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要遵循「三個有利於」標準

2020-11-23 光明思想理論網

  作者:求是雜誌社 桑可

  習近平總書記7月中旬在吉林省考察調研期間,對國有企業改革進行深刻論述,提出「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要有利於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於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這「三個有利於」,首次為國企改革確立了價值判斷標準,具有鮮明的現實針對性。

  國有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是推進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要搞好經濟、搞好企業,把實體經濟抓上去,最先面臨的一個難題就是如何把國有企業搞好,把國有企業做大做強做優。作為我國經濟的主要基礎和主導力量,國有企業的整體實力和水準直接決定我國的經濟實力,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也將直接決定著我們的實體經濟能不能穩中求進、平穩過渡。

  實體經濟直接創造物質財富,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發展、一個國家綜合國力賴以提升的物質基礎,其穩定運行對於維護經濟社會秩序至關重要。今年上半年上演的新一輪股市震蕩再次警醒我們,超脫於實體經濟發展之外的繁榮無異於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一味地把資本市場「脫實入虛」,極有可能導致經濟的「心悸」。一個國家的良性發展,必須依託實體經濟的良性發展。當前國內資本市場穩定後,亟須加快發展實體經濟,國企改革由「設計圖」轉入「施工圖」,已刻不容緩。

  衡量國企改革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斷標準,必須有一個基本的價值取向。「三個有利於」標準為國企改革提供了目標指向和檢驗標準,有了這一標準,國企改革就有了價值判斷框架和依據,國企改革具體實踐就有了向上向好的評判原則,從而使國企改革更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今後一段時間,激活實體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穩增長的關鍵所在。無論是從維護國家經濟秩序、鞏固國家經濟制度、促進經濟發展等哪個方面考慮,作為實體經濟的排頭兵,國有企業都承擔著重要職責。如何讓「排頭兵」這個角色扮演得更精準、更細緻、更有效,「三個有利於」的標準無疑給出了最為中肯的答案,給喧囂的經濟改革和發展重塑了理性的信仰。

  發展資本市場的落腳點是實體經濟,檢驗資本市場成敗的關鍵也在於實體經濟,在於能不能增強國企的控制力,使國企做大、做強、做優。在國企改革的推進過程中,如果沒有參照系,就容易迷失方向,甚至走上歪路邪路。「三個有利於」標準的提出,就是要使國有企業積極變革,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科學把握定與變、穩與進的辯證關係。努力做好當前經濟工作,迫切需要國有企業儘快走出一條主動適應新方向、新機會、新配置的新路子來。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三個有利於」標準是一個層層遞進、內在聯繫的有機整體,其完整內涵和實踐要求,我們要力求深透準確領會。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實踐充分證明,在「三個有利於」標準的指引下,國有企業將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市場競爭,在競爭中增強活力,實現資產運營優質高效和保值增值,讓國有企業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

[責任編輯:康慧珍]

相關焦點

  • 如何理解國企改革「三個有利於」的標準?
    習近平總書記7月中旬在吉林省考察調研期間,對國有企業改革進行深刻論述,提出「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要有利於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於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三個有利於」的衡量標準,首次為國企改革確立了價值判斷標準,具有鮮明的現實針對性。    國企改革怎麼改?在什麼地方改?改革的重點在哪裡?
  • 習近平就國企改革頻「發聲」:「三個有利於」確立成敗標準
    指明改革方向:遵循市場經濟規律 習近平在吉林考察指出,對國有企業要有制度自信。「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要沿著符合國情的道路去改,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也要避免市場的盲目性,推動國有企業不斷提高效益和效率,提高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遊刃有餘」。
  • 習近平「三個有利於」標準是國企改革之「魂」
    國企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頭戲」,是進一步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中心環節」。習近平總書記7月中旬在吉林省考察調研期間對國企改革進行深刻論述,提出「三個有利於」 標準,首次為國企改革確立了價值判斷標準。
  • 國平:「三個有利於」確立國企改革價值標準
    原標題:國平:「三個有利於」確立國企改革價值標準   「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要有利於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於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
  • 堅持「三個有利於」標準
    在改革開放進入第40個年頭的今天,繼續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一個關鍵之點是堅持「三個有利於」標準。  人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1992年年初鄧小平在視察南方時,面對世界社會主義發展處於低谷,針對黨內和國內一些人對改革姓「資」姓「社」產生疑惑等情況,提出了「三個有利於」標準,即「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個有利於」標準,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是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標準。
  • 鄧小平理論小辭典:三個有利於標準是什麼?
    新華網北京8月20日電 新華社編者按:為幫助廣大讀者更好地理解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本社根據由社科院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專家學者編撰的《鄧小平理論辭典》一書,選擇一些辭條,以名詞解釋的形式陸續播發。
  • 2020國企改革必讀:破局新三項制度改革的10個核心方法論
    核心要參透當下國企人力資源管理突出問題的本質,釐清三項制度改革的核心方法論。  三項制度改革是針對國企提出來的。令我深感意外的是,在深入接觸民營企業後,發現這些問題在很多民企也存在,個別的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什麼會這樣?很可能,所有制問題並不是三項制度所有問題的主因,有些很可能是文化在起作用。在相同文化土壤長起來的企業,國企存在的問題,為什麼民企就不會出現?
  • 每經專訪國企改革專家李錦:國企改革更致力於激發微觀主體活力...
    李錦 圖片來源:由受訪者提供李錦:2015年出臺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到2020年,在國有企業改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成果。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制定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提升國資國企改革綜合成效。
  • 尋求國企改革最大公約數
    會議指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要堅持問題導向,立足機制制度創新,強化國有企業內部監督、出資人監督和審計、紀檢巡視監督以及社會監督,加快形成全面覆蓋、分工明確、協同配合、制約有力的國有資產監督體系。    由此次中央層面的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特別強調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其中釋放出重大信號,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正如有分析人士指出,這預示著國企國資改革要「保障先行」。
  • 貫徹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央企跑出「加速度」
    目前來看,絕大多數中央企業的實施方案全面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明確的各項任務舉措。東方電氣集團創新性提出實施「1532」改革工程(圍繞一條主線、推進五個專項行動、在重點領域實現三個突破兩個提升)。東風公司、中化集團、中國航油等企業將產業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具體化為優化經營布局、構建新市場版圖、打造新商業模式等。航天科技在提出73條改革舉措基礎上,明確了165項標誌性成果。
  • 郭偉:國企混改重在「改」而不在「混」,多案例詳解國企改革成功路徑
    對於這樣一個完全符合國有企業混改精神的方案,政府當然要創造條件讓其充分試行,為今後國企改革總結經驗。主題二:遵循戰略導向原則引進投資者國有企業混改中,對戰略投資者的引進一定要認識到,投資者不僅僅帶來錢,更重要的是帶來資源、智慧和活力,好的社會資本不僅帶來錢,還應該是企業的資源與活力之源。
  • 回放|廣西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新聞發布會
    強調要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的重要論述作為首要任務,提出了「三個明顯成效」的改革目標,即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和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制上取得明顯成效,在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上取得明顯成效,在提高國有企業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顯成效,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切實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
  • 國務院國資委就國企改革發展問題答中外記者問
    應該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國企國資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多次主持召開會議,研究國企國資改革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安排,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提供了根本的遵循。國資委和中央企業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落實「1+N」系列文件提出的各項改革要求,深入推進各項改革措施落地落實。應該說,通過國有企業改革,解決了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一些改革難題。
  • 廣西國企改革3年行動全面啟動 提出8個方面具體改革措施
    廣西國企改革3年行動全面啟動 提出8個方面具體改革措施 2020-12-02 14:10:05 來源:廣西日報 作者:記者 康安 實習生 廖方潔
  • 習近平用「四個有利於」為改革導航(圖)(1)
    12月5日,習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次會議上提出「四個有利於」為今後的改革導航:「多推有利於增添經濟發展動力的改革,多推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改革,多推有利於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於調動廣大幹部群眾積極性的改革。」這「四個有利於」也是今後確定改革重點的基本遵循。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 效率提升:「重要窗口」建設中的國企擔當|三個地·理論周刊
    我們探索國資國企的效率提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在微觀層面用市場競爭的方式和在宏觀層面用社會協作的形式把效率結合在一起,體現集中優勢。 由於這個問題長期未能得到解決,國資國企的改革發展往往會出現截然不同的聲音,一方面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國資國企走向現代企業法人治理體系,在市場經濟中進行競爭,向市場要效率效益。
  • 國資報告:雙百企業要爭當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尖子生」
    ——國企改革「雙百行動」取得重大進展,不少改革經驗開始在企業複製推廣,同時,一些改革舉措還要進一步深化完善,亟需更大力度的探索創新。  近期部署開展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提出具體要求:凡是要求面上企業做到的,納入有關試點和專項工程的企業要成為樣板、率先實現。  面對新的形勢任務,10月27日在廣州召開的「雙百行動」現場推進會提出,要縱深推進,評估問效,複製推廣,率先完成重點任務。  要成為改革樣板,壓在「雙百企業」肩上的擔子不可謂不輕,責任不可謂不大。
  • 2020年12月國資國企改革政策與實踐動態
    ,重點投向國企改革及反向混改項目;五是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面臨的三方面障礙與困難;六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落實情況納入業績考核;七是加快推出中國版競爭中立體系,助力國企改革;八是深交所制定服務國企改革專項工作方案,從五方面推動國資國企深化改革;九是
  • 山東國企改革「打通任督二脈」
    十二五」末的46:54優化為42:58,重化工資產總額佔比由42%降至36%「十三五」期間,截至目前累計研究開發費用支出509.87億元,年均增長24.9%……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時強調,國企一定要改革
  • 多領域國企改革擴圍升級 紅利加速釋放
    同日,在2020年央企·京企混改項目聯合推介會上,來自在京中央企業、北京市地方企業共83個擬混改項目、投資合作項目聯袂登場,涉及汽車、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電子商務、旅遊、新型建材等多個行業,項目總規模超過600億元,其中高新技術企業項目數量佔比超過60%。同時,北京市國企混改項目推介專區正式啟動。