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資本市場改革 A股或打破「牛不過三」

2021-01-15 中國經濟時報

開局新展望 本報記者 張煒

2021年首個交易周,A股上演「開門紅」,上證指數與創業板指周漲幅分別達2.79%、6.22%,滬深兩市連續5個交易日成交超萬億元。有市場人士稱,A股有望以註冊制與退市制度改革為契機,迎來全新的發展格局,打破滬指「牛不過三」魔咒。

深化改革提升市場人氣

A股2019年與2020年連續兩年上漲,上證指數與創業板指分別累計上漲39.26%、137.20%,跑贏美股。雖然上證指數1994年以來從未有過連續三年上漲,但投資者對新一年的行情充滿期待。新年之際,場外資金入市熱情高漲,新基金髮行持續火熱。1月4日至6日,有7隻權益基金髮行首日售罄,可帶來逾千億元增量資金。

相比A股以往市場熱情升溫時,當前出現兩大新變化。一方面,結構性行情特徵突出,代表大市值股票的滬深300指數於1月6日突破了2015年牛市高點,創2008年1月以來新高,新年第一個交易周累計上漲5.45%,表明A股核心資產受捧。創業板指升至5年半新高。相比之下,代表A股中小市值個股表現的國證2000指數新年第一周下跌1.99%。另一方面,在「炒股不如買基金」效應推動下,間接入市漸成趨勢,投資者尤其是年輕人參與公募基金的積極性提高,帶動投資者結構改善。

這些變化發生在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中國證監會2019年制定實施《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總體方案》,推進交易、退市等關鍵領域的一攬子基礎制度改革,制度的包容性適應性進一步增強。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日前舉行的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座談會上表示,將以註冊制和退市制度改革為重要抓手,加強基礎制度建設。

滬深交易所2020年12月31日發布並施行修訂後的退市規則,從嚴設置重大財務造假退市量化指標,調整優化組合類財務指標,完善重大違法類退市的限制減持情形。投資者注意到,優勝劣汰效應逐漸增強。

復旦大學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王堯基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經過一系列改革開放舉措的加快實施,去年A股市場快速向成熟市場靠攏,為A股推行全市場註冊制奠定了基礎。他指出,去年7月上證指數核心編制方法進行了調整,剔除ST股及次新股等風險因素,為市場穩步走強奠定基礎。而且,去年公募基金募集超過3萬億元,北向資金持續流入,從而使機構投資者的話語權不斷增強。這既為慢牛行情提供了有力支持,也推動A股市場快速向成熟市場靠攏,使價值投資越來越深入人心。

個股兩極分化現象凸顯

王堯基指出,今年有望全市場實施註冊制改革,這意味著更多公司能夠更快捷地上市,市場面臨的最大挑戰很可能將是擴容過快,而寬鬆貨幣政策的退出將使市場流動性相對緊張。因此,全市場推行註冊制,既要把握好擬上市公司的上市節奏,也要加快績差及問題公司的退市步伐,還要進一步鼓勵和推動國內外長期資金入市。無論新發基金規模、養老金入市規模,還是外資入市規模都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部分投資者對2021年面臨流動性邊際收緊存在一定擔心。不過,新年A股迎來強勢行情,顯示場外增量資金入市意願較強。中信證券發布的2021年資本市場十大展望稱,預計2021年A股淨流入資金7500億元。其中,淨流入資金主要包括權益類公募基金9500億元,北向資金2000億元,保險權益2000億元,理財子權益1000億元,私募及兩融資金等1500億元;淨流出資金主要包括IPO資金分流5500億元,產業資本減持3000億元。

王堯基提醒投資者,全面放開註冊制將對投資者的專業能力提出新的挑戰。註冊制下中國股市將進入新的發展時期,上市公司的稀缺狀況將明顯改變,具有真正增長潛力的公司會在市場上獲得長足發展,並為投資者帶來較好回報。相比之下,那些背離基本面炒作的公司最終很可能面臨被退市風險。因此,在市場上個股兩極分化顯著加快的情況下,投資者對企業內生價值的判斷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成熟市場長期牛市,指數上漲主要是績優權重股拉動,而績差股與問題股下跌多。市場資金向核心資產匯集是共有現象。國盛證券的研報指出,美國、日本、韓國等股市中,市值排名後50%的股票的成交佔比均低於5%。A股市值排名後50%的股票成交佔比從2016年的33%降至2020年的19%,未來該比例有望繼續下降,流動性進一步向大市值標的集中。

有市場人士稱,隨著全市場推進註冊制改革,股票發行越來越多,但核心資產是稀缺的,在投資者結構不斷完善的市場中仍可能受寵。退市制度改革帶來優勝劣汰機制完善,「炒小」「炒差」的風險增大,那些業績平平的小盤股可能被市場邊緣化。

相關焦點

  • 海通策略:A股有望打破「牛不過三」 春季行情已開始
    來源:金融界網站核心結論:①牛市周期除了看時間還要看空間,本輪牛市相較歷史漲幅不高且節奏較慢,有望打破「牛不過三」。②過去牛市結束信號是盈利或情緒見頂,預計本輪ROE回升至21Q4,目前市場情緒只有60度,牛市仍在途。③春季行情已開始,短期重視低估滯漲的大金融,全年主線仍是代表轉型升級的科技和內需。
  • 資本市場改革手冊(2020年版)
    隨著2019年3月1日科創板推出並實施註冊制、2020年3月1日新《證券法》正式實施、交易所債市和發改委企業債實施註冊制以及2020年8月21日創業板實施註冊制,意味著中國新一輪的資本市場深化改革基本已經進入深水區,並不斷煥發生機。
  • 「改革先鋒」禹國剛: 中國資本市場的探索者
    &nbsp&nbsp&nbsp&nbsp2020年,中國資本市場三十而立,「敢闖敢試」的精神逐漸為特區資本市場體制機制注入了創新動能。禹國剛不僅是深交所建立、成長、發展階段的見證者,也是中國資本市場的探索者。
  • 回放|廣西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新聞發布會
    第二部分是第二至第九章共八個方面的具體改革舉措,也是《實施方案》的主要內容。包括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積極穩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形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推動國有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抓好國企改革專項工程;加強國有企業黨的領導黨的建設。第三部分是第十章「組織實施和政策保障」。
  • 國資委:分層分類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中證網訊 (記者 劉麗靚)國務院國資委11月11日消息,在《〈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輔導讀本》中,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撰寫的《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出,深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
  • 摩根史坦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推動資本市場供給側改革 不...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 朱寶琛金融市場與資本市場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怎麼做?新基建投資、消費升級、外貿優勢的保持如何進行政策引導?新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網際網路+監管」會怎麼樣?人民幣國際化未來會怎麼走?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談及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問題,章俊表示,首先是對內放寬準入門檻,在實體經濟與資本市場做好「引進來」。
  • 兩個奧運同樣精彩 各項改革深化推進
    9月8日,姚明在名人堂總部舉行的發布會上發言。,以及前所未有的政策和資本關注。2、中國足球改革拉開序幕雖然中國男足在世界盃預選賽亞洲區12強賽中兩平三負出線機會渺茫,但中國足球仍然迎來了「最好的時代」。
  • 習近平「三個有利於」標準是國企改革之「魂」
    國企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頭戲」,是進一步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中心環節」。習近平總書記7月中旬在吉林省考察調研期間對國企改革進行深刻論述,提出「三個有利於」 標準,首次為國企改革確立了價值判斷標準。
  • 槓桿、地方債、外儲、資本市場都在變,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怎麼改?
    來自經濟穩增長的壓力,以及增強金融體系韌性的急迫性都顯示出,加快金融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要有真動作。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張平認為,衡量2019年經濟有三個「溫度計」——GDP增速、CPI和匯率。
  • 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成效突出 「三去一降一補」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破解重大結構性失衡、實現經濟良性運行的關鍵舉措。去年以來,在全國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去產能進展順利。
  • 當下中國股市的坐標:新常態將成為A股新邏輯
    此外,市場人氣被大大「點燃」。隨著「牛市」行情漸現,投資者熱情不斷升溫。據中登公司數據顯示,12月15日至19日,滬深兩市新開帳戶數為63.25萬戶。同時,滬深兩市活躍帳戶也在不斷增加。  —改革紅利:助市場「昂首走牛」  歷史上看,A股的每一輪「熊」轉「牛」都不是偶然,均與市場的改革息息相關。
  • ...馬駿: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兩個探索」 激發微觀主體活力
    「兩個探索」基於前期重點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的經驗,針對企業實踐中「混改後如何治理和監管」這一突出問題,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舉措,將增強微觀主體活力、促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化和國有資本管理體制的完善。
  • 澤平宏觀:六大原因造成美股牛長熊短、A股牛短熊長
    當前亟需反思中國股市暴漲暴跌的原因,以及如何通過制度性變革改變A股基因,實現從快牛瘋牛向慢牛長牛轉變,促進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的良性發展,通過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推動供給側改革和中國經濟轉型創新,將是未來擺在公共政策部門和監管部門面前的核心課題。
  • 資本市場迎來新時代,知道這些很重要!
    這是繼去年上交所科創板成功試點註冊制以來,註冊制改革從「試驗田」向「深水區」繼續探索的一個標誌。而就在3月1日,新《證券法》也正式實施,對註冊制改革以及相應的配套措施作出了明確的規定。註冊制改革改了什麼?又將在哪些方面影響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呢?
  • 2020年中國資本市場十大新聞
    2020年10月31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專題會議,傳達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研究部署金融系統貫徹落實工作時指出,增強資本市場樞紐功能,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這一部署意味著我國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將形成從科創板到創業板、再到全市場的「三步走」改革布局。
  • 中央出大招穩步推進電力市場等自然壟斷行業改革
    推進油氣管網對市場主體公平開放,適時放開天然氣氣源和銷售價格,健全競爭性油氣流通市場。央視財經對此進行了專題報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 彭森:這既是一個重大的戰略部署,也是一個重要的深化改革的動員令。
  • A股市場平均市盈率多少才算合理?
    A股平均市盈率向來是股票市場牛熊轉換的風向標。牛熊輪轉,周期不斷,但是A股平均市盈率卻有自己的規律。摸清這些規模,對於牛市逃頂,熊市抄底很有幫助。那麼A股市場平均市盈率是多少才算合理?
  • 習近平就國企改革頻「發聲」:「三個有利於」確立成敗標準
    7月17日,習近平在長春召開部分省區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時再次明確,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企業治理模式和經營機制,真正確立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增強企業內在活力、市場競爭力、發展引領力。 指明改革方向:遵循市場經濟規律 習近平在吉林考察指出,對國有企業要有制度自信。
  • 新年預言:2021年A股是一頭什麼牛?
    好在國內疫情控制得力,下半年經濟開始恢復,資本市場也給力。截至2020年12月31日,滬深兩市共有上市公司4150家,總市值77.56萬億元,同比增加18.36萬億;新上市公司累計397家,A股IPO融資規模達到4616.84億,同比增長超8成,創下10年以來的新高。其中科創板與創業板市場改革實施後,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的能力顯著提升。
  • 從改革試驗田到世界第二,中國資本市場未來將開啟「內循環」?
    然而,在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同時,中國資本市場也顯現出市場結構不均衡、資源配置效率不高等一系列問題。對此,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芮萌、蘇錫嘉和黃生三位教授將從各自的研究領域出發,來講述和闡釋中國資本市場風雨兼程的30年。中國市場經濟改革的試驗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