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今天(12月18日)上午,中國工程院《全球工程前沿2020》報告在京發布。報告圍繞信息與電子工程、醫藥衛生等9個領域,遴選出年度工程研究前沿93項和工程開發前沿91項。記者注意到,在醫藥衛生領域,「新型冠狀病毒及潛在新發高致病病毒的全球研究」入選前十名。
遴選6G、類腦智能等新興研究方向
據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寶峰介紹,報告圍繞機械與運載工程、信息與電子工程、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能源與礦業工程、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環境與輕紡工程、農業、醫藥衛生、工程管理9個領域,遴選出年度工程研究前沿93項和工程開發前沿91項,並對其中關鍵的28項工程研究前沿和28項工程開發前沿從國家布局、合作態勢以及發展趨勢等角度進行詳細剖析。
2020年全球工程前沿研究從技術供給和國家需求兩方面開展前瞻研判。一方面密切跟蹤全球工程科技最新動態,把握工程科技發展趨勢,遴選出6G、類腦智能、合成燃料等新興研究方向;另一方面,緊密結合國家戰略需求,針對新冠病毒、疫苗、公共衛生體系、晶片等當前我國亟須解決的重大需求和挑戰,提出工程科技的解決思路。
對動物來源冠狀病毒的分布演化亟須深入研究
在醫療衛生領域,「新型冠狀病毒及潛在新發高致病病毒的全球研究」入選工程研究前沿前十名。新型冠狀病毒是目前已知的第7種對人類致病的冠狀病毒,自然界中還存在數量眾多的其他冠狀病毒。
目前中國科學界率先鑑定並分離出病原體,證實可在人間傳播,第一時間與全球共享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序列;迅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及其編碼關鍵蛋白的結構,建立了可靠的細胞和動物模型用於疫苗和藥物研發,目前多個候選疫苗和藥物進入臨床三期試驗階段,使境內疫情在短期內得到有效控制。
新冠病毒、潛在新發高致病病毒研究的關鍵科學問題有哪些?報告解讀稱,新冠病毒從動物中跨越種屬屏障實現在人間傳播的分子機制仍不清楚,對於不同動物來源冠狀病毒在自然生態系統中的分布、演化、重組變異規律亟須持續深入研究。同時還包括病毒感染人體後激活機體的免疫系統,導致急性肺損傷、多臟器衰竭的作用機制;特異的診斷標誌物、重症風險預警標誌物等的完全鑑定。
新冠病毒病原體分離鑑定研究中國領先
報告稱,在整體趨勢上,未來將更加注重利用單細胞測序、反向遺傳學、大數據、AI等技術手段,在新冠病毒的感染、致病、傳播機制方面進行深入研究,推動更多基於理性設計的下一代疫苗和藥物進入臨床研究階段。
「新型冠狀病毒及潛在新發高致病病毒的全球研究」工程研究前沿中,核心論文發表位於前5位的國家是美國、中國、英國、德國和法國。在這項工程研究前沿方面,中國目前處於與國外同類研究「並跑」的態勢,在病原體分離鑑定和動物模型研究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