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爭鳴!國內外基因治療CMDO市場布局

2021-01-11 騰訊網

聲明:本文為火石創造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網站、公眾號等轉載需經授權。

(標題勘誤:CDMO市場布局)2018年1月,美國宣布將在未來6年出資1.9億美元,支持體細胞基因編輯研究,促進基因治療發展,從而治療更多人類疾病。美國不惜重金髮展基因治療相關技術,顯然對這一領域十分看好。近兩年,中國在基因治療領域政策發布也非常密集,對基因編輯等技術給予了大量支持。預計到2024年,全球基因治療市場規模將達到千億元規模。伴隨著基因治療發展,基因治療CDMO也進入發展快車道。

一、

關於基因治療:離體治療vs體內治療

基因治療是指將基因導入人體細胞,以糾正或補充因基因缺陷和異常所引起的疾病的治療方法。導入的基因可以是與缺陷基因對應、在體內表達具有特異功能的同源基因,也可以是與缺陷基因無關的治療基因。與常規的藥物/治療方案相比,基因治療能從源頭上解決疾病的發生,故而在一些目前無法治療或療效不佳的疾病上有明顯優勢,例如血友病,依照現有治療方案,病人必須每周輸注Ⅷ因子等血液因子,而若通過基因療法治療,僅單次治療就能維持血液因子正常水平5年以上。

基因治療按照基因導入後的細胞培養模式可以分為「離體治療」和「體內治療」。「離體治療」的操作對象是從病人身上分離的細胞,然後在體外經過改造和擴增再回輸到體內達到治療的效果。「離體治療」大致上可以分為六步:

(1)將正常基因插入到病毒載體的 DNA 上;

(2)將重組後的病毒 DNA體外包裝產生具有感染能力的完整工程病毒:

(3)獲取病人的體細胞,如造血幹細胞等,體外培養擴增;

(4)用重組後的病毒感染獲取的病人細胞,病毒把正常基因導入靶細胞中;

(5)對攜帶正常基因的重組細胞體外培養擴增;

(6)將攜帶正常基因的重組細胞回輸到病人體內,實現疾病的治療。

「體內治療」操作時只需要把攜帶目的基因的病毒載體注入病變部位即可,理論上可以實現任意種類細胞的基因改造 ,不再像「離體治療」那樣受到細胞種類的限制,這是「體內治療」相對「離體治療」最大的優勢,但在技術上真正實現任意細胞的基因改造目前還有一定難度。此外,「體內治療」也省去了「離體治療」的細胞收集、基因改造、培養擴增等繁瑣的操作。

圖1 基因治療分類

圖片來源:火石創造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另外,根據治療基因的不同,廣義上可以分為 DNA治療,mRNA治療,以及RNA層面上的基於siRNA/miRNA/ASOs的小核酸藥物療法。

二、

基因治療核心技術:轉基因技術vs基因編輯技術

基因治療的核心技術是轉基因和基因編輯。轉基因技術發展早、更成熟,是目前基因治療主流技術,但應用受限,目前最常用的載體是經過人工改造後的工程病毒,臨床上使用最多的病毒載體是逆轉錄病毒、慢病毒和腺相關病毒,近年來非病毒載體由於其具有低細胞毒性、弱免疫原性的優勢,正處於逐步應用中。

表1 不同病毒載體特性

資料來源:Gene Therapy Net.com

基因編輯技術比起轉基因技術更為強大,市場前景廣闊,目前主要的技術可以分為鋅指酶技術ZFN、轉錄激活樣效應因子核酸酶技術TALEN和成簇規律性間隔的短回文重複序列技術CRISPR三大類。

表2 不同基因編輯技術對比

來源:火石創造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除了基因編輯技術,病毒載體的生產是目前基因治療商業化的另一大關鍵技術。在公司從小規模試驗轉向大規模研究,最後進行大規模商業化的過程中,基因治療的載體供應成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病毒載體製造過程繁瑣複雜、成本高昂。在監管上,在臨床試驗的早期難以滿足監管的所有要求。在產品分析上,也缺乏評估載體效力和安全性的標準化分析方法。

三、

全球基因治療市場

隨著近幾年基因檢測、基因編輯等技術逐漸發展,並開始應用於疾病篩查、癌症治療、慢性病治療等領域,以基因技術為基礎的基因治療市場在經歷了20多年的起伏後,又重新受到了廣泛關注。自2013年開始,基因治療在研產品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

圖2 全球基因治療在研產品數量(單位:個)

來源:Pharmapprojects

據EvauatePharma的預測,基因治療產品的銷售額將從2017年的1000萬美元增長到2024年的136億美元,其CAGR可達180%。

圖3 全球基因治療市場規模預估

來源:EvauatePharma

四、

基因治療的研發與合作

與傳統藥物研發相比,基因療法和細胞療法研發投入更高。根據Frost & Sullivan分析,細胞和基因療法在發現和臨床前的研發費用在9-11億美元,臨床階段費用在8-12億美元。同時,由於基因治療技術尚未成熟,風險大。近年來,國際大型生物製藥公司紛紛通過併購或合作的方式開展基因治療領域,如輝瑞與 Bamboo、新基與Juno、諾華與AveXis、羅氏與4D Molecular等。

表3:近年來大型製藥公司參與的基因治療併購合作項目

數據來源:火石創造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五、

基因治療的外包服務需求

如前所述,基因治療對於研發和生產的要求遠遠大於傳統藥物。如CAR-T療法,其具有不同於傳統化藥和生物藥的諸多特點,包括對細胞培養和基因穩定要求高,對環境及其敏感,易受多種因素(溫度、二氧化碳濃度、溼度)的影響等。因此具備成熟技術的專業CDMO公司對基因治療的研發與生產具有重要推動作用。以CELL for CURE公司為例,該公司於2013年在法國成立,是歐洲地區最早也是規模最大的CDMO公司,專注於細胞與基因治療藥物的生產。早在2014年,CELL for CURE便與CELLECTIS籤署了合作夥伴關係,用於生產同種異體CAR-T細胞產品,諾華公司於2018年12月正式宣布收購CELL for CURE公司。由此可見,不僅僅是初創公司,世界級的重磅醫藥公司也紛紛布局CDMO。根據Frost & Sullivan的估計,基因和細胞治療的CDMO/外包市場由2013年的5億美元增長到2017年的12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3.2%,預計2022年可達到36億美元,2017年後的複合增長率可達到24.3%。

圖4 全球基因治療CDMO市場變化及預測

來源:藥明康德招股說明書

表4 部分國外CDMO企業產能分布情況

資料來源:火石創造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隨著中國醫藥資本市場的壯大,國內越來越多的專注於基因治療的創新公司不斷湧現,國內醫藥市場對CDMO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藥品上市許可人制度(MAH)正式實施後,對CDMO的需求將會進一步得到釋放,如藥明康德在2018年深度布局體外精準醫療研發生產服務等業務領域,在細胞、基因治療領域複製CDMO模式,為CAR-T,TCR,癌症免疫療法、腺相關病毒(AAV)及慢病毒(Lenti-Virus)基因療法提供生產平臺,在中美都建立了CDMO工廠。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涉及基因CDMO的企業超過20家。與基因治療的企業布局相適應,這些企業長三角佔比最多,其次是粵港澳大灣區和環渤海地區。

表5 中國企業基因治療CDMO布局

資料來源:火石創造根據公開資料來源

後記

基因治療作為治療疾病的新手段,其研發投入比與傳統藥物更高,風險也更高大。無論製藥巨頭,還是創新型企業,都傾向於採用協同合作的方式進行研發,給基因治療CDMO帶來市場機會。預計到2022年我國基因治療CDMO規模將達到36億元。國內外湧現出一大批基藥質量領域CDMO企業,並在持續擴大產能。與基因治療企業布局相適應,我國基因治療CDMO企業主要分布在長三角、環渤海和粵港澳大灣區地區。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將是基因治療CDMO企業「百家爭鳴」的市場爆發期。

—END—

作者 | 高巖

相關焦點

  • 「醫藥頭條君」百家爭鳴!國內外基因治療CMDO市場布局
    百時美施貴寶Opdivo獲歐盟批准11月24日,百時美施貴寶宣布,歐盟委員會(EC)已批准Opdivo(nivolumab,納武利尤單抗),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氟嘧啶和鉑聯合化療的不能切除的、晚期、復發或轉移性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成人患者。頭條菌:該批准使Opdivo成為了歐盟第一款治療一種胃食管癌症的免疫療法。
  • 百家爭鳴!國內外基因治療CDMO市場布局|CDMO|基因|治療|細胞|技術|...
    2018年1月,美國宣布將在未來6年出資1.9億美元,支持體細胞基因編輯研究,促進基因治療發展,從而治療更多人類疾病。美國不惜重金髮展基因治療相關技術,顯然對這一領域十分看好。近兩年,中國在基因治療領域政策發布也非常密集,對基因編輯等技術給予了大量支持。預計到2024年,全球基因治療市場規模將達到千億元規模。
  • 輝瑞基因治療領域全布局:六年,30億美元合作與收購
    而輝瑞自2014年涉足基因治療以來,通過多個合作與收購等方式,陸續布局了涉及A型血友病、B型血友病、杜氏肌營養不良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威爾遜病以及弗裡德賴希共濟失調等多個研發領域,正在逐步成為基因治療領域一支強勁的力量。
  • 布局加速!我國基因治療產業現狀及趨勢簡析
    我國基因治療上遊產業鏈環節創新較弱,雖有上海和元、北京五加和等基因治療載體研發企業實現創新突破,但在大部分上遊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領域國外卡脖子現象嚴重,如培養基、一次性生物反應器等核心環節大部分市場仍被國外壟斷。表2 我國醫藥健康產業重點原材料及核心供應商
  • 貝瑞基因董事長高揚:國內外技術同級競爭 提質增效「六字秘訣」
    來源:證券日報作者:趙學毅 桂小筍「利用基因檢測技術進行腫瘤早篩,從技術發展層面來看,國內外並沒有明顯的迭代差異,這是一個新生領域,歷史負擔較少,使得國內外的從業者當前處在同一競爭層級,只是考慮到臨床需求的不同,對於不同應用場景而言,基因檢測技術有著不同的精準需求,行業競爭要真正解決的是臨床應用中的真實需求。」
  • CGT Asia 2021 亞洲細胞與基因治療創新峰會將於3月19日-20日舉辦
    上海2020年11月4日 /美通社/ -- 2021年度十大醫療創新(由美國克利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評選),基因療法成功入選。細胞與基因治療改變了人類治療遺傳疾病和疑難雜症的方式,並正在撬動整個製藥生態圈。
  • 國內外消費級基因檢測企業及產品大盤點
    作為國內消費級基因檢測行業領跑者,23魔方今日宣布近期完成總額6200萬元人民幣B3輪融資。消費級(DTC)基因檢測市場正在持續走熱中,本文匯總了國內外部分提供消費級基因檢測的企業及產品。
  • 諾獎加持,跨國藥企重金押注基因治療賽道,國內早期市場持續升溫
    雖然基因治療藥物有近30年的開發歷史,但由於2001年的「費城兒童醫院」事件,導致人們對基因治療並不看好甚至一度被美國FDA停止實驗。直到2017年,Spark Therapeutics公司的基因治療獲批,國內外的資本才開始看見基因治療的可行性;而基因編輯技術的潛力也在2019年CRISPR Therapeutics的臨床試驗後被大家看見,國內也因此開始湧入大量了從事基因治療的公司。
  • 跨國藥企重金押注基因治療賽道,國內早期市場持續升溫丨青桐資本 x...
    國內基因治療相關企業成立時間與所處輪次分布 這不同於細胞治療產業國內外齊頭並進的局面,在基因治療產業上,國內與歐美還是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從細胞治療到基因治療,國內為何沒能復刻這樣的成功呢?動脈網專訪了基因編輯行業領軍企業輝大基因的創始人楊輝博士,他向我們解釋了其中緣由。
  • 細胞及基因治療藥物研發商「和元生物」完成約2億元Pre-C輪融資,倚...
    【獵雲網北京】7月7日報導獵雲網近日獲悉,細胞及基因治療藥物研發商「和元生物」宣布完成約2億元Pre-C輪融資,由倚鋒資本領投,正心谷創新資本、浦東科創、張江科投、金浦投資、盛山資產、喬貝創投、復容投資、豐航投資等多家投資機構參與。
  • 諾獎加持,跨國藥企重金押注基因治療賽道,國內早期市場持續升溫丨...
    國內基因治療相關企業成立時間與所處輪次分布這不同於細胞治療產業國內外齊頭並進的局面,在基因治療產業上,國內與歐美還是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從細胞治療到基因治療,國內為何沒能復刻這樣的成功呢?動脈網專訪了基因編輯行業領軍企業輝大基因的創始人楊輝博士,他向我們解釋了其中緣由。其一、基因治療的技術壁壘比細胞治療更高。
  • 基因治療行業深度報告:千億市場大有可為
    儘管期間歷經起伏,近年來基因治療藥物的不 斷湧現證實基因治療正在不斷走向成熟。儘管目前國內獲批上市的基因治療數量較國際還有較大差距,可以預見的 是,不遠的未來基因療法將加速降落國內市場,為國內腫瘤患者和罕見病患者帶 來裨益。
  • 上藥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正式開工,聚焦基因治療等三大方向
    澎湃新聞從上海醫藥集團獲悉,上藥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將圍繞治療性抗體、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等生物醫療創新領域,打造國內生物醫藥板塊布局最齊全、技術領先的孵化轉化基地和產業化平臺,助力中國醫藥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 華大基因「聚焦均衡式」布局:擬引資發力感染防控業務
    本次交易完成後,華大因源註冊資本將增至1330萬元,華大基因持有華大因源的股權比例變更為63.53%,依然保持控股的大股東地位。若本次交易完成後,華大基因感染業務近期累計獲得近5億元融資,根據目前市場感染融資情況看,融資數額著實不低,華大因源的業務價值一定程度上獲得市場的認可。
  • 諾獎加持,跨國藥企重金押注基因治療賽道,國內早期市場持續升溫丨2020年終盤點
    基因治療是一個高壁壘且高風險的賽道,在國內市場還未成熟的階段,從事基因治療相關CRO服務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業直接運營研發基因療法的風險。動脈網簡單盤點了國內目前涉及到基因治療相關業務的企業,並對其進行了簡單的歸類和分析。
  • 聯科科技IPO:布局整體產業鏈,不斷擴展國內外市場
    除了持續對技術研發進行投入,公司還積極進行了產業鏈整體布局,主產品涵蓋了二氧化矽、炭黑及矽酸鈉。公司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重視能源綜合利用,利用炭黑尾氣資源,為二氧化矽、矽酸鈉及周圍企業提供尾氣、蒸汽;同時,公司按照分布式電源模式,建設了餘熱發電機組,滿足了自身電力需求。
  • 基因測序市場百舸爭流 諾禾致源成績斐然
    而精準醫療則可以通過更精確的診斷,預測潛在疾病的風險,提供更有效、更有針對性的治療,預防或幹預某種疾病的發生。它以患者個人基因組信息為基礎決定治療方針,針對基因給藥的治療方式,能夠更精確更高效的治療疾病。由此可見,基因測序作為精準醫療的重要技術手段,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 和元生物完成超3億元融資,正心谷資本領投,持續領跑細胞基因治療業務
    本輪融資主要用於公司臨港大規模精準產業園一期建設、引進海外高端人才、開發基因治療載體新技術、新工藝等方面,此將進一步擴大公司在國內細胞基因治療CRO/CDMO細分領域的領先優勢,更好滿足不斷增長的國內細胞治療和基因治療對重組病毒載體全方位需求,同時也為公司持續提升CDMO/CMO服務能力、進軍海外市場打下堅實基礎。
  • 我國基因測序市場規模穩定增長 主要應用於腫瘤診斷及治療領域
    ,全球基因測序行業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從2012年的35億美元增長到2019年的122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9.53%;初步預計到2020年全球基因測序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47億美元,到2024年將達到280億美元。
  • 臨床需求「催熟」大Panel基因檢測市場 貝瑞基因搶佔腫瘤精準治療...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記者 張敏近年來,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是腫瘤治療的熱門領域,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靶向治療還是免疫治療都需要分子診斷和基因檢測。和瑞基因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大Panel腫瘤基因檢測產品,能夠一次性定位腫瘤的「命門」,為患者準確使用靶向藥物治療和免疫治療,提高治癒率、延長生存周期提供極大的幫助。大Panel基因檢測市場需求迫切人類對疾病的認識隨著研究的深入而更加細分。據了解,大Panel基因檢測的出現主要是因為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兩個方面有著迫切的臨床需求和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