神經有助於動員造血幹細胞。
  • 表皮生長因子或可促進造血幹細胞再生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杜克大學的研究者表示,表皮生長因子可以在個體暴露於輻射後加速造血幹細胞的恢復  研究者John Chute表示,目前表皮生長因子刺激造血的作用機制還不清楚,血液組分的形成來源於造血幹細胞。研究者的研究闡述了表皮生長因子可以促進損傷後的造血幹細胞的生長以及再生。
  • Nat Cell Biol:研究揭示造血幹細胞的形成過程!
    Jude兒童研究醫院的研究人員使用視頻監控工具發現了促進血細胞發育的細胞。這項發現為在實驗室創造造血幹細胞提供了線索,最終可能有助於改善骨髓移植現狀。「這項研究可能為幹細胞生物學和血液發育學研究提供了新途徑,也為實驗室骨髓幹細胞移植提供了線索。」St. Jude兒童研究醫院血液科助理研究員、論文通訊作者Wilson Clements博士說道。
  • Nature:活性氧影響造血幹細胞發育
    在哺乳動物造血系統中,造血幹細胞含有低濃度ROS,但出乎意料的是,「共同髓系祖細胞」( CMP)產生濃度相當高的ROS。Edward Owusu-Ansah和Utpal Banerjee在果蠅的兩個先祖細胞類型中,發現了ROS含量的這種差別在功能上的明顯重要性。
  • 造血幹細胞表面標誌物
    圖2 造血幹細胞的多能性可塑性:可塑性是指造血幹細胞分化為多種非造血組織如心肌細胞的能力[2]。造血幹細胞運輸:從胚胎起源開始,HSPC從一個生態位移動到另一個。造血幹細胞(HSC)生態位是造血幹細胞賴以生存和自我更新的空間位置和生理微環境。造血幹細胞的運輸可分為歸巢、保留和植入。
  • 臨沂小夥捐造血幹細胞:生活不止眼前的疼痛,還很美好
    28日上午,來自臨沂的「90後」小夥張嵐清正在山東省千佛山醫院進行造血幹細胞捐獻,據悉,他是濟南市第64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同學患上白血病讓他決定成為志願者2012年,張嵐清的同學患上了白血病,「我當時去配型了,但是沒有成功。」在了解到造血幹細胞移植可以給血液病患者帶來生的希望後,張嵐清毅然決定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志願者。
  • 造血幹細胞捐獻方法
    正常情況下,人體各種細胞每天都在不斷新陳代謝,進行著生成、衰老、死亡的循環往復,失血或捐獻造血幹細胞後,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l-2 周內,血液中的各種血細胞恢復到原來水平,因此,捐獻造血幹細胞不會影響健康。採集造血幹細胞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 兩性離子水凝膠培養人造血幹細胞
    兩性離子水凝膠培養人造血幹細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9 10:50:24 美國華盛頓大學Colleen Delaney和Shaoyi Jiang等研究人員合作研發了可用於擴增原代人造血幹細胞的兩性水凝膠
  • 上海科學家揭示造血幹細胞調控激素 或可幹預白血病
    中科院生化與細胞所 供圖中新網上海7月25日電 (鄭瑩瑩 高雪蓮)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25日發布消息稱,該所的周波研究組與上海交通大學的鄭俊克研究組合作研究,首度揭示了促黃體生成素在維持造血幹細胞數量穩定中的重要調控功能,目前相關論文已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
  • Nature:科學家首次揭示RNA表觀修飾在造血幹細胞發育中的關鍵作用
    其中,所有的血細胞都來源於造血幹細胞。這群幹細胞不僅可以維持血液系統的長期穩定,也是骨髓移植治療惡性血液疾病的核心組分。目前,造血幹細胞來源仍是制約臨床惡性血液疾病治療的瓶頸。因此,造血幹細胞的體內發育和體外誘導擴增已成為當今科學界的熱點課題之一。
  • 前沿:幹細胞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研究進展
    目前,藥物和手術仍是神經病理性疼痛主要傳統幹預方式,但效果均不盡理想,因傳統方法不能對損傷神經進行修復或促進神經再生功能。所以,研究者尋找有效途徑幹預神經病理性疼痛顯得尤為重要。幹細胞為幹預神經病理性疼痛提供新途徑幹細胞可通過向受損神經及疼痛傳導相關區域遷移、分化為神經元及神經膠質細胞、分泌神經營養因子、抑制膠質細胞活化、抑制炎性反應、減輕體內氧化應激及改善微循環等特徵。
  • 造血幹細胞捐獻到底怎麼做?
    知識科普 健康促進 主辦:滎陽市健康促進辦公室 支持:滎陽市人民醫院 造血幹細胞是所有造血和免疫細胞的起源細胞,可分化成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還能跨系分化成多種組織器官的細胞,有自我更新、不斷複製、分化、歸巢的特性。
  • 造血幹細胞首次培育成功!白血病將無需骨髓移植
    研究人員將這些細胞注入小鼠體內,細胞能正常產生紅細胞、血小板和白細胞。很快,白血病患者將不再需要移植他人的骨髓,醫生用患者自身的體細胞就能培育出造血幹細胞,替換病變細胞。撰文 | 傑西卡·哈姆澤羅(Jessica Hamzelou)編譯 | 朱雅文科學家首次在實驗室培育出人類造血幹細胞,有望繞開骨髓移植,直接用患者自身細胞治療白血病等血液疾病。
  • 捐獻造血幹細胞對身體有影響嗎?
    人體內的造血幹細胞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正常情況下,人體各種細胞每天都在不斷新陳代謝,進行著生成、衰老、死亡的循環往復,失血或捐獻造血幹細胞後,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內,血液中的各種血細胞恢復到原來水平。因此,捐獻造血幹細胞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 骨髓造血幹細胞和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_鄭大中科博生
    具中科博生研究表明,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簡稱骨髓移植(BMT),它是在造血幹細胞移植術中,最早用於臨床,也是迄今為止最為成熟的移植技術。20世紀70年代以後,HLA抗原的發現是骨髓移植第二個劃時代的裡程碑。
  • 忙碌的多巴胺,其可促進慢性疼痛機制研究
    2015年5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多巴胺在大腦許多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促進慢性疼痛的機制一直了解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