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史坦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推動資本市場供給側改革 不...

2020-12-05 新浪財經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朱寶琛

金融市場與資本市場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怎麼做?新基建投資、消費升級、外貿優勢的保持如何進行政策引導?新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網際網路+監管」會怎麼樣?人民幣國際化未來會怎麼走?日前,摩根史坦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時,就相關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進一步擴大

金融業對外開放

談及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問題,章俊表示,首先是對內放寬準入門檻,在實體經濟與資本市場做好「引進來」。

一方面,在實體經濟層面,通過進一步完善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和外商投資法,進一步推動重大製造業外資項目落地,打造內外資企業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同時,加快規劃自貿區用地或其他先進位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從區域功能定位的角度提前對產業用地進行規劃,充分發揮製造業產業集群效應。

另一方面,在資本市場進行相應的金融供給側改革,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放寬銀行、證券、保險業的市場準入,推動企業國際化融資。同時,不斷優化投資者結構,加強監管以遏制短期投機套利行為,使國內金融監管和防風險預案機制更為完善,降低潛在金融風險。

其次是對外兼顧區域經濟合作與資本開放,推進「走出去」。

一方面,加強區域經濟合作,通過進一步減免關稅、取消壁壘、暢通貿易、促進投資,相互開放市場,充分發揮雙方距離近、交運成本低的區域經濟優勢。在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同時,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以更開放的姿勢參與全球貿易。

另一方面,未來可以持續完善和深化境內外市場互聯互通機制,進一步暢通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要素資源自由有序流動,並加強與境外資本市場監管機構的溝通和政策協調。在監管細則上推出更為詳盡的要求,保障融資效率和融資安全。

優化資本市場

對新基建項目配置效率

新基建投資、消費升級、外貿優勢的保持,該如何進行政策引導,以更好地適應「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對此,章俊表示,在基建投資方面,一是要提高地方政府基建意願,需要從財稅改革和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兩方面出發,以從根本上解決基建意願不足的問題。二是要改善包括市場準入在內的基建投融資環境。一方面,加大資金的支持力度,在專項債和銀行配套融資層面提供定向政策傾斜;另一方面,加大直接融資,尋求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支持,靈活運用股權、債權等直接融資手段來優化資本市場對新基建項目的配置效率。

在消費方面,一是需要在社會公共產品(例如教育、醫療、養老等)投入方面加大力度;二是需要持續推進收入分配改革,提升財富配置效率,刺激需求增長。

在外貿方面,首先,要貫徹落實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穩定外貿型企業融資性現金流,提高外貿型企業貸款可獲得性,進一步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其次,推動外貿企業充分把握疫情防控後期的窗口時間,積極培育外貿自主品牌,做好搶訂單、開拓新市場的準備,不斷提升中國製造在全球產業鏈的競爭力。此外,以科技強國為主導,充分依託科技創新,持續推進產業鏈升級。

「網際網路+監管」

將更加完善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布實施的《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電視電話會議重點任務分工方案》提出,系統總結近年來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經驗做法,分析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2021年3月底前有針對性地研究提出進一步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新舉措,加快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這意味,新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網際網路+監管』將更加完善。」章俊說。

具體該怎麼做?章俊提出,在提高監管執法規範性和透明度的過程中,可以運用「網際網路+監管」等手段對市場主體實行高效智能監管,構建新型監管制度。通過堅持「寬進」「嚴管」相結合的模式,使企業、投資者與監管層形成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良性循環,防止「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的出現。

章俊同時表示,未來應通過優化企業營商條件,推出放寬數字經濟領域市場準入的改革舉措,加快生產型服務業如金融、通訊、商業服務的發展。

此外,培養壯大與「網際網路+」緊密相關的高端製造業市場主體。未來應該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在5G、高端製造、醫療、信息科技等方面作出長期戰略部署,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

國際市場將主動

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談及人民幣國際化問題,章俊表示,中國當前的經濟增長動能較為確定,且人民幣流動性較為充裕,若未來能持續保持這一狀態,並維持國際收支基本平衡,預計未來國際市場將主動推動人民幣進一步國際化。

章俊進一步解釋道:從中國自身角度,未來還可從多方面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一方面,增強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職能;另一方面,不斷提升人民幣在國際支付中的地位。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也伴隨匯率市場化的推進。未來可以在穩定人民幣匯率預期、保證我國外匯儲備穩定的狀態下,不斷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完善浮動管理,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同時,加強對外開放過程中的宏觀審慎管理,推動建立本外幣帳戶一體化的跨境資本管理,降低國際化進程中的金融風險。

相關焦點

  • 摩根史坦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明年的不確定性主要是來源於...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摩根史坦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非常高興接受證券日報的邀請,參加這論壇。今年比較特殊,因為是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在過去30年裡面,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但是我們看到過去30年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30年,也是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程度持續提高的30年。
  • 證券日報:中共中央政治局13日召開的會議指出,要推動製造業高質量...
    證券日報:中共中央政治局13日召開的會議指出,要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推進先進位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專家認為,這意味著明年將發力製造業「補短板」,加快推動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經濟轉型升級。
  •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讓資本市場更好地「輸血...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本報訊 日前,由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博士撰寫的《再創均衡》,由廣東人民出版社作為年度重要經濟類圖書出版。陳靂介紹,《再創均衡》通過對當前我國宏觀經濟、微觀經濟、產業經濟、科技轉型、金融供給制改革以及海外市場的分析,提出「資本市場能夠更好地給實體企業進行『輸血』,提供穩定的金融支持,推動我國戰略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對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以及未來如何形成一個持續健康的金融機制,具有參考借鑑價值。
  • 槓桿、地方債、外儲、資本市場都在變,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怎麼改?
    跨境證券投資增多會不會對資本流動產生衝擊?銀行投資或參股證券公司能不能做試點?創業板交易制度能不能有所創新?這些問題是4月1日召開的「深入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年會(2019)」的討論重點。如何深入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2019年中國經濟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 摩根史坦利華鑫證券迎新董事長 近期這幾家券商也現高管變動
    啟信寶信息顯示,摩根史坦利華鑫證券迎來了新任董事長WEISUNCHRISTIANSON(孫瑋),俞洋退出。今年3月末,經證監會核准,摩根史坦利對摩根史坦利華鑫證券持股比例將從49%升至51%。而孫瑋即為摩根史坦利亞太區聯席執行長兼中國執行長。
  • 肖鋼:推動衍生品市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11月30日,在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肖鋼發表了主題演講,他表示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重視彌補我國金融市場的短板。長期以來,金融發展中存在重投融資市場、輕風險管理市場,重現貨市場、輕期貨市場,重投融資數量、輕資金使用效率,重金融資產規模、輕市場深度廣度建設的問題。衍生品市場是金融市場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應該加強頂層設計,突破「衍生品市場是壞孩子」的觀念束縛,加快制度供給和各項政策措施落地,充分發揮衍生品市場在抵禦經濟下行風險中的作用。
  • 供給側改革是什麼意思?十個問題看懂其前世今生
    供給側改革的前世與今生:  「供給側改革」橫空出世,成為近期高層講話中的高頻詞。究竟何謂供給側改革?需求側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供給側則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創新四大要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  為何要進行供給側改革?
  • 供給側改革的核心需激活生產要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近期成為經濟改革領域的高頻詞,也成為最高經濟決策機構,在宏觀調控方面的一個新的思路。新常態下,我國經濟運行面臨著勞動力供給量減少,勞動要素成本上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產業結構的不合理以及資本投資效率下降等問題。
  • 天風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拍了拍你」:下半年三大投資方向值得重視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天風證券劉煜輝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天風證券特邀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成員,人民幣交易與研究論壇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石油年金理事會理事,招商銀行資產管理特聘專家顧問。研究方向:宏觀經濟、國際經濟學、金融市場和商業銀行。
  • 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效應不斷擴大,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一方面,減少了低端供給和無效供給,改善了市場供求關係,促使微觀主體經營明顯好轉,發展預期穩中向好;另一方面,擴大了中高端供給和有效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產品不斷湧現,有力支撐市場需求升級和宏觀經濟企穩。
  • 新股常態化發行:注重投融資平衡 市場改革應有之義
    銀河證券策略分析師付延平指出,從目前IPO排隊企業情況看,當前IPO排隊企業仍然數量較多,堅持新股發行常態化有助於緩解排隊公司的數量壓力。同時,新股發行常態化,有利於發揮資本市場融資作用,支持中國經濟轉型發展。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建議,一個繁榮的資本市場是提高直接融資比例的前提。監管層在IPO審核常態化的同時,也要加快完善退市制度,實現優勝劣汰。
  • 2020年中國資本市場十大新聞
    一方面要加快市場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尤其是推進一系列基礎制度改革,完善多層次市場體系,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增強市場樞紐功能發揮;另一方面要提高開放水平,推動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並以開放促改革,助力國內大循環,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 增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耦合性
    原標題:增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耦合性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穩定經濟增長的治本之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是改革,目標是通過改革發揮好市場和政府「兩隻手」的作用,從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使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相適應。   一方面,深化市場體制改革可以克服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障礙。
  • 鄧聿文:供給側改革也是制度改革
    供給側改革認為市場可以自動調節使實際產出回歸潛在產出,無須靠「強刺激」來調節總需求,在政策手段上,供給側更多運用簡政放權、放鬆管制、金融改革、國企改革、土地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等。由此看來,供給側改革的實質就是尊重市場,讓市場發揮更大作用。   市場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作為一種機制,它能夠為人們提供自由選擇的機會,為企業提供各種經濟資源自由組合的權利,讓人們有選擇的自由。
  • 王慶:摩根史坦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
    王慶 摩根史坦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簡介:王慶在加入摩根斯坦利之前,曾擔任美國銀行大中華區經濟和策略主管,另外他還曾經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任職6年,負責分析亞洲、東歐以至中東地區成員國的經濟情況。王慶持有美 國馬裡蘭大學CollegePark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主修國際經濟與公共財務。
  • 8位首席經濟學家把脈中國經濟:過分寬鬆的貨幣政策可能引發房地產...
    中國證券業協會於2018年12月25日組織召開第一次證券基金行業首席經濟學家季度例會,來自申萬宏源證券楊成長、中泰證券李迅雷、中信證券諸建芳、湘財證券李康、東方證券邵宇、新時代證券潘向東、大成基金姚餘棟、富國基金袁宜等8位首席經濟學家以及5家基金公司投資總監參加會議。
  • 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什麼,如何改
    因此,以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為主要構成的國民教育體系,迫切需要深化教育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新的歷史時期,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質就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進一步推進教育體制改革,落實教育管辦評分離,激發教育事業發展活力。
  • 七大經濟學家聯合打造CFRSR:中國宏觀經濟風險和信貸風險有所下降
    報告由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擔任總顧問,作者包括前IMF高級經濟學家孫濤,中信證券(600030)董事總經理高佔軍,海通證券(600837)首席經濟學家姜超,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管濤,光大證券(601788)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望正資本全球對衝基金董事長劉陳杰。第一財經日報副總編輯、第一財經研究院院長楊燕青擔任《報告》主編。
  • 習近平:不能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給學派的翻版
    習近平指出:「放棄需求側談供給側或放棄供給側談需求側都是片面的,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一去一存的替代關係,而是要相互配合、協調推進。」  再次,宏觀政策主張不同。供給學派的主要政策主張是減稅,不注重全面的政策配套問題。習近平指出:「供給學派強調的重點是減稅,過分突出稅率的作用,並且思想方法比較絕對,只注重供給而忽視需求、只注重市場功能而忽視政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