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趙宇亮:廣東可打造我國納米科技全鏈條創新體系標杆

2020-12-06 騰訊網

「材料科學的突破,會徹底顛覆原有生產模式和工藝,進而催生新產業,造成變革性影響。以納米科技為代表的前沿新材料產業,與廣東大力布局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產業具有高度融合性。」日前,中國科學院院士、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廣納院」)院長趙宇亮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說。

趙宇亮建議,廣東可重點引領、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成我國納米科技「從基礎研究到應用技術研發、再到產業轉移轉化」的全鏈條創新體系的標杆,形成納米科技產業集聚區和輻射效應圈。

知識城納米谷

前沿新材料突破或將催生新產業

南方日報:前沿新材料如何促進、引領甚至顛覆社會和產業發展?

趙宇亮:影響大部分產業技術、產品性能的要素,歸根結底都是材料的性能、功能問題,可以說前沿新材料是未來產業發展的制高點。例如智慧型手機,由於材料科學和加工技術的突破,人們把原來大體積計算機的儲存運算能力轉化到一塊超薄的晶片裡,這些輕便的智慧型手機功能比上世紀80年代又重又大的計算機更好。

材料科學的突破,還會徹底顛覆一個行業原來的生產模式和工藝,進而激發新產業的興起和壯大,對行業造成變革性影響。

南方日報:在國家重點發展的前沿新材料中,納米材料有何重要意義?

趙宇亮:納米科技具有較強普適性,它是一種底層材料技術,幾乎支撐了21世紀大部分科技發展,類似於「數學是所有科學的基礎」。

比如人工智慧,未來50年甚至更長時間,人類發展會進入智能時代,納米技術就是支撐智能時代的底層和新技術。因為無傳感器就無智能,而傳感器的核心技術是敏感材料,納米技術就是其核心。

又比如碳納米管纖維材料,這可能是迄今為止人造材料中強度最大、質量最輕、強度和質量比最佳的材料之一。幾乎所有領域都能用到它,尤其是汽車、航空航天等大量用鋼鐵材料的,碳納米管都能取而代之。

發力點要集中在「轉移轉化」環節

南方日報:我國全鏈條科技創新體系有何優勢與短板?

趙宇亮:科技創新鏈條可分為9級。其中,1-3級是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主要由高校、科研院所完成;6-9級是產品和市場,企業是操作的中堅力量。中間環節的4-6級,則是科研成果的轉移轉化。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在基礎研究領域有了長足進步,有些領域甚至走在國際前列。但這些成果大多停留在論文、專利上,還沒有轉化成真正的技術、產品、生產力。我國的科技轉化率與歐美日等科技發達國家相比水平不高,在一些領域,發達國家科技轉化率甚至比我國高出約10倍。

南方日報:廣東如何發揮優勢,將基礎研究與產業應用之間的「化學反應」最大化?

趙宇亮:從全國前沿新材料布局看,北京、上海等地基礎研究更強,這不是廣東的強項。但廣東產業基礎發達、布局完整,在應用市場上有很大優勢。因此,廣東的發力點要集中在由「基礎研究」向「產業應用」過度的中間部分,即「轉移轉化」環節。

我國基礎研究和產業應用之間的轉移轉化鏈條,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期待在廣東的大市場中,各界能共同發力,填補「轉移轉化」環節這段空白,架起基礎研究和產業之間的橋梁。廣東可以把北大、清華、中科院等高水平研究院所的研究成果引進來,落地形成技術產品,然後進行相應的改造升級,並與本地企業需求結合起來,激發更大的市場活力。

廣州「工匠型」平臺可彌補創新鏈缺口

南方日報:廣東如何助力納米產業打破瓶頸,實現進一步發展?

趙宇亮:廣納院正在廣州打造一支規模達2000人的工程師隊伍,專職做納米科技的轉移轉化,彌補創新鏈4-6級這段轉移轉化的缺口。通過這個平臺,我們可以把國內有志於做轉移轉化的工程師聚集起來,形成「工匠型」平臺,把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轉化為產品,進而改造產業。

廣東可重點引領、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成我國納米科技「從基礎研究到應用技術研發、再到產業轉移轉化」的全鏈條創新體系的標杆,形成納米科技產業集聚區和輻射效應圈。其中,廣州黃埔正在加快建設「中國納米谷」,這是全國在建最大的納米技術產業化基地,要把它打造成全國納米技術成果轉化的源頭地,培育、孵化一批高科技創新企業。

【記者】李鵬程 陳曉

【作者】 李鵬程;陳曉

南方經濟智庫

相關焦點

  • 廣東可打造我國納米科技全鏈條創新體系標杆
    以納米科技為代表的前沿新材料產業,與廣東大力布局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產業具有高度融合性。」日前,中國科學院院士、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廣納院」)院長趙宇亮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說。
  • 「納米大講堂」在線開講,趙宇亮院士談納米技術的發展
    趙宇亮院士  講座中,趙宇亮主要介紹了納米技術與納米產業發展前景,結合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廣納創新院」)的創立和初心、「納米十條」的發布,與大家一起探討了未來納米科技產業化的的發展方向
  • 院士四川行|趙宇亮院士團隊國內第一個院士工作站設在南充
    「尚好茶業」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學教授向仲懷籤約「現代蠶桑絲綢產業聯合創新中心項目」、「尚好茶業」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陳宗懋院士籤署了「桑葉茶加工技術與新產品開發項目」合作協議;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和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董家鴻院士團隊籤署「共建臨床外科數字醫學中心、數位化手術室示範樣板和示教中心」合作協議、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和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趙宇亮院士籤約「共建醫療納米材料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 中科院院士謝毅、趙宇亮應邀訪問福建物構所
    中科院院士謝毅、趙宇亮應邀訪問福建物構所 2018-11-19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字體:、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謝毅,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趙宇亮於11月16日訪問福建物構所,並分別作了題為《激子過程調控優化無機半導體光催化》、《無機納米材料的生物學效應及其化學機制》
  • 讓納米科學技術成為推動科技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新聞—科學網
    讓納米科學技術成為推動科技經濟發展的新引擎——訪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趙宇亮
  • 趙宇亮院士:讓新思想與新方法碰撞出科研的未來之光
    當報告廳裡掌聲響起,臺下的同學們以笑容回應趙宇亮院士:絕不止於此,還有創新的學術思想,與對其堅持下去的勇氣與智慧。  10月26日,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納米科學與技術學院的一場科學前沿講座在主持人介紹詞中開啟。趙宇亮院士在臺側站得筆直,看著臺下面露期待的同學們,臉上泛起微笑。
  • 屏幕可摺疊 儀器更精密…納米技術帶來更多可能
    這些都與中國在納米科技領域的持續投入密切相關。  然而,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納米科技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率卻處於低水平。數據顯示,我國納米科技相關領域產值2018年僅達到3000億元人民幣規模,工匠型技術隊伍也相對不足。
  • 打造我國科學基金深化改革「試驗田」
    「我們的目標是培育新的學科增長點、新的科技突破點、新的研究範式;培養複合型科技創新人才,夯實戰略性新興產業科學基礎,孕育獨具特色的交叉科學文化,打造引領科學基金髮展的『中國模式』。」陳擁軍說。交叉科學部將創新立項、評價與資助方式,打造我國科學基金深化改革的「試驗田」。
  • 中科院-中廣核第六屆科技創新交流會召開
    中科院院士詹文龍表示,中科院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中廣核是具有開放包容性的創新型國企,希望中廣核與中科院進一步提高站位、加大合作力度,在國家的角度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主動謀劃關鍵技術前瞻布局,為我國核科技事業的長遠健康發展做出更大貢獻。中廣核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龐松濤表示,雙方過去八年搭建了非常好的合作平臺,開展許多項目合作,成果豐碩。
  • 2020年東莞科技工作交出亮眼答卷:躋身國家科創大局 打造源頭創新...
    2020粵港澳院士峰會在東莞舉辦。東莞時間網1月15日訊 2020年,東莞市科技局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以打造國家創新型城市為總抓手,構建「源頭創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企業培育」全鏈條創新體系。
  • 八月瓜攜手中科院人才中心舉辦 「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及科技成果...
    內容涉及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技術轉移體系建設、生物醫藥科技、區塊鏈技術、資本助力科技成果轉化、北大科技成果轉化經驗分享、新基建背景下研究所成果案例分享、新材料技術成果介紹等廣泛領域。八月瓜秉承「讓創新更有價值」的使命,以「打造全球領先的科技創新賦能平臺」為願景,以「數據資源」為核心,以「核心技術」為競爭優勢,以「智能工具」為驅動 ,採用「網際網路+大數據+科技服務」的模式,打造創新大腦、智慧財產權申報保護、交易運營、技術成果轉移轉化等全產業鏈科技服務生態鏈。
  • 新材料爭奪戰:廣東向世界發起衝擊
    廣東,全球材料領域的新競爭者,正向壟斷上一代材料的發達國家發起衝擊。2019年,廣東前沿新材料產業營收約500億元,規模並不大,也存在材料創新系統能力不足、創新能力相對薄弱、國外技術封鎖加劇等挑戰。中國科學院院士、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下稱「廣納院」)院長趙宇亮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說,廣東產業發達、布局完整、市場廣闊,當前更要發揮優勢,加速追趕成果轉移轉化環節,讓更多前沿新材料成果撬動「萬億級」產業。
  • 在新時代,做科技創新的尖兵
    11月28日,新當選中科院院士在中科院學術會堂廣場合影留念。但作為院士、特別是新當選院士,他們卻並不想站在聚光燈下——在中國科學院學部舉行的2017年新當選院士座談會上,院士們紛紛表示:院士只是科技隊伍中的普通一員,將繼續做好研究、提攜後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時期,成為科技創新的尖兵,作出無愧於祖國和人民的貢獻。
  • 全國技術轉移公共服務平臺攜手中科院人才中心舉辦「科技成果轉化...
    內容涉及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技術轉移體系建設、生物醫藥科技、區塊鏈技術、資本助力科技成果轉化、北大科技成果轉化經驗分享、新基建背景下研究所成果案例分享、新材料技術成果介紹等廣泛領域。八月瓜秉承「讓創新更有價值」的使命,以「打造全球領先的科技創新賦能平臺」為願景,以「數據資源」為核心,以「核心技術」為競爭優勢,以「智能工具」為驅動 ,採用「網際網路+大數據+科技服務」的模式,打造創新大腦、智慧財產權申報保護、交易運營、技術成果轉移轉化等全產業鏈科技服務生態鏈。
  • 2019年全國納米醫學與工程高峰論壇暨天津市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和...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主任趙宇亮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唐本忠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院長江雷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閻錫蘊院士,大會名譽主席、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常務理事、東南大學顧寧教授,大會主席、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納米醫學與工程分會主任委員、天津市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理事長、天津市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輪值主席
  • 打造服務職業青年發展的全鏈條工作體系
    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青年規劃,是我國青年發展事業上的裡程碑和重要頂層設計。規劃首次明確提出了「黨和國家事業要發展,青年首先要發展」的理念,同時在就業創業等十大領域為青年發展提供了國家支持和制度保障。適逢「鹽商杯」第五屆「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近日在蘇州啟動,記者對共青團中央青年發展部部長楊松作了專題採訪。
  • 第三期「院士大講堂」開講:走進「小而美」的納米世界—新聞—科學網
    第三期「院士大講堂」開講:走進「小而美」的納米世界   「納米技術對人類有沒有危害?會不會造成人類種族的危機?納米藥物會不會一直很昂貴……」5月29日下午,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主辦的「院士大講堂」第三講在北京開講,主講人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宇亮帶領同學們走進了神奇的納米世界。
  • 院士峰會|2020粵港澳院士峰會十大創新成果發布
    「十大創新成果」現場發布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院士聯合會副會長羅錫文對「2020粵港澳院士峰會十大創新成果」頒發證書。柚皮苷》,南方科技大學郭傳飛教授團隊的《超靈敏柔性觸覺傳感器》,還有廣東藥科大學貝偉劍教授團隊的《防治中風後遺症、血管性痴呆和帕金森病的烏參醒腦丸成果項目》等。
  • 中科院納米科技成果在健康診療、動力鋰電池等領域實現核心技術創新
    中科院「納米先導專項」首席科學家、國家納米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王琛介紹成果 屈功澤攝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屈功澤):根據中國科學院13日公布的最新消息,中科院的納米科技成果已在動力鋰電池、綠色印刷、納米催化、健康診療與飲用水處理等產業領域形成了一系列納米核心技術創新
  • 上海可佑納米與納米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達成戰略合作
    11月9日,納米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與上海可佑納米科技有限公司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暨淨院士納米鉑金除醛新品發布會在納米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舉行。、拼搏、創新」的文化精神為發展的內驅力,不斷集聚股東單位和社會優勢資源,堅持以國家戰略和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設在中心的「納米技術與產業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納米科學技術分會納米生物與醫藥技術專業委員會」、「納米生物醫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全國納米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上海納米技術工作組」,以及中心與在納米技術領域具有優勢的高校、研究所、醫院和企業建立的聯合研究中心、聯合實驗室和產業化基地為支撐,立足於納米技術研發與工程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