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我國科學基金深化改革「試驗田」

2020-12-01 光明網

「這標誌著自然科學基金委在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方面又邁出新的一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李靜海在11月29日舉行的交叉科學高端學術論壇上表示。

當天,自然科學基金委宣布,交叉科學部正式成立。

核心是探索新的科學研究範式

李靜海分析,學科交叉融合是大勢所趨,全球廣泛關注,但機遇與挑戰並存。

「近年來,科學研究要解決的問題,包括前沿科學問題和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越來越複雜,單一學科的知識、方法、工具等已不足以破解這些重大科學難題,學科交叉研究發展趨勢明顯,同時學科自身也在動態演變之中。」李靜海說,基礎研究重大成果的產出也大多具有鮮明的學科交叉研究特徵。不進行學科交叉,沒有新的科研範式,重大的科學突破將十分艱難。強化學科交叉和尋求新的科研範式是未來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必由之路。

如何促進學科交叉融合研究,一直以來都是世界各國科學資助機構面臨的一個共同難題和挑戰,既有思維方式方面的障礙,也有組織方面的困難。李靜海說,促進學科交叉是全球研究理事會長期關注的焦點議題,成員之間也經常共同研討這一問題,有效地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已是各國對未來發展方向的共識,自然也是我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途徑。

今年3月,中央編辦批准自然科學基金委設立交叉科學部。

交叉科學部要怎麼建,怎樣才能讓其真正發揮作用?自然科學基金委緊鑼密鼓進行了20餘次調研。

「經過調研,我們總結出,交叉研究的困局主要有:形成交叉研究文化難、建立深度交叉合作難、獲得交叉研究資助難、評估交叉研究成果難、獲得學界社會認可難等。」交叉科學部常務副主任陳擁軍說,調研得出的啟示則包括:問題是交叉研究的目標和驅動,人才是交叉研究的主體和關鍵,管理是交叉研究的牽引和護航,政策是交叉研究的遵循和保障。

基於調研結果,自然科學基金委明確,交叉科學部要以探索新的科學研究範式、解決重大交叉科學問題為資助定位,突出問題導向和推動科研範式變革,探索支持交叉研究的新機制,特別要聚焦知識體系中不同知識範疇中的複雜性共性原理和重大複雜科學問題,培育新興交叉領域的重大原創突破。

「我們的目標是培育新的學科增長點、新的科技突破點、新的研究範式;培養複合型科技創新人才,夯實戰略性新興產業科學基礎,孕育獨具特色的交叉科學文化,打造引領科學基金髮展的『中國模式』。」陳擁軍說。

交叉科學部將創新立項、評價與資助方式,打造我國科學基金深化改革的「試驗田」。例如,部分類別項目執行「預申請制」,以確保申請質量;部分類別項目引入「學部人員—專家」共同指派的評審機制,等等。

「交叉科學部決不能照搬其他科學部的模式,必須進行資助管理創新。」李靜海強調。

學科交叉不能拔苗助長

交叉科學部的成立只是開始。正如李靜海所說,既要對它充滿期待,更要給予包容和支持。

陳擁軍說,交叉科學部的成立,滿足了在傳統學部難以找到歸屬感的交叉學者們的迫切需求,讓在傳統學部難以立項的極具交叉特徵的項目有了立項的可能性,為傳統學部難以促成的多學科深度交叉融合研究提供了平臺。

他也坦陳,這一新成立的學部面臨諸多挑戰,如甄別具有交叉科學研究特點且值得資助的項目、建立對交叉項目的合理有效的評價機制、建立交叉領域研究的自身規範和價值觀、培養具有交叉科學特點的人才和隊伍等。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名譽主席韓啟德強調,學科交叉是科學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能拔苗助長,要防止一哄而上。

「學科交叉的關鍵在於提出好的研究問題,要實行目標導向。」韓啟德說,學部初期要下力氣去主動發現並組織好的項目,但更重要的是創造有效的交流平臺,發揮紐帶作用。

韓啟德還建議,要完善學科交叉的同行評議制度,包括評審專家選擇、意見申訴、評委培訓等制度。

作為科研人員代表,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宇亮認為,學科交叉研究更加需要思想和精神,更加需要相互信任的學術環境,更加需要放棄「三認三不認」的習慣作法。

「學科交叉並非簡單地讓幾個不同學科的人在一起做研究。」趙宇亮說,科學研究中最重要的是科學思想,「在發達國家,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理念、創新文化這些概念已經融入科學家的行為中,而在我國,還需要啟蒙,不僅是對研究者,對政策制定者同樣如此。」

趙宇亮還分析,現階段我國大部分規章制度建立在層層設防的前提下,「『俄羅斯套娃』式的政策把科技創新主體給『套』死了。」他直言,促進學科交叉研究,需要充滿信任和寬容的環境。

此外,趙宇亮說,我國學術評價長期遵從的「認第一作者、第一作者單位、通訊作者,不認非第一作者、非第一作者單位、非通訊作者」的「三認三不認」極大阻礙了學科交叉。

「應採用國際通用做法,凡是作出貢獻者應一視同仁。」趙宇亮說。(記者 操秀英)

來源: 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張江實驗室:打造充滿活力科創「試驗田」—新聞—科學網
    張江實驗室主任王曦介紹,2018年張江實驗室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硬X射線、超強超短雷射、上海光源等光子科學設施建設進展順利,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功能最強的光子大科學設施集聚地初步成型,上海光源建成以來獨立開展以及與合作單位共同取得的6項成果入選中科院改革開放40年40項標誌性成果,光源二期工程正式進入調試出束階段,「羲和雷射」項目完成白玉蘭工程驗收;布局類腦、微電子、生命科學等重大研究方向
  • 深化新時代教育科學研究
    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新時代教育科學研究:使命、任務與機制、舉措」主題展開深入研討。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對教育科研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廣東省教育廳主任督學李璧亮表示,教育科研領域應當力爭成為教育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的策源地、教師隊伍成長的孵化器、教學模式創新的試驗田、教育全域要素變革的源動力。新時代,教育科研系統必須把握大局大勢,明晰工作主題主線。
  • 河北省科技廳深化高新區機構編制改革
    &nbsp&nbsp&nbsp&nbsp建設創新型城市、搭建科技創新平臺、增強高新區活力、推動「雙創」活動……日前,河北省科技廳召開深化機關作風整頓大會,提出2017年將著力完善科技創新體系、著力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推動一批利企惠民的科技新政落地顯效,用好「科技紅包」,進一步優化河北省科技創新營商環境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將推進系統性改革
    從11日召開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八屆三次全委會獲悉,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深化改革方案》,自然科學基金委將推進系統性改革。在資助強度方面,2020年科學基金擬安排資助計劃約295億元(含聯合資助方經費),預計間接費用約56億元,合計總資助經費約351億元。截至5月20日,已收到26.97萬項申請,比2019年同期增加12.03%。目前正在緊張有序地開展評審。 李靜海指出,自然科學基金委將推進深化改革,確立了系統性改革方案。改革的目標是構建理念先進、制度規範、公正高效的新時代科學基金治理體系。
  • 解讀| 深化德育改革,構建科學有效的德育評價體系
    >深化德育改革,構建科學有效的德育評價體系——對《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深度解讀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下文簡稱《方案》),其中第15條指出要「完善德育評價。
  • 「低空開放特區」加快推進空域體制改革
    一、空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但進展緩慢。  自2008年以來,我國低空開放大致經過了提出、實踐、政策完善、進入實施四個階段。2008年,國家空管委提出在長春、廣州、海口實行飛行管制分區改革試點。2010年,《關於深化低空空域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低空空域改革試點自2011年起開始向全國推廣。
  • 解讀|深化德育改革,構建科學有效的德育評價體系
    深化德育改革,構建科學有效的德育評價體系——對《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深度解讀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下文簡稱《方案》),其中第15條指出要「完善德育評價。
  • 天津大學-天津醫科大學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第一次籌備工作會召開
    會上,明東從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交流等方面對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建設規划進行了介紹。根據合作協議,兩校將依託各自的「生物醫學工程」國家一級學科博士點,合辦「生物醫學工程」與「智能醫學」兩個專業,由兩校專家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實現本-碩-博貫通式一體化培養,完善跨校輔修制度,學習合格畢業,畢業證由兩校校長共同籤發,可授予醫、工雙學位;通過醫-工聯合導師團、正副導師等機制,實現交叉融合的培養方式,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出臺成果認定與獎勵引導政策,設立專門的「種子基金」,聯合產出高層次成果;
  • 國資委:分層分類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中證網訊 (記者 劉麗靚)國務院國資委11月11日消息,在《〈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輔導讀本》中,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撰寫的《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出,深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
  • 陳寶生:把握改革總目標深化國家治理現代化研究
    原標題:陳寶生:把握改革總目標深化國家治理現代化研究 [中圖分類號]D61[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008-9314(2014)04-0004-04本文是國家行政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陳寶生2014年6月5日在國家行政學院第二屆科學報告會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理論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講話
  • 深化改革創新 臨沂在新舊動能轉換中闖出新路徑
    深化改革創新 聚焦服務保障  臨沂市在新舊動能轉換中闖出新路徑  近年來,臨沂市按照「在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中闖出新路徑」的定位,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學習《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筆談
    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行動指南   湖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 方向榮  這次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在總結原有經驗和鞏固已有成果的基礎上,立足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在改革的力度、廣度、深度上又有新的突破,標誌著我國教育綜合改革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 202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公布!|附原文
    當前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加快基礎研究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黨中央高度重視基礎研究,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強調,要持之以恆加強基礎研究。科學基金作為國家支持基礎研究的主渠道之一,肩負著支撐推動我國基礎研究高質量發展的光榮使命。要深刻認識基礎研究的戰略定位。
  • 張兆田研究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改革與信息領域資助情況
    在11月14日的主論壇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常務副主任張兆田研究員為我們帶來了題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改革與信息領域資助情況 》的精彩演講。這些問題誰來支持,一個主要渠道就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下面我向大家作關於「科學基金深化改革與信息領域基金資助情況」的工作匯報。
  • 深化資本市場改革 A股或打破「牛不過三」
    有市場人士稱,A股有望以註冊制與退市制度改革為契機,迎來全新的發展格局,打破滬指「牛不過三」魔咒。深化改革提升市場人氣A股2019年與2020年連續兩年上漲,上證指數與創業板指分別累計上漲39.26%、137.20%,跑贏美股。雖然上證指數1994年以來從未有過連續三年上漲,但投資者對新一年的行情充滿期待。新年之際,場外資金入市熱情高漲,新基金髮行持續火熱。
  •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歷史性偉大成就
    發展無止境,改革無窮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進程氣勢如虹、波瀾壯闊,取得了歷史性偉大成就。今後,我們在改革道路上還有許多硬骨頭要啃,還有許多難關要攻克。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評論,與讀者一起探討如何推動新發展階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展現更大作為。
  • 財政部通知中央預算單位明年深化國庫集中支付改革
    2011年是「十二五」改革發展各項規劃的開局之年,各部門要繼續大力推進和深化財政國庫各項改革,加強預算執行管理,提高財政財務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水平。全面深化國庫集中支付改革,進一步擴大改革級次和範圍,實現所有中央預算單位和所有一般預算、政府性基金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資金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健全和完善國庫單一帳戶體系,逐步將中央預算單位實有資金銀行帳戶納入國庫單一帳戶體系並實施動態管理;深化公務卡改革,將改革推進到所有三級和具備條件的三級以下預算單位,擴大結算範圍,切實減少公務支出的現金使用;加強用款計劃管理,不斷提高用款計劃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推進財政授權支付網上銀行試點工作
  • 統籌推進深化國企改革三年行動 抓好防災減災救災 確保秋季森林...
    統籌推進深化國企改革三年行動 抓好防災減災救災 確保秋季森林防火工作取得全勝 2020-09-18 0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當前,我國科技創新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通過提高源頭創新能力,催生發展新動能,通過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帶動「雙創」蓬勃發展,通過強化協同創新機制,打造區域創新高地,通過深化科技管理改革,提升創新產出績效,通過加強國際創新合作,服務國家發展戰略,通過完善科技政策體系,營造良好創新環境,科技創新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支撐引領作用顯著提升。
  • 深化改革開放 聚力創新發展 為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
    這五年,我們勇於先行先試、深化改革創新,全社會創造活力競相迸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重點領域改革成效明顯,「三證合一」、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科技成果「三權」改革等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創新改革「一號工程」系統推進,成都科學城創新引擎作用初顯,「創業天府」行動計劃深入實施,「菁蓉匯」「創交會」品牌彰顯,激發了各類創新主體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