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體藥物已成為整個製藥行業中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目前,基於新一代技術平臺,有70隻產品正在進行臨床開發。本文盤點了新一代抗體藥物,包括ADC、工程抗體、多特異性抗體、非免疫球蛋白配體等。
新一代抗體藥物盤點
目前,基於新一代技術平臺,有70隻產品正在進行臨床開發,絕大多數都處於Ⅰ期研究中。腫瘤無疑是最主要的領域,其中50%的腫瘤單克隆抗體新藥屬於新一代抗體。這些改變將增加新產品療效,並提供產品差異化和生命周期管理的機遇。
抗體-藥物共軛物
抗體-藥物共軛物(ADC)是最為耀眼的新抗體技術平臺。ADC通過化學連結器把細胞毒劑連接到單克隆抗體。通過靶向遞送化學治療劑直接作用於癌組織,ADC可增加單克隆抗體的臨床療效,並降低全身給藥的細胞毒性作用。
第一隻ADC產品是惠氏的麥羅塔(吉妥單克隆抗體-奧加米星),屬於卡奇黴素與CD33特異性單克隆抗體共軛物,用於治療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在2000年獲批上市,但2010年由於對其安全性的擔憂而退市。
ADC開發的新平臺,如西雅圖遺傳學公司和ImmunoGen公司的靶向性抗體有效載荷平臺(TAP)已經出現。在2011年底,西雅圖遺傳學的CD30-特異性單克隆抗體Adcetris(brentuximabvedotin)偶聯到抗有絲分裂劑monomethylauristatinE(MMAE),用於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治療,成為第一個獲得美國FDA批准的新一代ADC。但可能由於供應鏈和商品的成本高問題,該產品的商業化杳無音信。
第二隻獲得批准的新一代ADC是基因泰克/羅氏的Kadcyla(ado-trastuzumab-emtansine),在2013年初獲得批准。ado-trastuzumab-emtansine和羅氏2012年獲得批准的單克隆抗體Perjeta(帕妥珠單抗),都是被開發為羅氏另一隻單克隆抗體赫賽汀(曲妥珠單抗)的延伸使用,通過不同作用機制靶向於HER2(也稱ERBB2)。Perjeta抑制HER2-HER3的二聚化,而ado-trastuzumab-emtansine提供了一個細胞毒性有效載荷輸送到細胞中。這些藥物也可以與曲妥珠單克隆抗體的聯合或者輔助使用。
未來有望獲得批准上市的新一代ADC還包括:Celldex/西雅圖遺傳學的CDX011(glembatumumabvedotin),靶向作用於糖蛋白非轉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GPNMB),在美國獲得加速批准試驗。
工程抗體
現有的單克隆抗體開發過程經常應用鉸鏈工程與親和力成熟技術。新一代抗體開發的一個目標是Fc區域工程,以增加與效應細胞Fcγ受體的結合。這涉及到修飾的抗體糖基化模式或Fc區突變的胺基酸。糖工程是更需要驗證的方法,目前有兩大平臺:日本製藥商協和發酵麒麟的Potelligent和羅氏下屬子公司GlycoMab的GLYCART。
協和發酵麒麟的Poteligeo(mogamalizumab),是第一隻糖基化修飾增強效力的單克隆抗體,2012年在日本批准,用於CC-趨化因子受體4(CCR4)表達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和外周T細胞淋巴瘤(PTCL)的成年患者。
另外3隻糖基化修飾的單克隆抗體正在開發中:MedImmune公司/協和發酵麒麟合作開發的benralizumab,治療哮喘適應症研究處於Ⅲ期臨床試驗階段;同樣是這兩家公司合作開發的MEDI-551,用於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和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研究處於Ⅱ期臨床試驗階段;生命科學製藥/協和發酵麒麟合作開發的ecromeximab,用於治療轉移性黑色素瘤的研究處於Ⅱ期臨床試驗階段。在糖基化修飾的單克隆抗體中最為突出的是基因泰克的Gazyva(obinituzumab),在2013年11月獲得FDA"突破性療法"認定。Gazyva靶向於CD20,有望成為羅氏白血病治療藥物美羅華(利妥昔單抗)潛在的微型"重磅炸彈"繼任者。
其中基於胺基酸突變的Fc工程方法,最先進的是"XmAb"(XENCOR)方法。領先的候選物是XENCOR/MorphoSys公司的MOR208,目前處於Ⅲ期臨床試驗階段,靶點是CD19,用於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Fc區胺基酸突變可以通過改善與效應細胞的結合,提高抗體依賴型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和補體依賴型細胞毒作用,但同時也會由於提高了與新生兒Fc受體(FcRn)結合而導致半衰期延長。
多特異性抗體
在20世紀90年代,Medarex公司最早開發多特異性抗體,但沒有獲得成功。2009年,德國費森尤斯終於把Removab(catumaxomab)推向市場。Catumaxomab是三特異性抗體,適應症是惡性腹水。雖然該產品的臨床和商業潛力受到了限制,但它已驗證了多特異性的概念。目前,多種技術平臺都能夠開發多特異性抗體,不過還沒有雙特異性抗體進入到Ⅲ期臨床試驗階段。
然而,Micromet公司(2012年被安進收購)的雙特異性T細胞接合器(BiTE)平臺備受關注。BiTE抗體靶向於CD3,進而與腫瘤特異性抗原聯合發揮作用激活T細胞來對抗癌症。領先的候選物blinatumumab,目前已完成治療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的Ⅱ期臨床試驗。其他顯著技術包括MacroGenics公司的DART平臺,不過至今尚未有候選物進入到臨床試驗。
非免疫球蛋白配體
另一種方法已經完全拋棄抗體支架,通過對配體修飾實現抗體樣治療功能,這就是非免疫球蛋白配體。在這方面,眼力健/MolecularPartners公司合作開發的DARPin(設計的錨蛋白重複蛋白)AGN-150998處於Ⅱa期臨床試驗階段,靶向於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局部治療溼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已經引起特別關注。另一隻VEGF-靶向新一代抗體與非免疫球蛋白支架結構是Adnexus公司(已被百時美施貴寶收購)的Angiocept(pegdinetanib),治療膠質母細胞瘤,結腸直腸癌和非小細胞肺癌(NSCLC)研究處於Ⅱ期臨床試驗階段。然而,這些替代支架還沒有能夠完成Ⅱ期臨床試驗的。(生物谷Bioon.com)
新一代抗體藥物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