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就國企改革頻「發聲」:「三個有利於」確立成敗標準

2020-11-23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學習路上」大型網絡資料庫  點擊進入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7月23日電 (朱書緣)「我們要向全社會發出明確信息:搞好經濟、搞好企業、搞好國有企業。」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吉林長春考察調研國企時談到。國有企業是國之重器,改革成敗關乎經濟全局、民眾利益,一直以來受到各界的高度關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是什麼,路徑何在,改革成敗的標準又在何處?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習近平多次就國有企業改革「發聲」,不僅糾正了當前社會對於國企改革的一些錯誤認識,更為正確推進國企改革劃定了紅線、指明了方向,確定了標準。

明確國企地位:市場主體地位不動搖

習近平在2014年8月18日召開的中央深改組第四次會議明確指出,「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管理企業,在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主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佔據支配地位,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在我們黨執政和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經濟基礎中也是起支柱作用的,必須搞好。」

7月,習近平在吉林調研時強調,「國有企業是推進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要堅持國有企業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動搖,堅持把國有企業搞好、把國有企業做大做強做優不動搖。」7月17日,習近平在長春召開部分省區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時再次明確,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企業治理模式和經營機制,真正確立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增強企業內在活力、市場競爭力、發展引領力。

指明改革方向:遵循市場經濟規律

習近平在吉林考察指出,對國有企業要有制度自信。「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要沿著符合國情的道路去改,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也要避免市場的盲目性,推動國有企業不斷提高效益和效率,提高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遊刃有餘」。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認為,這為我國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指明了方向,對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指導意義。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認為,國企改革思路已經非常明確了,特別是目前的情況下,發展實體經濟是下半年國內經濟發展重頭戲,而國企又是實體經濟重要載體,中國將不失時機地揭開全面深化國企改革向縱深發展的大幕。隨著方案的出臺,國企改革的目標、步驟、方向、重點都將明朗化,國企改革將進一步加速。

提出改革路徑:加強黨的領導 創新驅動發展

堅持黨的領導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2015年7月5日中央深改小組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若干意見》,強調確保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在國有企業改革中得到體現和加強。要堅持黨管幹部原則,建立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和市場競爭需要的選人用人機制。而《關於加強和改進企業國有資產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意見》,也對國企改革提出了更為明確的嚴格要求和規範。專家表示,兩份文件獲審議通過,為下一步深化國企國資改革做出保障性安排,將有利於保障國企國資改革順利推進。

習近平在企業考察時還指出,創新是企業的動力之源,質量是企業的立身之本,管理是企業的生存之基,必須抓好創新、質量、管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掌握主動。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推動發展的著力點更多放在創新上,發揮創新對拉動發展的乘數效應。專家表示,要想讓儘可能多的國企「芝麻開花節節高」,就要敢打市場牌、敢打改革牌、敢打創新牌,讓國有企業的創新動力、創新活力、創新實力競相迸發出來。

確定價值判斷:「三個有利於」

日前,對於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習近平提出三個「有利於」,即「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要有利於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於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習近平就國企改革提出的這一重要論斷,為國企改革確立了價值判斷標準,具有鮮明的改革指向性和現實針對性,引起高度關注。

《人民日報》日前刊文指出,在國企改革從若干子方案全面深化至頂層總體設計的關鍵時刻,這「三個有利於」撥清了迷霧、校準了方位,更從戰略高度回答了「為誰而改」——國有企業,是推進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應當說,這一重大判斷內涵豐富,價值深遠,是未來推進國企改革、做大做強做優國企的根本指導。分析認為,「三個有利於」使改革者既有方向可依,又有路徑可循,同時還能在發現問題後及時對照解決問題。深刻把握了「三個有利於」的判斷標準,國企改革就不會出大問題,反而更有靈活性和自主性。

相關報導


熱點聚焦:國企改革年內還會再提速

熱點聚焦:國企改革關鍵期須防三大誤區

周人傑:國企為何而存在是釐清改革是與非的基點

國平:「三個有利於」確立國企改革價值標準

相關焦點

  • 習近平「三個有利於」標準是國企改革之「魂」
    國企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頭戲」,是進一步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中心環節」。習近平總書記7月中旬在吉林省考察調研期間對國企改革進行深刻論述,提出「三個有利於」 標準,首次為國企改革確立了價值判斷標準。
  • 國平:「三個有利於」確立國企改革價值標準
    原標題:國平:「三個有利於」確立國企改革價值標準   「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要有利於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於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
  • 國企改革要遵循「三個有利於」標準
    作者:求是雜誌社 桑可  習近平總書記7月中旬在吉林省考察調研期間,對國有企業改革進行深刻論述,提出「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要有利於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於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
  • 如何理解國企改革「三個有利於」的標準?
    習近平總書記7月中旬在吉林省考察調研期間,對國有企業改革進行深刻論述,提出「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要有利於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於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三個有利於」的衡量標準,首次為國企改革確立了價值判斷標準,具有鮮明的現實針對性。    國企改革怎麼改?在什麼地方改?改革的重點在哪裡?
  • 習近平確立改革三個「不能變」原則
    習近平確立改革三個「不能變」原則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步入新階段。改革要有新氣象,堅守原則至關重要。1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十九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會議指出:「無論改什麼、改到哪一步,堅持黨對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不能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不能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不能變。」這三個「不能變」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始終堅持的原則。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 堅持「三個有利於」標準
    在改革開放進入第40個年頭的今天,繼續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一個關鍵之點是堅持「三個有利於」標準。  人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1992年年初鄧小平在視察南方時,面對世界社會主義發展處於低谷,針對黨內和國內一些人對改革姓「資」姓「社」產生疑惑等情況,提出了「三個有利於」標準,即「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個有利於」標準,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是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標準。
  • 習近平用「四個有利於」為改革導航(圖)(1)
    12月5日,習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次會議上提出「四個有利於」為今後的改革導航:「多推有利於增添經濟發展動力的改革,多推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改革,多推有利於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於調動廣大幹部群眾積極性的改革。」這「四個有利於」也是今後確定改革重點的基本遵循。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 尋求國企改革最大公約數
    正如有分析人士指出,這預示著國企國資改革要「保障先行」。足見,此次會議是為下一步國企改革定調子、劃底線,更是在尋求國企改革頂層設計的最大公約數,加強有效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正是最大共識。在這一層面下,未來國企領域的改革將加速而至,國企改革頂層設計的「1+N」方案接近瓜熟蒂落。    眾所周知,國企改革既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頭戲,也是難啃的硬骨頭。
  • 「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
    描述了習近平總書記改革理念的形成軌跡  17日晚播出的是第一集《時代之問》。該集是整部專題片的開篇,也是總論。節目從國內和國際視野出發,透過歷史、當代和未來的時空坐標,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講述了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戰略部署的決策過程,描述了習近平總書記改革理念的形成軌跡。
  • 鄧小平理論小辭典:三個有利於標準是什麼?
    新華網北京8月20日電 新華社編者按:為幫助廣大讀者更好地理解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本社根據由社科院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專家學者編撰的《鄧小平理論辭典》一書,選擇一些辭條,以名詞解釋的形式陸續播發。
  • 習近平的「日程表」為何頻現冬奧元素?
    (近觀中國)習近平的「日程表」為何頻現冬奧元素?  中新社北京1月15日電 題:習近平的「日程表」為何頻現冬奧元素?  作者 鍾三屏  1月1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芬蘭總統尼尼斯託在北京共同出席「2019中芬冬季運動年」啟動儀式,正式開啟兩國的「冰雪之約」。
  • 山東國企改革「打通任督二脈」
    ,國企一定要改革,抱殘守缺不行。山東牢記總書記囑託,經過幾年努力,國企改革實現歷史性突破,開創了國企改革的「山東模式」。國企,通常是被看作各類企業類型的大哥級存在。山東省級國有資產監管規模居全國第五,但長期存在「大而不強、全而不優」問題。咋整?
  • 回放|廣西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新聞發布會
    強調要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的重要論述作為首要任務,提出了「三個明顯成效」的改革目標,即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和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制上取得明顯成效,在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上取得明顯成效,在提高國有企業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顯成效,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切實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
  • 港媒:國企改革漸進務實 成效遠超俄"休克療法"
    參考消息網7月13日報導 港媒稱,夏初,中國高層領導人要求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國將加強黨的領導作用,通過反腐活動與公眾監督來監管這些企業。香港《南華早報》網站7月12日報導認為,但是,決定成敗的是細節。
  • 每經專訪國企改革專家李錦:國企改革更致力於激發微觀主體活力...
    李錦認為,2020年國企改革進入關鍵的歷史階段,國企改革與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構成主題,市場化的體制機制是方向,激發微觀主體活力是目的。而各界高度關注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的不少核心內容,也有望在今年兩會的精神中得到充分體現。
  • 效率提升:「重要窗口」建設中的國企擔當|三個地·理論周刊
    作為國有企業,要把思想和行動切實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上來,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堅持以「八八戰略」為統領,通過競爭和協作提升企業效率,在「重要窗口」建設中自覺履行國資國企的新使命新擔當。 努力發揮競爭和協作的效率疊加效應,充分展示國資國企的競爭力和生命力 競爭出效率,然而,提升效率的方式是否只有競爭,答案並非唯一。
  • 貫徹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央企跑出「加速度」
    目前來看,絕大多數中央企業的實施方案全面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明確的各項任務舉措。東方電氣集團創新性提出實施「1532」改革工程(圍繞一條主線、推進五個專項行動、在重點領域實現三個突破兩個提升)。東風公司、中化集團、中國航油等企業將產業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具體化為優化經營布局、構建新市場版圖、打造新商業模式等。航天科技在提出73條改革舉措基礎上,明確了165項標誌性成果。
  • 國務院國資委就國企改革發展問題答中外記者問
    應該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國企國資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多次主持召開會議,研究國企國資改革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安排,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提供了根本的遵循。國資委和中央企業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落實「1+N」系列文件提出的各項改革要求,深入推進各項改革措施落地落實。應該說,通過國有企業改革,解決了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一些改革難題。
  • 許其亮:牢固確立習近平強軍思想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的指導地位
    黨的十九大精闢概括習近平主席領航強軍興軍的偉大成就和理論創造,鮮明提出習近平強軍思想,為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提供了根本引領和科學指南。牢固確立習近平強軍思想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的指導地位,對于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 2020國企改革必讀:破局新三項制度改革的10個核心方法論
    2016年,國務院國資委出臺《進一步深化中央企業勞動用工和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揭開了新三項制度改革的序幕。  2019年10月31日,國務院國資委下發《中央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把「三項制度改革」作為混改「改機制」的核心內容。  改革進入了新時代,三項制度改革進行了三十多年,但國企活力不足、員工動力欠缺的問題依然沒有根本解決。如何破局新三項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