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生物技術藥物研發的幾大特點

2020-08-11 medicilon

當前,生物技術藥物已經成為了全球炙手可熱的新藥研發領域,2019年全球銷售Top10的藥品中,7個即為生物技術藥物。近年來,生物技術藥物在全球在研藥物整體中的比例逐年上升,有數據顯示,預計到2022年,全球生物技術藥物市場將達3260億美元。


生物技術藥物 美迪西

全球眾多國家紛紛重點投入於生物技術藥物的研發,美迪西生物藥臨床前研究業務板塊擁有成熟的技術平臺及豐富的成功案例。公司陸續建成了抗體藥物一站式研發外包產業化平臺、生物技術藥物非人靈長類安全評價專業技術服務平臺、非人靈長類動物實驗研究技術服務平臺、同位素代謝研究專業技術服務平臺等用於生物技術藥物研發的技術平臺,可以快速高質量開發生物技術藥物。應用上述技術平臺,公司在抗體藥物偶聯物(ADC)及疫苗、激素、多肽、單抗等生物藥領域具有豐富的臨床前研究經驗,且相應研究數據資料成功通過了藥物監管部門的臨床試驗申請。

目前生物技術藥物是具有巨大投資價值的醫藥細分領域,生物技術藥物無疑是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製藥行業的熱門領域。然而生物藥與傳統的小分子化藥相比各方面更具複雜性。

類型多樣,形式複雜

隨著生物技術藥物發展的日新月異,生物技術藥物越來越呈現多樣化的趨勢,除了抗體類藥物、重組蛋白藥物、多肽藥物、核酸藥物等分子類型的藥物外,還有近幾年炙手可熱的CAR-T、溶瘤病毒等細胞基因治療類藥物等。抗體藥物不僅只有傳統的單抗藥物,還有抗體片段藥物以及雙特異性抗體藥物,甚至還有多特異性抗體藥物,雙或多特異性抗體的靶點多樣,關鍵結構的組成形式也複雜多變;如重組蛋白藥物有著不同的重組融合形式,還可以有不同的藥物修飾形式,不同形式的修飾也會引起藥物的吸收代謝與功效等的不同;細胞基因治療藥物近年的研發熱潮風靡全球,除了以CAR-T形式出現以外,還在此基礎上出現CAR-NK、TCR-T等形式的藥物,不僅溶瘤病毒成為了熱點,而且溶瘤菌也成為了重要的創新藥物形式,可謂形式複雜多變。

投入更多,周期更長

一般認為,生物類似藥研發通常需要8~10年,比化學藥仿製藥的3~5年要長很多。有人認為一種典型的化學仿製藥的仿製成本為200萬~300萬美元,而生物類似藥的這一數字則高達0.75億~2.5億美元。而創新藥的時間和周期更長,從頭開發一個新藥需要耗費至少10億美元,10-20年的周期,對於全新生物藥來說往往還不止。

結構和工藝更複雜

一般而言,生物技術藥物在分子大小上要大百倍至上千倍。比如抗體藥分子量高達15萬道爾頓,而化學藥分子量通常不到1000道爾頓,這相當於是自行車與飛機的區別。而在分子結構方面,生物技術藥物的分子結構要遠比化學藥複雜。比如蛋白類藥,有一級結構(胺基酸序列)、二級結構(如α螺旋、β摺疊等)以及更複雜的三級結構。有些生物技術藥物,蛋白分子間三級結構的穩定結合還會形成四級結構。

更為複雜的是,在生物合成後這些生物技術藥物的結構通常會有翻譯後修飾(即PTM),包括糖基化、磷酸化等。而這些修飾,不同批次的生物技術藥物也會不盡相同,這些變化對於生物技術藥物的生物活性可能是很關鍵的,也為生物技術藥物的生產和工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像CAR-T等細胞治療類藥物則工藝要求更為複雜,產品本身具有高度的「個性化」和「異質性」,生產工藝與質量控制具有較強的「複雜性」和「特殊性」。

更為挑戰性的安全性評價要求

生物技術藥物因其副作用小、毒性小、靶向性強、療效高以及不易產生耐藥性等優勢而備受青睞,然而,由於其相比於傳統的小分子化學藥,生物技術藥物在分子大小、分子結構、生物活性、免疫原性等方面具有相當大的複雜性,這給生物技術藥物的安全性評價帶來了許多考驗。

生物技術藥物和化學藥的一個重要區別是它們的免疫原性,幾乎所有的治療性蛋白都會在人體內產生抗體,它們會通過中和內源性因子而降低藥物活力甚至誘發嚴重的副作用,因此免疫原性毒性評價是生物技術藥物區別於化學藥物的一個必要性要求。

如上所述,生物技術藥除了抗體、蛋白、多肽、核酸等大分子外,還有基因治療類的細胞水平的藥物。細胞不像分子水平的藥物,它是「活」的藥物,傳統的大分子藥物的安全性評價及涉及評價的分析技術不能完全滿足該種類型藥物評價的需要,作為新興藥物類型也對法規監管部門、藥物開發企業和CRO研發企業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 美迪西生物技術藥物分析團隊在生物技術藥的藥代動力學、毒代動力學、免疫原性及生物標誌物相關的分析與評價以及基因重組、單克隆抗體製備方面有著豐富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有能力承接從原材料製備到分析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務。

相關焦點

  • 藥劑學知識點歸納:生物技術藥物的概念和特點
    生物技術藥物的概念  生物技術藥物是指採用現代生物技術,藉助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動物來生產所需的藥品。運用DNA重組技術和單克隆抗體技術生產的蛋白質、多肽、酶、激素、疫苗、單克隆抗體和細胞生長因子等類藥物,也稱為生物技術藥物。
  • 晶準生物探索多次跨膜藥物靶點的納米抗體研發
    中新網上海新聞11月27日電 (周卓傲)「納米抗體具有易生產、易改造、穩定性強、特異性好等特點,其在新藥研發領域的應用也潛力巨大。」南京晶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談靜泉在2020藥物開發者合作大會上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 小分子、大分子藥物生物分析及表徵技術進展
    結構確認、生物分析、表徵和質量控制方法等的研究是藥物研發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這些研究必須儘可能準確、靈敏且具有選擇性。在過去30年裡,液相色譜和串聯質譜(LC-MS-MS)技術一直是許多小分子藥物分析的首選方法。在此期間,分析技術的高速發展為靈敏、可靠方法的開發提供了支持。
  • 新一代抗體藥物大盤點
    抗體藥物已成為整個製藥行業中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目前,基於新一代技術平臺,有70隻產品正在進行臨床開發。本文盤點了新一代抗體藥物,包括ADC、工程抗體、多特異性抗體、非免疫球蛋白配體等。新一代抗體藥物盤點目前,基於新一代技術平臺,有70隻產品正在進行臨床開發,絕大多數都處於Ⅰ期研究中。腫瘤無疑是最主要的領域,其中50%的腫瘤單克隆抗體新藥屬於新一代抗體。這些改變將增加新產品療效,並提供產品差異化和生命周期管理的機遇。
  • JMC:FBDD藥物發現技術盤點
    自1981年提出以來,隨著片段設計,篩選和優化技術的不斷提高,FBDD逐漸從理論走向實際,成為當今主流的藥物發現技術之一。迄今,全球共有4款由FBDD技術衍生的藥物獲得FDA批准,超過40種化合物處於臨床階段中。FBDD相較於傳統的高通量篩選(HTS)有著獨特的優勢,因此受到工業界和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 定點插入非天然胺基酸,Ambrx 用精準蛋白工程助力大分子藥物研發變革
    隨著基因技術的普及與腫瘤免疫治療在臨床大顯身手,未來生物大分子藥物的地位將進一步提升。而生物大分子藥物的研發擁有一系列的難點。現代藥物研發的核心步驟是從化合物庫中進行篩選,也就是碰運氣,缺乏對大分子藥物設計與改造的能力。另外,大分子藥物的合成比較困難,生成的異質也較難提純,這些都為大分子藥物的研發與商業化帶來了很大的制約。
  • 科普 生物發酵法制丁二酸的幾大特點
    醫藥工業中可用它生產磺胺藥、維生素A、維生素B和止血藥等。另外,丁二酸在紙張製造、紡織行業中也有廣泛的用途,還可用作潤滑劑、照相化學品和表面活性劑的原料,還可作食品酸味劑用於酒、飼料、糖果等的調味。揚子石化的生物發酵法合成丁二酸運用生物技術,在提升產品品質、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等方面取得很大進步,具有以下幾大特點:1、採用生物發酵生產丁二酸的代謝路徑明確,代謝產物簡單,丁二酸純度高,不含有不飽和的二元酸和單酸,因此作為聚合單體質量較高。
  • 長春市生物技術與基因工程藥物產業園建設項目
    、高投入、高附加值、多學科交叉的特點,具有聚集化發展的特性,以園區的形式聚集,可幫助生物醫藥企業快速獲取技術、資金、人才等資源,從而促進其成長。由於癌症治療具有成本高及醫療需求周期長等特點,越來越多疾病需要長期用藥,而生物藥在治療該類疾病等方面表現出良好的療效。因此,隨著癌症等慢性疾病患病率的日益增加,將會激發對生物藥的需求。
  • 盤點:國內學術界從事抗體藥物相關研發的科研機構和重點實驗室
    抗體與細胞免疫治療的科研、生產、臨床轉化——  上海交通大學細胞工程及抗體藥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依託上海交通大學和中信國健(現為三生國建)籌建的生物藥研發機構,它結合學校的基礎研究和產業化技術,旨在構建生物藥物從實驗室研究到產業化的整個研發流程。
  • 藥谷要聞 l大咖雲集 ,助力和度生物領跑腸道生物學藥物研發新賽道
    未來,在李恩博士的帶領下,科學顧問委員會將對和度生物新藥項目在科學和商業運營方面提供全面的指導,助力和度生物領跑腸道生物學藥物研發新賽道。資料顯示,和度生物於2019年成立於上海張江科學城。公司初創核心團隊來自諾華、阿斯利康等跨國研發平臺,擁有近20年的腫瘤與代謝性疾病研究和新藥研發經驗,在疾病生物學、臨床前新藥研究、腸道菌群和基因治療、藥物CMC和研發運營方面經驗豐富。
  • 知易生物:從活菌藥物研發到發展產業化平臺
    據知易生物總經理王曄介紹,公司成立時,國際活菌藥物領域尚處於起步階段,剛剛有幾個活體生物藥品種進入臨床,國內則是一片空白。成立至今,知易生物基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菌株發現和藥物開發,進行了大量創新研究,建立了從菌株到藥物的Know-How。其中,創新活菌藥物SK08的臨床試驗已於去年11月獲國家藥監局受理。在研發基礎上,團隊十分關注產業化平臺建設。
  • 生物藥品製劑研發及分析技術論壇
    英國馬爾文儀器有限公司 馬爾文儀器的技術和專業知識支持醫藥和生物醫藥領域的研究和測試,更好地表徵和控制蛋白質和其它生物高分子溶液,還可分析輸送藥物的生物載體。馬爾文儀器提供的數據有助於加快研究和產品開發進程,提升和保證產品品質。
  • 計算機如何輔助抗病毒藥物研發
    很多人以為,藥物的研發只有在穿著白大褂的實驗室裡可以做。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硬體、專業軟體的發展,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的方法已日趨成熟,其應用極大地加快了新藥研發的速度與效率,已成為現代藥物研發的常規方法之一。依賴於這樣的技術,研發人員即便足不出戶,也能為尋找治療此次病毒感染的潛在藥物上貢獻自己的力量。
  • 魏於全:生物治療與生物技術藥物研究進展
    2015年6月11日訊/生物谷BIOON/-6月11日,由生物谷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治療協同創新中心聯合主辦的「第六屆細胞治療國際研討會」在成都最佳西方成都金韻酒店隆重開幕。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中國科學院院士魏於全以「生物治療與生物技術藥物研究進展」為主題發表了精彩風趣的演講。近年來,人類重大疾病如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治療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隨著生物治療技術取得的重大突破,其在治療領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魏院士圍繞生物治療介紹了國內外生物醫藥的研發審批情況,並詳細介紹了基因治療在安全性、有效性、靶向性等方面的信息。
  • 國內抗體藥物研發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國內的生物技術的發展則有賴於21世紀初期培養的大量的生物技術型人才、國家政策的扶植以及大量資金的湧入。本文將說明國內抗體藥物的研發現狀以及目前存在的相關問題。 而其他大量的生物類似物以及全新單抗,還在申報或臨床研發的進程中。 國內主流研發企業研發轉型是生物藥的主要發展方向根據鹹達數據V3.2的數據,目前國內共有103家企業涉及單抗藥物的研發和申報。
  • 神奇的小分子藥物研發技術之PROTAC
    傳統的小分子抑制劑的作用機制是通過結合靶蛋白的活性位點從而抑制靶蛋白的功能,100多年來小分子的研發思路成功對抗了很多疾病。但小分子成藥的技術也面臨著諸多的限制和挑戰,例如小分子藥物會出現耐藥性,無法長期抑制靶向蛋白的活性;且小分子藥物需要維持一定的體內藥物濃度才能發揮作用;另外,還有很多靶點被認為是小分子所無法靶向的,如一些轉錄因子,骨架蛋白和無藥可治的突變靶點KRAS等。單抗雖然相對於小分子具有高親和力和高選擇性的優勢,但其最大弊端在於無法透過細胞膜,因此無法作用於細胞內靶點。
  • 全面支持疫苗研發!美迪西mRNA疫苗生物分析技術平臺
    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伴隨著疫情的肆虐,新冠疫苗的研發和大規模應用成了全球的熱切期待,國內外多家醫藥公司紛紛投入到新冠疫苗的研發隊列中。這兩款mRNA疫苗引起了業界廣泛關注,mRNA藥物研究也成了炙手可熱的領域。  美迪西生物醫藥長期為各類新型生物技術藥及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評價提供全方位支持,且也長期與加拿大Actuias等公司合作,致力於LNP-mRNA類藥物和疫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評價分析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建立健全了新型mRNA疫苗的相關生物分析技術平臺。
  • 從生物樣品分析規律到單抗藥物檢測最新技術進展,一起聽聽藥企技術...
    根據這一特點,我們可以從生物體內提取這些物質作為藥。 生物藥物的檢測:     生物藥物具有原料中的有效物質含量低、穩定性差、易腐敗等特點,故生物藥物的研發和生產過程中,理化檢驗指標和生物活性檢驗指標的檢測至關重要。
  • 生物晶片入門(一):生物晶片及應用簡介(生物晶片,基因,藥物,晶片技術)
    這種基因晶片診斷技術以其快速、高效、敏感、經濟、平行化、自動化等特點,將成為一項現代化診斷新技術。例如Affymetrix公司,把P53基因全長序列和已知突變的探針集成在晶片上,製成P53基因晶片,將在癌症(cancer)早期診斷(early diagnosis)中發揮作用。
  • 盤點:部分主流飛行時間、離子阱質譜產品及其技術特點
    由於篇幅所限,本文首先盤點了部分主流廠商產品及技術特點(下文按約稿回復先後排序),後續文章將繼續其他主流產品的盤點。保證biopharm科學家們更加高效地表徵生物分子的結構和功能,從而加快藥物上市時間並提高藥效。另外值得指出的是,被優化的6545XT也用於發現完整蛋白質、肽譜分析以及鑑定翻譯後修飾。關於6560 離子淌度質譜更加有效地在質量過濾的基礎上提供更多一維的分離,提供更詳細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