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信息網訊 2018年10月20~21日,由中國生物醫藥技術協會主辦,清華大學承辦的「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藥物分析技術分會成立大會暨藥物分析技術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京隆重召開。會議以「前沿交叉,創新引領」為主題,吸引近200位藥學及交叉學科權威專家與藥物分析同行參與出席。會議同期進行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藥物分析技術分會選舉工作,藥物分析技術分會在京宣布正式成立。
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藥物分析技術分會成立大會
清華大學羅國安教授主持成立大會
清華大學甄樹寧主任致辭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吳鐳處長致辭
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李少麗副會長致辭
為進一步積聚全國藥物分析領域的智慧,凝聚學科發展共識,凝練學科發展方向,有力地促進我國藥物分析學科的健康發展,促進學科科研和教學水平提升,促進學科人才隊伍的發展壯大,促進我國藥物分析最新成果和優質資源的開放共享,促進我國藥物分析技術的轉化應用,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國家藥典委員會的支持下,經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常務理事會批准,成立藥物分析技術分會, 分會秘書處設在清華大學。經大會選舉產生了分會常務委員、副主任委員和主任委員,聘任了秘書長、副秘書長,主要任職人員名單如下:
編號 | 職務 | 姓名 | 單位 |
1 | 主任委員 | 羅國安 | 清華大學 |
2 | 副主任委員 | 賀浪衝 | 西安交通大學 |
3 | 副主任委員 | 曾蘇 | 浙江大學 |
4 | 副主任委員 | 再帕爾·阿不力孜 | 中央民族大學 |
5 | 副主任委員 | 畢開順 | 瀋陽藥科大學 |
6 | 副主任委員 | 張尊建 | 中國藥科大學 |
7 | 秘書長 | 梁瓊麟 | 清華大學 |
8 | 副秘書長 | 王嗣岑 | 西安交通大學 |
9 | 副秘書長 | 餘露山 | 浙江大學 |
10 | 副秘書長 | 許風國 | 中國藥科大學 |
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為分會頒發聘書
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藥物分析技術分會成立大會合影留念
20日至21日舉行的「藥物分析技術創新發展高峰論壇」特邀劉昌孝院士等10位相關領域的領軍科學家和著名學者,就新技術、新方法進展及其最新應用研究成果、未來發展趨勢等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探討。
天津藥物研究院 劉昌孝院士
報告題目:中藥質量標誌物的研究進展與中藥產品質量追溯系統研究
中藥當前面臨療效和安全性、藥材標準和規範化、產業和質量以及國際資源掠奪等諸多挑戰,中醫藥要發展,必須在理論、藥物、研究方法、應用等方面實現創新。報告從關注影響中藥質量的因素、從植物次生代謝物中發現中藥質量標誌物和質量標誌物的定義、中藥產品製備過程中的質量標誌物的傳遞性和溯源性研究設計以及質量管理風險等方面論述了基於中藥質量標誌物的中藥產品質量追溯系統建設的一些關鍵問題,給予參會的藥物分析同行以啟發。
南京大學 鞠熀先教授
報告題目:納米靶向探針用於癌症治療與療效監測
納米材料通過與具有特異性識別能力的生物分子聯用,構建多功能的納米探針和藥物載體,可應用於癌細胞的螢光標記、磁性分離、基因轉染、熱療和藥物治療等眾多領域。報告介紹了課題組開展的構建葉酸靶向與PH激活的光動力學治療體系、提出雙受體介導的精準基因幹擾技術與癌症治療新方法等工作。下一步還將以解決癌症精準診治中的單個關鍵問題為目標,繼續發展原位在線檢測或多模態分子成像方法,提出療效實時活體監測新方法,實現診療一體化。
吉林大學 顧景凱教授
報告題目:The Precession Analysis of Nano-DDS in vivo
聚乙二醇(PEG)由於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兩親性,近年來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生物醫藥領域,包括用於修飾新型納米給藥系統(Nano drug delivery system, Nano-DDS)。傳統認為PEG為惰性物質,但研究發現大鼠注射PEG-4000後腎臟發生可逆性病變,基於此,課題組開發了PEG體內代謝輪廓色譜-質譜分析新方法,首次建立同步分析組織中負載與釋放藥物的定量分析新方法,揭示PEG進入細胞的方式以及脂質體在荷瘤鼠組織中的釋藥動力學。
浙江大學 方群教授
報告題目:基於微流控液滴技術的超微量高通量篩選和分析
課題組基於前期發展的自動化液滴分析篩選系統DropLab,建立了順序操作液滴陣列系統(Sequential Operation Droplet Array,SODA),利用吸-點-移單元操作的組合可在PL精度水平自動化完成靈活的液滴操控,有望成為一種通用化微量液滴操縱、分析和篩選的平臺和微量樣品前處理理想工具,應用在單分子、單細胞分析、蛋白結晶篩選、組學分析、臨床檢驗和組合化學等領域。課題組還進一步發展了高速毛細管電泳系統和超微型掌上高速毛細管電泳分析儀。
北京大學 黃巖誼教授
報告題目:微流控單細胞測序
報告介紹課題組以單細胞分析為目的,發展的一系列高通量DNA測序技術及其應用方法。課題組合作開發了一種用於單細胞測序的全基因組擴增新技術——乳液全基因組擴增(eWGA),大幅度提高了擴增的均勻性和準確性,可以同時檢測出單細胞中的小片段拷貝數變異(CNV)和高精度的單核苷酸變異(SNV),具有基因組的高覆蓋率並且能降低外源汙染等優勢。
華東理工大學 龍億濤教授
報告題目:基於限域納米孔道的單個蛋白質分子摺疊路徑研究
課題組以納米孔道為單分子研究平臺,利用納米孔「電化學空間限域」效應,構建了可實現高空間分辨的功能化新型納米孔道單分子界面,在具有孔尖極化增強效應的納米孔電極上開展了由弱相互作用引起的單個分子動態過程機制研究。課題組還自主搭建超靈敏光電單分子同步檢測儀器及大數據智能平臺,獲得皮安級電流解析度和微秒級時間解析度,為探索單個分子行為提供保障。
清華大學 李景虹教授
報告題目:單細胞分析化學
生物學研究進入「單細胞生物學」研究階段,需要分析化學工作者提供高時空解析度、多組分、高通量、實時動態的新方法和新工具。課題組發展了鏈置換與酶連接識別的核酸探針,實現細胞內miRNA/mRNA的單鹼基、單分子分辨的成像;通過調控核酸雜交構建了一種可以用於高通量標記的DNA編碼技術(SeqEA),實現單分子水平RNA的高通量成像;在單細胞水平上初步探究細胞基因表達空間分布、異質性、相關性與細胞基因功能、細胞表型的關係;對多種RNA同時分析成像,研究不同RNA之間的相互調控機制。
夏威夷大學 賈偉教授
報告題目:代謝組學在藥物毒理和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中的應用
報告介紹了課題組利用代謝組學開展的多項藥物毒理和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其中一項是課題組以普洱茶中多組分的藥代動力學為例,提出採用代謝組學與生物學分析技術相結合的手段進行多組分中藥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的新策略,發展了Poly-PK(polypharmacokinetics)的新概念,闡明多組分藥物在體內的吸收、代謝,為中藥研究的瓶頸問題——複雜成分中藥的藥代動力學研究提供思路。
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 王升啟研究員
報告題目:分子診斷在重大疫情防控中的地位和作用
合成生物技術、烈性傳染病病原體、生物武器等給人體健康造成威脅,發展新的分子診斷技術可實現傳染病病原體的準確檢測和有效控制,是防控重大疫情的關鍵。報告介紹新一代測序、核酸擴增、生物晶片和生物傳感等傳染病分子診斷新技術及其應用研究,課題組發展的「雙鏈基因探針」實時螢光定量PCR新技術、創建的可視化生物晶片新技術體系、研製的具有多重熱點和磁性內核複合結構材料,為突發疫情的應急傳染病防控策略提供新方法。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梁鑫淼研究員
報告題目:中藥分離分析方法與技術
基於中藥分離分析面臨的極性物質保留弱、異構體選擇性差、複雜樣品峰容量不足等挑戰,課題組開發了超純球形矽膠機制、反相/混合/親水/手性色譜柱等高效色譜分離材料,構建了中藥分離分析技術體系,並應用於本草物質組與新藥的發現。課題組近期開展中藥質量標準化與先進位造的研究,有效實現中藥農殘脫除、三七總皂苷純化、茛菪生物鹼純化和舒血寧注射劑質量升級。
本次會議得到神威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安捷倫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島津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有限公司等幾家企業的大力支持。安捷倫、島津兩家公司的技術代表在會上發表報告,介紹用於藥物分析的最新技術與設備。
安捷倫科技(中國)有限公司 徐聰博士
報告題目:Agilent LC-MS在天然產物中的應用
島津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 鄧力博士
報告題目:創新超臨界色譜質譜聯用技術拓展藥物分析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