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納米科技成果在健康診療、動力鋰電池等領域實現核心技術創新

2020-12-04 國際在線

中科院「納米先導專項」首席科學家、國家納米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王琛介紹成果 屈功澤攝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屈功澤):根據中國科學院13日公布的最新消息,中科院的納米科技成果已在動力鋰電池、綠色印刷、納米催化、健康診療與飲用水處理等產業領域形成了一系列納米核心技術創新,吸引和帶動社會資本投入超過50億元。

中科院五年前啟動「變革性納米產業製造技術聚焦」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簡稱「納米先導專項」),針對新能源動力汽車、綠色印刷、能源、健康等領域的國家重大需求和行業迫切需要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通過一系列研究攻關,實現相應納米材料的規模化生產和應用,推動相關行業的發展。「納米先導專項」首席科學家——國家納米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王琛12日介紹:「我們通過這項努力,實現納米技術從基礎研究的突破,到變革性產業技術的跨越,打通『最後一公裡』,促進了我們納米技術創新鏈和產業鏈的精準對接。在長續航動力鋰電池、納米綠色印刷製造以及納米健康技術方面的進展,都體現了我們納米科學從基礎研究開始,到關鍵材料體系、關鍵技術的攻關以及工藝裝備、系統集成方面的這些努力,最終實現了它的產業化、規模化的應用,同時在環境、社會以及經濟效益方面都取得了很顯著的進展。」

對於具體的應用,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高級工程師沈海瀅舉例介紹:「大家都知道人體內一些生物分子,比如說蛋白質、核酸,都是在納米這個尺度上的。那麼我們就希望利用納米材料在結構以及功能上的一些特殊性質,來實現對這些生物分子進行捕獲、識別和讀出,推進納米技術在體外診斷方面的應用研發。」

沈海瀅透露,相關研究團隊在納米體外診斷技術、結核病診斷技術、腫瘤檢測技術以及藥物製劑研發方面都取得了進展,未來還會繼續推進相關醫療器械的註冊審批以及更多的醫療產品進入市場。這對於改善民眾健康具有重要意義。「經過這幾年的努力,我們已經將實驗室的一些技術進行產業化開發,獲得了一些技術突破。通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組織的註冊檢測、臨床實驗、體系考核,多款產品已經獲得了醫療器械證書。可以說,實現了納米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納米科技是上世紀末開始興起的新興學科,中國就此與國際同步進行了科研布局。據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務局副局長齊濤介紹:「納米科技在我國的發展速度應該說是領先國際的。比如,1997年與納米相關的SCI論文中只有6%涉及我國作者,從2011年開始則超越美國而居世界首位,一直到現在;在納米科技論文被引次數、高影響力論文以及專利方面,也呈現了類似的迅猛發展態勢。」

相關焦點

  • 我國納米技術在多領域取得重要成果
    來源:央廣網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中科院今天(13日)通報,我國納米技術已在動力鋰電池、綠色印刷、納米催化、健康診療及飲用水處理等產業領域取得重要成果。從2010年開始,我國納米領域的科技論文和納米技術專利數量已位居國際第一。2013年中科院啟動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類)「變革性納米產業製造技術聚焦」,簡稱「納米先導專項」,經過5年攻關已取得多項亮點成果。首先,在長續航動力鋰電池方面取得突破。
  • 高能:中科院正在研發可單次續航500公裡的鋰電池
    6月13日,中國科學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中科院「變革性納米產業製造技術聚焦」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以下簡稱「納米先導專項」)取得的重大成果。2013年7月,中科院啟動「納米先導專項」,針對在新能源動力汽車、綠色印刷、能源、健康等領域的國家重大需求和行業迫切需要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 經過5年協同努力攻關,中國科學院最終實現規模化生產和產業應用,在動力鋰電池、綠色印刷、納米催化、健康診療及飲用水處理等產業領域形成了一系列納米核心技術創新。
  • 全國技術轉移公共服務平臺攜手中科院人才中心舉辦「科技成果轉化...
    內容涉及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技術轉移體系建設、生物醫藥科技、區塊鏈技術、資本助力科技成果轉化、北大科技成果轉化經驗分享、新基建背景下研究所成果案例分享、新材料技術成果介紹等廣泛領域。近年來在成果與人才對接方面,中科院與眾多的科研院所、高校和高新技術企業建立了業務聯繫和合作關係,匯聚高端人才資源,促進地方科技和經濟發展。希望通過這次研討會,共同探討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有效模式,更好地將中科院的技術轉移技術創新平臺,研究成果和轉化經驗分享給大家,促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對接,同時為成果轉移爭取更多的金融支持,實現市場化運作,讓更多創新要素匯聚融合,促進更多的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 八月瓜攜手中科院人才中心舉辦 「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及科技成果...
    內容涉及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技術轉移體系建設、生物醫藥科技、區塊鏈技術、資本助力科技成果轉化、北大科技成果轉化經驗分享、新基建背景下研究所成果案例分享、新材料技術成果介紹等廣泛領域。近年來在成果與人才對接方面,中科院與眾多的科研院所、高校和高新技術企業建立了業務聯繫和合作關係,匯聚高端人才資源,促進地方科技和經濟發展。希望通過這次研討會,共同探討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有效模式,更好地將中科院的技術轉移技術創新平臺,研究成果和轉化經驗分享給大家,促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對接,同時為成果轉移爭取更多的金融支持,實現市場化運作,讓更多創新要素匯聚融合,促進更多的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 納米中心舉辦納米材料應用技術創新論壇(第4期:納米能源)
    2020年10月17日, 納米雜化材料應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和河南省納米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合舉辦的第四期「納米材料應用技術創新論壇」在納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四樓會議室召開。本次論壇為與會專家和納米中心師生提供了交流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研究領域的新成果、新思想、新趨勢的機會,搭建了相互了解,交流合作的平臺,對中心今後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16日下午和17日下午,與會專家還就新形勢下如何開展科學研究進行了探討,並對中心的「十四五」規划進行了交流、指導。
  • 中科院自動化所腦科學領域科技成果轉化研討會在京舉行
    中科院自動化所供圖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黨委副書記戰超表示,當前環境下,科技創新的競爭已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近年來,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大力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在腦科學和類腦智能方面,自動化所通過對腦功能活動檢測設備的研發,圍繞腦部檢測與成像提出了標準顱腦模型、信號分析算法和系統開發方案,目前已形成了「人類全新的腦網絡組圖譜」、「光電同步腦活動檢測儀」等重要成果並臨床應用。這些重要成果不僅填補臨床應用空白,而且能夠建立產品行業標準,進而形成有國際影響力的技術與產品。
  • 中科院化學所:技術創新與產業化「雙管齊下」—新聞—科學網
    他們通過加強所地合作,不斷推動著高新技術成果的產業化發展,踐行著國家的科技興國戰略。 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中科院化學所副所長王篤金表示,化學所科研成果轉化的整體思路是圍繞化學所的定位,針對國家戰略需求以及社會進步對科學技術的要求,以重大科研成果轉化、為重點企業和地方政府服務為宗旨來推動高新技術創新性研究和產業化,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 中科院院士趙宇亮:廣東可打造我國納米科技全鏈條創新體系標杆
    趙宇亮建議,廣東可重點引領、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成我國納米科技「從基礎研究到應用技術研發、再到產業轉移轉化」的全鏈條創新體系的標杆,形成納米科技產業集聚區和輻射效應圈。 比如人工智慧,未來50年甚至更長時間,人類發展會進入智能時代,納米技術就是支撐智能時代的底層和新技術。因為無傳感器就無智能,而傳感器的核心技術是敏感材料,納米技術就是其核心。 又比如碳納米管纖維材料,這可能是迄今為止人造材料中強度最大、質量最輕、強度和質量比最佳的材料之一。
  • 【人民網】中科院盤點「十二五」25項代表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1月15日上午召開發布會,公布了該院「十二五」期間25項具有代表性的通用領域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表示,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等方面,中科院取得了一批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基礎前沿研究成果,實現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提供了一批系統解決方案,大力推動科技成果應用轉化產生重大經濟社會效益。
  • 南海企業家與中科院開展創新成果對接
    製造業企業在推進精益生產時最核心的問題是什麼?面對中科院眾多的科研技術,企業又該如何進行對接合作和實現轉化?  12月10日—11日,「南商新生代,走進中科院—2019年佛山市南海區青年企業家高級研修班」的企業家們聚焦5G時代的行業和社會變革,深入探討精益生產在智能製造上如何落地,並與中國科學院(以下簡稱「中科院」)舉行了創新成果對接。
  • 德方納米:借力創業板 打造納米級鋰電池材料領跑者
    4月10日,德方納米順完成網上定價發行,以41.78元/股的價格發行1069萬股,投資者認購率達99.75%。4月15日,德方納米將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首創先河,將納米技術應用於製備鋰電池材料自2007年成立以來,德方納米一直致力於納米材料製備技術的開發和產業化。
  • 納米科技,離你我很近
    提到納米科技的應用,人們通常會想到一些高精尖領域。事實上,納米科技還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5年前,中國科學院推出了「變革性納米產業製造技術聚焦」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以下簡稱納米專項),支持科學家將實驗室小試技術推向中試,讓更多的納米科技成果走向實際應用。如今該專項已取得顯著成效。
  • 中科院納米科技研究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如利用有序氧化鋁模板與CVD相結合合成出納米Si、Ni、TiO2和GaN線微陣列, 有序面積達幾百微米,並用高分辨截面像對結構進行了表徵。在矽襯底上實現了半導體量子點、納米管和納米線陣列生長。用傳統技術和納米技術相結合製備有序半導體量子點陣列是創新技術。利用氣相輸運催化法和有序模板方法製備了III-V族、II-VI族和IV族半導體準一維納米線和納米微陣列,並對結構進行了表徵,在國際上產生了影響等。
  • 聚焦核心戰略技術領域,2019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揭榜
    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近日在京舉行,集成電路、雷達成像識別、視頻編解碼等一批電子信息領域的科研成果、技術產品榮獲2019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中科院微電子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劉明領軍的「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集成電路核心技術創新團隊」、國防科技大學王雪松少將領軍的「國防科技大學雷達極化成像與識別創新團隊」分別獲得創新團隊獎。
  • 中科院煙臺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揭牌啟動
    揭牌儀式上,張代令、中科院科技促進發展局副局長趙千鈞分别致辭。張代令表示,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中科院為煙臺市的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中心的建立必將為煙臺市新一輪創新發展注入新動能,有力驅動煙臺市經略海洋的發展進程,煙臺市將不遺余力為煙臺育成中心建設提供全方位支持,推動科技與產業有效結合,院市聯動,群策群力,在更廣的領域實現互利共贏。
  • 中新廣州知識城規劃1.1平方公裡「中國納米谷」,四大園區集聚納米...
    據介紹,納米產業集聚區規劃建設用地1.1平方公裡,按照「一區四園」模式分階段開發建設,包括納米智能技術科技園、納米生命與健康技術科技園、納米創新能源與環境科技園、納米超級複合材料科技園區四大園區。首期將啟動300畝建設納米智能技術科技園,其中100畝先行綜合配套服務區目前已啟動建設,預計今年底封頂。該先行綜合配套服務區包括人才公寓、研發孵化、總部辦公、商業等功能。
  • 天奈科技董事長鄭濤:碳納米管將加速替代鋰電池傳統導電劑
    本報記者 崔小粟9月25日,天奈科技正式登陸科創板。公司主要從事納米級碳材料及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天奈科技董事長鄭濤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碳納米管具備優異的電學、力學、化學等性能。隨著碳納米管導電漿料在動力鋰電池領域的不斷滲透,將逐漸替代炭黑成為動力鋰電池的主流導電劑。
  • 中科院40年40 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
    這兩個方面涉及有機化合物的結構效應和介質效應,是物理有機化學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  5.納米科技創新  在納米表徵領域,1988年,化學所研製出我國第一臺集計算機控制、數據分析和圖像處理系統於一體的掃描隧道顯微鏡(STM)和我國第一臺原子力顯微鏡(AFM),奠定了我國納米科技研究的物質基礎。
  • 高安全 高效率 銀隆憑藉鈦酸鋰電池技術榮膺「鋰想2020技術創新獎」
    中國客車網2020年10月19日獲悉,日前,由國家工信部和商務部指導、中國化學和物理電源行業協會主辦的第五屆動力電池應用國際峰會成功舉辦。  會議上,為表彰對中國電池產業發展作出貢獻的優秀企業和先鋒人物,進行了「第五屆中國動力電池行業『鋰想獎』」評選活動。憑藉高安全、高效率的鈦酸鋰電池技術,銀隆榮獲「鋰想2020技術創新獎」。
  • 核心成果從實驗室直達戰疫一線
    科技是戰勝疫病的決定性力量。戰疫以來,廣東科學家形成價值共識、重視源頭創新,實現「政產學研醫檢」的大協作大聯合大團隊,加速攻克疫情防控的重點難點問題,加快把核心科研成果應用到臨床救治,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提供有力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