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醫藥董事長肖嘯:基因治療的風險、前景和挑戰

2020-12-04 IPO早知道C叔

"基因編輯臨床上的應用前景是無限的。"

本文為IPO早知道原創

作者|C叔

11月20日,在啟明創投第二十屆CEO雲端峰會醫療健康論壇《對話科學家:基因編輯拿下諾獎,生命醫學迎來「終極武器」?》討論環節,信念醫藥董事長兼CSO肖嘯博士圍繞基因治療載體的應用場景,基因治療新藥的發展空間、前景和存在的挑戰等行業熱門話題進行了深度分享與探討,啟明創投投資合伙人唐豔旻擔任該場討論的主持人。

天眼查App信息顯示,信念醫藥成立於2018年,主要從事基因藥物的研發與商業化生產,包括腺相關病毒基因治療載體的前端篩選、生產工藝優化、GMP生產、臨床質控標準和臨床試驗等。

肖嘯博士長期從事基因治療藥物及其載體的研發及臨床應用,在基因治療領域具有三十多年的研究和產業化開發經驗。肖嘯博士創立的 Bamboo公司在2016年被輝瑞製藥以6.45億美元收購,Askbio公司在2020年被拜耳製藥以40億美元收購。

基因編輯工具CRISPR的應用場景

肖嘯博士在對今年獲得諾貝爾獎的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介紹時表示,CRISPR在三個方面都有非常強大的優勢。

首先,CRISPR技術最大的優勢在於能夠把染色體上面的一些錯誤遺傳信息糾正過來,也就是說能夠把遺傳的突變糾正過來,這是它最理想的一個應用的前景。

第二,如果糾正效率達不到的話,就可以把一些染色體上致病性的錯誤DNA片段切掉。這也是CRISPR功能非常強大的一個方面。

第三,CRISPR能夠實現定點整合效果,即把用於治療某種疾病的整個基因片段,插入到任一我們想插入的染色體指定位點上。

基因編輯主要的風險

肖嘯博士表示,「基因編輯的主要的風險,在於它可能有脫靶效應,也就是說它可能引起一些非特異性的一些編輯、切割。」現在大家的技術越來越先進了,所以這個方面應該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另一個是激發免疫的問題。如果把一個外源的東西放到人體內去治療疾病,這個外源的物質——例如基因編輯的Cas9酶,由於不是人體自身蛋白,免疫系統就會識別它是一個外來異物,從而會引起一些免疫反應。該問題可以通過免疫抑制及誘導免疫耐受等不同的方式來解決。

信念醫藥的產品布局

對於公司的產品布局,肖嘯博士表示,信念主要專注在開發腺相關病毒也就是AAV為載體的基因療法。AAV是一個非致命的病毒,許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被感染過,公司把它改造後用來治療疾病。「以罕見病為主,同時也治療帕金森症等疾病,大概一、二十個研發管線。」

目前大家已知的罕見病有5000種到6000種,也有人說7000種。當基因出現問題的時候,人就會出現相應的功能缺陷,或者是出現一些本不該有的功能。基因治療通俗來講,就是缺什麼補什麼,信念用有效的載體,把治療用基因帶到人體中去。信念現在研發得最快的兩個產品就是血友病B 和血友病A。

中國的血友病有十幾萬人,治療費用非常昂貴,絕大多數病人連重組凝血因子都購買不到。所以信念就把血友病作為一個切入點,先治療那些無藥可治,或者是缺醫少藥目前藥物療效不好的疾病,從罕見病開始,然後進入大病的治療。

就B型血友病,信念現在已經做了4例病人的臨床治療,就所收集到的數據來看,藥物安全性、療效都不錯。

信念在藥物開發方面最大的優勢就是在藥物的生產,公司可以做到完全不求人,依照最先進的藥物生產的方法。在本輪融資之後,信念開始在上海臨港建設15000平米的GMP生產車間。長遠來看,信念計劃從生物科技公司逐步轉型成為生物醫藥公司。

基因治療的發展前景與挑戰

肖嘯博士表示,基因治療技術的應用前景很好。如今很多風險投資都認識到以後基因治療藥物會成為主流藥物之一,而且各大藥廠包括輝瑞、諾華、強生等比較保守的公司都介入了,也可以說明其前景廣闊。

基因治療的市場需求巨大,在中國有2000多萬罕見病人,基本無藥可治。在歐美的病人比全世界其它地方更多。

在這種前景下,信念醫藥發展很快。肖嘯博士表示,「(信念醫藥)立足中國、面向全球的戰略也是跟啟明創投一起定下來的,我們公司還是充滿希望的,團隊很年輕,員工都非常好。我們現在已經差不多快100號人,到明年說不定就200人了。」

基因治療的挑戰第一在於怎樣把基因放進去,即靶向性。雖然目前的基因治療載體做得還不錯,但是它仍然有一些缺陷,目前的載體還是不夠理想。

第二個就是基因治療的可調控性。在基因療法中,基因進入到靶位置後,它會一直存在。信念希望能夠做到基因調控,想讓它開啟的時候就開啟,想把它關閉的時候就關閉。

最後,是可能需要重複注射的問題。基因治療藥物很多都是病毒來源的,目前全世界首選的基因治療方式,都是直接體內注射的,注射一次之後,人體就會產生抗體。但是人可以活幾十年,所以有可能需要重複注射,這在目前來說是一個困難。

信念醫藥目前正在在著手解決、改進這些問題。

相關焦點

  • 陳啟宇辭任復星醫藥董事長;藥監局受理首個基因編輯臨床試驗;基石...
    致力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治療腫瘤和其他重大疾病的抗體新藥研發,聚焦尚未滿足的醫藥需求,特別是腫瘤免疫治療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公司在單靶點抗體和雙特異性抗體新藥研發技術平臺上,已經擁有十多個新型腫瘤免疫治療抗體項目組成的豐富研發管線。亙喜生物亙喜生物成立於2017 年,旨在攻克行業所面臨的自體和同種異體CAR-T細胞產品普遍存在的技術挑戰。
  • 基因治療:趨勢與風險
    據醫藥市場調研機構EvaluatePharma不久前的報告,預計在未來6年內,將有多達60種基因療法獲得批准。  美國《科學》雜誌2018年指出,基因療法最初被設計用以治療先天性遺傳疾病,但近年來的科學發展讓基因療法在後天獲得的疾病領域也有了用武之地。
  • 精準醫療之基因系列:NGS應用前景探討(上海站)
    嘉賓介紹精準醫療之基因系列:NGS應用前景探討(上海站) 熊磊思路迪創始人、董事長 中科院生化所博士,瑞士蘇黎世大學博士後,15年腫瘤基因組藥物開發經驗,2010年回國創立3DMed(思路迪),專注腫瘤風險管理,個體化治療和新藥開發。
  • 基因治療方面的核心技術及產業前景
    與常規的藥物/治療方案相比,基因治療能從源頭上解決疾病的發生,故而在一些目前無法治療或療效不佳的疾病上有明顯優勢,比如血友病等。在安全性上,基因治療仍屬於新興技術,基因更改後通常難以逆轉,潛在風險較大。因此常規藥物仍然是疾病治療的首選方案,基因治療更多地是作為常規治療方案的補充。
  • 基因編輯的「利益」和「風險」如何衡量?
    極具爭議的基因療法基因重組技術可能是人類所有技術中最安全的技術之一。其在醫藥和農業方面已經取得了多種成效。當病毒第一次與細菌基因組合的時候、當克隆技術第一次被引入的時候、當幹細胞技術發展起來的時候就已經得到了適當的關注。
  • 【綜述】CAR-T和TCR-T 的應用前景和挑戰
    CD19抗原特異性CAR-T 細胞用於治療B細胞白血病和淋巴瘤臨床試驗中,顯示出持續的疾病緩解效果。由於CAR-T/TCR-T技術的優越表現,以及廣闊的應用前景,從而使其進入了當前激烈的製藥行業競技舞臺中與傳統的製藥業一較高低。
  • 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的新「野心」:抗體藥、細胞和基因治療
    據悉,本次落戶企業集中在抗體藥、細胞和基因治療領域,將增強BioBAY在抗體藥產業鏈端的優勢,深入布局免疫治療等新領域。國家科技部生物技術發展中心發布的《2019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競爭力評價及分析報告》顯示,中關村(000931,股吧)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上海張江高新區、蘇州工業園區、武漢東湖高新(600133,股吧)區和濟南高新區位列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綜合競爭力榜單前五位。
  • 我國首個原創型基因治療載體問世,打通基因編輯體內治療的最後一公裡
    特別是2012年以來,隨著CRISPR的橫空出世,基因編輯技術日漸趨於成熟。然而遺憾的是,相對於基因編輯工具本身的快速進化,其遞送技術的發展極其緩慢和困難。而遞送之於基因編輯治療的重要性如同火箭之於登月。由於遞送技術的滯後發展,體內基因編輯治療的臨床應用困難重重,整個領域都在期待遞送技術的突破。
  • 基因治療將引領生物醫藥第三次革命?
    不同於傳統小分子藥物和抗體藥物在蛋白質水平進行調控,基因治療可在基因水平發揮作用,因此可以克服傳統小分子和抗體的不足,對於致病基因清晰而蛋白質水平難以成藥的靶點具有獨特優勢。 如果把小分子藥物、抗體藥物稱為生物醫藥的前兩次革命,基因治療將引領生物醫藥的第三次產業革命。
  • 2015-2020年中國醫藥行業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
    在醫藥需求剛性化、社會人口高齡化以及農村人口城鎮化等因素的影響下,我國醫藥市場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都獲得極大的提升,醫藥行業的總體規模將保持持續快速增長。  面臨問題與挑戰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醫藥領域的重視,國家不斷出臺醫藥相關的政策,醫藥行業總體技術實力得到了提高,但是還存在中小企業數量過多、產能過剩等一些問題。因此,推進企業組織結構調整、提高產業集中度已成為我國醫藥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 杭州嘉因生物:乘風破浪,抓住基因治療的產業「新浪潮」
    這是一個符合中美歐GMP標準的生產平臺,同時具備滿足基因治療藥物研發和GMP生產的平臺,建立了從臨床前、CMC上下遊工藝和臨床階段完整的基因治療產業鏈。「基因治療作為一種新興的生物治療手段,經過多年的研究積累和創新,現在終於進入了騰飛階段,在十幾個疾病領域,上百個適應症中都展現出了巨大的應用前景。」杭州嘉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因生物」)創始人吳振華博士說道。
  • 科學生活:未來30年基因治療能否廣泛應用?
    而IBM公司最新公布的「未來5年的5項創新」計劃則指出:未來5年,你將擁有一張基於你的DNA基因圖。醫生為您預測健康風險、提出治療建議,醫藥公司的「對人製藥」都將成為可能。    醫藥研製真能實現個性化嗎?未來30年,我們能否用基因去治病?
  • 基因治療的投資要素分析
    AskBio成立於2001年,由Jude Samulski博士、華裔科學家肖嘯博士和Sheila Mikhail博士聯合創立。Synpromics啟動子技術截至目前,通過公開數據得知,目前國內至少有3家應用組織特異性啟動子的基因治療公司,分別為信念醫藥、諾潔貝、傲業生物。
  • 國內外基因治療CDMO市場布局|CDMO|基因|治療|細胞|技術|...
    根據Frost & Sullivan分析,細胞和基因療法在發現和臨床前的研發費用在9-11億美元,臨床階段費用在8-12億美元。同時,由於基因治療技術尚未成熟,風險大。近年來,國際大型生物製藥公司紛紛通過併購或合作的方式開展基因治療領域,如輝瑞與 Bamboo、新基與Juno、諾華與AveXis、羅氏與4D Molecular等。
  • CGT Asia 2021 亞洲細胞與基因治療創新峰會將於3月19日-20日舉辦
    上海2020年11月4日 /美通社/ -- 2021年度十大醫療創新(由美國克利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評選),基因療法成功入選。細胞與基因治療改變了人類治療遺傳疾病和疑難雜症的方式,並正在撬動整個製藥生態圈。
  • 深圳率先為細胞和基因治療立法 它們將迎新發展(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據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官網消息透露,為貫徹落實《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要求,深入實施生物醫藥發展戰略,加強細胞和基因治療管理,日前,市人大常委會召開了《深圳經濟特區細胞和基因產業促進條例》(暫定名)起草工作會議
  • 醫藥行業專題報告:Car-T細胞治療深度研究
    靶抗原的選擇對於 Car 的特異性、有效性以及基因改造 T 細胞自身的安全性等都是關鍵的決定因素。因此,選擇合適的靶點蛋白,是 Car-T 細胞免疫治療在腫瘤臨床研究應用中的一個重要挑戰。CD 分子表達作為表面標誌物可用於細胞類型鑑定,以 CD19 為靶點的 Car-T 細胞的臨床研究是目前各國 Car-T 研究中最熱門的靶點。
  • 基因工程與基因板塊前景分析
    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目的是要破譯出基因密碼並將其序列化製成研究藍本,從而對診斷病症和研究治療提供巨大幫助。那時候我們不僅可以看到癌症、愛滋病等絕症被攻克;人類可以通過基因克隆複製器官和無性繁殖;基因診斷和改動技術可以使人類後代不再受遺傳病的影響;而且人類將進入藥物個性化時代,人類的生命也將延長。正是由於這些新技術和新領域的不斷出現和日新月異,人類在新世紀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將發生重大變化。
  • 基因編輯治療重大進展!我國首個原創基因治療載體:類病毒體
    然而遺憾的是,相對於基因編輯工具本身的快速進化,其遞送技術的發展極其緩慢和困難。而遞送之於基因編輯治療的重要性如同火箭之於登月。由於遞送技術的滯後發展,體內基因編輯治療的臨床應用困難重重,整個領域都在期待遞送技術的突破。
  • 罕見病基因治療市場走熱 諾華、輝瑞、藍鳥、Spark、博雅輯因 16家...
    其中的限制因素不僅包括科研中相關病因尚未完全揭示,同時也包括傳統基因遞送的治療方式中,基因遞送載體的容量限制和免疫原性、新型基因編輯技術本身還並未被廣泛驗證的脫靶效應、同源重組效率等因素。因此,隨著科研的進步,使用新型基因治療技術(編輯工具、治療基因的改造)+新型/不斷優化的基因遞送載體的組合治療,罕見病將會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