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2月1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工程院18日在北京發布《全球工程前沿2020》報告,聚焦工程科技領域具有前瞻性、先導性和探索性,對工程科技未來發展有重大影響和引領作用的主要研究和技術方向,從機械與運載工程、醫藥衛生等9個領域遴選出184個項目,包括年度工程研究前沿93項和工程開發前沿91項。
《全球工程前沿2020》報告一方面密切跟蹤全球工程科技最新動態,把握工程科技發展趨勢,遴選出6G、類腦智能、合成燃料等新興研究方向。另一方面,緊密結合國家戰略需求,針對新冠病毒、疫苗、公共衛生體系、晶片等當前中國亟須解決的重大需求和挑戰,提出工程科技的解決思路。
機械與運載工程領域,包括「數字孿生驅動的智能製造」「吸氣式高超聲速飛行器」「空間大型可展開天線」「作業型飛行機器人」等10項工程研究前沿、「基於5G技術的無人駕駛系統開發」「柔性電子製造技術」「仿生軟體機器人開發」等10項工程開發前沿。
信息與電子工程領域,包括「類腦智能晶片」「邊緣計算」「6G無線傳輸與網絡構架」「對抗學習」等10項工程研究前沿、「用於集成電路晶片納米光刻的EUV光源開發」「智慧機器人自主環境感知與場景認知」等10項工程開發前沿。
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領域,包括「用於腫瘤治療的智能納米藥物」「高效穩健合成太陽燃料」「人工結構量子材料與器件」等10項工程研究前沿、「廢塑料降解與回收循環利用」「半導體精密蝕刻技術」等10項工程開發前沿。
能源與礦業工程領域,包括「可再生合成燃料」「智能鑽井基礎理論與方法」等12項工程研究前沿、「可控核聚變實驗堆工程化關鍵技術」「三維立體對地勘查成像系統」等12項工程開發前沿。
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領域,包括「納米改性土木工程材料」「減緩城市熱島效應的規劃原理」等10項工程研究前沿、「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規劃與設計技術」「高速列車精確定位與安全導航技術」等10項工程開發前沿。
環境與輕紡工程領域,包括「複合汙染過程的微界面行為」「氣象與可持續發展」等10項工程研究前沿、「自然災害預防預警和恢復決策工程」「食品智能製造技術」等10項工程開發前沿。
農業領域,包括「農業機器人作業對象識別與定位」「動植物精準設計育種」等11項工程研究前沿、「無人農場智能裝備」「土壤有機汙染物修復」等9項工程開發前沿。
醫藥衛生領域,包括「完善公共衛生防疫體系和應急機制」「新型冠狀病毒及潛在新發高致病病毒的全球研究」「醫用機器人與智能醫學」等10項工程研究前沿、「突發重大傳染病疫苗與藥物研發」「突發重大傳染病診斷試劑與設備研發」「5G+健康醫療」等10項工程開發前沿。
工程管理領域,包括「供應鏈韌性」「重大工程社會責任研究」等10項工程研究前沿、「面向城市安全的綜合應急技術」「基於大數據的流行病調查技術與方法」等10項工程開發前沿。
據了解,中國工程院自2017年起聯合科睿唯安、高等教育出版社開展全球工程前沿研究,關注工程科技的研究動向和開發趨勢,每年發布一次報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