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於全院士做客水木清華講座講解腫瘤生物治療研究進展
魏於全院士做客水木清華講座講解腫瘤生物治療研究進展 清華新聞網3月31日電 3月26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四川大學副校長魏於全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在清華大學生物新館報告廳,為廣大師生作了題為「腫瘤生物治療研究進展」的精彩報告。
-
銀河生物攜手川大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 助推CART技術產業化
四川大學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魏於全院士團隊從事 CAR-T 細胞免疫治療研究9年,已進行了多個靶點抗腫瘤 CAR-T 細胞的研究,其中靶向人 CD19 的CAR-T 細胞治療血液腫瘤技術已經進入臨床試驗研究階段(已完成多例急性淋巴白血病患者的臨床治療),靶向人 VEGFR-1 的 CAR-T 細胞治療實體腫瘤技術即將完成臨床前研究。
-
2019年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評選結果揭曉
本報訊(記者 徐文靜)口服胰島素採用控釋膠囊選材及微粒包裹等技術,攻克了蛋白質口服給藥的關鍵瓶頸,並於去年在美國完成了IIb期臨床試驗,正在國內開展I期臨床試驗。這項由合肥天麥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研發的項目一經發布,便博得了陣陣掌聲。 1月11日,「2019年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評選」揭曉活動在我縣舉行。
-
納米技術在生物醫學中的研究進展
納米技術在生物醫學中的研究進展 來源:生物谷 2007-12-10 10:51 摘要:20世紀80年代開始研究的納米技術在90年代獲得了突破性進展,它給許多行業帶來巨大變化
-
小分子、大分子藥物生物分析及表徵技術進展
結構確認、生物分析、表徵和質量控制方法等的研究是藥物研發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這些研究必須儘可能準確、靈敏且具有選擇性。在過去30年裡,液相色譜和串聯質譜(LC-MS-MS)技術一直是許多小分子藥物分析的首選方法。在此期間,分析技術的高速發展為靈敏、可靠方法的開發提供了支持。
-
2018年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在桐廬發布
今天(1月12日),在浙江桐廬富春山健康城,富春山中國醫藥生物技術行業年度報告會暨2018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發布會成功舉辦,500位醫藥大咖齊聚桐廬,向業界及全社會展示了2018年度我國醫藥生物技的新進展、新成就。2018年1月桐廬被評為「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評選」永久會址。
-
中科院院士魏於全:四川探索癌症治療「量身定製」
中科院院士魏於全:四川探索癌症治療「量身定製」 相關閱讀□莊林本報記者熊筱偉 「治療癌症,我們在做一些非常前沿的探索,包括給病人提供個體化治療。」
-
專訪丨魏於全院士:中日生物醫藥成果轉化直通車平臺啟動
封面新聞記者 周家夷 攝像 李強魏於全中國科學院院士,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腫瘤中心與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理事長,四川省國際醫學交流促進會會長。11月10日,2019中日先進醫療與新藥研發高峰論壇暨成果轉化大會在成都召開,此次會議由四川省國際醫學交流促進會和日本神戶轉化醫學研究中心(TRI)共同舉辦。當天,中日雙方近1000項最先進的醫療技術、新藥研發等成果和產品供轉化與投資,其中包括日本方面提供的正在開展或已完成臨床試驗的幹細胞治療與生物材料等再生醫學產品、各種免疫治療與基因治療以及其它新藥產品400餘項。
-
魏於全院士:中美兩國在幹細胞治療監管上面臨相同挑戰
2003年3月,中國食藥監總局(CFDA)頒布了《人體細胞治療研究和製劑質量控制技術的指導原則》,把幹細胞產品納入藥物進行監管,在當時的背景下促進了中國幹細胞產品的發展。2001至2005年,中國批准了7個幹細胞治療產品的臨床研究,而彼時全球幹細胞臨床研究才剛剛起步。但隨後幾年,中國幹細胞治療等細胞治療缺少相關的監管法律、評審標準和評審機制。
-
神經系統疾病生物療法研究進展
受限於對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認知,發展新的治療策略對抗神經系統疾病仍是巨大挑戰。然而,廣泛的研究提高了我們對神經疾病發病機制的認識,為一些成功的治療幹預鋪平了道路。儘管取得了這些進展,但仍迫切需要開發能夠治療疾病或提高目前使用的CNS藥物療效的治療藥物。為此,生物藥被視為極具前景的藥物。
-
乳腺癌免疫治療及免疫生物標誌物研究進展
雖然在乳腺癌診治方面已取得巨大進展,但對於晚期乳腺癌患者,目前常規治療方案的效果並不理想,尤其是三陰性乳腺癌(TNBC)患者,接受傳統化療藥物治療的晚期TNB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僅13個月。近年來,針對乳腺癌免疫治療的研究逐漸增多,雖然乳腺癌被認為是弱或中等免疫原性的腫瘤,但研究發現,免疫治療在部分乳腺癌患者中也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其中研究最多的是靶向程序性死亡受體1(PDCD1,也稱PD-1)和程序性死亡受體配體1(PDCD1LG1,也稱PD-L1)的抗體。隨著各種PD-1/PD-L1抗體的獲批和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的發現,對於乳腺癌免疫治療的研究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
-
生物活性物質精準識別與靶向治療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李佳團隊與華東理工大學教授賀曉鵬團隊,在生物活性物種的精準檢測與靶向治療等生物醫學應用領域取得階段性研究進展。生物體內各種各樣的內源性活性物質(離子、酶和蛋白質等)在生命體內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當發生病理性改變時,體內生理平衡被打破,活性物種的表達和生理分布隨即發生變化。因此,探索生物活性物質的異常產生、生理分布與生物功能,對相關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十分重要。當前,利用螢光探針體系可視化監測各類活性物質已成為化學和生物學等交叉學科的熱點研究領域之一。
-
生物晶片入門(一):生物晶片及應用簡介(生物晶片,基因,藥物,晶片技術)
生物晶片技術是90年代中期以來影響最深遠的重大科技進展之一,是融微電子學、生物學、物理學、化學、計算機科學為一體的高度交叉的新技術,具有重大的基礎研究價值,又具有明顯的產業化前景。在實際應用方面,生物晶片技術可廣泛應用於疾病診斷和治療、藥物基因組圖譜、藥物篩選、中藥物種鑑定、農作物的優育優選、司法鑑定、食品衛生監督、環境檢測、國防等許多領域。
-
人體組織3D生物列印技術六項研究進展
近年來,3D生物列印技術在實現列印可移植器官目標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儘管目前仍然遙遙無期,但我們仍在繼續研究和完善該治療方法,這些研究進展可以為脊髓損傷、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氏症、腦癌等疾病帶來創新性改善療法。
-
2020年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揭曉—新聞—科學網
年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評選」揭曉活動以網絡直播形式舉辦。 5.新冠病毒基礎研究與技術平臺取得重要進展,帶動藥物與抗體的研發 我國多家單位成功解析了新冠病毒的重要蛋白的三維結構,構建出了新冠病毒的全病毒三維模型。SARS-CoV-2相關動物模型的創建,對闡明疾病的發病機制、傳播途徑以及宿主免疫應答具有重要作用,更是評估疫苗效力和藥物作用的基礎。
-
盤點生物技術藥物研發的幾大特點
生物技術藥物 美迪西全球眾多國家紛紛重點投入於生物技術藥物的研發,美迪西生物藥臨床前研究業務板塊擁有成熟的技術平臺及豐富的成功案例公司陸續建成了抗體藥物一站式研發外包產業化平臺、生物技術藥物非人靈長類安全評價專業技術服務平臺、非人靈長類動物實驗研究技術服務平臺、同位素代謝研究專業技術服務平臺等用於生物技術藥物研發的技術平臺,可以快速高質量開發生物技術藥物。應用上述技術平臺,公司在抗體藥物偶聯物(ADC)及疫苗、激素、多肽、單抗等生物藥領域具有豐富的臨床前研究經驗,且相應研究數據資料成功通過了藥物監管部門的臨床試驗申請。
-
攜手並進 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藥物分析技術分會在京成立
儀器信息網訊 2018年10月20~21日,由中國生物醫藥技術協會主辦,清華大學承辦的「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藥物分析技術分會成立大會暨藥物分析技術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京隆重召開。
-
共軛聚合物設計與生物醫藥研究獲進展
近幾年來共軛聚合物在細胞與動物水平的螢光成像以及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也獲得了高度關注。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以及科技部的資助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有機固體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在共軛聚合物設計與生物醫藥應用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癌症相關基因啟動子上甲基化的變化是癌症早期診斷的一種有潛力的生物標記。
-
2016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評選結果揭曉
為了體現評選的專業性和權威性,將所有候選項目提交相關領域的10名院士進行專家函審,根據項目是否具有技術創新性突出、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顯著、推動行業科技進步作用明顯等標準進行不記名投票;最終確定本年度的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
-
FDA生物標記的腫瘤個性化藥物
由表1可知,88個腫瘤領域藥物對應的生物標記類別紛繁複雜,標記位置出現在:適應症與應用、不良反應、臨床研究、警告和預防措施、臨床藥理學、藥物相互作用、劑量和用法、用於特定人群、黑框警告、患者諮詢信息、警告等多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